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舉辦“貫徹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 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落實‘五新’戰略任務 譜寫陜西追趕超越發展新篇章”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二場
來源: 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17-09-13 09:34
8月25日上午10時,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貫徹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 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落實‘五新’戰略任務 譜寫陜西追趕超越發展新篇章” 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二場。邀請陜西省教育廳副廳長劉建林先生,陜西省教育廳新聞發言人、副廳長王紫貴先生,西北大學校長郭立宏先生,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副校長楊銀堂先生介紹陜西“發揮科教優勢 強化創新引領”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安廣文主持。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安廣文: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省政府新聞辦舉辦的新聞發布會。
今天是“貫徹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 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落實‘五新’戰略任務 譜寫陜西追趕超越發展新篇章”主題系列發布會的第二場。我們非常高興地邀請到省教育廳副廳長劉建林先生,省教育廳新聞發言人、副廳長王紫貴先生,西北大學校長郭立宏先生,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副校長楊銀堂先生,向大家介紹“發揮科教優勢 強化創新引領”有關情況,并回答大家關心的提問。
下面,首先請劉廳長介紹有關情況。
陜西省教育廳副廳長劉建林: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非常感謝大家參加今天的新聞發布會。
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確定的“五新”戰略任務,全面部署了未來五年全省各項工作,突出強調把科教作為我省奮力追趕超越、落實“五個扎實”的優勢之一,特別是在培育新動能戰略中,對高校服務創新驅動作了重大部署、提出了明確要求。下面,我就省教育廳貫徹落實“五新”戰略任務,發揮科教優勢、強化創新引領的有關情況,向大家作一簡要介紹。
高等教育是科技第一生產力和人才第一資源的重要結合點,對經濟社會發展正產生越來越重大的影響。高校作為我省科技創新的重要策源地,在我省創新型省份建設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必須進一步增強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緊緊圍繞“五新”戰略促進陜西創新驅動發展,充分發揮學科、人才、科技、平臺等綜合優勢,全面提升高??萍紕撔履芰?,在促進產學研用結合、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上發揮重要的支撐和引領作用,為建設創新型省份作出更大貢獻?;谶@樣的認識,我們在強化高校創新引領方面,重點抓了以下工作:
第一,不斷深化校地校企合作,促進科技成果孵化轉化。按照“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培育產業鏈”的重大部署,堅持高??萍紕撔乱苑瞻l展為目標,以滿足國家、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需求為導向,以重大項目為依托,以成果轉化為重點,從制約行業、產業發展的瓶頸技術中凝煉創新方向,組織創新團隊,搭建成果轉化對接平臺,通過創新鏈和產業鏈的聯動融合促進校地校企務實合作,助力地方培育創新發展新動能、催生產業轉型新業態、釋放經濟增長新活力,大幅提升高校服務經濟社會創新發展的能力。同時,我們圍繞全省主導產業發展,依托高校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和實驗室,積極聚合、高效共享各種創新資源,大力推動校校、校企、校所、校地協同創新,加快構建創新鏈,促進關鍵技術和產業鏈條的整體突破,帶動和提升相關產業做大做強。
