我省舉辦“陜西省2017年鐵腕治霾‘1+9’行動方案進展情況”主題系列發布會第三場
來源: 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17-10-17 15:55
10月16日下午3時,陜西省舉辦“陜西省2017年鐵腕治霾‘1+9’行動方案進展情況”主題系列發布會第三場。邀請寶雞市環保局新聞發言人、副局長李倉懷先生,介紹寶雞市2017年鐵腕治霾有關情況,并回答大家的提問。出席發布會的還有寶雞市環保局副調研員雒步云先生。發布會由寶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惠周科主持。
寶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惠周科:
女士們、先生們,下午好!歡迎大家出席寶雞市政府新聞辦舉辦的新聞發布會。
為了積極回應社會關切,動員社會各方面共同打好治污降霾攻堅戰,按省政府新聞辦統一安排,寶雞市政府新聞辦組織召開“陜西省2017年鐵腕治霾‘1+9’行動方案進展情況”主題系列發布會第三場。邀請寶雞市環保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李倉懷先生,介紹寶雞市2017年鐵腕治霾有關情況,并回答大家的提問。出席發布會的還有寶雞市環保局副調研員雒步云先生。
下面,首先請李局長介紹有關情況。
寶雞市環保局新聞發言人、副局長李倉懷:
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下午好。藍天白云、清新空氣是群眾的期盼,也是各級政府和環保部門一直在努力的工作目標。今年,鐵腕治霾作為我們落實中省部署要求,作為環境保護的頭號工程和改善民生的中心任務,我們在完善頂層設計,直面突出問題,科學精準實治,全力推進鐵腕治霾“1+18方案”向前落實。在加快追趕超越和促進經濟社會迅速發展的同時,大氣污染治理工作也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下面,我就全市1到9月份空氣質量狀況,“1+18方案”進展情況,存在問題和今年秋冬季大氣污染攻堅行動的相關安排,做以簡要介紹。
一、空氣質量情況:當前,市區設有7個空氣質量監測站,9個縣分別設有1個自動站,按照《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開展大氣環境質量監測,監測項目包括PM10、SO2、NO2 、PM2.5、O3和CO等六個指標。1-9月份,市區優良天數186天,為關中地區最多,多于西安50天,多于關中平均37.6天,多于全省平均7.2天,五個縣區(麟游縣、隴縣、千陽縣、鳳翔縣、渭濱區)空氣質量進去關中67縣區前10名,各縣區具體排名為:麟游縣第2名、隴縣第6名、千陽縣第7名、鳳翔縣第8名、渭濱區第9名、扶風縣第14名、岐山縣第16名、金臺區第17名、高新區第24名、眉縣第28名、陳倉區第37名;劃到陜南30縣的太白縣、鳳縣分列第7、第12名。市區可吸入顆粒物(PM10)平均濃度為98微克/立方米,與去年同期相比降低4.9%,與全省平均水平持平,低于西安26個微克/立方米,低于關中平均16個微克/立方米;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為55微克/立方米,低于西安14個微克/立方米,低于關中平均19個微克/立方米,高于全省平均1個微克/立方米。1-9月份,市區以PM10為首要污染物的天數為67天,高于關中平均7.4天;以PM2.5為首要污染物的天數為74天,低于關中平均6天;以O3為首要污染物的天數為113天,高于關中平均2.4天。
雖然我市空氣質量在關中地區處于領先地位,但與中省要求和群眾期盼還存在不少差距。根據國家“大氣十條”考核要求,2017年我市PM10平均濃度應在2013年基礎上下降15%,2013年平均濃度為95微克/立方米,2017年1-9月份平均濃度為98微克/立方米,考核目標為80.7微克/立方米,以此核算,要完成國考PM10目標任務,今年10-12月市區PM10平均濃度不能超過28.8微克/立方米;根據省考任務要求,市區全年優良天數不少于252天、PM2.5平均濃度不高于57微克/立方米,以此核算,要完成省考任務,10-12月平均每月優良天數不能低于22天,PM2.5月平均濃度不得超過63微克/立方米,形勢極為嚴峻,工作仍需加力。
