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舉辦“貫徹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 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落實‘五新’戰略任務 譜寫陜西追趕超越發展新篇章”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十九場
來源: 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17-09-26 14:10
9月26日上午10時,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貫徹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 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落實‘五新’戰略任務 譜寫陜西追趕超越發展新篇章”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十九場。邀請西咸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喻建宏先生介紹“聚力創新發展 奮力追趕超越 打造‘五新’戰略引領示范區”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安廣文主持。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安廣文: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省政府新聞辦舉辦的新聞發布會。
今天是“貫徹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 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落實‘五新’戰略任務 譜寫陜西追趕超越發展新篇章”主題系列發布會的第十九場。我們非常高興地邀請到西咸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喻建宏先生向大家介紹“聚力創新發展 奮力追趕超越 打造‘五新’戰略引領示范區”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朋友們關心的問題。
下面,首先請喻主任介紹情況。
西咸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喻建宏:
各位新聞媒體朋友,大家早上好!
首先我代表西咸新區黨工委、管委會,對今天前來參加發布會的媒體朋友表示歡迎,對大家長期以來對西咸新區發展的關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今天的活動,由我向各位介紹有關情況。
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為我省今后五年發展描繪了宏偉藍圖,提出了“培育新動能、構筑新高地、激發新活力、共建新生活、彰顯新形象”的“五新”戰略。作為全省唯一的國家級新區,西咸新區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視察時提出的“追趕超越”定位和“五個扎實”指示精神,按照“發揮西咸新區作為國家創新城市發展方式試驗區的綜合功能”的發展方式,以建設現代化大西安新中心為目標,以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為核心,以創新體制機制為動力,以落實“三項機制”為保障,開展了一系列扎實有效的工作。
今年1-8月,西咸新區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282.78億元,同比增長17.2%。引進內資311.6億元、同比增長74%,實際利用外資8241.94萬美元、同比增長203.7%;地方財政收入22.09億元,同口徑增長40.5%;新增各類市場主體11836戶,增長81.7%,其中新登記企業數4518戶,增長78.9%。經濟社會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財政收入、市場主體數字兩項增速位居全省第一。
我從三個方面介紹西咸新區近期發展情況及貫徹落實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的主要舉措:
一、緊抓機遇,乘勢而上,新區邁上發展快車道
(一)調整體制機制為新區發展形成凝聚力
西咸新區位于西安、咸陽兩市主城區之間,是推進西咸一體化、加快大西安建設的關鍵所在。今年初,省委、省政府為進一步理順新區管理體制,明確西咸新區黨工委、管委會作為省委、省政府派出機構,由西安市委、市政府整體代管,并全面托管轄區內西安市和咸陽市的行政和社會管理職能。這為新區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充分體現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我們立即行動,堅決落實,積極對接完成此次重大調整:
一是加強銜接溝通,托管移交平穩有序。按照省委、省政府印發的《關于促進西咸新區進一步加快發展的意見》及配套文件精神,在省直部門和西安、咸陽兩市的大力支持下,西咸新區轄區內17個街鎮托管工作按期完成。其中:咸陽市將15個街鎮移交新區托管,西安將長安、戶縣的2個街鎮移交新區托管。
這次托管移交工作,包含了兩市17個街鎮,共涉及下屬管理服務機構235個、公辦學校179所、醫療衛生機構620所。加上之前灃東新城托管的5個街辦,西咸新區已完成了轄區內22個街鎮、98萬人口的托管,全面承接了西安、咸陽兩市委托的除人大、政協、法檢工作外的所有職權,徹底解決了制約新區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新區按照劃轉人員身份、待遇、級別“三不變”原則,設立專門機構管理服務,干部隊伍團結融洽,對融入大西安充滿信心,實現了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二是做好職能承接,積極履行管理職責。托管移交后,西咸新區已經全面履行轄區內行政、經濟和社會事務等管理職能。我們以大部制、綜合化為原則,調整組建了新區18個內設機構和16個下屬管理服務機構,設立了8個協調議事機構,破解了建設、管理、服務不夠統一的問題。特別是在省直有關部門的支持下,西咸新區公安局、市場服務與監督管理局先后組建掛牌,財政、國土等管理體制也基本理順。構建了“西咸新區—5個新城—22個街鎮”的三級組織體系。
三是落實代管要求,積極融入大西安發展。半年來,西咸新區已經全面融入大西安“一盤棋”發展。新區經濟社會各項發展規劃與西安市有效銜接融合,市政道路、軌道交通、信息網絡等實現統一規劃、統一標準,建立了環境污染應急響應機制以及污染聯防聯治制度。全面落實醫保同城、戶籍同城和車牌照同號工作,新區范圍內企業職工社保、機關事業單位人員“三險”、城鎮居民醫保納入西安市統籌,干部人事、財稅統計、人社民政、教育衛生等納入統一管理,西安市廣播電視11套節目覆蓋新區全域。
(二)聚焦產業招商為新區發展聚集推動力
經過六年發展,新區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初具規模,現階段正在大力實施“二次創業”,將發展重心從基礎建設為主轉向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和精力,全力推進招商引資工作。
一是把招商引資擺在發展的首要位置。圍繞產業鏈、突出創新鏈、瞄準資金鏈,實施精準招商。今年絲博會簽約項目39個、總簽約額1665億元,是去年的3倍;1-8月簽約10億元以上項目43個,總投資額超過3000億元。一批投資體量大、帶動作用強的重大產業項目先后落地,形成了帶動主導產業聚集發展的良好態勢:在中央商務區總部經濟方面,以綠地集團投資400億元建設包含西北第一高樓的絲路國際中心項目為代表,先后引進中建、華僑城、海航等30余個企業總部、區域總部;在物流產業板塊,海航集團整合旗下1800余億元資產在空港組建現代物流集團、合力打造“中國孟菲斯”,日本日立、新加坡普洛斯、東航等一批現代物流項目加速聚集。在統籌科技資源方面,加快推進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西工大翱翔小鎮,以及國家雙創基地的建設,寶能集團在比鄰西部創新港、西工大翱翔小鎮的科學城,投資建設總面積達450萬平方米的科技園區,招商形勢快速升溫。
二是全力加快重點項目建設。今年共安排重點項目658個,總投資4073.5億元,年度計劃投資791.5億元。截至8月底,完成投資609.43億元,占年度計劃的77%,其中10億元以上新開工項目18個;38個省級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96.23億元、8月份得分全省第一。世界500強法國賽峰—東航起落架維修基地,歐洲第一大藥企—法國梅里亞集團動物疫苗生產基地,西工大無人機產業基地等一大批重大項目先后開工建設。特別是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進展順利,47座單體、158萬平方米建筑一次開工、同步建設,已有部分單體封頂,預計明年10月將全面竣工。
(三)加大“放管服”改革為新區發展探索創新力
今年,我們借助體制機制調整,進一步提升政務服務水平,深化簡政放權、優化辦事流程、提高辦事效率,打造一流的投資軟環境。
一是大力推進國家級改革試點。以自貿區建設為統領,系統部署、協同推進新區承擔的9項國家級改革試點任務。建設了“企業走出去一站式綜合服務平臺”,成功運行全國版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立海外人才一站式服務平臺。截止8月底,新區自貿區已注冊企業584戶、注冊資本金達391億元。推行自由貿易、服務貿易“雙貿聯動”,灃東自貿產業園正式開園運營,成為我省首個以服貿為主題的產業園。
