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舉辦2017屆陜西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新聞發布會
來源: 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17-09-06 11:31
8月31日上午10時,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2017屆陜西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新聞發布會。邀請陜西省教育廳新聞發言人、副廳長王紫貴先生,西安交通大學副校長鄭慶華先生,陜西省人社廳就業促進處處長王武秀先生,陜西省教育廳高校學生工作處處長唐澍先生出席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安廣文主持。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安廣文: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省政府新聞辦舉辦的新聞發布會。
今天我們邀請到陜西省教育廳新聞發言人、副廳長王紫貴先生,向各位介紹我省2017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朋友們關心的問題。出席今天發布會的還有,西安交通大學副校長鄭慶華先生,陜西省人社廳就業促進處處長王武秀先生,陜西省教育廳高校學生工作處處長唐澍先生。
下面,首先請王廳長介紹相關情況。
陜西省教育廳新聞發言人、副廳長王紫貴:
新聞媒體的各位朋友、同志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這次新聞發布會。
借這個機會,我首先代表省教育廳對大家長期以來給予陜西高等教育的關心和支持,表示誠摯的謝意!下面,我就2017屆我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有關情況,向大家作簡要通報。
一、2017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基本狀況
2017年,我省共有普通高校畢業生337944人,比上年減少18342人,降幅為5.15%。其中研究生28543人(占比8.45%)、本科生173108人(占比51.22%)、專科(高職)生136293人(占比40.33%)。截至7月15日,全省高校畢業生已就業301395人,初次就業率為89.18%,較2016屆增長0.4個百分點。其中,研究生初次就業率為88.96%、本科生為90.71%、??疲ǜ呗殻┥鸀?7.30%。
從生源分布看,陜西籍生源畢業生最多,有234803人,占畢業生總數的69.48%,就業人數也最多,有211744人,占已就業畢業生總數的70.25%。陜西籍生源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為90.18%,比總體就業率高1個百分點。
從就業地域分布看,有196914名畢業生在西部就業,占已就業畢業生總數的65.33%。其中,在陜西省內就業的有173995人,占已就業畢業生總數的57.7%。
從就業行業分布看,在制造業就業的畢業生最多,有34140人,占已就業畢業生總數的11.33%;在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行業就業的有32415人,占10.75%;在建筑行業就業的有32071人,占10.64%;在教育行業就業的有26953人,占8.94%。
從就業單位看,企業是吸納畢業生就業的主渠道,在企業就業的占已就業畢業生總數的73.78%。其中,到中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就業的有171670人,占56.96%,與去年相比減少1.54個百分點;到國有企業就業的有40991人,占13.60%,比去年增加0.7個百分點。
從就業崗位分布看,在“工程技術人員”崗位上就業的畢業生最多,有49152人,占已就業畢業生總數的16.31%;在“教育及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崗位上就業的畢業生有39187人,占比為13%;在“其他專業技術人員”崗位上就業的畢業生為32722人,占比為10.86%。
從學歷學科看,博士畢業生中就業率排前三位的學科是“農學”“法學”和“工學”;碩士畢業生中就業率排前三位的學科是“ 工學 ”“經濟學”和“ 管理學”;本科畢業生中就業率排前三位的學科是“工學”“教育學”和“理學”;??疲ǜ呗殻┊厴I生中就業率排前三位的專業大類為“財經大類”“交通運輸大類”和“制造大類”。
總體來看,2017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目標好于預期,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呈現以下三個特點:一是立足陜西、面向西部就業態勢十分明顯;二是企業依然是吸納畢業生的主渠道主陣地;三是工學類畢業生普遍受到用人單位青睞。
二、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主要思路和舉措
今年以來,面對復雜的就業形勢,全省高教系統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就業創業的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緊緊圍繞“五新”戰略任務和脫貧攻堅要求,全面推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主要思路和做法可以概括為12個字,即“抓重點、保大面、攻難點、強保障”。