省第十三次黨代會以來,我們結合各地主導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需求,有針對性篩選和組織了一批高校帶著創新項目和科技成果到各地對接,“高校、院所、企業、政府”四位一體地推進高??萍紕撔鲁晒D化,推動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促進重大科技項目成果產業化。目前,已聯合省科技廳、省國資委等部門,先后組織20余所高校和相關科研院所、國有企業,到銅川、韓城、榆林等地市對接,簽署科技創新合作協議,促成多項科研創新成果合作意向落地,有力推動了地方經濟社會轉型發展。今年10月11-12日,省教育廳還將在曲江國際會展中心舉行陜西省首屆高??萍汲晒购偷谌龑醚芯可鷦撔鲁晒刽咝F髮忧⒄剷Ω咝?萍汲晒D發和落地。
第二,不斷優化政策環境,激發高校創新活力。圍繞深入貫徹省委、省政府關于科技創新的決策部署,更好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激發高??萍脊ぷ髡叩膭撔聼崆楹蛣撛旎盍Γ覀冊谏钊胝{研的基礎上,針對目前高校科技創新存在的科研管理不夠規范、不到位,評價體系和導向機制不完善等問題,結合落實《陜西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若干規定》(“陜九條”),研究出臺了《關于落實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分配政策促進省屬高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實施意見》(即“陜教十條”),2017年以陜教1號文的形式下發,該文件突出內容和措施的針對性、操作性,細化提出了10個方面的具體措施,內容涉及放開高校科技成果自主轉讓,許可或作價投資活動,健全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收益分配政策,高校職務科技成果轉化收益獎勵、高??萍既藛T到企業和科研組織兼職并取得合法報酬等方面,全面激發高校科研人員科技創新特別是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的動力,使他們能夠解除后顧之憂專心從事科技創新活動,努力讓更多的科技成果走出高校、走向市場,積極解決陜西科教實力與科研創新能力不相稱的問題。文件出臺以后,得到了高校和廣大科研工作者的普遍認可和好評,各高校也據此制定出臺了各自貫徹落實的具體意見和辦法,進一步推動各項舉措真正落地、見到實效。
第三,不斷深化“雙創”教育改革,培養大批創新創業生力軍。高校是創新創業的主陣地,大學生更是創新創業的主力軍。我們堅持把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作為深化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戰略任務,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圍繞“陜西國家創新型省份”建設試點、“自貿試驗區”建設等重大契機,以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為依托,采取一系列有效舉措,全面部署和推進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
一是抓好頂層設計。經過深入調研、充分論證,研究制定了《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工作的實施意見》,從省級層面明晰了深化“雙創”教育的總體目標、政策措施和路徑選擇,構建良好的政策環境。
二是系統推進實施。從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導師隊伍建設、課程建設、創業就業指導等方面,全方位、全周期推進,先后實施產學合作協同育人計劃和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試點學院(系)、學生創新創業訓練營等系列推進計劃,促進“雙創”教育與人才培養深度融合,探索“高校創新+孵化器+人才培養”等多種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目前,93所高校全部制訂了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支持建設108個“創新創業”試點學院、8個國家級示范校,在19所大學推廣“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計劃”。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入選全國雙創示范基地,是西北地區唯一入選高校。
三是集聚推進合力。為更好集聚創新創業教育要素與資源,我們與中國建設銀行陜西分行簽署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戰略合作協議,組織高校與一大批企業簽訂了共建創新創業學院協議,并會同有關行業企業,啟動陜西校企創新創業教育服務聯盟建設,聘任一批優秀企業家、創投機構負責人擔任創新創業導師,為學生提供個性化深度指導,初步形成了良好的雙創教育體系和環境。