二、鐵腕治霾“1+18”方案進展情況:今年我市圍繞“減煤、控車、抑塵、治源、禁燃、增綠”等六項重點,深化“6511”治霾模式,出臺鐵腕治霾“1+18”工作方案,市委、市政府召開了萬人動員大會,組建了鐵腕治霾指揮部辦公室,向縣區派出了13個大氣治理督導組,每月開展點評排名,科學施治,強力推動,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一)扭住重點,強力減煤。結合我市以煤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我們多點發力,綜合施策,下茬削減燃煤污染。1-9月份,全市共削減城鄉散煤101.3萬噸,完成全年任務116萬噸的87.3%。一是大力推進農村“五改”。針對農村燒柴做飯、秸稈燒炕、散煤取暖污染突出的現狀,順應群眾對美麗家園、清潔環境的期盼,我們今年在“1+18”方案中把農村“五改”(改氣、改電、改灶、改炕、改暖)作為系統治霾的關鍵措施,省、市、縣財政實行補貼政策。目前,全市累計完成農村“五改”42萬戶,每年可消減燃煤84萬噸;今年完成32.2萬戶,占年度任務的72.4%。其中改氣6.12萬戶、改炕7.26萬戶、改灶17.23萬戶、電氣改暖1.58萬戶。通過推廣清潔能源替代,提高了群眾幸福感,拓展了治霾新領域,掀起了農村能源革命、生活方式變革的熱潮。二是切實抓好規上企業煤炭削減。通過設置煤炭消耗天花板,采取停產檢修、適當限產、錯峰生產等措施,抑制了工業企業煤炭消費上升的勢頭。前9個月,規上工業煤炭消費同比增加47.94萬噸,增量較前8個月回落21.31萬噸。三是扎實推進燃煤鍋爐拆改。今年拆改重點由城區向鄉鎮、農村地區擴展,由小噸位鍋爐向20蒸噸以上鍋爐和沿街小火爐延伸。目前,全市拆除燃煤鍋爐620臺,占年度任務的93.8%。完成岐星熱力等4戶企業8臺燃煤機組超低排放,37臺20蒸噸以上供熱燃煤鍋爐超低排放改造列入實施計劃。四是加快潔凈煤體系建設。清理劣質煤炭加工和經銷單位135戶,依法取締儲煤場地和售煤攤點51個。目前,金臺、眉縣、扶風等3個縣區已建成達標潔凈煤配送中心,其他縣區正在抓緊建設。
(二)多措并舉,嚴控揚塵。按照“條塊結合、屬地管理”的原則,全面落實規劃、住建、城管、交通、水利等市級部門和縣區責任,嚴控各類建設工地揚塵污染。對全市226個建筑工地,嚴格落實“六個100%”控塵措施;市區安裝車輛沖洗臺62個,霧化降塵設施68套,視頻監控62臺。按照“三有四無”(有控塵方案、有防塵設備、有監管人員,無黃土裸露、無泥土拋灑、無塵土飛揚、無現場攪拌)標準建成綠色示范工地100個。推行裸露黃土植綠和降塵噴霧“雙覆蓋”,累計植綠636萬平方米,購置噴霧降塵車231輛,并安裝GPS定位,有效控制工地揚塵污染。按照“四個統一”(統一公司化運營、統一加蓋密閉、統一頂燈及標識、統一安裝GPS)要求,對1241輛渣土車實現全時段、全方位監管,有效遏制了渣土車上路物料拋灑現象。大力推行“以克論凈”的城市保潔工作模式,在市區對洗掃車、灑水車進行日作業量考核,支持各縣積極購置洗掃車、灑水車等設施,努力擴大濕法機掃作業面積。目前,市區、縣城、重點鎮主要街道機掃率均達到100%。
(三)綜合施策,全面治車。一是強化入口管理,優化增量結構。在城市公交、單位通勤、出租車,以及環衛、物流等領域,大力推廣電動、燃氣等新能源汽車。在去年新增80輛新能源公交車基礎上,今年又新增162輛。從今年7月1日起,我市全面執行機動車國Ⅴ排放標準,限制高排放車輛入戶。二是加大黃標車違法上路查處力度。已提前完成全年1535輛淘汰任務,全市累計淘汰2萬余輛。三是集中開展冒黑煙車輛整治百日攻堅行動。對載貨柴油車、低速載貨汽車、大中型柴油客車等冒黑煙機動車輛,開展尾氣檢測,財政出臺補助政策加裝顆粒物捕集器,消除黑煙污染。目前,共抽測機動車1.5萬輛,查扣冒黑煙車輛328輛。同時,市縣兩級在城區劃定高排放車輛禁限行區域,合理分流過境車輛,積極疏導,強化監管,最大限度降低機動車污染。