抓重點,就是緊緊圍繞重大戰略需求,強化就業創業指導,推薦優秀畢業生到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很重要的一項任務,就是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把我們培養出來的大學生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各行各業,讓他們建功立業,做到人盡其才。一是抓源頭,優化學科專業布局。根據國家和省上重大發展需求,在學科建設方面,加大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教育培養力度。在專業建設方面,新增專業點441個,其中在國家層面上圍繞“中國制造”、“一帶一路”等國家發展戰略,增設專業點220個;在省級層面上圍繞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支柱產業,增設專業點119個。淘汰缺乏優勢特色、不符合產業發展需要、就業質量低的專業點280個。此外還建立了學科專業預警反饋機制,對就業率低的學科和專業發出預警。二是抓對接,強化校企校地校政合作。各高校緊密圍繞“一帶一路”、國家軍民深度融合創新示范區、國家和省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各類產業集聚區建設,加強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校政合作,開展“訂單培養”,為畢業生就業選擇提供機會、創造條件。今年研究生層次的生物醫學工程專業、電氣工程專業、信息與通信工程專業,本科層次的材料科學類、化工與制藥類,??茖哟蔚氖称匪幤饭芾眍?、制藥技術類、化工技術類就業率均在95%以上。三是抓推薦,努力實現人崗匹配。各高校堅持注重加強擇業觀的教育引導,避免盲目就業。對具有優勢特色學科專業的畢業生,各校堅持“走出去”和“請進來”,主動上門推薦、安排實習機會、邀請用人單位來校洽談。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在陜西就業的畢業生,有90%以上的進入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與新材料和新能源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就業。西安交通大學有406名畢業生在我省世界500強企業就業。
保大面,就是全面搭建各類招聘平臺,全方位提供精準服務,引導畢業生實現多元化就業選擇。一是開展校園招聘。去年下半年以來,省教育廳會同省人社廳等部門,指導各高校為2017屆畢業生舉辦大型校園招聘會306場,高校聯盟招聘會10場次,專場招聘會9906場,提供就業崗位信息100多萬個,做到了學科、專業全覆蓋。二是開展專場招聘。依托西安交通大學、西北政法大學、西安石油大學等院校組織開展了人文經管外語類、法學類和少數民族畢業生等專場招聘會,依托陜西師范大學、陜西學前師范學院組織開展了免費師范生專場招聘會,與省衛計委、省人社廳共同舉辦了面向縣及縣以下醫療衛生機構專場招聘會。三是開展網絡招聘。利用全國和全省就業信息服務平臺,舉辦網絡招聘活動46場,提供就業崗位近10萬個。各高校引入專業化機構,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手機APP、QQ等新媒體手段,實現畢業生在手機上投遞簡歷、預約面試、在線咨詢等方面的要求,為畢業生提供精準服務。校園招聘、專場招聘和網絡招聘具有信息量大、針對性強、應聘成本低的特點,備受畢業生關注。今年有60%左右的高校畢業生通過校園招聘、專場招聘和網絡招聘等平臺實現了就業。
攻難點,就是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引導畢業生到基層就業、鼓勵畢業生自主創業、幫扶困難學生及早就業。一是突出基層導向。堅持把基層作為吸納畢業生就業創業的大趨勢、大方向,組織實施了“振興計劃”“西部計劃”“畢業生到村任職計劃”“特崗教師計劃”“免費師范生到中小學任教計劃”“縣級及以下醫療衛生機構定向招聘醫學本科生計劃”以及“新疆西藏公務員招聘計劃”等7個中央和省級基層項目。全年各類基層項目計劃招錄畢業生11483人,到中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就業的畢業生達到57%左右?;鶎禹椖空袖浻媱潱@個項目還沒有進行完,總計劃已經出來,11483人。在大學生征兵方面,強化宣傳和政策引導,目前大學生報名應征報名人數已達3.7萬人。二是突出自主創業。堅持把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納入課程體系、創新性人才培養體系,全省高校均開設了創業指導課程,累計達到343門,校內專職創業指導師有631名。大力實施大學生創新創業促進計劃,舉辦各種創業大賽370場,參與人數達6.7萬人;舉辦創業講座或論壇等創業實踐活動650場;舉辦創業培訓223場,共培訓2.4萬余人。組織高校參加第三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省高校參賽項目達2.65萬項,參賽學生達到10.9萬人,參賽項目數和學生數均居全國前列。今年離校前參與自主創業的畢業生有1200余人。三是突出困難群體幫扶。按照省委、省政府脫貧攻堅部署要求,精準指導,明確要求各高校實現建檔立卡畢業生全部就業;精準識別,為每位建檔立卡畢業生建立臺賬;精準發力,實施“一生一策”就業指導計劃;精準幫扶,建立“一對一”幫扶機制;精準跟進,把離校未就業的建檔立卡畢業生全部納入公共就業人才服務范圍。截至目前,全省高校畢業生中有建檔立卡畢業生17691人,占畢業生總數的5.23%,已就業17409人,就業率為98.41%,高出全省高校畢業生平均就業率10個百分點,力爭年底實現全部就業。
