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省政府 > 新聞發布會

陜西舉辦“貫徹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 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落實‘五新’戰略任務 譜寫陜西追趕超越發展新篇章”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四場

來源: 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17-09-06 11:38





8月30日上午10時,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貫徹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 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落實‘五新’戰略任務 譜寫陜西追趕超越發展新篇章” 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四場。邀請省工信廳廳長蔣躍先生,省工信廳副廳長任國先生,省工信廳新聞發言人、副廳長蘭建文先生,省中小企業局局長黨紅忠先生出席,介紹“以‘五新’戰略任務為引領 全力打造新的支柱產業”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安廣文主持。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安廣文: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省政府新聞辦舉辦的新聞發布會。

今天是“貫徹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 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落實‘五新’戰略任務 譜寫陜西追趕超越發展新篇章”主題系列發布會的第四場,我們非常高興地邀請到省工信廳廳長蔣躍先生,向大家介紹“以‘五新’戰略任務為引領 全力打造新的支柱產業”有關情況。出席今天發布會的還有省工信廳副廳長任國先生,省工信廳新聞發言人、副廳長蘭建文先生,省中小企業局局長黨紅忠先生。他們將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下面,有請蔣廳長介紹情況。

陜西省工信廳廳長蔣躍:

女士們、先生們,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好!很高興與大家在這里見面,非常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陜西工業經濟的關心支持。下面,我向大家簡要介紹省工信廳貫徹省十三次黨代會精神、落實“五新”戰略任務方面的主要情況。我簡單給大家講一下,在十二五期間,陜西工業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我們取得了長足的發展。陜西工業在全國的排位從18位上升到了14位,就像省委總結的實際上在省委省政府比較早的就開始陜西的產業結構調整。

一、以“五新”戰略為總的引領,實現陜西工業經濟追趕超越

省十三次黨代會提出“培育新動能、構筑新高地、激發新活力、共建新生活、彰顯新形象”的“五新”戰略,為陜西工業經濟發展提供了總的遵循,是我們今后工業發展總的引領。我們要高標準要求、高效率執行,確?!拔逍隆睉鹇愿黜棽渴鹪诠I領域落地生根。從工業領域來講:就是要深入落實“中國制造2025”,大力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培育新動能,就是要“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培育產業鏈”,全力打造新的支柱產業,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構建有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構筑新高地,就是要建設關中先進制造業基地、陜北能源化工基地、陜南循環經濟基地,創建國家級軍民深度融合示范區,建成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的產業高地。激發新活力,就是要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建設一批工業強縣,形成大中小企業共同發展、中心城市和縣域彼此協同、多種經濟成分競相發展的良好局面。共建新生活,就是要充分發揮工業經濟在擴大就業、增加稅收、脫貧攻堅和節能環保中的重要作用,成為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撐,生態建設的有力促進。彰顯新形象,就是要大力發展新產業、新經濟,改變過去資源性產業占比過高、經濟外向度低的形象,形成高端、創新、協作、開放的陜西工業新形象。

今后五年,我們要在穩定傳統優勢產業發展的同時,把著力點放在打造新的支柱產業上,通過培育增量、做大總量,力爭到2021年,全省工業增加值達到1.25萬億元,全國排位提升至第13位,實現追趕超越發展。