四是廣泛開展“雙創”大賽。以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為契機,通過建立校賽、資助、培訓、督辦、獎勵等系列制度,推進高?!半p創”大賽廣泛、深入開展,帶動數十萬大學生投入創新創業活動。在2015、2016年連續兩屆“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中我省高校均取得佳績,去年更是榮獲金獎4項、銀獎7項、銅獎16項,金獎數居全國第3,總成績居第2,西北工業大學“翱翔系列微小衛星”項目獲得大賽總冠軍,并獲得2017年第三屆全國大賽主辦權。今年大賽將于9月16—18日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舉行,從參賽情況來看,全國三級賽參賽項目37萬多項,參賽學生達到150余萬,參賽項目數和人數均較第二屆翻了一番多。大學生帶來的無人機、信息醫療、陶瓷焊接等多個項目具有非常高的科技含量,許多指標處于國內甚至世界領先水平,讓不少參觀了大賽的專家、企業家交口稱贊,而且都表示投資支持的意向。
特別是我們通過大賽策劃組織的“青年紅色筑夢之旅”特色活動,得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充分肯定,并在給參加活動大學生的回信中勉勵廣大青年學生,在創新創業中增長智慧才干,在艱苦奮斗中錘煉意志品質,在億萬人民為實現中國夢而進行的偉大奮斗中實現人生價值,用青春書寫無愧于時代、無愧于歷史的華彩篇章。最近,全省高教系統持續熱議總書記回信精神,我們也正在以回信精神為指引,全力籌辦好第三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努力為青年學子實現創業夢想創造良好條件。
第四,大力推進四個“一流”創建,全面提升高校創新能力。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對于提升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水平、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我們在對接國家“雙一流”的基礎上,結合我省高校實際,啟動實施“一流大學、一流學科,一流學院、一流專業”(即“四個一流”)創建工作,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提升質量為核心,以學科專業為基礎,以支撐創新驅動發展為導向,全面提升我省高校科技創新能力和綜合實力。目前,一流專業已向社會公布,一流學科需對接國家“一流”創建情況后適時公布。今年以來,我們通過“一流”創建:
——在人才培養方面,按照立德樹人、全面發展、能力為重的要求,突出人才培養中心地位,大力推進人才培養機制改革,全方位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實行學分制,推行導師制、小班化、個性化、國際化培養模式,強化科教融合、產學合作協同育人,以高水平科研和產業實踐支撐卓越創新人才培養。
——在科技創新方面,立足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區域和國家重大需求為導向,集中力量攻克一批核心技術,布局一批前沿基礎研究項目,強化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開發研究,促進學科交叉融合,產出一流科研成果,培育重大原創成果,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戰略實施作出重要貢獻。
——在人才集聚方面,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把引進、培養、留住、用好人才特別是高層次創新人才放在突出位置,依托“院士工作室”等平臺,大力引進國內外高端領軍人才和拔尖創新青年人才,為創新發展提供持續動力。上半年,組織陜西高校代表團首次赴美開展組團招聘高層次人才活動,在紐約、華盛頓和舊金山召開多場專場招聘會,吸引了1200余名高層次人才應聘,現場簽約173人,另有436人達成簽約意向,活動引起了美國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好評。目前,我們正在按照省委婁勤儉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積極籌備組織高校赴歐洲開展引智活動。
各位媒體朋友,學習貫徹好“五新”戰略任務,是貫穿今后五年的一項重大任務。我們將緊扣“五新”戰略謀劃各項工作,抓好任務落實,奮力譜寫陜西教育追趕超越新篇章,為全省加快發展作出應有貢獻。希望新聞界的朋友們多關心、支持教育工作,強化正面宣傳引導,凝聚教育改革發展正能量。同時也非常歡迎大家多提寶貴意見建議,共同努力辦好公平優質的教育。
謝謝大家!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安廣文:
感謝劉廳長的介紹。下面進入提問環節。請大家圍繞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之前請報一下所代表的新聞機構。謝謝!
中國日報記者:
請問王紫貴副廳長,創新創業教育對高校來說,是一項全新的教育。請問,陜西在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方面主要有哪些舉措?
