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省政府 > 新聞發布會

陜西舉辦“貫徹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 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落實‘五新’戰略任務 譜寫陜西追趕超越發展新篇章”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十四場

來源: 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17-09-18 12:01




9月18日上午10時30分,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貫徹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 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落實‘五新’戰略任務 譜寫陜西追趕超越發展新篇章”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十四場。邀請陜西省國防科工辦主任原忠德先生、陜西省國防科工辦副主任王偉先生向大家介紹“做軍民融合發展排頭兵 為國防現代化建設和陜西追趕超越做貢獻”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安廣文主持。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安廣文: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省政府新聞辦舉辦的新聞發布會。

今天是“貫徹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 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落實‘五新’戰略任務 譜寫陜西追趕超越發展新篇章”主題系列發布會的第十四場。我們非常高興地邀請到陜西省國防科工辦主任原忠德先生、陜西省國防科工辦副主任王偉先生,向大家介紹“做軍民融合發展排頭兵 為國防現代化建設和陜西追趕超越做貢獻”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朋友們關心的問題。

下面,首先請原主任介紹情況。

陜西省國防科工辦主任原忠德:

女士們、先生們、各位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很高興和大家見面。首先,我代表省國防科工辦和全省國防科技工業系統廣大干部職工,向大家長期以來對陜西國防科技工業發展的關心支持表示衷心地感謝!

下面我按照發布會的要求,主要就陜西國防科工業系統落實“五新”戰略任務,深入推進軍民融合產業追趕超越發展的情況向大家作一簡要介紹。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從國家發展和安全全局出發,把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對軍民深度融合發展作出了頂層設計和全面部署。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確定的“五新”戰略任務特別是在培育新動能和構筑新高地任務中,對全省軍民融合發展作出重大部署、提出了明確要求。陜西作為我國國防科技工業重要基地,人才、技術、裝備等綜合實力居全國前列,既是我國最大的飛機制造基地、航天動力之鄉和兵器工業重鎮,也是我國軍工電子、水中兵器和核燃料的重要研制生產基地,為支撐國防軍隊現代化建設、推動科學技術進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今年以來,全省國防科技工業系統認真學習貫徹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關于軍民融合發展的決策部署,以破解軍民融合難題實現追趕超越為總抓手,以西安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為突破口,以創建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為目標,破壁壘、建通道,全力推進軍民、央地、部省深度融合,充分發揮軍民融合對國防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雙向支撐拉動作用。重點做了以下工作:

第一,切實履行保軍強軍首責,加快軍工強省建設

圍繞軍工重點任務和國家重大科技專項,保障推進核心能力體系建設和科研生產任務完成。一是暢通“綠色通道”。按照“特事特辦、急事急辦”的原則,及時協調解決項目用地、水、電、氣、運和周邊環境等問題40余項,在建項目、新建項目有序實施,一批數字化車間、智慧院所、協同設計平臺投入使用,跨單位、跨地域的協同研制能力初步形成,為軍民深度融合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二是加強監管服務。軍工和民口配套單位承擔的重點軍品研制生產和交付保障任務均按質量和進度要求順利推進。在建軍90周年等閱兵中陜西軍工研制的陸海空天等一批國之重器精彩亮相,壯了軍威,揚了國威。

第二,著力推進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助力制造強省建設

一是推進局省央地合作,共建基地園區。與國家國防科工局、航天科技、航空工業、中國航發、中國商飛等深化合作,服務國家戰略,主動融入國家軍民融合產業體系。西安航空、航天、兵器基地和漢中航空產業基地等軍民融合基地園區形成了特色鮮明、配套條件較為完善、集群效應凸顯的發展態勢,4個基地均被批準為國家級軍民融合產業示范基地。其中西安航空基地已形成涵蓋整機制造、機載裝備、航空部組件、新材料、改裝維修、飛行培訓和旅游的全產業鏈體系,2016年實現工業總產值360億元。西安航天基地以航天裝備制造及航天技術應用產業、衛星及衛星應用產業為主導的產業集群初步形成,2016年實現工業總產值420億元。西安兵器基地已形成裝備制造、光電信息、新材料與新能源的產業構架,落地產業化項目24個,總投資193億元。漢中航空基地已建成核心區9平方公里,入駐企業34家。西安高新區軍民融合基地建設穩步推進;西安船舶、軍工電子、寶雞新材料等產業園和“空天”、“翱翔”、“兵器”等一批軍民融合小鎮加快建設。