二、全力打造新的支柱產業,加快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根據陜西工業基礎及科教、資源、區位等優勢,《〈中國制造2025〉陜西實施意見》中提出要著力打造現代化工、汽車、航空航天與高端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和現代醫藥等六大新的支柱產業,力爭到2021年,六大支柱產業工業總產值由2015年的5724億元增加到18000億元,占全省工業的比重由2015年的28.1%提高到46%以上。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方面。著力培育集成電路、智能終端、平板顯示、太陽能光伏、大數據五大重點領域,到2021年,力爭集成電路產業規模進入全國前列,單晶硅太陽能制備業成為全球第1位,光伏玻璃成為全球第2位,大數據產業進入全國第一方陣。這一領域工作的重點主要放在重大項目的謀劃和引進上。今年以來,重大項目穩步推進,比亞迪1000萬部手機代工項目加快建設,三季度有望試生產;彩虹8.6代液晶面板項目進展順利,動力機電安裝工作已完成50%以上,2018年1季度首片產品點亮;771所8英寸集成電路生產線工藝技術改造,力爭年底前完成主要設備更新;天宏瑞科光伏新材料產業化項目完成總投資的75%,將于年底試生產。與重點企業的戰略合作不斷深化,華為全球技術支持中心正式啟動,中興智能終端制造總部項目暨中興智能終端制造二期項目確定落戶陜西。大數據產業發展格局顯現,西咸新區吸引國家衛計委、林業局、統計局、測繪局、氣象局等11大部委和4大運營商數據中心落戶,正在積極爭取國家氣象大數據產業園、國家健康大數據產業園落戶陜西;咸陽充分利用大數據提升政府治理,智慧城市建設成為全國典范;延安新區規劃了以發展IDC為主的2000畝大數據產業園,已吸引華為企業云等落戶。1-7月,電子信息制造業完成產值453.52億元,增長13%;實現12英寸集成電路晶圓產量85萬片,增長29%;智能終端產量1450萬臺,增長33%。預計全年實現產值950億元,增長30%以上。

汽車產業方面。實施“百萬輛汽車工程”,力爭到2021年實現整車產量達到110萬輛,實現產值3000億元,由目前的全國第19位躍升至16位,打造全國重要的自主品牌汽車和新能源汽車基地,成為全國汽車產業重要一極;實現新能源汽車產銷37萬輛,保持全國前三甲。今年以來,我省召開了全省汽車產業推進大會,進一步進行動員部署。重大項目穩步推進,吉利30萬輛新能源轎車項目落戶西安,寶雞吉利30萬臺汽車發動機項目即將投產,法士特10萬臺中輕卡變速器、比亞迪5000輛電動大巴項目將于年底建成。汽車配套產業實現突破性進展,陜汽集團深入推進主配套商制度,加大省內配套企業配套份額,重啟陜汽康明斯發動機生產,實現產銷6900臺,年內有望突破10000臺,陜汽省內配套率由去年的40%提升至47%;寶雞吉利總投資45億元的32個配套項目落地建設,其中20個項目建成投產。1-7月,全省汽車產量達到33.8萬輛,增長96.7%;實現工業總產值856億元,增長43.3%。預計全年汽車產量突破60萬輛,增長50%以上,總量和增速都將達到歷史最高水平。

高端裝備產業方面。以“高端化、智能化、服務化”為方向,鞏固優勢產業地位,加快新興領域培育,力爭到2021年,高端裝備制造業實現產值5200億元,飛機制造業保持全國前三位,3D打印產業保持全國第1位。今年以來,我們會同寶雞市共同謀劃建設寶雞機器人產業園,目前已引進機器人整機及配套企業10戶以上,完成投資3億元。組織實施“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科技重大專項,累計國家立項課題43個,獲得中央投入資金7.54億元支持。推動重大項目建設,中節能高端環保裝備產業園、正泰智能電器二期項目開工建設;中鐵西北高端裝備產業園項目穩步推進,盾構總裝車間年底前有望竣工;推動中車長客和中車西安車輛有限公司合作建設軌道客車造修基地,高端制造領域一批新的增長點正在形成,吉利將在西安建設新的新能源產業基地。

化工產業方面。以煤制烯烴和煤制油為主要路徑,促進我省煤炭資源深度轉化,變資源優勢為產業優勢,力爭到2021年實現產值3000億元。目前,我省已建成4個大型煤制甲醇制烯烴項目,總產能達到310萬噸,1-7月完成產量188萬噸,實現產值140億元。規劃建設了間接液化、油煤共煉、煤焦油加氫、甲醇制汽油4種不同工藝路線的多個大型煤制油項目,目前已建成10個,總產能達到300萬噸,1-7月完成產量100萬噸,實現產值50億元。到2021年,我省將形成煤制油產能1000萬噸,煤制烯烴產能520萬噸,煤化工產業合計可轉化煤炭約1億噸,我省將建成全國重要的煤化工產業基地。