陜西省教育廳新聞發言人、副廳長王紫貴:
開展創新創業教育,這是高等教育貫徹落實“雙創”戰略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高校推進教育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通識教育不同,它是一項潛移默化的教育,重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是一項重實踐的教育,主要任務不是解釋“是什么”“為什么”,而是著重解決“做什么”“如何做”;也是一項開放教育,需要我們把校門打開,集聚全社會要素與資源,形成全社會支持創新創業教育的良好生態系統。
基于這樣的認識,近三年來,我們全面部署和推進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著力培養立足陜西、面向全國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力軍。主要措施可以概括5個方面:
第一,抓政策。省委、省政府出臺了《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工作的實施意見》、省教育廳制定了《關于實施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推進計劃的意見》。這兩個文件對高校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進行了頂層設計。這個頂層設計貫穿一條主線,叫“融入”。從高等教育辦學規律的角度,要求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最終要落到人才培養特別是創新性人才的培養上;從教育教學規律角度,要求把創新創業教育一定要與專業教育結合起來,離開專業教育搞創新創業教育沒有生命力;從高校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角度,要求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國家和陜西重大發展需求上來。也就是說,創新創業教育要注重圍繞“一帶一路”建設、國家軍民深度融合創新示范區建設、陜西自貿試驗區建設、國家和省級高新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進行,要圍繞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的“五新”戰略任務進行。根據這些要求,目前93所普通高校均制訂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并得到很好地實施。
第二,抓示范。主要是通過示范帶動,努力打造教育教學綜合改革創新區、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深耕區、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示范區。這里面也有一些成果,目前已建設省級創新創業試點學院108個,省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16所,教育部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8所。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獲得國務院第二批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是西北地區唯一入選高校。為了進一步加強示范機構建設,在師資、課程方面也加大了力度。省級創新創業導師庫已經建成,入選導師100多名,同時還面向全社會開放,把行業和企業的優秀人才也吸收進來,有600多人的創新創業導師。此外,還開發了300多門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
第三,抓平臺。創新創業實踐性很強,在課堂里面這個教育難以抓好。近幾年我們省教育廳聯合科技廳啟動省級高校眾創空間孵化基地遴選工作,實現高校眾創空間建設全覆蓋。每一個學校都要有自己的眾創空間,在這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目前全省高校設立創業基地或孵化場所有324個、建設省級大學生實驗教學示范中心72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65個,推動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等創新平臺向在校大學生全面開放。還啟動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支持6005項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
第四,抓載體。堅持以賽促教、以賽促改、以賽促創,指導各高校積極實施陜西省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近三年來,全省共舉辦各類創業大賽370場,參與人數達6.7萬人;舉辦創業講座或論壇等創業實踐活動650場;舉辦創業培訓223場,共培訓2.4萬余人。其中,特別值得大家關注的是,“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這是全國最大的一個賽事,已經舉辦第三屆,第三屆在我們陜西辦,剛才建林同志向大家作了介紹。大賽情況看它確實起到引領作用,對我們創新創業發揮很重要的作用。