二是推進軍地軍民融合,打造軍民融合龍頭骨干企業。今年重點在工業機器人、先進復合材料、電子信息、增材制造等領域組建10個軍民融合產業聯盟,促進“產學研用政金”全要素融合,加快軍民科技、央地企業、產業金融、軍地經濟融合。軍民融合大集團大公司穩步發展,西飛公司、航天四院、航天六院、陜西電子信息集團等年產值過百億元,陜飛公司、西航公司、西船公司、北方光電等年產值50億元以上,有中航飛機、航發動力、中航電測、航天動力、光電股份、烽火電子等6家軍工上市公司?!败娹D民”企業300多家,其中總規模過億元的企業80多家。這些企業是我省軍民融合產業發展的主力軍。

三是推進重點項目建設,打造名牌系列產品。以中省規劃為指導,制定《陜西軍民融合產業創新示范工程方案》,出臺《陜西省關于支持無人機產業發展的意見》,組建總規模100億元的陜西軍民融合產業投資基金,支持推進軍民融合重點項目建設。新舟60/600飛機系列化發展,海監機完成適航取證,遙感機首飛,新舟700飛機研制轉入工程發展階段;國家民機試飛基地建設項目10月底將全面開工;西咸新區無人機產業化示范基地和榆林靖邊試驗測試中心建設快速推進;新一代運載火箭液氧煤油發動機、4萬噸航空模鍛液壓機技改、陜西高分應用等20余個重點項目加快建設。在系列產品方面,人工影響天氣系統、遠程輸油泵機組及管線、陸用及核電應急發電機組、智能化印刷包裝機械和紡織機械、高端節能成套設備等產品占領國內主要市場,有些也走向國際。我省落實《中國制造2025》五年行動計劃中的14個重點產業領域都有軍民融合產品。

第三,積極引導“民參軍”,加快軍品配套體系建設

目前全省“民參軍”單位有589家,其中民營企業452家。今年通過政策引導和具體的服務,新增“民參軍”單位100多家,為軍民融合發展增添了新的有生力量。民口配套企業主要產品服務于各軍兵種,配套層級由零部件、元器件和基礎材料逐步向系統和整機提升,天和防務、晨曦航空2家企業在創業板上市;三角防務、方元明、希德電子、西瑞控股、紅旗民爆、諾維科技、中天引控等10余家企業在新三板掛牌。

第四,大力推動軍民科技資源開放共享,加快軍民協同創新體系建設,充分發揮我省軍工大省、科教大省、駐軍大省優勢,圍繞軍民協同創新體系建設,搭建技術支撐、資源共享、成果轉化平臺,深化軍地軍民科技資源開放共享和協同創新。

一是推動軍民科技資源開放共享。啟動了陜西軍工科研儀器和設施設備開放共享服務平臺建設,審核發布了首批共享設施設備目錄,1000余臺套重大試驗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設備實現開放共享。發揮全軍武器裝備采購信息網和國家軍民融合公共服務平臺作用,為全省軍工和“民參軍”單位提供軍民融合項目信息共享服務。目前在裝備采購信息網注冊企業400多家,在軍民融合公共服務平臺注冊企業119家,對接信息1000多條。

二是推進軍地軍民協同創新。目前全省軍工單位與高校和地方企業建立了26個國家重點實驗室,4個國家級和25個省級工程中心,10個國家級和43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4個博士后工作站,20個國家級和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今年重點推進省政府與國防科工局共建西安工業大學等高校,在自貿區建立軍民融合“專利池”,組織西安航天基地承辦全國軍民兩用技術創新應用大賽半決賽,支持建設陜西空天動力研究院、西安兵器基地軍民融合創新服務中心、西安航天基地高新技術與應用協同創新中心和軍民融合創新研究院等,通過這些措施來打造軍民融合科技創新平臺。西北工業技術研究院,是我們省組建比較早的集成和轉化的研究院,目前實施軍民兩用技術成果工程化和產業化項目34項,創辦企業26家,累計實現銷售總額超過100億元。2016年全省國防科技工業系統100多個項目獲國家國防科技進步獎和發明獎,國防專利累計保有量位列全國第二。

三是推進軍地軍民人才交流合作。今年出臺《陜西國防科技工業人才發展意見》,批準成立中國(陜西)軍民融合人才發展聯盟,舉辦4期軍民融合系列高級研修班培訓300多名高級專家和各類人才,遴選15名軍工系統優秀干部到西安市掛職,籌建陜西軍民融合產業發展智庫,為軍民協同創新和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

第五,以西安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為突破口,著力破解軍民融合發展難題,主要做法是與西安市聯手,爭取中央部委和軍工集團支持,推進軍民融合創新改革試驗。一是積極推進軍工體制機制改革,年內支持4家軍工科研院所分類改革,支持5家軍工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和專業化重組,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二是會同省市統計部門推進軍民融合屬地化統計制度改革試點,目前這項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三是支持在西安市和相關基地園區設立“民參軍”資質服務機構等。

下一步,我們將堅定不移貫徹落實國家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立足全省軍民融合產業基礎,面向國防軍隊建設,面向經濟科技發展,面向國際國內市場,以西安為重點地區,以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為突破口,以航空航天產業為重點領域,實施軍民融合產業創新示范工程,進一步建立完善軍工核心能力體系、武器裝備科研生產配套體系、軍民科技協同創新體系、軍民融合產業體系“四個體系”,以此破解軍民融合難題和推動全省軍民融合產業突破發展探索路徑、提供示范,最終建設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助推我省追趕超越。我們將以實際的行動和優異的業績來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謝謝大家!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安廣文:

感謝原主任的介紹。下面進入提問環節。請大家圍繞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之前請報一下所代表的新聞機構。謝謝!

