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省政府 > 新聞發布會

陜西舉辦“貫徹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 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落實‘五新’戰略任務 譜寫陜西追趕超越發展新篇章”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十場

來源: 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17-09-18 08:11



9月13日上午10時,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貫徹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 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落實‘五新’戰略任務 譜寫陜西追趕超越發展新篇章”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十場。邀請陜西省林業廳新聞發言人、副廳長郭道忠先生出席,介紹“落實‘五新’戰略 保護生態資源 促進民生福祉”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安廣文主持。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安廣文: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省政府新聞辦舉辦的新聞發布會。

今天是“貫徹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 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落實‘五新’戰略任務 譜寫陜西追趕超越發展新篇章”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十場。我們非常高興地邀請到陜西省林業廳新聞發言人、副廳長郭道忠先生向大家介紹“落實‘五新’戰略 保護生態資源 促進民生福祉”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朋友們關心的問題。

下面,首先請郭廳長介紹情況。

陜西省林業廳新聞發言人、副廳長郭道忠:

女士們、先生們,今天,我們在這里發布我省林業在落實“五新”戰略、保護生態資源、促進民生福祉方面所取得的成績。首先,我謹代表陜西省林業廳對前來參加這次新聞發布會的新聞界朋友們表示誠摯的問候,對大家長期以來關心熱愛支持陜西林業事業、關心陜西生態環境建設表示衷心的感謝!下面,我就全省林業工作所取得的成績向大家作一簡要介紹。

一、生態資源保護

一是大力推進植樹造林。2012年以來全省共完成造林綠化2669.4萬畝。據第九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結果顯示,我省森林面積由第八次森林資源清查的853萬公頃增加到887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由41.42%提高到43.06%;據第五次沙化土地監測(2015年6月),沙化土地面積凈減少88.9萬畝,沙化土地年均減少17.8萬畝,是第四次監測年均減少6.4萬畝的2.78倍;沙區植被平均蓋度為60%,沙化土地治理進入了“整體好轉、局部良性循環”的新階段。

二是大力開展濕地保護恢復工作。2012年以來,我省新批建26個國家濕地公園(試點),目前國家濕地公園總數達38個,總面積5.35萬公頃,其中12個已通過驗收正式掛牌;新建紅堿淖省級濕地自然保護區,目前各級濕地自然保護區達9個,總面積17萬公頃。2013年編制完成了《濕地保護與恢復三年行動方案》、《關中平原百萬畝濕地保護與恢復工程方案》,啟動“百萬畝濕地”項目建設。2015年底,全省實際完成濕地保護恢復246.05萬畝,其中關中地區實際完成123.56萬畝,超額完成了建設任務。

三是野生動物保護取得明顯成效。據全國第四次大熊貓調查,陜西秦嶺地區野外大熊貓種群數量穩步增長,已達345只,其種群數量比第三次調查數量明顯增加,年均增長率為2.37%,密度、增幅全國第一。今年6月11日、12日及8月21日,陜西省珍稀野生動物搶救飼養研究中心圈養的雌性大熊貓“陽陽”、“愛浜”、“珠珠”分別順利產仔,共產下四只幼仔。近年來,我省加大了林麝野外種群和人工繁育的力度,并將林麝保護列入全省“十三五”規劃。截至目前,全省野生林麝超過4000只,人工養殖林麝存欄量超過13000頭,占全國總數的70%以上,居全國首位。今年6月29日,由國家林業局保護司、陜西省林業廳、陜西省科學院主辦的“中國·陜西林麝首次野化放歸”活動在位于寧陜縣境內的寧東林業局響潭溝成功舉行。

四是嚴控火源,加強執法,有效保護生態資源安全。首先是2012年以來,全省共發生森林火災639起,森林火災受害率控制在0.002‰—0.042‰之間,年均森林火災受害率為0.02‰,均低于省政府(0.2‰)和國家林業局(1‰)的控制標準,全省未發生重、特大森林火災。2013年,國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林業局授予“陜西省森林防火指揮部辦公室全國林業系統先進集體”榮譽稱號,這是省森林防火指揮部辦公室首獲此殊榮,也是表彰中唯一的森林防火單位。其次是打擊處理各類涉林違法犯罪人員36477人次;收繳木材15585.4立方米、野生植物7409株、幼樹竹子11409株;收繳野生動物19885頭只、野生動物皮張797張、野生動物制品776件、獵具995件;為國家挽回經濟損失13192.6萬元。

