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省政府 > 新聞發布會

陜西省舉辦“脫貧攻堅”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三場

來源: 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17-10-13 14:45





10月13日上午10時,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脫貧攻堅” 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三場。邀請渭南市委常委、副市長吳蟒成先生,介紹渭南市脫貧攻堅有關情況,并回答大家的提問。出席發布會的還有渭南市政府黨組成員、扶貧辦主任萬雙社先生,渭南市衛計局副局長易新松先生。發布會由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安廣文主持。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安廣文: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省政府新聞辦舉辦的新聞發布會。

今天是“脫貧攻堅”主題系列發布會的第三場,我們非常高興地邀請到渭南市委常委、副市長吳蟒成先生,請他向大家介紹渭南市脫貧攻堅有關情況,并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出席今天發布會的還有渭南市政府黨組成員、扶貧辦主任萬雙社先生,渭南市衛計局副局長易新松先生。

下面,首先請吳市長介紹有關情況。

渭南市委常委、副市長吳蟒成:

女士們、先生們,各位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渭南市委、市政府,衷心感謝各位朋友特別是新聞界的朋友,長期以來對渭南的關心、關注和支持!下面,圍繞本次發布會的主題,我就渭南脫貧攻堅情況作以簡要介紹。

渭南地處關中平原東部,全市國土面積1.3萬平方公里,總人口560萬,轄2區2市7縣和四個開發區。各位新聞界朋友應該都去過渭南,以渭河為軸線,形成南北兩山、兩塬和中部平川五大地貌類型區,山、塬、川、灘俱全,農業生產條件總體優越,但區域差異較大,尤其在秦嶺北麓、渭北旱塬等地區,部分群眾的生產生活還非常困難。目前,我市共有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5個,省級黃河沿岸土石山區縣6個,革命老區縣3個,有富平縣、白水縣、合陽縣的6個村屬于深度貧困村。

自從中央發出打贏脫貧攻堅戰號令以來,我們市上堅持把脫貧攻堅戰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突出“六個精準”,扭住“八個一批”,在精準識別上下功夫,在精準施策上做文章,在精準脫貧上求突破,凝心聚力,狠抓落實,全市脫貧攻堅工作成效良好。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聚焦統籌謀劃,筑牢四梁八柱

一是構建脫貧攻堅目標體系。確立了“四年脫貧攻堅、一年鞏固提高”的總體目標,劃定了“八個一批”路線圖,明確了“2017年6.65萬貧困人口脫貧、205個貧困村退出、大荔縣整體脫貧”的目標任務,確保脫貧攻堅有的放矢。二是完善脫貧攻堅政策體系。制定了《渭南市關于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實施意見》等20余個政策性文件,在全省率先出臺了《關愛扶貧干部的十條意見》,初步構建起渭南脫貧攻堅政策框架,使扶貧干部工作起來底氣更足,群眾脫貧致富信心大增。三是明確脫貧攻堅責任體系。按照“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級推動、縣抓落實”的脫貧攻堅機制總體要求,出臺了《逐級述職報告制度》和責任倒查、責任追究制度,夯實市縣鎮村四級書記抓脫貧工作責任,確保全市脫貧攻堅工作有力有序推進。四是強化各級脫貧攻堅作戰指揮體系??v向建立了市縣鎮村四級脫貧攻堅作戰指揮機構,基本做到了任務、措施、標準、程序、責任、要求“六明確”;橫向建立了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指揮部、“八辦兩組”的指揮體系。五是夯實社會扶貧體系。今年,我們繼續動員全市800多個部門扎實開展“三聯三包”活動,1267名第一書記、3萬多名干部投身脫貧攻堅一線,為決戰貧困、決勝小康提供了強大的干部隊伍保證。同時,深入開展了“蘇陜對口幫扶”、“萬企幫萬村行動”、“國有企業合力團行動”、“萬名醫生包聯因病返貧戶行動”等社會扶貧活動,初步構建起專項、行業、社會“三位一體”的大扶貧格局。六是健全脫貧攻堅督查考核體系。制定出臺了《渭南市脫貧攻堅督查巡查實施細則》等系列督查、考核辦法,成立了市級脫貧攻堅督查組,充實了專職督查人員,常態化開展督察檢查,確保脫貧攻堅扎實推進。

