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舉辦“脫貧攻堅”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四場
來源: 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17-10-16 07:44
10月13日下午15時,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脫貧攻堅” 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四場。邀請陜西省延安市副市長張宏先生,介紹延安市脫貧攻堅有關情況,并回答大家的提問。出席發布會的還有陜西省延安市扶貧局局長朱東平先生,陜西省延安市農業局局長劉小鵬先生。發布會由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安廣文主持。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安廣文:
女士們、先生們,下午好!歡迎大家出席省政府新聞辦舉辦的新聞發布會。
今天下午是“脫貧攻堅”主題系列發布會的第四場,我們非常高興地邀請到陜西省延安市副市長張宏先生,請他向大家介紹延安市脫貧攻堅有關情況,并回答大家的提問。出席今天發布會的還有陜西省延安市扶貧局局長朱東平先生,陜西省延安市農業局局長劉小鵬先生。
下面,首先請張市長介紹有關情況。
陜西省延安市副市長張宏: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下午好!
首先,衷心感謝和歡迎新聞界的朋友們能參加今天的新聞發布會,關注支持延安的脫貧攻堅工作。下面,我就延安市脫貧攻堅工作情況向各位作以簡要通報。
延安地處黃土高原腹地,全市轄2區11縣114個鄉鎮、街道辦,總面積3.7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25萬。境內有黃河沿岸土石山區、白于山區和洛河峽谷“兩區一帶”貧困地區,到2014年底,全市仍有延川、延長、宜川三個國定貧困縣,830個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戶7.62萬戶、20.52萬人。2015年2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延安主持召開陜甘寧革命老區脫貧致富座談會后,我市按照“六個精準”要求,進一步加強領導、創新機制、加大投入、強力推進,脫貧攻堅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到2016年底,全市14.34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底的13.2%下降到3.86%,低于全國0.64個百分點。今年,按照中省對扶貧對象進行重新識別核實的要求,全面完成了扶貧對象核實和數據清洗工作。目前全市還有3個國定貧困縣,497個貧困村,22799戶、61764名貧困人口。主要抓了六方面工作:
一、提高政治站位,切實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舉。作為中國革命圣地和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插隊生活過的地方,延安的脫貧攻堅必須干在實處、走在前列,讓黨中央放心,讓老區人民滿意。近年來,全市上下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脫貧攻堅的一系列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把脫貧攻堅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聚焦“兩個明顯優勢”和“一個明顯制約”,堅持以脫貧攻堅總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按照穩中求進和時間服從質量的總要求,實行脫貧摘帽倒計時、常態化管理制度,計劃今年實現1.18萬貧困人口脫貧、163個貧困村退出和延長縣脫貧“摘帽”,明年實現剩余3.81萬人脫貧、334個貧困村退出、延川和宜川兩個貧困縣脫貧“摘帽”,2018年全市將實現整體脫貧。2019-2020年,持續鞏固脫貧成果,確保老區群眾與全國人民一道同步夠格進入小康社會。
二、強化政策支持,全力推進“八個一批”脫貧工程。堅持把精準施策貫穿于脫貧攻堅全過程,牢牢扭住產業脫貧這個關鍵,用好中省產業扶貧政策,以蘋果、棚栽、養殖業為重點,幫助貧困群眾培育致富產業,實現了1.59萬戶、4.93萬有勞動能力貧困人口產業扶持全覆蓋。全面啟動了蘋果后整理工程,今年新建22條4.0智能蘋果分揀線,對建檔立卡貧困戶的果品實行免費分揀,在提質增效中增強貧困戶自我發展能力。制定出臺金融扶貧政策,為貧困戶發展產業提供戶均不超過5萬元、免擔保、免抵押、財政貼息貸款,累計發放信貸資金 2.56億元。大力實施光伏扶貧項目,投資22.9億元,建設266.29兆瓦光伏電站,項目建成后20年內可為1.64萬戶貧困戶每戶每年增收3000元。拓寬生態扶貧領域,選聘生態護林員1155名,開展林下種養、食用菌生產和核桃等干果經濟林實用技術培訓245批次、15284人。強化教育、健康扶貧措施,整合各類培訓資源,對貧困戶實施免費職業技能培訓,使每個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掌握1-2門實用技術。全面落實貧困家庭學生從學前教育直至大學畢業全程資助政策,今年累計資助貧困家庭學生13552名,資助資金1113萬元。認真落實“四免一提一降”、“一站式”即時結算、慢性病“1+1+1”簽約服務和大病救助等健康扶貧優惠政策,有效減輕了貧困群眾醫療負擔。對在冊貧困人口中需要兜底保障的11981名扶貧對象,全面落實了兜底保障措施。