新材料方面。保持我省鈦、鎂、鉬等產品全國領先地位,培育一批滿足航空航天、裝備、電子等高端領域需求的創新型產品。今年上半年召開全省新材料產業推進大會,確定以金屬新材料、高端能化新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前沿新材料四個領域為主攻方向。目前,重大項目穩步實施,西部超導高溫合金棒材、西安賽特思邁醫用鈦合金、建工金強延安新型材料工業園等重大項目穩步推進,航空用陶瓷基復合材料、鎂鋰合金等一批高端新材料產品進入市場。1-7月,新材料產業實現產值510億元,增長10%;預計全年將實現產值900億元,增長11%。

現代醫藥產業方面。著力醫藥重點產品推廣,打造優勢品牌,力爭到2021年,實現產值1200億元。實施優勢品種獎勵,對品牌培育好、增速快、市場推廣效果明顯的醫藥企業予以獎勵。培育醫藥優勢大品種,開展優勢產品評估評價,增補調整全省醫藥優勢產品目錄,進一步加大省內藥品市場推廣應用力度,力爭今年培育億元以上優勢大品種達到80個。1-7月,醫藥完成產值420.5億元,增長14.7%;預計全年將實現產值750億元,增長13%。

三、突出“五抓”,務求落實

一是抓產業鏈培育。按照省委省政府關于“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培育產業鏈”總體思路,我們把產業鏈發展作為工業經濟發展的中心工作和重要抓手,全面“謀鏈、強鏈、擴鏈、補鏈”,圍繞新支柱產業打造,我們將謀劃46條重點產業鏈,抓好500個總投資2000億元的重大項目建設。目前,我們已經發布了重卡、平板顯示、太陽能光伏、智能終端、集成電路、煤制烯烴、鈦材料等7條產業鏈推進方案,統一按照產業鏈的“上、中、下游”環節,分別提出要發展的重點產品和項目,招商引資的方向重點,并確定了具體的承載園區。如新型平板顯示產業鏈,將以咸陽高新區為主要承載地,上游重點發展驅動IC、偏光片、光學膜等元器件,中游發展基板玻璃、蓋板玻璃、操作系統等產品,下游發展電視整機等終端產品,到2021年,全產業鏈收入力爭超過1000億元,配套率達到60%。

二是抓創新鏈建設。圍繞產業鏈開展技術創新,如重卡產業鏈將在HD(換代)系列整車、輕量化半掛車、鋁基納米材料制動鼓、自動變速器、胎壓監測控制系統等25個領域組織重點攻關,提高整車輕量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做好國家增材制造(3D打?。﹦撔轮行慕ㄔO,目前已完成初創期研發、中試及檢測平臺和辦公場所的搬遷,中心核心團隊基本確立,中試能力初步具備,檢測平臺初具規模。加快培育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下發《關于開展陜西省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第一批)試點的通知》,已有19個企業提交了建設申請,我們力爭年底前建成3家、培育5家。推動我省重大裝備首臺套應用推廣,支持企業開展新產品研發生產,對首次使用的用戶進行保險補償,今年將重點對寶石機綜合地質鉆探系統、西安浩海嘉正滲透水處理設備等17個項目給予支持。

三是抓重大項目引進。圍繞各產業鏈發展亟需,按照“招商引資補鏈”的思路,開展產業鏈精準招商,迅速補齊產業鏈短板,提升產業鏈發展質量。重點突破產業鏈下游整機企業,吉利30萬輛新能源汽車項目落戶西安,華為全球技術支持中心、中興智能終端總部項目布局陜西。今天下午和今后幾天,還有一批重大領軍項目還要落戶陜西,今天上午還沒有簽我就不發布,大家等到下午或者今后幾天可以看到項目落地的發布情況。按照“龍頭企業開單子、地方政府出政策、配套企業做選擇”的理念,加快配套企業引進,轎車產業鏈方面,吉利原浙江的配套企業紛紛來陜辦廠;集成電路產業鏈方面,圍繞三星項目,我省已吸引百戶以上配套企業來陜發展。

