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舉辦“貫徹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 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落實‘五新’戰略任務 譜寫陜西追趕超越發展新篇章”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六場
來源: 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17-09-06 11:54
9月5日上午10時,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貫徹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 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落實‘五新’戰略任務 譜寫陜西追趕超越發展新篇章”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六場。邀請陜西省委組織部副部長、陜西省人社廳廳長馮力軍女士,陜西省人社廳副廳長李軍先生出席,介紹“以‘五新’戰略為引領,開創就業創業工作新局面”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安廣文主持。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安廣文: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省政府新聞辦舉辦的新聞發布會。
今天是“貫徹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 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落實‘五新’戰略任務 譜寫陜西追趕超越發展新篇章”主題系列發布會的第六場。我們非常高興地邀請到陜西省委組織部副部長、陜西省人社廳廳長馮力軍女士,陜西省人社廳副廳長李軍先生,向大家介紹“以‘五新’戰略為引領,開創就業創業工作新局面”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朋友們關心的問題。
下面,首先馮廳長介紹情況。
陜西省委組織部副部長、陜西省人社廳廳長馮力軍: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首先代表省人社廳感謝各位記者對省人社廳的工作長期以來的支持和幫助,也感謝大家參加今天的新聞發布會!
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明確提出今后五年的奮斗目標,確定了“培育新動能、構筑新高地、激發新活力、共建新生活、彰顯新形象”戰略任務,為人社工作追趕超越指明了方向。就業是民生之本和重要職責,也是人社部門貫徹落實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的切入點和著力點。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我們按照追趕超越定位和“五個扎實”要求,把就業創業確定為落實“五新”戰略任務的有力抓手,積極適應經濟發展形勢,大膽改革創新,探索形成促進就業創業的一系列新思路、新機制、新舉措。
今年1-7月,全省城鎮新增就業26.5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24%,發放創業擔保貸款30.19億元,均顯著快于序時進度。就業局勢保持總體穩定,筑牢了改善民生的堅實基礎,也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穩中向好的顯著特征之一。圍繞“五新”戰略實施,主要做了這幾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不斷完善政策體系,積極培育就業創業新動能。我們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于促進就業創業相關政策,結合我省經濟加快轉型、產業結構加快調整的新形勢,積極調整完善就業創業政策,今年先后制定出臺了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就業扶貧、開發就業扶貧公益專崗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積極催生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創造更多適合高素質群體的就業崗位;從有效發揮市場主體作用、拓展本地就業崗位、增強培訓機構積極性、加強重點群體就業扶持、提升就業扶貧精準性、優化就業資金支出、引導和鼓勵大學生基層就業創業一系列的政策體系已經初步建立。同時,采取有力措施,推動已經出臺的各項政策落地見效,使一系列富有“含金量”的政策“組合拳”,成為促進就業創業的強勁動能。