二是全面提升行政效能。在省政府的指導下,系統推進行政審批、市場監管、綜合執法等改革工作。構建“一處受理、全區通辦”機制,只要上一張網、進一個大廳,企業、群眾就能跨區域、跨領域辦理新區范圍內的審批服務事項。我們整合營業執照、稅務登記等15項涉企登記備案事項,實行“七證合一、八項聯辦”,向社會公布了兩批1009項“最多跑一次”事項。在全國首創“微信辦照”,得到國家工商總局在全國范圍推廣。
(四)加快規劃建設為新區發展提升吸引力
一是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按照一百年不落后的原則,以世界標準、系統思維,高水平推進新區規劃建設,與西安咸陽兩市共同編制了11條地鐵線路的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新區“五路四橋”將于年內全部開通。全年實施458個城建項目,新開工市政道路71條,地下綜合管廊15.3公里,新開通多條公交線路。地鐵1號線二期兩座車站已經主體結構封頂,5號線二期7個車站正在加快施工,并盡快啟動綜合交通樞紐等重大工程建設。
二是加快新中心新軸線建設,目前已基本完成規劃設計,推進地上地下空間同步開發利用,計劃年底前開工。新軸線中央商務區建設已啟動,先后引進數十個企業入駐,投資總額超過500億元,總部經濟聚集效應初步顯現。
三是構建大水大綠生態格局,把綠色作為西咸新區的發展底色,編制了城市水系規劃,治理了9條河流、打造31處湖泊濕地、54條大小水系。備受關注的昆明池已形成707畝水面,七夕主題公園將于國慶正式開園。啟動建設花卉苗木1.5萬畝,新增綠化面積619.14萬平米。以綠帶連接渭河與灃河的5000畝大西安城市中央公園,2019年建成后將成為亞洲最大的城市中央公園。
(五)持續改善民生為新區發展增進向心力
新區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按照同城同政策目標要求,持續改善民生。目前已辦理西安落戶2918人、車牌677副、車駕管業務10835筆,30萬城鄉居民養老、1.4萬名城鎮居民醫療與西安同城。12所中小學、幼兒園竣工投用,新增學位1.2萬個。清華附中秦漢學校、高新中學灃東分校、中加國際學校等先后開學迎新,西工大附屬學校、交大附屬學校、交大創新港醫院等將啟動建設。11月底前完成咸陽區域61萬群眾與西安戶籍同城工作。我們把脫貧攻堅作為重中之重的任務,制定實施包括人社、民政、文化、危房搬遷等在內的一攬子政策,1454戶、3570名貧困群眾納入幫扶,切實做到精準脫貧。通過大力開展生態環境治理,積極加快鐵腕治霾、排污口截污封堵、納污坑塘專項整治和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等重點工作,新區環境質量逐步向好。
二、圍繞“五新”戰略,狠抓落實,建設創新發展示范區
西咸新區按照省委“五新”戰略的重要部署,正在研究制定新區今后五年發展的行動計劃。初步提出了“12350”目標體系,即:今后五年,力爭GDP保持年均15%左右的增速,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年均20%左右的增速,財政收入保持年均30%左右的增速,引進內外資及新增市場主體保持年均50%左右的增速。下一步,我們將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以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為核心,培育新動能
西咸新區依靠招商和“雙創”兩大抓手,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調整完善新區主導產業發展規劃,分類制定主導產業扶持政策,培育10個產值過500億元、5個產值過千億元的主導產業集群。加快統籌科技資源示范區、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西工大無人機產業基地等創新平臺建設,重點推動科學城建設,打造“一帶一路”重要的科創基地。進一步加大產業招引和培育力度,加快形成以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為核心,臨空經濟、總部經濟、電子信息、先進制造、能源金融、文化旅游、健康養生等主導產業聚集發展的格局。
二是以自貿試驗區建設為契機,構筑新高地
西咸新區系統推進各項改革試點。借鑒、復制、集成先行區成功經驗,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努力打造高水平的自貿試驗區。不斷深化完善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制度,積極爭取保稅物流中心升級為保稅物流區,切實加快西安“空中絲綢之路”建設。統籌招商、引資、引智,推動寶能、華僑城等重大項目加快落地,按照“一園兩地”模式大力推進中俄絲路創新園建設。加快把西咸新區打造成帶動大西安乃至全省向西開放的新高地。
三是以改革創新為動力,激發新活力
西咸新區以創新引領發展,增強人才吸引力。發揮大西安科教人才優勢,大力發展園區經濟、鎮域經濟、民營經濟。加大體制機制方面的創新力度,按照“小政府、大社會,小機構、大服務”的思路,通過大部門制與委員會相結合的方式,解決傳統政府建設管理兩張皮、管理服務兩張皮的問題;實施“互聯網+政務”,形成“一張執照管登記”“一枚圖章管審批”“一張網絡管信用”“一支隊伍管執法”“一個部門管市場”“一套流程管項目”的機制,探索“3450”綜合行政審批效能體系,即推行3個工作日辦結營業執照、4個工作日辦結營業許可、50個工作日辦結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力爭打造全國最優質、最高效的審批服務模式。