四是抓新一輪企業技術改造。以推廣智能制造、擴大先進產能、支持科技成果產業化、加快設備更新、推動綠色制造、加強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等六大領域為主攻方向,開展為期三年的新一輪企業技術改造工作。做好項目跟蹤服務,每年抓好200個以上、總投資1500億元左右的重點技改項目建設,協調解決建設中的各類問題,確保技術改造投資穩定增長。推動智能制造試點示范,抓好陜鼓、秦川等17個國家級示范項目;開展陜汽等20戶省級示范企業試點工作,通過試點示范帶動,在智能制造方面實現突破,以點帶面、推動全局。開展企業評估診斷與管理體系貫標,全省實施管理體系貫標試點企業88戶,其中國家級59戶。爭取工信部綠色系統集成項目8個,爭取中央財政資金1.4億元;抓好法士特等4戶國家級工業產品生態設計示范試點企業,推動企業實現綠色發展。

五是抓集群化發展。一方面,著力提升工業園區發展水平。推動優勢工業園區創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以創建為契機全面提升發展水平,目前全省已創建13戶,位居西部第2位;推動重點縣域工業集中區轉型發展,全省194個重點縣域工業集中區累計完成基礎設施投資1428.65億元,建成面積525.95平方公里,入住企業總數8824戶,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5116.9億元;加快建設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累計認定省級“雙創”基地48個,其中8個被工信部認定為國家級“雙創”示范基地,省級“雙創”基地入住企業3876戶,其中小微企業2437戶。另一方面,加快市場主體培育。實施民營企業梯隊培育行動計劃,目前已認定省級成長梯隊企業1631戶;加大對“小升規”工業企業的培育扶持,省、市、縣三級對去年623戶規上工業培育項目分別給予獎勵,審核確定了2017年662戶擬培育新增規上企業名單,今年上半年,全省新進規上工業企業73戶;實施“千企示范萬企轉型”行動計劃,大力引導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發展,到目前共認定400多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累計確認533戶轉型升級示范企業,帶動萬戶中小企業轉型升級,到2021年示范企業將達到1000戶。

今后五年,陜西工業將在全國,在一帶一路形成新的良好形象。我們除了是現代能源化工基地以外,陜西的電子信息產業特別是半導體產業,智能終端產業,陜西的飛機制造業,陜西的汽車制造業,陜西的醫藥產業,陜西的新材料產業等等,將使陜西按總書記講的先進制造業和航空產業基地個形象將會凸顯,陜西將成為全國和一帶一路沿線上的重要中高端制造業的產業基地。陜西今后不僅僅是挖煤和出油的地方,更加凸顯是中高端先進制造業的基地。

下一步,我廳將深入推動“五新”戰略實施,加大工作力度,聚焦問題、精準施策,將規劃變成計劃,將計劃變成措施,將措施變成實效,在項目建設、政策支持、工作機制方面全面發力,統籌推進工業穩增長、調結構、促升級等各項工作,全力確保工業追趕超越任務實現。

謝謝大家!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安廣文:

感謝蔣廳長的介紹。下面進入提問環節,請大家圍繞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之前請報一下所代表的新聞機構,謝謝!

中國日報記者:

今年陜西工業運行的主要亮點都有哪些?

陜西省工信廳新聞發言人、副廳長蘭建文:

工業運行主要亮點有: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長好于預期,呈現追趕超越的態勢。這是我們今年取得亮點的一些保障或者基礎性的東西。省委省政府近年來特別重視產業結構調整問題,在能源工業高速發展的時期重點培育非能源產業。在五新戰略的指引下,目前1到7月份產值是1.38萬億,能源和非能源的占比是3:7,我們不僅僅是挖煤的,下一步還要增強中高端制造業的發展,我們結構日趨向優是我們陜西的變化。