第五,抓管理。要求各高校從2017年起,面向全體學生設置創新創業課程,這個課程不是選修課,要納入學分管理,制定學分轉換、彈性學制、保留學籍休學創業等措施,開展各類創業實踐活動,增強大學生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此外,對創新創業經費建設和管理也有要求,各高校都按要求設立了專項資金,對創新創業要大力的支持,要建立經費增長長效機制。
創新創業教育從提出到實施,也就是三年多時間,可以說是一項全新的教育。雖然這幾年我們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些效果,但遠遠不夠,需要我們今后繼續大膽深入探索。
中國報道雜志記者:
請問劉建林副廳長,去年,全國和陜西省的科技創新大會勝利召開,大家都把大會看作是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動員會。這一年多來,中央國家機關、陜西省陸續出臺了一系列科技體制改革的政策,我想請問廳長,我們陜西省教育廳有沒有出臺相關的政策文件來指導高校推進相關改革?另外,還想請廳長介紹一下我們陜西高校依托科技創新優勢,服務陜西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情況。
陜西省教育廳副廳長劉建林:
我先回答你的第一個問題。去年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之后,中省密集出臺了一系列重要文件,貫徹中央改革要求。省教育廳牽頭,在前期調研工作的基礎上與科技廳、財政廳制定下發了《關于落實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分配政策 促進省屬高??萍汲晒D移轉化的實施意見》(陜教〔2017〕1號文件)共計10條內容,簡稱“陜教十條”,旨在破解我省經濟社會發展中“科技創新支撐引領作用不強”的難題,消除高??蒲薪涃M管理過程中的政策錯配現象,進一步釋放科技工作的政策紅利,進一步激發科技人員,科技創新的活力。文件內容涉及到科技成果轉化、人事制度、科研經費管理改革等三方面內容。
一是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方面,把科技成果轉化的自主權下放給學校,學??梢宰灾鳑Q定成果轉讓、許可或者作價投資(涉及國家秘密、國家安全外);可以自主確定科技成果作價入股確認股權和出資比例及定價、議價方式等,不需要主管部門審批。成果轉化收益全部歸學校,自主轉化的將不低于90%的轉化收益獎勵給成果完成人和為成果轉化作出貢獻的人員;委托轉化的將不低于80%的轉化凈收益獎勵給成果完成人和為成果轉化作出貢獻的人員。
二是在人事政策改革方面,明確了允許科研人員從事兼職工作獲得合法收入的政策要求,鼓勵科研人員從事公益性兼職,允許科研人員離崗從事科技成果轉化、創新創業活動;推進人員評價改革,建立合理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業績與縱向科研、論文、著作等評價條件之間的對等關系,優化高校人員評價政策體系。
三是在科研經費管理改革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配套措施,確定了財政性科研經費預算管理的原則,落實了橫向科研經費合同管理的政策要求;改進高??蒲薪涃M預算編制、預算調整工作程序,把直接經費預算調劑權限下放給高校,科研人員取得的績效支出和獎勵,不受單位工資總額限制、不納入單位工資總額基數,充分體現科研過程中的智力勞動價值。改進高??蒲薪涃M核算管理,下放管理自主權,要求高校簡化科研經費核算管理流程,創新服務方式,提高服務質量。
該文件最大限度的確保我們科技人員能夠放下心來,能夠集中精力從事科學研究和科技成果轉化,也對學校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方面,機構人員,人員的培訓提出了要求,以全方位的服務于科技人員的科技創新活動。
下面回答你的第二個問題。我們省是一個高教大省,現有高校108所,在校大學生超過150萬人,我們科教人才有10多萬。今年,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組織省內主要高校,有針對性的到地市開展科技成果和企業需求對接活動,科教協同助推地市經濟社會發展,助推地方城市社會的轉移發展。在4月份我們組織了陜西高校23所,這些學校負責人帶領科技人員100余人,深入到了銅川、韓城、榆林,帶去科研成果,與地方進行深入的洽談,落實科技成果就地轉化,以支持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比如說銅川,我們有23所高校及科研院所110多人到了銅川,開展了為期一天的參觀、交流、深度合作對接。確定了陜西省教育廳、科技廳全方位的支持銅川社會轉型發展的意見,簽訂了協議。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陜西科技大學在會上與銅川市簽訂了全面支持幫扶銅川轉型社會發展的協議,陜西科技大學對口幫扶銅川職業技術學院,支持銅川技術學院舉辦陶瓷相關專業,為當地培養陶瓷的專業技術人員。為支持銅川中藥產業的發展,我們還在銅川設立了陜西中醫藥大學銅川研究中心?;顒酉群筮_成了合作協議13項,進行深度的融合交流溝通,使這些協議能夠落地并取得成果,為銅川的轉型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此外,在韓城、榆林、安康等地方的發展建設中,都有我們科技人員的身影。今年,省委高教工委、省教育廳還組織開展了“百校百縣”結對扶貧活動,每個高校對我們幫扶的各個區縣開展了特色產業技能培訓活動,而且要形成各校的品牌。目前,各個學校的專家學者都在深入各個市縣,走訪企業、農戶,結合當地產業發展、農民增收,有針對性的開展科技幫扶,效果很明顯。