三、深化農村改革,充分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扎實推進以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為重點的農村改革,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縣區、鄉鎮主要領導每人各抓一個示范點,認真學習借鑒省內外先進經驗做法,大力推進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改革,實現農民、集體、企業聯股聯利聯心,努力讓農村“沉睡”的資源“活”起來。因地制宜推行“互聯網+”“旅游+”“文化+”“黨支部+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三變改革”等脫貧模式,切實把貧困戶嵌入產業鏈,著力讓廣大貧困群眾在推進農村改革中獲得更多實惠,實現脫貧致富。加大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全面開展文明新風宣傳教育,推進移風易俗,治理修建廟宇、紅白事大操大辦等陋習,教育引導貧困群眾消除“等靠要”思想,樹立脫貧致富信心。
四、加大投入力度,全面加快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對照貧困縣、貧困村脫貧“摘帽”和退出標準,加大涉農資金整合與財政投入力度,市財政增列2億元專項資金,各縣區也列出專項配套資金,全面加快貧困村水、電、路、安全住房、村級標準化衛生室等基礎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目前,全市列入計劃的1083公里鄉村道路、1314處農村安全飲水設施、532個村標準化衛生室等建設工程正在抓緊推進,進度分別達到75.6%、80.2%和99.6%,今年計劃脫貧退出的貧困村年底可全面完成建設任務。扶貧移民搬遷和危房改造工程加快推進,實施貧困戶危房改造3912戶,10月底全部完成。全面啟動1.84萬戶、5.75萬人建檔立卡貧困戶搬遷安置和產業配套項目建設,其中今年計劃脫貧的2379戶,安置住房已經建成,年底前可搬遷入住,明年6月底剩余搬遷戶將全部入住。
五、壓實各級責任,匯聚脫貧攻堅工作合力。市、縣區均成立了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脫貧攻堅指揮部、“八辦兩組”,建立了四級書記抓扶貧工作機制和市級領導包縣聯村工作制度,將市、縣區扶貧部門理順為政府職能部門,增加了機構和人員編制,調配充實了工作力量。切實加強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鄉鎮包村干部和村兩委干部“四支隊伍”管理,從市級部門單位中選派96名縣處級后備干部深入脫貧一線掛職鍛煉,擔任駐村工作隊隊長和駐村干部。目前,全市共有第一書記1784名,駐村工作隊隊長830名。下力氣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嚴厲打擊村霸惡勢力,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明顯增強。積極主動承接做好中央定點扶貧、蘇陜對口扶貧工作,與延長石油集團、中國石化等延安合力團成員單位共同組建了陜西延安產業扶貧開發有限公司。建立完善國有企業、高教系統和醫療衛生三大幫扶體系,形成了政府主導、全社會參與的扶貧工作大格局。
六、堅持嚴督實考,確保各項扶貧措施落到實處。把脫貧攻堅納入縣區、部門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制定出臺了全市《脫貧攻堅責任制實施細則》和《脫貧成效考核辦法》,加大考核權重,層層夯實責任,做到脫貧任務到村到單位、到崗到人。建立月通報、季點評、半年初評、年終考核制度,對中央考核、市際交叉檢查落后的四個縣主要領導進行了約談。抽調6名市級領導、13名縣級領導、26名科級干部組成13個督導組長期駐縣巡查督導。每縣區派駐一名扶貧工作聯絡員,實現了市縣區脫貧攻堅工作精準對接。切實管好用好扶貧資金,實行扶貧資金績效考評制度,確保了資金運行安全高效。開設了“12317”扶貧監督熱線,各級紀委增設了舉報中心,開通舉報電話,加大扶貧領域違紀違規案件查處力度,核查辦結146件,處理154人。
當前,老區延安正處在加快推進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我們將全面貫徹落實中省關于脫貧攻堅的一系列部署要求,牢記使命,凝心聚力,扎實工作,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讓延安人民與全國人民一道同步夠格邁入小康社會。最后,真誠希望各位新聞界的朋友們一如既往地關注支持延安的建設發展,歡迎大家多來延安走走看看,對我們的工作多提寶貴意見和建議,幫助我們把革命圣地建設的更加美好。
謝謝大家!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安廣文:
感謝張市長的介紹。下面進入提問環節。請大家圍繞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之前請報一下所代表的新聞機構。謝謝!
