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舉辦“貫徹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 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落實‘五新’戰略任務 譜寫陜西追趕超越發展新篇章”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十一場
來源: 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17-09-18 08:05
9月13日下午15時,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貫徹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 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落實‘五新’戰略任務 譜寫陜西追趕超越發展新篇章”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十一場。邀請陜西省農業廳黨組書記、新聞發言人、副廳長文引學先生出席,介紹“認真貫徹落實‘五新’戰略任務 全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安廣文主持。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安廣文:
女士們、先生們,下午好!歡迎大家出席省政府新聞辦舉辦的新聞發布會。
今天是“貫徹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 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落實‘五新’戰略任務 譜寫陜西追趕超越發展新篇章”主題系列發布會的第十一場。我們非常高興地邀請到陜西省農業廳黨組書記、新聞發言人、副廳長文引學先生,向大家介紹“認真貫徹落實‘五新’戰略任務 全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朋友們關心的問題。
下面,首先請文引學先生介紹情況。
陜西省農業廳黨組書記、新聞發言人、副廳長文引學:
很高興和大家共同探討農業部門貫徹落實“五新”戰略任務的一些想法。
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了培育新動能、構筑新高地、激發新活力、共建新生活、彰顯新形象“五新”戰略任務,是各級各部門貫徹的主要任務。當前,各級農業部門圍繞“五新”戰略任務,科學謀劃,真抓實干,不斷推進農業農村各項工作持續發展。應當說,全省農業總體形勢是好的,農村形勢是穩定的。在經濟下行壓力很大情況下,農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4%;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連續高于城鎮居民收入,同比增長8.4%;夏糧總產達到481.9萬噸,為本世紀以來第二高產年份。
一、切實增強農業發展新動能。農業的新動能在哪里?應當說市場拉動是最基本的力量。如何體現?我覺得主要是新主體、新業態。先說新主體,即新的經營主體。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種養大戶等都是新主體的代表。過去,一家一戶生產主要解決自給自足問題,面向現代農業生產、面向市場需求,就要有新的主體帶動,并進行農業結構調整,優化產業布局,實現農業生產的規?;?、專業化、標準化經營。再說新業態。新業態是以市場為導向,向社會就業、生態保護、文化傳承等多領域和綠色農業、智慧農業、訂單農業等新形式拓展,目前休閑觀光、鄉村旅游、電子商務等新業態層出不窮,農民家門口辦農家樂、家里開網店、園區務工創收等不斷涌現,這些新業態極大地促進了農產品銷售。還有農產品加工業。過去的農產品生產已不適應消費市場的需求。進一步開展加工技術創新、裝備能力提升和加工工藝改造,加快一二三產深度融合,推進產業集群化、板塊式發展是提高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主途徑。
二、切實構筑農業發展新高地。怎么構筑新高地?我覺得,第一,加快農業要素聚集。就是把土地、勞動力、資本、科技四大要素組合,運用金融的理念發展現代農業。首先,抓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推進土地有序流轉,吸引農民就地就近就業,實現了各種要素聚集,集成先進科學技術,體現規模效應和三產深度融合。對已命名的362個省級園區實施提質增效工程,持續放大園區經濟效應,發揮最大效益。其次,抓農產品質量安全。大家知道,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非常不易,解決好科學用藥、科學施肥,都是一門學問。