(四)狠抓源頭,強力治企。充分發揮環境標準的制約倒逼作用,促進產業轉型和治污設施的改造升級。全市完成火電、水泥、焦化、供熱行業燃煤鍋爐除塵、脫硫、脫硝治理和工業堆場整治項目66個。核實甄別不符合產業政策、污染嚴重的“散亂污”企業182戶,通過清理取締、搬遷改造、提升治理等措施,完成整治105戶,占年度任務的115.4%。針對夏季臭氧污染超標問題,深入開展揮發性有機物治理“百日行動”。完成工業企業、加油站、汽修車間等各類揮發性有機物治理項目200個,占年度任務的90.5%;完成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餐飲企業油煙治理3951戶,占年度任務的141%;劃定夜市燒烤經營重點區域40處,取締露天燒烤攤點167處。
(五)疏導嚴管,堅決禁燃。市財政連續兩年安排1000萬元專項資金,對秸稈收集、利用農機具實行政府補貼,推行秸稈“五化”(肥料化、能源化、原料化、飼料化、基料化)利用,不斷提高綜合利用水平,累計推廣秸稈綜合利用機械2萬余臺件,今年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7%,焚燒秸稈現象大為減少。
(六)強基固本,增綠擴水。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和保護恢復濕地活動,提升空氣凈化能力。全市完成造林綠化31.5萬畝。扎實推進海綿城市省級試點。全面實施“百湖千池萬頃水面”工程,繼續開展河道綜合治理。全市建設國家級濕地公園8個,保護恢復濕地4.8萬畝,水面濕地調節氣候、治污減霾的生態功能進一步增強。
(七)嚴格執法,強化整改。環保部門堅持“鐵腕打擊”與“規范執法”并重,采取駐場監管、在線監控和隨機抽查等措施,全面落實環保法律法規要求,促進企業達標排放。目前,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我市的6個共性問題、4個個性問題已基本整改到位,需要長期整改的5個個性問題正按照整改方案有序推進。省委環保督察共交辦我市環境問題557件,辦結率和公開率均達到100%,共實施行政處罰62起,罰款176.7萬元;查封扣押23戶,限產停產84戶,關停取締142戶;行政拘留1人,約談相關責任人18人次,追究人員責任97人。同時,強化督察成果運用,針對城市管理、采砂采石管控、畜禽養殖監管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環節,組織各縣區及市級有關部門,舉一反三,系統施治,從源頭上加強管理,減少污染。
三、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我市的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有不少短板和差距,需進一步持續加力予以解決。
(一)臭氧污染防治難度較大。目前,臭氧形成機理探究及防治工作均處于起步階段,加之臭氧在來源上的廣泛性、分散性,治理難度較大。從2016年監測情況看,首要污染物為臭氧的污染天數多達31天,今年1-9月份臭氧造成污染天氣已經達到32天,嚴重影響我市空氣質量達標率。從治理措施看,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和機動車尾氣污染治理模式尚不成熟,需要依靠科技,探尋更加有效的治理手段。
(二)散煤治理任務繁重。雖然我們大力推進了清潔能源替代進程,但受經濟社會發展程度及傳統生活方式等制約,我市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在短期內難以完全轉變,城郊及農村散煤污染尚未得到有效控制,農戶使用秸稈柴火做飯取暖、農業大棚采用燃煤小土爐增熱保溫等問題還不同程度存在,散煤治理面寬、點多,涉及城鄉生產生活方式的根本轉變,治理任務極其繁重,實施難度大。