二、緊盯產業扶貧,做到精準發力

產業扶貧是群眾脫離貧困、撥窮根的治本之策,沒有產業帶動,難以徹底脫貧;缺乏產業支撐,難以持續脫貧。正是基于這個考慮,我們堅持立足資源優勢,搶抓發展機遇,突出三產融合,創新扶持模式,走出了一條具有渭南特色的產業扶貧之路。

一是啟動畜牧業振興計劃,把產業扶貧與建設陜西現代畜牧業示范區緊密結合,努力讓畜牧業成為脫貧增收的支柱產業。畜牧業是我市的傳統優勢產業。中省脫貧攻堅東風襲來,如何讓老產業煥發新生機,蛻變為共建小康渭南的重要支柱?在充分調研、廣征建議的基礎上,我們啟動了渭南市畜牧業振興發展追趕超越規劃,著力加快畜牧產業轉型升級,全力打造陜西現代畜牧業示范區。上半年,我市新擴建標準化規模養殖場114個,生豬、牛、羊、家禽存欄分別達到308、41、140萬頭和2180萬只。引進石羊集團“云養殖”項目等畜牧業項目15個,簽約資金107.8億元?!褒堫^企業帶動一批、畜牧企業就業一批、合作組織發展一批、優勢產業扶持一批、技術培訓引導一批”五大扶貧工程帶動貧困戶2682戶,安置貧困人口就業1800多人。我市富平縣被授予“中國羊乳之都”稱號,澄城被評為創建全國畜牧業綠色發展示范縣,今天全國生豬屠宰廠標準化建設現場觀摩研討培訓班在我市舉辦。今天上午農業部副部長在渭南進行觀摩,下午在渭南開會,全國生豬屠宰企業標準化建設現場會正在渭南市舉行。

二是實施區域公用品牌戰略,把產業扶貧與建設現代果業強市緊密結合,讓果業成為群眾增收的主導產業。渭南氣候溫和,光照充足,降水適宜,是水果生產的天擇之地。近兩年,市委、市政府致力于將這種優勢發揮到極致,狠抓“擴面、提質、促銷、增效”四大舉措不動搖,積極實施區域公用品牌戰略,傾力打造現代果業強市,水果產業不斷發展壯大。截至目前,全市水果總面積已發展到385萬畝,預計年總產量達460萬噸;全市有省級以上果業龍頭企業30家,各類果品營銷企業和經濟組織695個。去年一年,我市果業及相關產業總產值達到160億元,果農人均年收入3500元,果業產業已成為全市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同時,我們積極搭建了國內知名果品采供商渭南果區行、渭南特色果品北京推介活動等供銷平臺,五大區域公用品牌散發著愈來愈旺盛的生命力,“白水蘋果”作為國禮贈送給國外貴賓,“大荔冬棗”成為2016年G20杭州峰會專供水果。

三是突出示范引領帶動,把產業扶貧與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緊密結合,著力拓寬群眾增收渠道。我們緊抓“休閑農業”、“觀光農業”發展機遇,相繼建成渭北葡萄產業園、臨渭桃花源、潼關秦王寨等一批集旅游、餐飲、娛樂和農業產業發展于一體的農業綜合體,有效輻射帶動了周邊群眾增收。我們積極破解貧困戶“單打獨斗”難題,發展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428家、家庭農場1646個,探索出新型經營主體帶動、園區帶動、集體經濟帶動等產業扶貧模式,建立了風險可控、利益均沾的運行機制,年內共帶動1.72萬名貧困群眾就地就業,“黨支部+公司+基地+貧困戶+股份”模式吸納2.33萬名貧困群眾進園務工。我們立足特色資源,對接市場潮流,兼顧短期效益和長遠建設,促進金融、電商、光伏等多種扶貧模式齊推并進,今年共帶動2100余戶貧困戶獲得穩定收益。