陜西新聞廣播記者:
我是陜西新聞廣播,從剛才介紹中我們了解到,2017年延安要實現一個國家級扶貧工作重點縣脫貧“摘帽”、163個貧困村退出、1.18萬在冊貧困人口脫貧,請問延安在確保實現這一目標方面,都采取了哪些具體措施?
陜西省延安市扶貧局局長朱東平:
首先,感謝您對延安扶貧工作的支持和幫助。一年來,我們緊緊圍繞貧困縣、貧困村、貧困戶脫貧退出標準,凝心聚力、扎實工作,主要做了四方面的工作。
(一)精準識別,解決“扶持誰”的問題。從4月開始,利用3個月時間,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扶貧對象核實及數據清洗工作,新識別貧困人口6660戶、18103人,返貧3155戶、8570人,剔除1799戶、4700人。最終全市核實建檔立卡貧困人口84650戶、223271人,其中在冊貧困人口22799戶、61764人。
(二)精準幫扶,解決“誰來扶”的問題。建立了四級書記抓扶貧工作機制和市級領導包縣聯村工作責任制,夯實了縣鄉主體工作責任。全市選派第一書記1784名,駐村工作隊隊長830名,共抽調包扶干部37470名,9月份又從市直部門選派了96名縣處級后備干部深入脫貧第一線掛職鍛煉,充實了基層工作力量。
(三)精準施策,解決“怎么扶”的問題。針對貧困戶實際情況,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惠民政策,全力實施了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易地搬遷、危房改造、生態補償、醫療救助、教育支持和兜底保障“八個一批”脫貧工程。一是實現了產業扶持全覆蓋。全市共籌集產業扶持資金5.36億元,有1.59萬戶、4.93萬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從事蘋果、棚栽、養殖等產業,實現了貧困戶產業全覆蓋。同時投資22.9億元,建設266.29兆瓦光伏電站,可為1.64萬貧困戶每戶每年增收3000元。二是健康扶貧成效明顯。核實確認因病致貧1.04萬戶,患病人口1.39萬人,全面實施“四免一提一降”、兜底保障和“一站式”限時結算健康扶貧政策。截止9月底,全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在市域內住院1.11萬人次,總醫療費用6656萬元,醫療費用報銷比例達到了90%。三是易地搬遷和危房改造穩步推進。今年計劃脫貧的搬遷戶2379戶6323人,安置住房全部建成,已入住789戶,年底前全部搬遷入住。今年一次性啟動實施貧困戶危房改造3912戶8707人,目前已完成93%,年底前可全部入住。與此同時,就業創業、生態補償、教育扶貧、兜底保障等各項脫貧工程全力推進,穩步實施。
(四)精準考核,解決“怎么脫”的問題。根據中省《貧困退出實施意見》,今年以來,我們緊盯年度脫貧目標,圍繞貧困戶、貧困村、貧困縣脫貧退出標準,多輪次開展對標查驗,找問題、補短板,不斷整改提升,確保脫貧達標?,F在到年底剩兩個多月時間,我們將對照貧困退出標準,查漏補缺,加大工作力度,確保今年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完成,為省委、省政府交一份滿意答卷。
中國報道雜志記者:
我是中國報道雜志記者,“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請問延安在扶貧資金投入保障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陜西省延安市副市長張宏:
一是加大財政投入。財政的投入是推進脫貧攻堅基礎保障,今年我們市上在年初預算的時候,按照增長20%的要求,在去年2億元的基礎上,今年預算2.4億元。在推進實施過程中,又追加了2億元,使市級財政的投入達到4.4億元。
二是加強金融扶貧工作。全市共落實了1.33億元小額信貸擔保資金,已向貧困戶發放小額貼息貸款2.56億元。延川、延長、宜川三個國定貧困縣與國開行合作,落實扶貧貸款24.4億元,保障了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各類扶貧項目建設。
三是擴大互助資金協會覆蓋面。全市共注冊扶貧互助資金協會788個,注冊資金達到1.9億元,其中延川、延長、宜川3個國定貧困縣實現了建檔立卡貧困村互助資金協會全覆蓋。
陜西網記者:
我是陜西網記者,大家都知道,產業扶貧是確保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的根本之策,是解決群眾生存和發展問題的根本手段,請問延安在產業扶貧方面都有哪些做法和具體措施?