四是以創新城市發展方式為抓手,共建新生活
西咸新區按照城鄉同規劃、同建設、同布置、同發展的原則,加快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全面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改善三年行動計劃。全面落實“同城同待遇”政策,積極推動西安主城區優質公共服務資源向全區延伸,切實加快轄區農民就地城鎮化步伐,努力讓轄區城鄉居民共享新區建設發展成果。以就業扶貧、產業扶貧為核心,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大力發展高水平公共服務,加快建設一批高水準、國際化的學校、醫院、文化、體育、養老等設施。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打造優美小鎮、都市農業,激活農村集體經濟,讓新區群眾享受更高品質的大西安新生活。
五是以建設大西安新中心為引領,彰顯新形象
西咸新區緊扣“經濟強、品質高、生態美”的發展思路,進一步健全城市規劃體系,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提升建設品質。加快大西安新中心中央商務區建設,每年新開工200萬左右平方米,每年引入30-50家企業總部或區域總部落戶,2021年大西安新中心核心區基本建成。全面鋪開海綿城市、智慧城市建設,推廣綜合管廊和綠色建筑。以昆明池、城市中央公園為重點,系統推進山水林田湖建設,讓大水大綠成為新區的最美景色、最靚“名片”。把西咸新區建成能夠彰顯西安國際化大都市形象的現代化新中心。
三、強化作風建設,打造素質過硬干部隊伍
當前西咸新區正處在多種政策紅利疊加、體制優勢煥發活力的歷史最佳機遇期。事業成敗,關鍵在人,“五新”戰略在新區落地生根,從根本上要靠新區干部隊伍。我們認真貫徹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堅持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相結合,以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為抓手,大力落實“三項機制”,全面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紀律建設、作風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這個月剛出臺了《建設過硬隊伍打造一流機關的決定》,著力建設一支政治素質過硬、創新本領過硬、實干品格過硬、服務效能過硬、協作意識過硬的干部隊伍,著力打造學習型、創新型、實干型、服務型、和諧型的一流機關,為進一步加快實現新區干部隊伍深度融合,提升干部素質能力,為追趕超越、建設大西安新中心提供堅實的組織保障。
西咸新區的發展,離不開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離不開社會各界的關心幫助,離不開媒體朋友們的宣傳推介。希望大家能夠一如既往的支持西咸、宣傳西咸,我們將繼續昂首奮進、砥礪前行,不斷展現新區發展的新舉措、新進展和新突破,加快打造全省“五新”戰略引領示范區,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召開。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發布內容,謝謝大家!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安廣文:
感謝喻主任的介紹。下面進入提問環節。請大家圍繞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之前請報一下所代表的新聞機構。謝謝!
香港商報記者:
我是香港商報記者。西咸新區是中國(陜西)自貿區重要組成部分,今年掛牌時,新區提出將結合國家級新區的優勢進行自貿區的重點建設,請您介紹下這半年來建設情況?
西咸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喻建宏:
剛才介紹里已經提到,自貿區西咸新區是陜西自貿區中心片區的一個部分,4月1日掛牌以來,全面啟動自貿區建設。