(三)治霾舉措推進尚需加力。通過幾年的治理,容易解決的重點污染問題已基本完成,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對照我市鐵腕治霾“1+18”方案要求,目前規上企業煤炭削減不降反升,農村“五改”、冒黑煙車輛整治、加油站油汽回收等重點工作,進度還未達到時序要求,工地道路揚塵污染、煙花爆竹燃放等還需精細化管控。
四、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安排:秋冬季是大氣污染防治的關鍵時期,受不利氣象條件及冬季采暖影響,這個時段污染物排放總量大、濃度高,霧霾天氣容易發生。為做好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環保部9月28日召開部分省份冬季重污染天氣應對工作座談會、省委9月28日召開治霾工作會、省政府10月10日召開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會議,對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市積極貫徹落實會議精神,將突出關鍵時期,系統謀劃,綜合治理,堅決打好今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戰。
一是提早動手強部署。10月9日,市委召開市委常委擴大會議,傳達中省要求,分析冬防形勢,部署冬防工作。要求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站位,充分認識到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堅持把壓煤減排、農村“五改”、提標改造、錯峰生產作為主攻方向,把重污染天氣妥善應對作為突破口,嚴格執法監管,強化督察問責,落實“五個禁令”(減煤令、禁土令、限行令、禁燃令、禁放令),在燃煤削減、揚塵管控、尾氣治理、污染源監管、聯防聯控等五個方面下功夫,盡最大努力減少秋冬季污染發生的程度和重污染天氣過程。
二是結合實際定方案。對標全省冬防全面攻堅行動方案,市鐵腕治霾指揮部辦公室已經起草了我市實施意見,報市政府研究審定。近期市政府將召開專門會議,對全市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作出全面安排。初步考慮秋季攻堅期和冬季防控期兩個時段,以4區6縣的41鎮街為重點防控區域,堅持剛性治標,強化聯防聯控和環保執法,通過“燃煤、揚塵、尾氣”等污染源治理和“散亂污”企業整治,推進鐵腕治霾、協同治霾、強化治霾,努力降低污染物排放總量;堅持系統治本,按照減少排放、減少燃燒、減少高耗能企業的思路,合力推進科學治霾、常態治霾、全民治霾,打好霧霾治理攻堅戰。下一步,還將制定專項督查、量化問責、考核排名、新聞宣傳等配套工作方案,建立任務清單、責任清單,促進工作落實,力爭實現2017年全市可吸入顆粒物(PM10)平均濃度達到90微克/立方米,努力完成省政府下達的年度優良天數考核任務。
三是對標要求修訂預案。面對復雜嚴峻的大氣污染防治形勢,省政府提出了關中地區聯防聯控的要求,從今年冬防期(今年11月15日至明年3月15日)開始,省上將對關中城市重污染天氣應急行動實行統一標準、統一調度。我市已按要求,修訂完善了應急預案,規范了重污染天氣劃分標準、啟動與解除標準、明確了包括機動車限行、企業限產在內的應急減排措施,報市政府審定后將正式對社會公布。
治污降霾是政府之責,更是社會關切,離不開各界的關注與支持,借此機會我向全市人民發出倡議,讓大家攜起手來,共同行動,齊心治霾,堅決打贏保衛藍天攻堅戰!
謝謝大家!
寶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惠周科:
感謝李局長的介紹。下面進入提問環節。請大家圍繞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之前請報一下所代表的新聞機構。謝謝!
寶雞日報記者:
現在不少城市在冬防時期都執行限行限號政策,我想問一下寶雞在這方面有沒有什么措施?