三、注重整體推進,凝聚攻堅合力

一是移民搬遷幫助貧困群眾“挪窮窩”。按照省委、省政府關中地區移民扶貧搬遷必須尊重農民意愿與“四化同步”相結合的要求,我們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質量推進,高效率實施,突出靠近城區、鎮區集中安置,全市75個安置點中66個布局在城鎮規劃區內,集中安置率和城鎮化率分別達到了99.97 %和95.86%,走在全省前列。我們率先出臺了《渭南市移民(脫貧)搬遷安置項目工程監理管理辦法》,“四控制”(進度控制、質量控制、成本控制、變更控制)、“三管理”(合同管理、安全管理、資料管理)、“一協調”(溝通與協調業主、承建方、設備和材料供應商之間的關系)的管理監管制度體系在全省推廣;移民搬遷“澄城速度”、“華州模式”等典型不斷涌現,全省移民(脫貧)搬遷工作關中地區現場會、全省移民搬遷工作推進會和全國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培訓暨加固改造現場會先后在我市召開。

二是就業扶貧實現“輸血”變“造血”。秉持“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理念,圍繞“每一戶貧困家庭有一人實現穩定就業”目標,我們堅持不懈推進就業扶貧,全市幫扶貧困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3.99萬人。按照“創新引領創業、創業帶動就業”思路,我們不斷推進創業孵化基地建設,建成農民工返鄉創業示范園24個,市縣創業孵化基地92家,落戶企業1124個,就近吸納勞動力5.2萬人。采取“集中+分散”、“田間+夜間”的方式,把培訓課堂設在群眾家門口,設在田間地頭,有效強化了1.29萬貧困群眾的致富技能。在全省率先開展了公益專崗促進貧困勞動力就業工作,開發特設公崗4103個、公益專崗2388個,幫助更多貧困群眾取得穩定收入。

三是健康扶貧嚴防“病根”變“窮根”。脫貧攻堅發展到現階段,條件相對較好的貧困戶依靠政府幫助和自身努力都已經或正在脫貧,剩下的部分因病、因殘致貧群眾成了“最難啃的硬骨頭”。對此,我們堅持把加大健康扶貧力度作為防止“病根”變“窮根”的不二之選,廣泛開展“萬名醫生包聯因病致貧戶行動”,選派10935名醫生對27097戶因病致貧家庭進行了包聯救助,走出了一條符合渭南實際的健康扶貧新路子,這種做法現在正在全省推廣。為貧困患者我們建立了健康扶貧兜底基金,為貧困患者撐起了在新農合、大病保險和民政救助之后的第四重保護傘,對自負費用部分采取分段按比例報銷,確保建檔立卡貧困戶實際合規費用報銷達90%以上。我們對所有貧困群眾免繳合療及大病保險費用,縣域內公立醫療機構、合療經辦中心、便民服務大廳均設立醫療保障一站式即時結算服務窗口;取消了醫療機構貧困群眾住院押金,將貧困群眾住院報銷比例提高10個百分點,將住院大病保險起付線降為3000元,慢性病在原定額補助基礎上上浮20%,助力貧困群眾“減負”脫貧。

四是教育扶貧斬斷貧困代際傳遞。堅持實施義務教育階段精準資助全覆蓋,今年共發放各類資助金8千多萬元,受益學生13萬人,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學生實現零輟學。我們從職業教育、農技推廣、拓展信息流通渠道入手,整合教育、農業、扶貧部門培訓資源,積極開展“雨露計劃”、農民實用技術培訓等項目,培養了一大批有科技素養、有職業技能、有經營能力的新型職業化農民,著力破解農業勞動力老齡化嚴重、生產效率低的難題。

五是生態補償與社保兜底確保脫貧不落一人。注重挖掘林業生態脫貧潛力,投資1066萬元,在貧困地區新建干雜果經濟林近10萬畝,發展林下經濟11萬畝,扶持1.8萬戶貧困戶發展林業產業。昨天我去了富平縣,就柿子、花椒產業發展進行了調研,我們在花椒產業、柿子藍也作為傳統產業的基礎上,進一步注入新科技、引進新品種,特別是組建了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貧困群眾與農民專業合作社形成扶貧的利益連接機制,真正把生態補償與脫貧攻堅緊密結合起來。同時,嚴格落實退耕還林及生態公益林補償金政策,2016年共兌付各類林業補償金615萬元,涉及貧困戶近3萬戶,今年以來,截至9月底將1225名貧困群眾就地轉化為護林員,這是就業提供崗位,確保就業的一項新辦法。通過這幾年大面積的植樹造林,林地需要管護,我們從貧困群眾中招收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員作為護林員,既解決了有人種樹還有人管護的老大難問題,也同時解決了貧困戶的就業問題,實現了就業一人致富一戶的基本目標。積極實施村莊綠化538個,綠化面積2.6萬畝,有效改善了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針對“鰥寡孤獨癡殘”六類特殊人群,我們建立完善了低保對象動態管理機制、低保標準與物價上漲聯動機制、主動發現工作機制和救助申請綠色通道,及時發現和救助因各種原因生活陷入困境的困難家庭,織密織牢社保兜底網,年內累計發放低保、五保、醫療救助、臨時救助等資金2.29億元,使貧困群眾吃穿不愁、衣食無憂。