第二,抓好重點群體就業,扎牢織密就業“經緯線”。堅持把高校畢業生等群體作為就業扶持的重點對象,統籌施策,分類幫扶,有力維護了經濟社會穩定。
一是扎牢“經線”,全力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是我們工作的重點,也是首要的一項工作,我們以就業促進、創業引領、基層成長為著力點,認真實施能力提升、創業引領、校園精準服務、就業幫扶、權益保護五大行動,促進供需對接和精準幫扶,認真落實好求職創業補貼、就業見習、托底安置、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建功立業、成長成才等各項政策措施。今年6月底,在高校畢業生即將走向社會的時候,開展“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宣傳周”活動,省市縣三級人社廳局長變身接線員,接聽大學生政策問答,開展政策解讀。今年以來,累計舉辦畢業生就業創業系列活動120場,服務22.6萬人次,大家可以看到,西安市以及省上舉辦各類招聘活動比較密集,為大學生就業創業搭建了一個平臺。同時,我們安排畢業生見習7600人,發放就業見習補貼4657.07萬元,為27163名高校畢業生發放求職創業補貼2716.3萬元。這是我們從扎牢經線,做好大學生就業。
二是織密“緯線”,穩妥做好去產能職工安置和困難人員就業援助工作?!叭ヒ唤狄谎a”涉及到主要是去產能職工安置,細化完善就業安置政策,實施去產能職工特別培訓計劃,積極落實失業保險穩崗補貼政策,上半年發放穩崗補貼2570.3萬元,全省累計培訓去產能企業職工2.18萬人,累計安置去產能企業職工5.59萬人。開展就業援助月專項活動,對零就業家庭、“4050”人員等就業困難人員加強政策扶持和就業創業服務,實施公益性崗位托底安置,上半年全省登記認定并消除零就業家庭705戶,幫扶800名零就業家庭成員實現就業。這是各級人社部門所做的工作,從第二個方面講,抓好重點群體就業。
第三,強化就業創業服務,有效激發人力資源市場新活力。創業創新是培育新動能、激發新活力、有效帶動就業的關鍵所在。我省以高校畢業生、返鄉農民工、退役軍人等群體為重點,大力加強創業服務,將就業與創業相結合,充分發揮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
一是大力培育創業主體。將創業培訓補貼標準提高到2000元,鼓勵更多創業培訓機構參與創業培訓,培育壯大創業隊伍,1-6月,全省參加創業培訓3.72萬人。同時,還對1521名創業成功人員發放一次創業補貼296.3萬元,鼓勵更多人員創業。
二是突出加強創業孵化。深入推進創業服務市場化改革,增強創業服務的個性化、差異化。從就業補助資金中新設創業孵化補貼項目,支持引導更多市場主體開展創業孵化。全省累計創建創業孵化基地171個(含國家級3個、省級28個),3萬多個初創企業入駐,并享受低租金或免租金的辦公經營場所以及“一站式”免費創業服務,創業成功企業達11489個,帶動就業23萬余人。從創業孵化角度主要是抓好項目實施。
三是穩步提升創業擔保貸款質量。老百姓和大學生有創業的意愿,人社系統可以給大家提供一定數額的擔保貸款,原來大家都覺得手續比較煩瑣,從去年開始在基層開展創建創業擔保貸款信用鄉村活動,重點推進33個縣區創貸信用村建設工作,信用村內人員申辦創業擔保貸款可取消反擔保手續,大大降低了貸款門檻,提升了貸款的便利性。上半年全省新增創業貸款27.36億元,促進2.47萬人創業,帶動8.15萬人就業。
四是積極營造濃厚創業氛圍。持續實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深入推進創業型城市創建工作,組織實施7項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行動,舉辦創業創新大賽活動,評選表彰大學生創業明星200人。年底前,將完成大學生創業引領三年計劃,三年來預計組織大學生參加創業培訓10萬人,發放創業擔保貸款36億元,扶持3.6萬名大學生創業。從就業創業角度搭建平臺,做好項目服務。
第四,強力推進就業扶貧,筑牢共建新生活的民生基礎。穩定就業是貧困家庭實現脫貧防止返貧的治本之策,也是脫貧攻堅“八個一批”的重要內容。圍繞省委省政府確定的到2020年貧困家庭勞動力至少有1人穩定就業的目標,我們將人社部門各類資源向就業扶貧聚攏、各類資金向就業扶貧聚集、各方力量向就業扶貧聚合,大力實施就業扶貧六項工程,聚焦就業崗位開發,精準幫扶20.33萬名貧困勞動力就業,提前完成今年年度目標任務。
一是充分發揮公益性崗位脫貧兜底作用。與省扶貧辦共同組織,將全省各級各類財政供養單位新增和騰退的服務性、輔助性就業崗位開發為公益專崗,要求安排貧困勞動力就業。在各個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截至7月底,全省共開發就業扶貧公益專崗46407個,這項工作最近正在進行對接,預計9月底全部完成招聘上崗工作。下一步,我們還將繼續挖潛,向基層提供更多的公益性崗位。