寶雞市環保局新聞發言人、副局長李倉懷:
冬季是霧霾的高發季節,也是重污染天氣頻發的時段。隨著關中城市應急標準的統一,關于機動車限號的問題已無法回避。按照陜西省目前公布的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關中城市將統一劃分重污染天氣標準,統一重污染天氣預警和響應啟動與解除標準,形成關中各個城市區域聯防聯動。
今年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有幾個值得注意的變化,一是預警的等級由過去的三級調整為四級,分別為藍色預警、黃色預警、橙色預警和紅色預警。今年關中城市的應急啟動和解除要報省政府審批、統一行動。二是應急響應分級由低到高,藍色預警對應是IV級響應、黃色預警對應III級響應、橙色預警對應II級響應、最高級別紅色預警對應I級響應。三是減排比例。SO2、NOX、PM在黃色、橙色、紅色應急級別對應污染源(工業源、移動源和楊塵)減排量分別為10%、20%和30%,VOC分別為10%、15%和20%。前幾年我市應急預案為盡量減少對公眾生活的干擾,僅對公務車輛進行限行,沒有采取對社會車輛限行。今年按照省上的要求,要達到移動源和這幾項污染指標的減排比例,對社會的機動車輛將實行限號和限行措施。具體方案等市政府審定以后我們會向媒體作專項說明。
華商報記者:
冬季是霧霾的高發季節,我市在揚塵管控方面還有那些新措施?
寶雞市環保局副調研員雒步云:
市委、市政府要求今年秋冬季節在揚塵管控上下功夫。比如在實行“禁土令”中,要求從今年11月15日至明年3月15日,除市政搶修和搶險工程外,市區建筑工地禁止土石方作業,嚴禁以各種借口將“禁土令”降低標準、減少時限、縮小范圍。同時,今年還將在建筑、市政、拆遷工地、道路揚塵、商砼站和采砂場揚塵、裸露地表管控等采取更加嚴厲管控措施,除日常管理外,還將對超過排放標準的企業進行更加嚴格的處罰。同時,將對各類建設工地實施“紅黃綠”榜管理制度,通過“紅黃綠”榜管理對企業誠信進行監督;計劃將城區內商混企業搬離市區,對揚塵管控未做到位的將進行媒體曝光,接受群眾監督??傮w來說,今年在揚塵管控方面,今年將比往年管理更加嚴厲。
西部網記者:
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落實情況目前進展如何?取得哪些成效?
寶雞市環保局新聞發言人、副局長李倉懷:
中央環保督察組對寶雞反饋的主要問題是關中空氣質量不優,渭河水質排放不穩定,秦嶺和北部山區開山、開礦、炸石以及渭河沿岸采沙問題,相關落后產能淘汰等問題。對于這些問題,市委市政府印發了整改方案,整改任務都正在穩步推進。寶雞7戶鋼鐵企業的落后產能已經全部予以拆除;秦嶺和北部山區開礦、炸石破壞生態的問題,國土部門已采取措施,目前,所有企業已全部停產,生態恢復還需要一個過程。上個月我市接受了陜西省委的環保督察。督察期間,群眾投訴的環境問題多達557件。問題涉及的大都是諸如夜間施工、餐飲油煙污染等身邊的環境問題,這說明群眾的環保意識提高了,也堅定了環保部門進一步來加強環境管理、改善環境質量的信心。經分析,在城市管理方面,主要涉及到城鄉結合部和老舊小區垃圾等傾倒和清運問題,其次是餐飲油煙污染擾民的問題,同時還有工地管控的問題。還有一些投訴反映“散亂污”企業的違法排污問題方面。在農村畜禽養殖污染方面的投訴也占了很大比例,下一步將劃定畜禽養殖禁養區,進行規范化管理。
我市累計辦理督察組交辦信訪投訴問題557件,辦結率和公開率均達到100%。下一步待省委正式向我市反饋后,制定整改方案,圍繞深化認識、夯實責任、舉一反三抓好問題整改落實,建立起環境保護的責任體系和長效機制。
寶雞新聞網記者:
馬上要到采暖季了,霧霾是不是又要來了?我市空氣質量會有怎樣的趨勢?