四、突出問題導向,補齊短板不足

一是深化認識,抓好問題整改。今年4月以來,我們聚焦中省反饋的問題,按照系統體檢、對癥下藥、靶向治療、全面整改的原則,市脫貧攻堅指揮部靠前指揮,“八辦兩組”通力協作,逐縣多輪暗訪督戰、交叉檢查、交辦任務,點對點對接工作,現場指導糾偏,全市累計自查發現問題12類331個,目前,已整改完成292個,中省反饋問題全部整改到位。

二是加大投入,強化資金保障。建立健全了脫貧攻堅多元化投入機制,通過項目布局、技術嫁接、資金注入、幫建園區等,為貧困地區發展提供更多機會,年內共下撥各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6.26億元,向5個國定貧困縣下撥產業脫貧引導資金3900萬元,全面建立貸款風險擔保機制,發放小額貸款5.8億元,扶持貧困戶1.65萬戶;594個村級互助資金協會發放借款1.02億元,有效解決了貧困群眾產業發展資金難題。同時,統籌整合農業、水務、住建、扶貧等部門資金近12億元,重點用于貧困村建設和貧困戶產業發展,以扶貧“組合拳”,打好脫貧攻堅戰。

三是多措并舉,提高群眾滿意度。我們注重外力幫扶與內力激發相結合,點對點、面對面開展宣傳引導工作,著力改變部分貧困戶“等靠要”的心態,使其融入產業發展鏈條和就業創業體系之中,增強自我發展的內生動力。我們堅持扶貧工作日制度,市級領導率先垂范。市委書記從4月以來,每周兩天時間什么到貧困村貧困戶中,不帶隨從、新聞媒體,進行暗訪,發現問題就地召集鄉村兩級領導和同志,交辦問題提出要求,需要反饋。市長上半年在中央黨校學習,學習期間每周周末,從北京返回深入到鄉村兩級進行調研、暗訪、督辦,帶頭使各級干部形成了解剖麻雀、舉一反三、抓好整改的良好作風和工作習慣。所有包戶干部定期不定期深入田間地頭,與貧困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幫助解決實際困難與問題,干群關系更加密切。我們構建了脫貧攻堅成效群眾評議機制,給予群眾充分話語權,堅決防止“數據脫貧”、“富戴窮帽”、“剛脫貧即返貧”等現象發生,切實做到黨心民心相通,脫貧攻堅同行,群眾滿意度不斷提高。

各位朋友,脫貧攻堅是重大政治任務,更是民心工程、德政工程。習總書記把脫貧攻堅擺在第一要務,體現了習總書記心系民生的為民情懷,渭南盡管在脫貧攻堅方面做了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但是還有許許多多的問題等待我們下勢解決、用力破解。還有一些深層次的問題,比如產業對接問題、健康扶貧問題、因客觀條件制約而困難重重的問題,還需要我們努力工作。同時,干部隊伍正在一點一點的加強和致力于脫貧攻堅工作,我們還需要各級新聞媒體朋友們進行批評、監督,更需要新聞媒體給我們宣傳引導,加油助威。我今天只是把工作簡單的介紹,誠懇的邀請各位新聞朋友多到渭南走走看看,特別是到渭南田間地頭貧困戶家中了解我們的扶貧脫貧工作,給我們提出批評指導意見,宣傳加油鼓勁,使我們更好的把脫貧攻堅做的更好,給社會一個滿意的交代。

謝謝大家!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安廣文:

感謝吳市長的介紹。下面進入提問環節。請大家圍繞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之前請報一下所代表的新聞機構。謝謝!

中國報道雜志記者:

我是中國報道雜志記者。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關鍵在產業。而渭南是一個農業大市,據我們了解,渭南在發展現代農業中有許多特色和亮點。請問渭南在依托現代農業促進產業扶貧方面有哪些好的做法?