二是進一步激發中小企業吸納就業主力軍作用。推廣“政府補貼,鼓勵發展社區工廠”安置貧困勞動力的“平利模式”,全省發展社區工廠117個。積極培育評定就業扶貧基地,給予獎補性職業介紹補貼,示范引導各類企業更多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我們鼓勵中小企業吸引勞動力推廣社區工廠,認定為扶貧就業基地之后,還可以給補貼。
三是不斷擴大蘇陜勞務協作帶動作用。與江蘇省對口簽訂省、市、縣三級人社部門勞務協作協議,建立勞務對接機制,精心組織開展扶貧協作系列活動。8月底,兩省共組織40余次勞務協作,共向江蘇省提供貧困勞動力求職信息25000余條,接納就業崗位信息6700余條,組織貧困勞動力赴江蘇就業2400余人。同時,新設轉移就業交通補貼、職業介紹補貼和季節性職介補貼,不斷提高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組織化程度。
第五,努力增強培訓實效,激發就業創業新活力。知識技能是成功就業創業的翅膀。我們主動適應市場需求,不斷強化培訓政策支持、創新培訓方式,積極破解就業的結構性矛盾。
一方面,加強對職業培訓的政策支持。今年擴大培訓補貼范圍,將職業培訓補貼對象由原先的4類增加到7類。同時,普遍提高補貼標準,縮短培訓審核發放時間,設立貧困勞動力就業培訓生活和交通費補貼,有力調動培訓機構和勞動者組訓、參訓積極性。
另一方面,加快轉變培訓方式。堅持培訓的就業導向,將培訓補貼與促進就業效果相掛鉤,鼓勵培訓機構開展“定單培訓”、“定向培訓”。根據不同群體需求,分類設立就業培訓、創業培訓、勞動預備制培訓、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以及技師培訓。重點加強貧困勞動力實用技術培訓,靈活采取“農民夜?!?、“田間課堂”、“聯合培訓”等多種方式,組織引導培訓機構因村、因人、因時施訓,既滿足其不同專業需求,又提供時間、地點上的便利。目前,已培訓各類群體15.1萬人。
今后五年,我們將堅定不移地以“五新”戰略任務為指引,扎實推進經濟轉型與就業轉型良性互動,把進一步鼓勵創業作為人社事業發展的動力源泉,在培育創業新平臺上下功夫、在完善創業新機制上聚合力、在培育創業新理念上做文章,擴大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進一步強化責任擔當,完善政策措施,強化重點群體幫扶,發揮創業帶動作用,精準實施就業扶貧,不斷提升公共就業服務水平,努力實現更高質量就業,推進人社事業全面發展,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作出新貢獻!
希望新聞界的朋友們一如既往地關心、支持、宣傳人社工作,同時多提寶貴意見和建議,共同為人社事業改革發展和民生持續改善,匯聚起強大正能量。
謝謝大家!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安廣文:
感謝馮廳長的介紹。下面進入提問環節。請大家圍繞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之前請報一下所代表的新聞機構。謝謝!
中國報道雜志記者:
我是中國報道雜志記者,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培育新動能、構筑新高地、激發新活力、共享新生活、彰顯新形象的重大戰略任務。請問,人社部門如何落實?工作重點是什么?
陜西省委組織部副部長、陜西省人社廳廳長馮力軍:
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五新”戰略任務,我剛才已經講到,“五新”戰略對人社系統來說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目標和新要求,意義非常重大。人社系統將“五新”戰略作為做好人社工作的基本遵循,并且將它貫穿于就業創業、社會保障、人才隊伍、人事制度、工資收入分配和勞動關系等人社工作的方方面面,我們正在抓緊制定貫徹落實“五新”戰略任務總體方案,統籌謀劃,逐項對標,創新政策,精準服務,精心落實,推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事業全面發展。人社部門全面落實“五新”戰略,應該是有重點的全面和有全面的重點,只有緊緊抓住工作重點,才能實現重點帶動,全面落實“五新”戰略任務。人社工作的重點就是就業創業工作。民生為本,就業創業是我們的重中之重,落實“五新”戰略重點工作是就業創業工作。勞動者創業離不開創新,創業的過程也是創新的過程。只有不斷鼓勵支持創業,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加快成長,才能培育新動能、構筑新高地、激發新活力。只有不斷促進和擴大就業,建立順暢勞動關系,提高就業質量,推進就業轉型,提高勞動者收入,才能使勞動者在偉大的勞動實踐過程中培育新的精神風貌和社會風尚,才能共享新生活、彰顯新形象。所以,人社部門落實“五新”戰略,必須以就業創業工作為重點,促進和帶動人社事業全面發展。
西安日報記者:
我是西安日報記者,我們都知道,促進創業創新對于貫徹“五新”戰略具有重要意義。請問,我省在鼓勵扶持創業上有哪些新舉措?