今后,高校在推進產學研用結合方面還是要在“培育新動能”上做文章。按照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培育產業鏈的工作思路,針對主導產業提質擴能,提升能源化工產業科技創新水平,服務煤、油、氣、鹽等礦產資源綠色高效開發,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和企業經濟效益;針對做強裝備制造產業,充分發揮我省高校工科強、門類全的特點,推動陜西裝備制造優勢產業群做大做強;針對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依托“四個一流”建設,匯聚培養國際頂尖科技人才,爭取突破行業核心技術,為我省打造新興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我們還結合陜西軍隊院校多、實力強的特點,加強軍地院校的合作,充分利用軍地院校的融合發展,在聯合支持地方產業發展上做文章。
同時,深入推進“2011”協同創新中心、省級“四主體一聯合”新型研發平臺等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平臺建設,構建科研與產業協同發展的新機制,促進高??蒲信c經濟發展緊密結合、創新成果和產業發展緊密對接。下大力氣推進高??萍汲晒偷剞D化,發揮好科技創新優勢,促進新業態的形成和發展。10月11日到12日,教育廳還將組織陜西所有高校在曲江會展中心舉辦首屆陜西高??萍汲晒D化展示活動,有路演活動,有推介活動,有洽談活動,有簽約活動,希望大家給予關注。我們也將通過這些活動,進一步的推進陜西高??萍汲晒灾С值胤絽^域經濟的發展,支持這些科技成果就地轉化,有效的轉化,為陜西的追趕超越,為科教強省的建設,為高校支持地方經濟建設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香港商報記者:
請問郭立宏校長,地方高校是我國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科技成果的主要供給方,是高新技術產業化的生力軍,但我們在調研中也了解到,科研人員反映有些成果還鎖在文件柜里,好像很難走出實驗室。作為陜西地方高校的代表,郭校長能否介紹一下西北大學在依托科技創新成果成立科技公司方面有什么典型案例?
西北大學校長郭立宏:
謝謝各位媒體朋友,西北大學是一所源頭創新積淀深厚的百年名校。近年來,學校積極響應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號召,在省教育廳、科技廳等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強化產學研創新融合,大力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打造具有西大特色的科技創新生態系統。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一是在機構方面,西北大學加強頂層設計,成立了專門的技術轉移機構-高技術轉移創新研究院,統籌全校的產學研合作與成果轉化工作,并配備了行政管理服務人員、成果轉化職業經理人團隊、專家研究團隊等“三支隊伍”。
二是在運行模式方面,學校作為首批西安市全面創新改革試點高校,按照“全鏈條一體化”的建設思路,形成了一套成果篩選-孵化-轉化的運行模式。學校還設立種子基金和微種子基金,支持專業孵化器和眾創空間建設,鼓勵教師和團隊成立科技企業。
三是在新型研發平臺建設方面,面向我省的支柱和主導產業,按照“龍頭企業進校園,科技成果出校園”的思路,與延長石油集團聯合成立陜西省首個“四主體一聯合”新型校企研發平臺“延長西大”先進技術研究院。同時學校還圍繞生物醫藥、新興信息技術等我省主導產業與巨子生物、寶能集團、泰康人壽、新長安等知名企業積極開展合作,積極籌建“四主體一聯合”平臺。
四是在氛圍營造方面,西北大學經過長期積淀和傳承,形成了寬松、開放、包容的創新文化氛圍,讓教師能夠心無旁騖的開展研發工作。
總體上講,西北大學已初步建立起“新型校企研發平臺+眾創空間+專業孵化器+種子基金+成果推廣平臺”五位一體的轉化模式。
在體制機制的助推下,學校在能源化工、生物醫藥等方面涌現出了一批產學研合作與成果轉化的成功范例,其中,范代娣教授帶領的團隊與西安巨子生物基因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產學研合作與成果轉化案例最具代表性。
相信在座的新聞媒體朋友,有人可能使用過可麗金、益復生等巨子生物的系列產品,這些產品都來自于我校范代娣教授及其團隊的研發成果。
范代娣教授團隊多年從事類人膠原蛋白系列生物材料研究及相關產品研發,研究成果曾榮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全國首屆“創新爭先獎”中國專利獎金獎、陜西省科技一等獎、陜西省高??萍家坏泉劦泉剟?。
范代娣教授團隊于2000年創辦西安巨子生物基因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是一家以基因工程、生物材料工程為主導的高新技術企業。類人膠原蛋白由西北大學與巨子生物在世界上首次成功研發并產業化,已建成11條生產線,開發的產品在7個國家、地區及國內30個省市1000多家醫院廣泛應用,受益患者1000萬余例,系列產品終端銷售額累計近百億。2015年,范代娣教授向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匯報了成果轉化及應用情況,受到高度贊揚;今年5月,“可麗金”在美國紐約時代廣場納斯達克大屏幕上作為品牌展示。
陜西廣播電視臺記者:
請問楊銀堂副校長,近年來西電在大學生雙創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績,請校長介紹一下做法和具體的內容。另外大賽今年我省是東道主,西電是承辦高校,目前大會籌備工作進展如何?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副校長楊銀堂: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是一所具有“重實踐、重創新、重服務”基因的電子信息類行業特色型大學。學校歷來高度重視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工作,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精神和要求,學校圍繞“愛國進取、創新思辨,厚基礎、寬口徑、精術業、強實踐,具有國際視野的行業骨干和引領者”的人才培養目標,成立創新創業學院,聘請校友柳傳志擔任學院名譽院長,設立10億科技產業基金,建設“中國西部軍民融合創新谷”,并制定了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養方案,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
按照“覆蓋全體、團隊培育、重點扶持”的思路,學校結合學科專業特色,以能力素質拓展“第二張成績單”為牽引,以培育和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為主線,全面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打造“星火杯”為代表的大學生創新創業科技競賽平臺,連續29年舉辦,建設高水平的電子信息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培養創新精神,強化創業意識;聯合華為、微軟、騰訊、百度等行業知名企業,組建78個校企合作創新創業俱樂部,培育大學生創新創業團隊;實行“彈性學習年限制度”,設立1000萬“創新創業校長基金”,打造電子信息“眾創空間”,建設電子信息特色鮮明的創新創業教育支持服務體系。
學校以“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為抓手,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機制,促進優秀創新創業人才和項目涌現。2015年,西電學子在首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獲得兩項金獎,獲獎數量全國高校第一。2016年,學校在第二屆大賽中繼續獲得一金兩銀的優異成績。2017年,學校入選第二批國家雙創示范基地,為創新創業教育開辟新的空間。
第三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由教育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辦公室、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知識產權局、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共青團中央和陜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承辦。大賽主題為:搏擊“互聯網+”新時代,壯大創新創業生力軍。
自承辦第三屆大賽以來,學校高度重視,成立了大賽指揮部,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黨委書記、校長鄭曉靜擔任總指揮長,學校主要領導任大賽副指揮長,靠前指揮,具體負責大賽各專項工作。學校成立了14個工作組,涉及學校20多個部門,舉全校之力,投入大賽籌備工作。
在前期的籌備工作中,學校認真領會辦賽要求,遵照部省要求,精心策劃,制定了大賽“1+7”總體方案,包括青年紅色筑夢之旅、“一帶一路”大學創新創業教育校長論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成果展、大賽頒獎儀式暨閉幕式、“互聯網+”產學合作協同育人報告會、大學生創業項目與投資機構對接洽談會、“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組織工作研討會。其中,青年紅色筑夢之旅、“一帶一路”大學創新創業教育校長論壇,為本屆大賽2項新增特色活動,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三屆大賽自3月份舉辦以來,在全國掀起了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熱潮。目前參賽的國內外學生已有150萬人次,參賽作品達37.7萬件。大賽總決賽將于2017年9月15日—18日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舉辦,總決賽規模達5000人。
距離大賽還有20余天,大賽各項籌備工作已進入沖刺階段,下一步,學校上下將全力以赴,進一步鼓足全校士氣,以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作為核心思想、行動指針、力量源泉,按照部省要求,進一步將大賽各項籌備工作落實落地落細,確?!敖M織到位、服務到位、安全到位、效果到位”,辦好一屆“繼往開來,非同凡響、無與倫比”的大賽。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安廣文:
今天發布會就到這里,謝謝各位記者朋友。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