五是有害生物防控取得顯著成效。2013年以來,我省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工作按照“立足生態、服務產業,主攻疫區、突防身邊”的總體思路,認真貫徹“雙線目標”責任,以“一病、兩害、三蟲、五大干雜果病蟲害”為抓手,一病:松材線蟲病,二害:鼠兔害、襲人胡蜂危害,三蟲:松褐天牛、華山松大小蠹、松葉蜂,五大干雜果病蟲害:板栗、核桃、花椒、柿子、紅棗五種干雜果經濟林病蟲害。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多措并舉、綜合防控,全省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警、檢疫御災、應急防控體系全面建成,外來有害生物防范能力顯著提升,林業有害生物危害逐年下降,危險性林業有害生物擴散蔓延的趨勢得到有效遏制。累計發生林業有害生物2559.2萬畝,成災面積231.9萬畝,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均控制在4.7‰以下;累計完成林業有害生物防治1959.9萬畝,其中完成無公害防治1798.6萬畝,無公害防治率均達88%以上;提升改造測報站點80個,林業有害生物監測能力顯著提升,測報準確率均達到97.5%以上;實施種苗產地檢疫面積159.8萬畝,種苗產地檢疫率均達到96.2%以上。圓滿完成了國家林業局下達的“四率”防控指標,為保護我省森林資源安全,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二、林業生態扶貧

一是落實生態護林員政策。嚴格落實國家林業局和我省制定的生態護林員選聘政策。截至目前,全省共計選聘建檔立卡生態護林員1.8萬人,年人均管護補助資金5423元,帶動5.5萬名貧困人口增收脫貧。

二是傾斜退耕還林政策。全省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累計下達256萬畝,傾斜安排貧困地區退耕還林168.9萬畝,占全省總任務的66%,下達補助資金10.6億元。

三是落實林業產業發展政策。上半年轉移支付近1.7億元,大力支持貧困地區發展核桃、油用牡丹、花椒、油茶、長柄扁桃、仁用杏、沙棘、漆樹等木本油料產業。據國家專項調查顯示:陜西林業產值達1041億元,占全省農民人均年收入的38.2%,對貧困戶收入的貢獻率為53.1%。

四是落實林業重點工程幫扶。項目安排和計劃任務下達時,盡最大可能向貧困地區和貧困縣傾斜,工程項目施工中盡可能地吸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參與施工,貧困人口通過參與林業工程項目施工,獲得勞動性收入,實現增收脫貧。

三、生態文明建設

一是加快推進森林城市建設。森林城市創建是直接提升城市及周邊綠量,改善人居生態環境,提升城市競爭力的工程。多年來,我省一直在加大植樹造林力度,全省森林覆蓋率持續增加。推進森林城市建設,將進一步健全城市森林網絡、提升城市森林質量、增強林業治污降霾功能,讓人們享受到綠色宜居的生態環境,提高生活質量。同時,通過森林城市創建,將持續積累綠色財富,打造綠色品牌,實現綠色崛起,提升我們的城市競爭力。正如習總書記所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要讓群眾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目前,我省寶雞市(2009年)西安市(2016年)和延安市(2016年)已獲得國家森林城市稱號,安康市正在等待國家林業局最終驗收,商洛、漢中、榆林、咸陽、銅川等正在積極創建。同時,今年我省啟動了省級森林城市創建,經過縣(區)政府創建申報,市級初審,省級材料審查、現地核實,并網上公示,鎮巴、神木、石泉、岐山、旬邑、寧強、華陰、宜川成為我省首批省級森林城市。另外,還有26個縣區提出了創森申請。

二是森林體驗活動保持全國領先。近年來,我們積極推進以中小學生森林體驗、生態文明教育進課堂和生態文明教育基地創建“三位一體”的青少年生態文明教育工作,狠抓森林體驗活動、體驗基地和生態探秘線路建設,截至目前,已建成牛背梁北溝、樓觀臺、朝陽溝、太白蒿坪、黃陵、勞山、紅石峽、黃龍山8處森林體驗基地,太白蒿坪、佛坪涼風埡、長青華陽3條生態探秘線路,創建國家級和省級生態文明教育基地16處,已成功組織超過2萬余名學生參加森林體驗和生態探秘,全省16處生態文明教育基地接待人數達150萬余人次,基地數量和參與人數始終保持全國領先。

三是古樹名木保護取得明顯成效。近幾年來,我們積極主動創新工作思路,組織實施了一系列古樹名木保護工作,探索出了一些路子,特別是在黃帝手植柏等古樹名木的擴繁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目前,全省境內古樹名木近73萬株,位居全國各?。ㄊ校盗恐?。遍布在陜西的山川溝壑、城市鄉村,可謂鄉鄉有古樹、縣縣有名木。

新聞界的朋友們,林業是一項重要的公益事業,需要全社會的支持和參與,我們堅信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林業一定能為實現“美麗陜西”的宏偉目標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謝謝大家!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安廣文:

感謝郭廳長的介紹。下面進入提問環節。請大家圍繞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之前請報一下所代表的新聞機構。謝謝!

陜西傳媒網記者:

我是陜西傳媒網記者,林業部門是怎樣做到既保護生態環境又發展林業產業,從而實現興林與富民同步推進?