渭南市政府黨組成員、扶貧辦主任萬雙社:

首先,借此機會感謝各位記者長期以來對渭南脫貧攻堅工作的關心與關注。

渭南不僅是農業大市,也是農業強市,在農業發展過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現代農業的發展更是在脫貧攻堅致富的道路上發揮了它積極的作用。

一是在脫貧攻堅結合現代農業發展,規劃引領優勢主導,按照中部發展主導產業、南北部發展特色產業、適生區創建產業基地的思路,圍繞一縣一特、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產業框架,進一步擴大優勢產業規模。同時,加快發展短平快、小眾脫貧增收項目,逐步形成了主導產業有優勢,小眾產業有特色的發展格局和長短結合的產業發展機制,為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穩定、長效增收奠定了基礎。

二是抓產業發展的創新模式,強化帶動。從2016年以來,由扶貧開發轉到脫貧攻堅,遵循政府主導、社會聯動、市場運作、因地制宜、一戶一策、精準發力的原則,依托渭南當地的資源稟賦,緊緊結合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的現狀和優勢,勇于探索和實踐,創新總結出50余種行之有效的幫扶模式。2017年3月份以來,經過基層實踐和實驗,進一步合并歸類、挖掘提煉,把50多種模式精簡提煉成20種可復制、可推廣的精準幫扶模式。特別像蒲城縣村黨組織+模式,白水縣果園托管模式,合陽縣村村建園等模式納入全省八大推廣模式之列。以及大荔縣官池鎮九龍村的光伏扶貧、臨渭區陽郭鎮的“送羊還羊、滾動扶貧”等一系列產業扶貧模式,致富成效明顯,深受群眾好評。

三是完善制度。產業是發展的根基,也是脫貧的主要依托,現代農業的發展對打贏脫貧攻堅戰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工作推進中不斷的加大財政收支的整合力度,實現扶貧小額信貸與扶貧互助資金項目兩個全覆蓋,這是渭南在全省最先提出。通過兩覆蓋促進產業全覆蓋,同時大力培育和引導新型經濟體,通過多種聯結帶動模式,吸納貧困戶參與到產業發展環節中,再者在產業扶貧的過程中,著力推進三變改革,強化資產收益扶貧,有效增加了貧困群眾的現實收益。目前,還制定了農業財政專項項目管理辦法,儲備了一批帶動貧困戶脫貧能力強的項目,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們將繼續遵循精實嚴細的原則,進一步提升產業幫扶實效,真真正正的讓群眾特別是貧困群眾的腰包鼓起來,謝謝大家!

三秦都市報記者:

我是三秦都市報記者。近年來,渭南在脫貧攻堅中,涌現出了一批脫貧致富先進典型,他們利用自身優勢在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請問渭南是怎樣引導他們發揮引領作用的?

渭南市政府黨組成員、扶貧辦主任萬雙社:

這個問題提的非常好,我再次對記者朋友對渭南脫貧攻堅工作長期的關注和關心表示感謝!

俗話說蛇無頭而不行,鳥無頭而不飛,從精準扶貧的大框架到各個項目的穩定實施,組織帶頭人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渭南市把帶頭人的示范帶動作用看的非常重,我們認為充分發揮致富帶頭人的燈塔作用,就要進一步增加他們的實力,讓領頭雁飛的更高更遠。針對領致富帶頭人,一是加強培訓提升素質,可以驕傲的說,從2012年開始,我市率先在全省開展脫貧致富帶頭人的培訓工程,目前這個培訓項目已經成為陜西省脫貧方面的名牌項目。以抓致富提能力強引領為培訓目標,重點圍繞各項惠民政策、新農村建設、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經營管理、市場營銷、法律政策等農村致富帶頭人急需和緊缺的知識和技能。同時我們邀請市紀檢委、檢察院到場進行廉政建設培訓。通過集中組織專項培訓,現場考察等手段,幫助致富帶頭人開闊眼界、敬畏法紀。2012—2015年全市累計培訓帶頭人1200多名,由扶貧開發轉向脫貧攻堅,由“十二五”進入“十三五”最后一年,我們已經做好了脫貧致富帶頭人知識的儲備和準備,基本是村上的書記,進行了全方面的培訓。為我市切實打贏脫貧攻堅戰,激發內生動力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