陜西省延安市農業局局長劉小鵬:
產業扶貧是推進脫貧攻堅重中之重的工作,我們市在產業扶貧中主要采取了“五抓五注重”措施,從而實現了產業發展和貧困戶脫貧的雙贏。
一方面是抓產業覆蓋,注重長短結合。市委、市政府出臺《全面推進“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實施意見》,市政府每年安排5000萬元,重點圍繞延安市蘋果業、棚栽業、菜蔬業,養殖等主導產業發展“一村一品、一鄉一業”, 實現鄉有特色產業、村有增收項目、戶有致富產品,農業產業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貢獻率達到60%以上。比如蘋果產業,全市13個縣區全部為省級蘋果基地縣,蘋果面積占到陜西省的1/3,全國的1/10,世界的1/20,今年蘋果面積將達到364萬畝,產量預計達到330萬噸,實現產值110億元,僅此一項帶動近百萬農民從事果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年人均收入5000元以上。同時,設施蔬菜、特色養殖以及紅棗、核桃、小雜糧等區域性、短平快小眾產業蓬勃發展,鄉村旅游、電商、光伏等新興產業協同跟進,進一步夯實了群眾脫貧致富的基礎。全市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1.59萬戶4.93萬人,實現了產業扶持全覆蓋。
二是抓市場帶動,注重產業效益。積極推進農產品精深加工,農產品加工業是又一項增加農民收入的有力抓手。目前全市農產品加工企業達到913家,今年預計農產品加工業產值將達到101.45億元。以蘋果產業后整理為抓手開展果農收入倍增計劃,從注重蘋果生產轉向產、加、銷一體化發展。采取為貧困戶免費分揀、免費代儲或幫助銷售蘋果等有效措施推動貧困戶增收,目前已幫助貧困戶銷售早熟蘋果524.7萬斤;繼續做大“洛川蘋果、延川紅棗、延安小米、黃龍核桃、延安地椒羊”等特色品牌,進一步打響延安蘋果和梁家河蘋果品牌。搭建農產品展銷平臺,全市開設網店、微店2萬多家,帶動7000多貧困群眾就業創業。洛川縣殘疾人屈萬平,通過微網店銷售蘋果超過80萬元,帶動身邊12名殘疾人開微店,人均月收入1000多元。
三是抓主體培育,注重聯貧機制。市政府出臺了《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實施意見》,每年安排1000萬元,扶持現代農業園區、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經營大戶,有效帶動貧困群眾參與到特色種養、加工銷售、社會化服務等各個環節。探索形成了經營主體帶動型、農業園區吸納型、互助合作扶持型、科技培訓服務型、重點企業幫扶型、農業項目支持型、支部+貧困戶型、互聯網+貧困戶型等9種產業扶貧模式。延安中果生態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幫助671戶貧困群眾解決了發展產業沒技術、缺資金、沒銷路等問題,戶均年降低成本2012元、增收815元。
四是抓項目對接,注重投資合力。建立了全市產業扶貧項目庫,全市各類金融機構目前已發放2.56億元小額信貸資金,幫助貧困發展脫貧產業。借助蘇陜對口幫扶機遇,今年市政府在無錫舉辦了延安特色農產品暨產業扶貧項目推介會,簽訂合作協議與項目12個,簽約總額6.7億元,并與8家企業達成年銷售400噸延安優質蘋果銷售意向。市政府與上海市農委簽訂了《產業扶貧精準脫貧合作幫扶框架協議》,與省國資委系統延安扶貧合力團組建了陜西延安產業扶貧開發有限公司,注冊資金1.05億元,首批為3個國定貧困縣啟動了總投資1.5億元的產業扶貧項目。
五是抓三變改革,注重集體經濟。市委、市政府出臺了《延安市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和《延安市推進農村土地“三權分置”實施方案》,召開了全市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暨產業脫貧現場會,推動農村改革與脫貧攻堅深度融合。加大農村土地流轉力度,目前全市流轉土地97.03萬畝,流轉率22.1%。安塞區高橋鎮南溝村引進企業家回村投資發展,將貧困戶的土地統一進行流轉,建起了生態農業示范園,農民以土地入股,到示范園打工,既解決了短期收入問題,還激活了土地資源,帶動50戶貧困戶人均收入達到6300多元。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優化產業區域布局,從標準化種養、精深化加工、品牌化銷售等多角度推進產業開發,將脫貧攻堅政策與蘋果后整理產業結合起來,在政策、資金上給予更大支持,促進農村改革與脫貧攻堅深度融合,強化技術培訓,確保扶貧見實效、老百姓得實惠,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