經濟指標上也充分證明這一點。一是全省工業增長好于預期,呈現追趕超越的態勢,截止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長值增長7.8%,超全年增長目標0.3個百分點,高于去年同期1.3個百分點,高于全國規上工業增長1.0個百分點。其中:非能源工業增長8.1%,上拉規上企業增長4.9個百分點,對全省工業起到支撐作用。能源工業增長7.4%,呈恢復性增長,同比增幅高達9.9個百分點,上拉規上工業增長2.9個百分點。規上工業增長列全國第13位,比去年同期提升了6位,比去年年末提升了3位;超過今年追趕超越目標省份內蒙古3.6個百分點,目前上半年工業增加值接近4000億,全年有望達到8000億,按照這個增速我們超越內容今年有望實現。與安徽增長的差距較去年年末縮小了1.0個百分點。二是高增長的行業和產品數均超過去年。截止7月,工業40大類行業產值增長超過20%的有13個行業,去年同期為7個;64個工業產品增長超過20%的有18個,去年同期為9個。增長比較突出的產品:發動機增長131.6%,汽車增長96.7%,其中載貨汽車增長91.0%,太陽能電池增長47.6%,金屬切削機床增長46.7%,其中數控機床增長35%,粗鋼增長35.5%,服裝增長37%,精制食用植物油增長30%,集成電路圓片增長27.5%。三是工業效益大幅回升。1-6月,陜西工業利潤增長85.4%,高于全國63.4個百分點,列全國第7位,追趕超越的態勢更明顯一些,排名比去年同期提升了19位,有力地促進了企業生產的積極性。下一步我們在五新戰略的指導下,著力制造業的提質增效來創新發展產業鏈等等一些措施,使陜西的工業繼續保持追趕超越的態勢,謝謝。

華商報記者:

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特別迅猛,陜西新能源汽車發展勢頭也很好,能否詳細介紹一下陜西發展新能源汽車有哪些措施,取得了什么成績?

陜西省工信廳副廳長任國:

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新能源汽車方面分兩個方面,第一個把我們陜西汽車特別是新能源汽車情況做一個介紹。第二個方面我們下一步要采取的重點措施,發展的一些目標給大家做一個介紹。應該說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對發展汽車非常重視,也確定了把汽車作為支柱產業來打造。我們省發展產業有六大產業,汽車是六大支柱產業之一,而且汽車抓的比較早。省政府先后發布實施陜西省進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實施意見,還有百萬輛汽車建設工程方案。基本的發展從汽車角度來說是這樣,我們從19位躍升16位,這是從汽車總量來說。另外從定期的指標來說,我們要達成自主品牌的產業基地。大家現在也了解,東北、西南、華中、華南、華東都有布局,就西北是短板。我們的目標還有一條,打造全國的汽車重要基地,這個目標是非常宏偉的。省政府加大資金的投入,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綜合措施現在我們勢頭比較好。整體來說,目標明確,勢頭良好。在新能源汽車方面,成效還是很明顯的,第一個是總量居前。去年16年我省新能源汽車實現產銷4.86萬輛,占到全國產銷量的10%,增速去年實現40.9%的增長,整個總量在全國排第二名。今年以來,新能源汽車繼續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1到7月份新能源汽車產銷已經實現3.13萬輛,在全國占比又提高了3個百分點,這個勢頭是非常好的。

第二個亮點是優勢明顯。幾個龍頭企業應該說很有特色,而且競爭力比較強。比亞迪新能源技術在全球是領先的,整個產品的發展是全面布局,電池、整車包括核心技術,綜合的實力在全國比較強,甚至在全球領先。在陜西省秦這一款車累計營銷8萬輛,位居單體銷售全國第一。寶雞推出電瓶汽車,市場定位非常準確,他提出就打造城市的物流車,去年實現產銷5000多輛,全國達到1萬輛以上沒有問題。從去年到現在一直是全國的單項冠軍。還有天然氣重卡,天然氣左右燃油來說也是新能源車,包括下一步推的甲醇汽車也是新能源的概念。陜西的重卡在全國研發比較早,前幾年市場占有率比較高,最高達到70%,去年達到45%,市場占有率一直是全國第一,我們的企業優勢比較明顯。

第三個亮點是種類齊全。從配套角度來說,新能源汽車的電控、電池等關鍵零件,我們省內都有。其他的配套產業也在發展,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我省調整產業結構,推動轉型升級的一個重要的切入點和現在的新增長點。