陜西省人社廳副廳長李軍:
鼓勵扶持創業是我們貫徹培育新動能、激發新活力的關鍵所在。我省以高校畢業生、返鄉農民工、退役軍人等群體為重點,實施專項計劃,鼓勵扶持創業。為此,今年主要采取了3個方面的新措施。
一是加強創業培訓。我們將創業培訓補貼的標準從每人每期1800元提高到2000元,鼓勵更多創業培訓機構參與創業培訓,培育壯大創業隊伍。我們還對成功創業人員發放一次創業補貼3000元,鼓勵吸引更多人員創業。
二是加強創業孵化。我省按照“市場主體+市場運營+政府支持+創業者”的“四+”模式建立創業孵化基地,深入推進創業服務市場化改革。今年,我們新設創業孵化補貼,每年安排一定規模的就業補助資金落實創業孵化補貼,鼓勵引導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市場主體開展創業孵化,推動實現創業服務從“政府大管家”到“金牌服務員”的轉變。創業扶持對象可申請入駐創業孵化基地(園區),接受其提供的低租金或免租金的辦公經營場所,以及“一站式”免費創業服務,增強創業服務的個性化、差異化和精細化,降低創業成本、減少創業風險、積累經驗,實現成功創業。
三是降低創業擔保貸款門檻。我們在全省開展信用村創建活動,今年在全省創建33個創業擔保貸款信用村,村內人員申辦創業擔保貸款可取消反擔保手續,以提升申辦貸款的便利性。
同時,我們繼續做好創業項目推介、開業指導、后續跟蹤服務等工作,為創業人員提供切實有效的幫助服務。
陜西傳媒網記者:
我是陜西傳媒網記者,我省脫貧攻堅任務艱巨繁重,請問,人社部門如何幫助扶持貧困勞動力就業?
陜西省人社廳副廳長李軍:
貧困勞動力就業創業,能夠形成家庭的穩定收入,對于貧困家庭脫貧具有“造血”功能,做好貧困勞動力就業創業意義重大。今年,我們制定實施轉移就業拓展、自主創業扶持、技工教育賦能、職業培訓提升、人才智力支撐和公共服務優化六項就業扶貧工程,加強精準就業扶貧。為此,我們出臺了一系列就業扶貧政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最突出的,是大力開發適于貧困勞動力就業的本地就業崗位。我們做了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支持各地發展社區工廠吸納就業。對社區工廠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的,每人給予1000元的一次性崗位補貼;吸納貧困勞動力超過1/3的企業,對其生產經營場地租賃費、水電費給予不超過50%的補貼等。
二是培育建設就業扶貧基地吸納就業。由人社部門將管理規范、吸納貧困勞動力較多的企業認定為就業扶貧基地,一方面,在人社部門網站予以發布宣傳,增強其就業扶貧榮譽感。另一方面,每吸納1名貧困勞動力就業的,給予每人500元的獎補性職介補貼,鼓勵本地企業更多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
三是大力開發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其一,在貧困村特設就業扶貧公益性崗位,給予一定崗位補貼,安置無法離鄉、無業可扶、無力脫貧的“三無”貧困勞動力就業。解決就業最困難的貧困勞動力就業。其二,將各級機關、事業單位和財政撥款的社會組織編制外新增或騰退的服務性、輔助性就業崗位界定為公益專崗,專門用以安置貧困勞動力就業。目前,以上兩崗位已達46407個。截至8月底,今年全省貧困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20.33萬人,自主創業4627人,免費技能培訓5.72萬人,分別完成年度任務的126.57%、107.01%和127.62%。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安廣文:
今天的發布會就到這里,謝謝各位記者朋友。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