三秦都市報記者:
我是三秦都市報記者。我們都知道,制約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主要因素就是基礎設施薄弱、公共服務發展滯后,請問我們延安在解決這一問題上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陜西省延安市副市長張宏:
您提的問題非常好,眾所周知,延安是典型的陜北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雖然近年來基礎設施建設進程正在加快,但是受歷史原因的影響,基礎設施欠帳較大,遠遠不能滿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為此,市委、市政府專門成立了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保障組,制定了工作方案,落實了工作責任,統籌各方力量,整合各類資金,全力推進貧困地區、貧困村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建設。今年全市退出的163個貧困村,總投資16.76億元,計劃新建道路1083公里,已建成513公里,剩余的工程11月底前全部完成;新建安全飲水1314處,已完成1111處,剩余203處11月底前全部完成;新建標準化衛生室532個,目前全部完成,正在組織驗收;全市電力入戶率已達到100%。通過這一系列措施,貧困地區、貧困村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保障水平大幅提升,為2018年實現全面脫貧目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國際在線記者:
我是國際在線記者,延安在健康扶貧方面出臺了許多對貧困人口的優惠政策,我們想詳細了解一下這些政策,以及延安市目前的落實情況。
陜西省延安市扶貧局局長朱東平:
首先感謝對延安健康扶貧的關心和支持。健康扶貧工作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性戰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我們在全面貫徹執行中省健康扶貧政策得基礎上,結合延安實際,在認真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出臺并推行了“四免一提一降”、兜底保障和“一站式”即時結算健康扶貧政策。
“四免”即:免費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加基本醫保和大病保險;免除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住院報銷起付線;免除鎮村門診就醫一般診療費;免費向慢性病患者發放基本藥物。
“一提”即:提高省市縣定點醫院基本醫保報銷比例10個百分點。
“一降”即:大病保險起付線由2萬元降至3000元。兜底保障即:在冊貧困人口住院費用經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報銷后,達不到90%的由民政部門給予兜底保障,確保報銷比例達到90%。
“一站式即時結算”。在市縣醫院住院的貧困戶在出院時,所有的報銷費用即時結算,貧困戶只承擔10%;在市外住院的,出院后一個月內在縣區政務大廳報銷。
截止9月底,全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在市域內住院1.11萬人次,總醫療費用6656萬元,報銷比例達到了90%,有效解決了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受到廣大貧困群眾歡迎和一致擁護。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安廣文:
今天發布會就到這里,再次感謝張市長和延安市各位領導的出席。謝謝大家。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