在自貿區建設中,我們推行“放管服”改革,加強事中事后監管。一是制定西咸新區“放管服”改革實施方案,推行“六個一”和“六張清單”制度。“六個一”是“一張執照管登記”“一個流程管項目”“一枚印章管審批”“一支隊伍管執法”“一張網絡管信用”和“一個部門管市場”;“六張清單”即權責清單、投資負面清單、收費目錄清單、財政專項清單、“減證便民”清單、“最多跑一次”清單。二是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試點。利用新區體制機制調整有利時機,梳理整合新區、新城兩級行政審批權限,將面向群眾和企業辦理的行政審批和政務服務事項統一進駐政務服務中心辦理,建立“綜合受理、受審分離、聯審聯批、全區通辦”的行政審批模式。三是探索構建“3450”綜合行政審批效能體系。建設綜合服務平臺,整合政務和自貿服務平臺,實現行政審批的全程電子化和移動互聯網+政務服務的全覆蓋應用。全面推行“網上審批”“微信辦照”等審批方式,進一步精簡項目審批,壓縮審批辦理時間,力爭3個工作日辦結營業執照、4個工作日辦結經營許可、50個工作日辦結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四是全面推廣“雙隨機、一公開”制度,將隨機抽查結果納入市場主體信用信息體系,營造高效、優質的產業發展環境。
與此同時,我們挖掘西咸內部動力,不斷完善發展功能。
制定發布了涵蓋總部經濟、航空產業、現代服務業、文化旅游、金融租賃等產業類別的“1+4”招商優惠政策,重點扶植航空物流、服務貿易等6個產業發展,增強了企業投資意愿,活躍了市場投資主體。截止8月底,自貿區范圍內累計注冊企業584戶,累計注冊資本金391億元人民幣:其中外資企業注冊4家,注冊資本金6500萬美元;外貿企業30多家,注冊資本金達10.9億元人民幣;據統計,新區1-8月完成投資1282、78億元,同比增長17.2%。今年7月還頒出了首張《外國人工作許可證》。我們推進重點園區建設,提升自貿形象,中俄絲路創新園中方園區一期已投入使用,華大基因、軟通動力等一批企業入園發展;灃東自貿產業園項目已正式開園運營,成為自陜西自貿區掛牌以來建成的首個以服貿為主題的產業園。目前園區已注冊了海航資本、中國銀行、博聯進口車、億蜂網等60多家企業。另外,“陜西省數字經濟試點示范區(網上自由貿易試驗區)”也正式揭牌,在全省率先探索數字經濟發展模式。
三秦都市報記者:
我是三秦都市報記者。在大西安的發展藍圖中,創新發展軸縱貫新區,串聯起綠地501中國絲路中心等重大項目,受到了公眾的高度關注,請介紹下大軸線的情況。
西咸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喻建宏:
我們按照陜西省委、省政府多軸線、多中心、多組團建設大西安的部署,緊扣經濟強、品質高、生態美的要求,以對人民負責、對歷史負責的態度打造一條大西安新軸線,目前已基本完成新中心新軸線的城市設計和地下三層空間綜合開發設計方案的編制,總體彰顯了“現代、時尚、生態、科技、文化、活力”六大特征。新中心中央商務區建設也已經全面啟動,能源金融貿易園區引進了海航、寶能、綠城、臺灣基泰等25個企業總部或區域總部,投資總額超過500億元,已開工104萬平方米,年底前將再開工150萬平方米;灃東新城簽約引進了保利西北總部、保利大劇院等項目,絲路國際中心、國際科創商務廣場等項目先后開工,在建面積95萬平方米。
在此我向特別介紹下大軸線上的兩個重點項目。一個是西北第一高:綠地501米超高層“中國國際絲路中心”項目。這是綠地集團與陜西省政府簽訂千億級戰略合作協議后落地的首個重大項目,總投資400億元,總建筑面積超200萬平方米,建成后將成為西北地區第一高樓,成為現代化大西安新中心地標。
另外一個是昆明池項目。昆明池是是漢武帝興建的我國歷史上第一座大型人工湖泊。我們將文化遺產保護、特色小鎮建設、文化旅游等融為一體,探索了一條“文化+旅游+城鎮化”的發展模式,力爭打造成為國內文化旅游帶動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新典范。根據規劃,昆明池景區將打造以漢文化為主題特征的環湖旅游、休閑、度假勝地,具有良好生態環境的區域第一居所。截至目前,試驗段一期“七夕公園”已經做好開園準備,將于國慶正式對外展示。
中國網記者:
我是中國網記者。5月份,西咸新區全面托管了轄區內22個鄉鎮街道,劃轉了數千名干部,新區體制機制正逐步理順,請您再詳細介紹一下這方面的內容。
西咸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喻建宏:
今年5月起,西咸新區正式托管了西安、咸陽兩市的17個鄉鎮街道,加上灃東新城此前已經托管的5個街辦,目前已經全面托管了轄區內22個鄉鎮街道,約98萬人口,劃轉了咸陽行政事業人員9800余人,同時我們還從西安市調入了一批干部。兩市干部的加入,彌補了新區原有干部在行政管理、社會管理、群眾工作等方面的短板,優化了干部結構,充實了干部力量。我們將進一步加快實現新區干部隊伍深度融合,提升干部素質能力,著力打造一支適應新形勢下新區發展的干部隊伍,加快追趕超越步伐。
在劃轉行政事業人員的安排上,我們堅持“三不變”的基本原則,即:待遇不變、職級不變、身份不變。目前已將所有劃轉行政事業人員工資按原標準發放到位。同時,為了確保全面實現西咸新區與西安市“同城同待遇”,我們參照西安市直機關工資標準,制定了工資發放政策和新區行政事業人員的四險一金繳費基數及比例,將從9月底起執行。村“兩委”成員補貼、村辦公經費、離退休干部待遇、大學生村官補助、非公組織經費也將按照西安市相關經費補貼標準執行。
下一步,新區還將建立行政事業人員晉升機制,根據干部對實際和工作需要,將符合條件的行政事業人員按照組織程序選拔任用。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安廣文:
今天發布會就到這里,謝謝各位記者朋友。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