陜西省林業廳新聞發言人、副廳長郭道忠:

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我省林業產業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在實施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發展戰略中,緊緊依托林業重點工程,突出名特優經濟林、森林旅游和苗木花卉產業,大力發展干雜果經濟林基地和能源林基地建設,林業產業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是我省特色經濟林規模和效益有顯著的提高。截至2016年底,全省以核桃為主的五大干雜果經濟林面積達到2224萬畝,產量143.17萬噸,產值170億元。

二是大力發展森林生態旅游。目前全省共建立各類森林公園88處,2016年全省森林旅游共接待游客2388萬人次,實現直接收入9.42億元。

三是加快種苗花卉業發展。省上出臺了五類發展苗木花卉產業的實施意見,2016年全省采收林木種子 190多萬公斤,育苗面積65萬畝,產苗量45億株,產值達到105億元。

四是規?;颈居土袭a業。近年來,我省核桃、花椒、油茶、油用牡丹等木本油料產業順應新形勢,發展步伐加快,尤其是核桃、油茶、油用牡丹和長柄扁桃。木本油料面積達到1800多萬畝,其中全省油用牡丹產業,從無到有,迅速發展,建設涉及全省各市70多個縣(市、區)。我們在咸陽建成西北首條牡丹油自動化示范生產線,可年加工牡丹籽近5000噸,年產牡丹籽油1000噸。

陜西日報記者:

我是陜西日報記者,通過近幾年的宣傳我們知道林業對治污減霾發揮了積極作用,郭廳長給我們介紹一下,林業生態系統在治污減霾過程中具體都發揮了哪些功效?

陜西省林業廳新聞發言人、副廳長郭道忠:

林業具有治污減霾的顯著功效,但是具體作用發揮到什么程度,過去一直沒有這方面的評估。從去年開始,我廳聯合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對我省森林與濕地生態系統開展了治污減霾功能評估,評估指標包含固碳釋氧、凈化大氣環境2類9項指標,現已形成報告,我們已報送省上有關部門。

評估結果顯示,全省森林與濕地生態系統年滯納空氣顆粒物13785.13萬噸,若堆積起來相當于869公里的八達嶺長城,其中,森林滯納的物質量為13745.70萬噸/年,濕地滯納的物質量為39.43萬噸/年。年固碳量1338.49萬噸,釋氧量2927.14萬噸,其中,森林固碳量為1333.04萬噸/年,相當于全省2015年能源消耗所排放二氧化碳總量的16.07%,釋氧量為2912.58萬噸/年;濕地固碳量為5.45萬噸/年,釋氧量為14.56萬噸/年。

同時,全省森林與濕地年吸收污染物總量為116.43萬噸,其中,吸收二氧化硫106.76萬噸/年,吸收氟化物3.72萬噸/年,吸收氮氧化物5.95萬噸/年,相當于2015年全省工業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1.59倍和0.12倍。全省森林生態系統吸收的二氧化硫量相當于全國工業二氧化硫排放總量的5.41%。

據報告顯示,全省森林與濕地生態系統年治污減霾總價值量為5392.17億元,相當于2015年全省GDP的29.67%。其中,森林治污減霾價值量為4592.93億元/年,占總價值量的85.18%;濕地治污減霾價值量為799.24億元/年,占總價值量的14.82%。

中新社記者:

我是中新社記者,今年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大力發展苗木花卉產業,咱們林業系統今年在苗木花卉產業都有哪些做法?

陜西省林業廳新聞發言人、副廳長郭道忠:

省委、省政府今年制定發布了關于大力發展苗木花卉產業的決定。截至2016年底,全省已形成西安鮮切花及盆花、寶雞球根類鮮切花、楊凌觀賞苗木、渭北干燥花卉、陜南盆景及觀葉植物、陜北草坪種業及設施盆花基地等六大產業帶。

今年為了貫徹省委、省政府的決定,我們主要做了幾項工作:

一是我廳明確提出把發展苗木花卉產業作為林業系統實現追趕超越的突破口、調整產業結構的切入點、轉變發展方式的主抓手、促進生態扶貧的主戰場,要求各級林業部門把苗木花卉產業作為生態建設的主體產業、現代林業的支撐產業、惠及百姓的富民產業來抓。

二是編制了《陜西省苗木花卉產業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明確提出了2017年八項主要工作和2017-2020年七項重點工作。

三是組織6個宣講組,赴各市和部分重點縣開展《意見》《規劃》精神宣講及政策解讀;成立11個督導組,對各市區苗木花卉產業發展及林業重點工作進行督導檢查;聯合中國綠色時報、陜西電視臺、陜西日報等媒體對苗木花卉產業發展進行廣泛宣傳;與西安市政府共同舉辦了“2017中國西部精品苗木花卉推介交易會”、“陜西省大秦嶺蘭花精品展示會暨長安第三屆蘭花節”,簽訂供苗合同68個,簽約總額15.8億元,花卉銷售收入600萬元。

四是制定了省級苗木花卉示范縣、示范園建設標準,計劃從今年9月開始申報驗收8個示范縣、25個示范園。

五是與京東聯合共建苗木花卉網上交易平臺——快林網,今年6月已在西洽會上簽約,目前正在進行網站后臺建設,預計8月底建成運營,該網站對貧困戶注冊會員及服務實行免費,并將每天40%銷售利潤返還會員。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安廣文:

今天的發布會就到這里,謝謝各位記者朋友。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