這就要進一步創建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通過手機等信息平臺識別農產品身份,實現可追溯,加強農業投入品生產經營綜合監管,有序推進標準化生產;擴大農產品抽檢,省級例行監測主要農產品抽檢合格率達99.4%。第三,抓農業科技創新。科技是構筑新高地的重要支撐。推行地力增肥、土壤改良、水肥一體化等綜合措施,利用無人機等新技術、新裝備開展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實施農機深松整地項目及補助計劃,全省深松面積150多萬畝,“石板上種地”問題得到有效改善。第四,抓自貿試驗區建設。楊凌作為全國唯一的自由貿易試驗區農業板塊,按照省政府要求,先后與農業部多次對接,召開推進自貿試驗區建設省部座談會,邀請一批重量級大企業赴楊凌考察,進行項目投資對接,達成合作意向,加快了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并向自貿區下放(委托)行政許可20項,農業領域國際合作創新平臺建設順利開展。
三、切實激發農業發展新活力。改革是新活力的源泉。關于農業農村改革問題,首要是推進農村土地確權頒證工作,我省不等不靠,早部署早行動,較全國提前兩年完成任務,土地確權頒證率達到95%以上,走在全國前列。確權頒證重要的意義在于加快了農村土地市場化流動,為農業規?;I化、標準化經營提供重要基礎。推進資源變資本、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改革,在全省19個縣和357個村開展試點,持續推動貧困地區產權改革與產業扶貧深度融合,為發揮市場配置資源作用、加快生產關系變革、釋放農村生產力探索出一條好路子??梢哉f,確權登記、“三變”改革是目前農村改革的兩個關鍵詞和熱詞,說到農村改革現在必講。
四、切實構建農村富裕的新生活。構建新生活最大的政策、最強的抓手就是脫貧攻堅。一方面,脫貧攻堅是我省的“一號工程”。除了國防和軍事,習總書記講的最多的就是如何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解決貧困問題成了創造新生活最基本的要求。省農業廳作為我省“八辦兩組”中承擔產業扶貧的牽頭部門,責任和壓力都很大??梢哉f,我們90%的工作精力都在抓產業扶貧。今年以來,為打好脫貧攻堅戰,我廳按照“產業覆蓋、技術幫扶、主體帶動”,堅持“精準”二字,提出并推行“3+3+3”產業扶貧思路,圍繞產業長短結合、一二三產結合、扶志扶技結合“三個結合”,大力發展農業扶貧產業園區、農產品加工園區、電商物流園區“三種園區”,推廣支部引領型、龍頭帶動型、科技幫扶型“三類模式”,帶動貧困地區發展2大類 8種主導產業和6大類27種“小眾產業”。積極創新項目管理機制,切塊下達5.4億元產業扶貧資金到56個貧困縣,平均每縣1000萬元左右,由貧困縣自主安排,提高了資金使用的精準性和指向性。值得一提的是,在延安成功承辦了全國農業產業扶貧精準脫貧經驗交流會,洛川興一方產業,富一方百姓,久久為功發展蘋果產業的經驗受到總書記的親筆批示,得到汪洋副總理的高度評價,成為今年扶貧工作最大的亮點。另一方面,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大家都知道,過去“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的現象到處存在,臟亂差無處不有。我們面對這些,大范圍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下功夫整治農村人居環境,建立農業面源污染和農產品產地污染國控監測網絡,一半以上的農村實現了生活垃圾集中處理,持續打造省級重點示范鎮和文化旅游名鎮,現在的鄉村變得更美了,山變得更綠了。
五、切實彰顯農業干部新形象。農業新形象內容很多,也非常廣泛。今天,我重點講一下農業干部如何樹立新形象。前面說過,脫貧攻堅是今年的重頭戲,更是農業部門義不容辭的責任。圍繞產業扶貧,發揮農業部門技術優勢,抽調廳系統100多名農業干部下沉到56個貧困縣52個貧困村,開展百名干部下鄉聯縣駐村抓扶貧,了解情況,解剖麻雀,給每個幫扶村安排不低于30萬元的產業扶持資金,與基層干部群眾共同探索產業扶貧模式和路徑。近期,我們還將立足百名干部下鄉幫扶,組織開展產業扶貧精準脫貧經驗交流及先進事跡報告會,挖掘新典型,宣傳新風貌,樹立新形象,千方百計地調動廣大農業干部抓產業扶貧,特別是推動特色現代農業建設的積極性。
“五新”戰略任務既管長遠又管宏觀,對于推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意義重大,我們將牢牢把握,堅持不懈貫徹始終。全省各級農業部門將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工作主線,以加快農業“追趕超越”為目標,緊盯“五個扎實”要求,樹立綠色發展新理念,堅持精準發力、埋頭苦干,不斷為農業增效、農村美麗、農民增收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謝謝大家!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安廣文:
感謝文引學先生的介紹。下面進入提問環節。請大家圍繞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之前請報一下所代表的新聞機構。謝謝!