中國報道雜志記者:

我是中國報道雜志記者。作為軍工大省,我省國防科技工業科技實力雄厚,是我省科技創新的主力軍,培育新動能、構筑新高地的重要力量,請您談談近年來我省軍工技術轉民用,發展民用產業有什么特點?都取得了那些重要成就?

陜西省國防科工辦副主任王偉:

經過多年的發展,陜西軍工民品已從最初一般消費品、低層次工業品向軍工技術同源或工藝相近的高端制造和高技術產品轉變,形成了民用航空、民用航天、高端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特種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等七大軍工特色主導產業,軍工民品發展實現了高端化。

取得的成就:一是打造了一批軍工龍頭產品。如:航空工業開發了新舟60/600/700系列渦槳支線飛機,小鷹系列飛機和獵鷹旋翼機等。航天工業開發了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發動機、探空火箭、北斗衛星應用終端產品等。二是發揮軍工技術和裝備優勢,研發了工業機器人、智能印刷包裝設備和新型紡織機械等。三是圍繞我省能源化工、汽車制造等支柱產業發展,研發了大型化工生物裝備、遠程輸油泵節能環保成套裝備,汽車電子產品、安全氣囊等一批優勢配套產品。四是由單一的科研生產向生產性服務業拓展,開發了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系統、智能交通控制系統、智慧城市系統、智能立體車庫及立體倉庫管理系統等,不但提供技術和產品,還提供系統服務,謝謝!

陜西日報記者:

我是陜西日報記者,請您介紹一下破解軍民融合難題,實施軍民融合產業創新示范工程,建立完善“四個體系”的具體舉措。

陜西省國防科工辦主任原忠德:

我們提出實施軍民融合產業創新示范工程,主要是要通過抓產品項目示范、龍頭骨干企業示范、基地園區示范、機制模式示范“四個示范”,來加快健全完善軍工核心能力體系、武器裝備科研生產配套體系、軍民科技協同創新體系、軍民融合產業體系“四個體系”,為破解軍民融合難題和推動全省軍民融合產業突破發展探索路徑、提供示范,實現建設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目標,助推我省追趕超越。具體到這“四個體系”,就是圍繞提高武器裝備供給能力和自主保障水平,建立完善軍工核心能力體系;按照“小核心、大協作、專業化、開放型”要求,建立完善武器裝備科研生產配套體系;通過建設一批軍民兩用技術創新中心、產業孵化中心、技術創新聯盟和產業聯盟等,促進軍地軍民科技資源開放共享和科技成果雙向轉化,建立完善軍民科技協同創新體系;以重大項目和重大工程為支撐,以基地園區為載體,打造一批特色主導產品和產業鏈,完善軍民融合產業體系。謝謝!

陜西網記者:

我是陜西網記者。從原介紹的了解到,目前我省民參軍發展勢頭強勁,據了解還有很多民用高科技企業想參與國防建設,那么民用企業參軍應取得哪些相應的資質呢?

陜西省國防科工辦副主任王偉:

軍民融合發展已上升為國家戰略,“民參軍”是推動軍民融合發展的一個主要方面。國家積極鼓勵和支持民用企業參與國防建設,但是鑒于國防領域的特殊性,民用企業參與國防建設需要具備相應的資質。

承擔武器裝備研制、生產、維修任務,首先必須通過武器裝備質量管理體系認證,這個屬于第三方認證。

承擔的武器裝備研制項目或產品本身涉及國家秘密,需取得武器裝備科研生產單位保密資格。項目或產品僅背景、用途、數量涉密的,無需申請保密資格。

承擔涉密武器裝備科研生產任務、產品在《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目錄》內的單位,需取得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證。

按照中國人民解放軍裝備承制單位資格審查管理規定,承擔武器裝備及配套產品科研、生產、維修、技術服務任務的單位,需通過裝備承制單位資格審查。

為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降低“民參軍”門檻, 2015年修訂的《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目錄》中的專業(產品)總數由1988項減至755項,凡是產品不在《許可目錄》之內的都無需申請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證。

總體來講,國家從這個層面還是鼓勵優勢的民營企業參與國防建設,謝謝!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安廣文:

今天發布會就到這里,謝謝各位記者朋友。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