寶雞市環保局新聞發言人、副局長李倉懷:
供暖季大量的煤炭燃燒會產生大量污染,同時冬季氣象條件又不利于污染擴散,導致霧霾頻發。近期,我市環保部門和氣象部門也在做重污染天氣的分析、預報。環保部在西安設立西北片區的空氣質量預報預警中心,我市也在市環境監測中心站設立了空氣質量預報預測中心,建立了環保和氣象共同會商、預報預測機制,可以預測未來三日環境空氣變化情況,并向社會公布相關情況。
根據省環保、氣象部門預測研判,今年冬季,受厄爾尼諾氣候影響,預計會出現長時間逆溫、靜穩天氣,氣象擴散條件不好,容易導致污染物累積,形成污染天氣,重污染天氣較往年將偏重,形勢非常不利。據預測,今年冬季霧霾具有時段提前、多發、偏重的特點。氣象原因是一方面,重要的是要將各項治污措施落實到位,盡最大可能減少人為因素所造成的冬季質量惡化。
各界導報記者:
農村“五改”推進情況?有啥補貼政策?
寶雞市環保局副調研員雒步云:
我市農村“五改”工作是在治理城市大氣污染源工作基礎上在農村拓展的一個新區域。該項工作在眉縣先行試點,去年在全市川塬區域、金陵河區域、渭河兩岸區域全面開展。按照市政府2016-2018年工作方案,原計劃利用天然氣進村入戶,讓農民首先改灶,減少燒柴或燒煤,同時解決條件較好的村民的采暖和洗澡問題。通過去年實踐,原計劃利用三年時間實施10萬戶,僅去年一年就完成了4.9萬戶。通過“五改”工程,一是使農民的生活質量提高了,二是對空氣質量改善了,這是一個雙贏的工程,很受農民的歡迎。今年市委市政府決定在原來三年計劃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擴大范圍,實施44.5萬戶農村“五改”工作任務。目前我們圍繞“改電”和“改氣”兩條直線,在實際運行當中推行了“244”模式。即:兩種能源結構,一個是以電為主,一個是以氣為主。4種采暖方式,改炕有4種方式。比如在改暖上,推行4種模式,即壁掛爐加暖氣片或地輻暖,碳纖維絲、碳纖維發熱膜、石墨烯等節電發熱新材料,蓄熱式電暖爐,生物質熱風爐,這4種方式由農民根據自己的承受能力自由選擇。目前在岐山縣、眉縣以整鎮的形式進行實施。通過對空氣質量的監測發現,效果較好。農民積極性很高,由原來的完成任務變成主動要指標,但由于資金的問題,大范圍的推廣還有一些困難。今年將斥資13億元用于農村“五改”工程。
寶雞市環保局新聞發言人、副局長李倉懷:
農村“五改”是寶雞首創?;诳諝庵卫硪青l同步,既要解決城市工業污染、燃煤污染,也不能忽視農村污染的思路而產生。我市在農村“五改”中除省市縣三級給予每戶一次性補助1000元外,今年還將實施每改一個炕補貼500元的政策,改變農村幾千年的取暖習慣,大力推廣新型取暖方式,既有利于空氣質量改善,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農村人口的生活品質。
三秦都市報記者:
在空氣污染嚴重的陜西關中地區,冬季PM2.5中氣膠溶的來源燃煤約占45%-48%,加上近年快速增長的機動車數量和農村取暖的生物質燃燒,使得采暖季霧霾天氣時間長、范圍廣。市政府和環保部門有哪些針對性措施,做到少用煤、清潔用煤?
寶雞市環保局新聞發言人、副局長李倉懷:
燃煤問題是大氣污染治理的頭號任務,我市是一個工業城市,燃煤比重高于全國水平。近年來,在減煤方面我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實行“2+1+1”的補貼政策大力拆改鍋爐;二是對工業企業實行燃煤指標控制,降低能耗;三是持續加大散煤治理力度。今年將對城市禁燃區進行擴展延伸,禁燃區內只允許用天然氣、用電、生物質鍋爐,不再增加新的燃煤量和燃煤設施;同時下大力氣整治沿街小火爐。今冬努力實行農村不燒炕,城區不燒煤、不放鞭炮,從而減少排放總量,努力把霧霾發生的頻次和污染濃度降下來。
寶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惠周科:
今天的發布會就到這里,再次感謝李局長的介紹。謝謝各位記者朋友。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