中新社記者:
我是中新社記者。當前,在改革進入深水區的重要階段,省委提出了“五新”戰略任務,特別是要求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那么,省農業廳下一步如何渡過深水區,推進這項改革?
陜西省農業廳黨組書記、新聞發言人、副廳長文引學: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個大課題。中央有要求有部署。客觀的講,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全國各地條件不一樣,基礎不一樣,抓法也不盡相同,各有特點。我省農村產權制度改革重點還是抓點示范,因為改革要針對不同地區的情況穩妥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主要涉及兩個全面和兩種類型,兩個全面即全面清查核資、全面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兩種類型即經營性資產股份制改革和資源性資產的“三變”改革。比如,經營性資產改革重點是以城中村、城郊村和經濟發達村為主,進行股權量化、身份確認,組建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建立規范的利益分配機制。“三變”改革講得多了,就不再重復。改革目的就是促增收,核心還是要推進產業發展,只有產業發展才能促進集體經濟和資源資產資本增收和增效。今年,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我們將在全省抓重點、抓試點,總結好的經驗和模式逐漸推廣。
陜西日報記者:
我是陜西日報記者。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貫徹落實“五新”戰略任務的重要要求,也是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的重要內容。那么,省農業廳下一步準備如何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陜西省農業廳黨組書記、新聞發言人、副廳長文引學:
這個話題也很大,涉及的面非常寬,不過問得非常好。為什么要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隨著市場經濟不斷發展,消費的層次發生了許多變化,對農產品需求也發生了很大變化,這就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解決的問題。一是抓農業結構性調整。過去主要是要高產,現在是要特色、要優質。總書記講“五個扎實”特別是扎實推進特色現代農業建設,就是要求我們立足資源稟賦,在特色上做文章,做到你無我有、你有我優、你優我特。比如獼猴桃,貴州、四川都有,但秦巴山區是原產地,溫差大、土層厚、甜度好,這是我們的特色和優勢。二是適應新的消費需要。在生活需求滿足后,人們的消費觀發生了重大變化。過去沒有休閑觀光旅游,農村人往城里跑,城里人下班接孩子?,F在不一樣了,城里人要回歸田園,農村觀光旅游的發展也是供給側結構性調整的必然產物。三是發展農產品加工業。隨著熟食品、半熟食品等加工品需求加大,也需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抓一二三產融合,延伸產業鏈條很有必要,也就是大家說的第六產業,我們必須結合起來抓,才能有效果。
陜西傳媒網記者:
我是陜西傳媒網記者。剛才您提到了產業扶貧,省委也作出了全省脫貧攻堅工作已經轉入常態化階段的科學判斷。那么,省農業廳作為產業扶貧的牽頭部門,還有哪些新思考?
陜西省農業廳黨組書記、新聞發言人、副廳長文引學:
第一,產業發展是基礎。比如說,陜西蘋果北擴西進,獼猴桃東擴南移,還有休閑觀光農業、電子商務等新業態、新產業都是抓的重點,這也是扶貧的產業支撐。第二,產業扶貧關鍵是帶動。產業扶貧必須有新的經營主體帶動,現在主要是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通過政策貼息方式、獎補方式,激勵農業企業進入農村,跟農村專業合作社結合,增強帶動能力。第三,產業扶貧核心是機制。如果解決不了這個問題,就會片面化。如何解決利益關系?又繞不過“三變”改革這個話題,就是通過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改革,來壯大集體經濟,實現利益相連,連利連心。另外,借助陜西產業扶貧投資基金、產業扶貧投資開發兩大公司力量,發揮國企合力助推產業扶貧團作用,強化國企與貧困縣的優勢互補、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利益聯結機制的建立,勠力產業扶貧,全力打好攻堅戰。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安廣文:
今天的發布會就到這里,謝謝各位記者朋友。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