下面是我們的做法。下一步全面實施省委省政府制定的百萬輛汽車建設工程,力爭到2020年產銷量達到110萬輛,總產值達到3000億元以上。新能源汽車的產銷要達到37萬輛,省內推廣應用是10萬輛,我們省內自己用的新能源汽車達到10萬輛,大部分銷往全國,努力打造全國重要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保持在全國新能源汽車的領先地位。從工作方面來說,重點是抓好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整車功能的提升,加快推進比亞迪草堂工廠新能源汽車基地建設,還有正在建設的5000輛純電動大巴車的建設。再一個加快陜汽寶華10萬輛,新能源中輕卡建設啊,2018年全面達成。再一個積極推進西安金龍1萬輛新能源客車項目建設,在西安的經開區。同時前一段時間吉利跟西安市簽定協議有30萬輛MPV車型,投資100個億,這是在西安布局搞新能源基地。前面說的37萬輛的數字里面不包括這個。

二是抓零部件配套。按照產業鏈發展的思路,圍繞整車發展,進一步做大支持我省三星動力電池、沃特瑪電池、德飛電池、華星電子PACK電池包等企業,打造渭南電池基地。積極推進法士特與上海電驅動在陜成立合資公司,生產電機電控等產品,積極支持正麒、捷普等本土電機企業發展,發展汽車電子、車用新材料、輪邊直驅等新能源汽車零部件。

三是抓推廣應用。抓住治污降霾市場機遇,采取融資租賃、基金投入等方式,重點加快在城市公交車、出租車、物流車等公共領域的推廣應用,用3年左右時間,實現公交車等公共領域基本電動化,形成產業和應用互動發展的格局。

西安日報記者:

《中國制造2025》實施以來,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迅猛,陜西作為全國電子信息產業的重要基地,十三五期間,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布局和規劃是怎樣的?

陜西省工信廳廳長蔣躍:

這是問了一個陜西的亮點,大家都知道現在人工智能、大數據、新的智能平臺、終端平臺目前都很熱。在這個過程中間,今后幾年應該是屬于電子信息產業全球也好,全國也好,都是一個高速增長的階段。這個階段陜西將會抓住這次高速增長的重大機遇,使陜西的電子信息產業在十三五期間將有重大的發展。最早的時候陜西的電子信息產業以彩虹為標志,還有以寶雞和西安的幾個重要的電子企業為標志開始發展。當時在全國是屬于電子信息產業基礎比較好,后來主要是沿海在發展,因為走外向型經濟,沿海發展比較好。到十一五末的時候我們電子信息產業是200億左右。最近幾年省委省政府抓住現在的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機遇,下了很大的力氣,大家已經看到。我們現在有三星,這是做存儲芯片的。我們有中興手機,這是做智能終端,還有比亞迪。還有彩虹正在做,新的一批項目正在形成投產和產生效益。十三五期間,目前我們的態勢電子信息產業將會更好的發展。我們省的電子信息產業在十三五主要要系統謀劃產業鏈,構建集成電路,平板顯示,智能終端,三個千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同時還發展光伏和大數據產業。

集成電路產業鏈,將重點發展集成電路制造,推動三星芯片制造二期建設項目的盡快落地建設,支持美光投資的盡快落地。積極發展優勢封裝產業,推動華天電力電子產業化及集成電路項目盡快開工建設。支持功率器件制造業發展,推動省內6寸線開展工藝提升,謀劃建設8寸器件線。提升集成電路設計業規模和水平,加快推進第三代化合物半導體器件發展,依托陜西省半導體先導技術中心,發展從襯底和外延材料、器件設計和工藝,到模塊及電路應用的第三代化合物半導體產業鏈。加快封裝測試業的升級擴產,鼓勵發展材料和設備配套。力爭到2020年,全省集成電路產業實現年銷售收入1000億元,集成電路產業競爭力明顯提升,集成電路制造領域取得突破性發展,封裝測試能力位居全國前列。