二是樹立標桿,強化效應。為了進一步提高致富帶頭人在脫貧攻堅中的影響力,渭南市委宣傳部在渭南標桿評選中專門增設了脫貧攻堅標桿的類別,各市利用媒體策劃宣傳脫貧,引導脫貧致富帶頭人,發揮他們的引領作用,帶動周圍群眾一同脫貧致富。目前,已評選出市級最有影響力的脫貧標桿10多人次,縣級脫貧之星20多人。

三是大力支持,重點扶持。給政策,把脫貧致富帶頭人的帶動作用納入脫貧攻堅政策支持范圍;給項目,支持脫貧致富帶頭人發展現代農業、特色產業和優勢涉農加工業及互補型、差異型小產業,促進“脫貧帶頭人+貧困戶” 產業經營模式發育發展;給資金,對具有“聯結帶戶” 和“ 三變改革”作用的脫貧致富帶頭人優先給予資金安排?!笆濉逼陂g,我們將進一步積極扶持產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為鄉村培養出更多的土專家、田秀才,截至9月底,全市致富帶頭人已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6383個,家庭農場2067個,帶動了10.8萬多貧困人口加入了協會組織。

陜西日報記者:

我是陜西日報記者。據我們了解, 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人口在貧困人口中所占比重愈來愈大,己成為精準扶貧的重要環節。請問渭南在醫療扶貧方面有什么好的做法?效果如何?

渭南市衛計局副局長易新松:

新聞界的各位朋友,大家好,感謝記者朋友們對因病致貧家庭的關心和關注,的確,因病致貧家庭已成為脫貧攻堅現階段“最難啃的硬骨頭”,“靶向”拔除“病根”,為貧困群眾撐起健康的“保護傘”也成為頭等大事。針對這一實際,渭南市委、市政府制定下發了《關于開展萬名醫生包聯因病致貧戶行動的實施意見》,以精準識別為基礎,因病定醫,分類救治,變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形成了“六個一”的“萬名醫生包聯因病致貧戶行動”機制(即建立一份健康檔案;簽約一名包聯醫生;明確一所定點醫院;組建一批專家團隊;開辟一條綠色通道;發放一批政策明白卡)?!叭f名醫生包聯因病致貧戶行動”共選派10935名醫務工作人員,與27097戶因病致貧戶建立了包聯幫扶關系,上門服務近16萬人次,28支市級醫療專家團隊開展義診、巡診30場次,各類技術培訓41期,基本實現醫生包聯因病致貧戶全覆蓋,活動的開展收到了良好的社會反響,得到中省肯定。

為進一步減輕貧困人口就醫壓力,我市不斷出臺健康扶貧“政策紅包”,為貧困人口看病就醫提供“保姆式”服務,最大限度地防止因病致貧、返貧。市上先后出臺了10大類23項健康扶貧政策,各縣(市、區)也全部設立“健康扶貧基金”,形成了新農合、大病保險、民政救助、健康扶貧基金兜底的“四重保障線”。2017年1—8月份,貧困患者住院,新農合補償60889人次,補償金額1.52億元;大病保險補償2868人次,補償金額934萬元;健康扶貧兜底基金補償4059人次,補償金額299萬元。同時,我們對貧困人口住院實行先診療后付費,現已建成“一站式”即時結算服務窗口237個,實現公立醫院全覆蓋。對排查出的988名大病患者,實行一人一策,一病一方,建立救治檔案,落實定點醫院,實行按病種付費,救治一例、銷號一例,目前已救治874人。

扶貧先扶智,醫病更醫心。我們以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和健康生活方式為重點,努力實現由治病向防病的轉變,從源頭遏制因病致貧、返貧。今年以來,我市已開展健康知識講座700余次,發放健康知識宣傳品20萬余冊,微信公眾號發送健康知識信息近萬條,營造了健康知識伴我行的良好氛圍。與此同時,全市共投資31.52億元,新建擴建醫院16所,改建鄉鎮衛生院89所,766個貧困村全部建有衛生室,其中634個達到國家標準。為基層招聘醫學人才645名,改造農村廁所1.4萬座,組建市級醫聯體2個、縣級醫共體23個,不斷改善貧困地區的就醫環境和生產生活條件。

謝謝大家!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安廣文:

今天發布會就到這里,再次感謝吳市長的介紹。謝謝各位記者朋友。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