新型平板顯示產業鏈,將以重點項目建設為抓手打造龍頭企業,攻克關鍵材料、生產設備等制約產業發展的核心技術,突出玻璃基板、液晶面板、電視整機等關鍵節點實施強鏈工程,完善補充驅動IC、偏光片、液晶材料、功能化學品、靶材、光學膜、蓋板玻璃加工等產業鏈缺鏈、弱鏈環節。推動8.6代液晶面板生產線達產達效,有效帶動配套產業鏈建設。推動平板顯示產業與集成電路、智能終端等相關產業的協同發展。建設國家級平板顯示技術重點實驗室,新一代顯示技術的研究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在大尺寸液晶基板玻璃關鍵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并實現規模化生產。積極引進更高液晶面板生產線,到2021年,全省平板顯示產業全產業鏈收入超過1000億元,上游材料配套水平達60%。

智能終端產業鏈,按照“政府引導、集群引進,重點突破、完善配套”工作思路,進一步加大招商力度,加快引進一批龍頭企業。支持智能終端核心芯片與系統研發、關鍵元器件制造、智能手機方案設計等產業鏈環節加快發展。通過3至5年的快速發展著力構建智能手機制造產業鏈,逐步形成智能手機產業的產業聚集區、前沿技術創新集中區和制造研發一體化區。到2020年,聚集智能手機制造產業龍頭企業3至4家,全省形成1億部以上的智能手機生產能力。這是我們現在目前的安排,三個超千億的電子信息的產業組成的部分。

中國報道雜志記者:

我在發布辭中看到今年我省在市場培育方面取得了很多成績,請問一下我省今年發展民營經濟、激發新活力的成效如何?

陜西省中小企業局局長黨紅忠:

近幾年陜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民營經濟的發展,采取一系列的重大措施來推進。省委提出了把民營經濟作為陜西追趕超越的重要著力點來抓,而且采取了由中小企業局牽頭,省發改包括工信、財政、科技、工商、工商聯一共七個部門來破解民營經濟發展活力不強的問題。省政府也及時召開全省民營經濟發展會議,制定出臺了促進民營經濟加快發展的22條意見和促進民間投資的若干意見,也包括工業穩增長21條,還有一些降成本的行動計劃。省人大對中小企業也開展了咨詢活動,政協也對構建“親、清”政商關系開展了一系列的調研。尤其是省政府成立促進中小企業和非工經濟發展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由分管省長姜峰擔任,蔣廳長是副組長,有28個成員單位和部門來組成,辦公室設在中小企業局。應該說通過這一系列的工作,從去年以來陜西的民營經濟發展的活力確實在增強。具體體現在這么幾個方面:

一是市場主體培育成效顯著。上半年,全省新增市場主體25.97萬個,同比增長38.43%,其中,新增私營企業6.9萬個,同比增長36.77%;新增個體工商戶18.5萬個,同比增長39.38%。新進規上工業統計范圍的企業73個,與去年同期持平。到6月底,全省市場主體總數215.32萬個,從業人數超過900萬人。

二是非公占比繼續提高。上半年,全省非公經濟增加值5154.6億元,同比增長約9.3%,高出GDP增速約1.1個百分點,占GDP比重為53.8%,較上年同期提高0.5個百分點。

三是民間投資增速由負轉正。上半年,全省完成民間投資3626.35億元,同比增長3.4%,扭轉了2016年民間投資下降的趨勢。

四是中小非公工業產銷增速加快,經濟效益持續改善。前5個月,我省規上中小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396.2億元,同比增長23.4%,利潤、稅金分別增長58.2%和27.8%;非公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021.7億元,同比增長18%,利潤同比增長27.3%。規上中小工業、非公工業營業收入增速分別居全國各省市第4位和第7位,分別高出全省規上工業營業收入增速6.6和1.2個百分點;營業收入總量分別占全省規上工業營業收入的53.7%和49.2%,成為推動全省工業增長的重要力量。

五是陜北和陜南地區民營經濟發展高中速增長,關中地區穩中有升。上半年,陜北地區規上中小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74.1%,陜南地區增長27%,關中地區增長12.2%。

六是成長梯隊企業快速發展,在促進創新轉型升級中發揮了重要帶動作用。上半年,全省新增省級中小企業成長梯隊“三星”企業804個,總數達到1631個。重點監測的中小企業“三星”梯隊企業實現營業收入783億元,同比增長15%,利潤、稅金同比分別增長29%和25.1%。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安廣文: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就到這里,謝謝各位記者朋友。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