強保障,就是建立健全政策服務體系,完善高校內部保障機制,調動促進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全面落實高校畢業生培訓補貼、一次性求職創業補貼、見習補貼、校園招聘補貼、學費補償和助學貸款代償、后續升學和就業服務等政策,讓畢業生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動。全年為有關高校發放校園招聘財政補貼975萬元,為27530名畢業生發放求職創業補貼2753萬元,為畢業生提供在高校內的見習崗位5000個,發放見習補貼2200萬元。指導各高校全面落實在校學生年度學費總額1%的就業創業工作經費,全面落實了“機構、人員、場地、經費”四到位要求。部分高校把就業創業指導教師技術職務評聘納入人文社科類相關專業序列。積極配合人社、稅務等部門,落實小微企業吸納畢業生的社保補貼、培訓補貼、稅費減免等優惠政策,為創業大學生提供政策咨詢、項目開發、風險評估、開業指導、跟蹤扶持等服務。
三、下一步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幾點考慮
大家知道,8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對參加第三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系列活動之一的“青年紅色筑夢之旅”的大學生回了信,贊揚大學生把激昂青春融入偉大的中國夢,勉勵廣大青年學生在創新創業中增長智慧才干,扎根中國大地,了解國情民情,用青春書寫無愧于時代、無愧于歷史的華彩篇章。下一步,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創業工作要以總書記的回信為遵循,以服務陜西“五新”發展戰略和脫貧攻堅任務為主線,全面提高畢業生就業創業能力,確保就業創業繼續保持較高水平。
一是力爭在自主創業上取得新突破。強化創新創業課程建設,努力提高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充分利用高校和社會資源,為大學生開展創業體驗和創業實踐構建平臺。用足用活國家相關政策,出臺省上促進大學生創業政策,助推大學生創新創業。
二是力爭在服務脫貧攻堅上取得新突破。繼續實施各類基層項目,加大支持力度。發揮高校職業規劃指導作用,教育引導畢業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鼓勵畢業生到基層就業、到艱苦行業就業,積極參與小微企業的建設發展。
三是力爭在促進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就業上取得新突破。省教育廳積極配合人社部門實施好“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就業促進計劃”,做好信息銜接和服務接續工作,做到離校不離心,工作不斷線,努力使每一位有就業意愿的畢業生實現就業。
各位媒體朋友,高校畢業生是寶貴的人才資源,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關系到經濟發展、民生改善和社會穩定。請新聞界各位朋友多關注、關心和支持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也非常歡迎各位多提寶貴意見建議。下面,我和我的同事共同回答大家的提問。
謝謝大家!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安廣文:
介紹就到這里。下面請大家圍繞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的時候,報一下自己所在的新聞單位名稱。謝謝。
陜西傳媒網記者:
我是陜西傳媒網記者,目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還比較復雜嚴峻,請王廳長介紹一下在推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中還遇到哪些困難和問題。對明年就業形勢你怎么看?
陜西省教育廳新聞發言人、副廳長王紫貴:
剛才,我向大家介紹了2017屆畢業生就業創業的基本情況。大家比較關注的應該是89.18%的就業率,從這個就業率我再解讀兩個信息:一是面臨復雜的就業形勢,在去年88.78%的基礎上增長0.4個百分點。我們體會到每增加一個百分點都非常不容易,說明我們的就業工作還是有難度有壓力的。二是接近10%左右的畢業生還未就業,截至7月15日之前沒有就業,最近一段時間我們了解到還有一部分學生已經就業了,有這么大的數字,說明我們畢業生就業還是有壓力難度。但正如這位記者朋友所提,在推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過程中確實還遇到一些困難和問題。困難和問題有幾個層面的,我下面給大家介紹幾個方面的情況,從大的方面看有幾個情況。
一是高校畢業生就業面臨經濟下行和畢業生總量較大的雙重壓力。雙重壓力一個少一個多,經濟下行隨著供給側結構改革的深入推進,經濟結構有所調整,部分行業的供求關系也正在發生變化,從這方面來說就業崗位減少。隨著“中國制造2025”、“陜西制造2025”步伐加快,也就意味著技術變革時代的到來,智能化、數字化、網絡化也會必然導致部分就業崗位減少。經濟下行就業崗位相對減少,這是事實。另外一個多了,畢業生總數比較高,2014年突破30萬以后,這幾年一直在34—35萬,從統計分析來看,“十三五”期間我省高校畢業生規模將持續保持在34萬人左右。一多一少,需求不足,供給增加,意味著就業難的現象是存在的。
二是高校人才培養結構性矛盾還沒有完全解決好。近幾年,教育行政部門指導下,各高校在優化學科專業布局,調整人才培養深入方面,確實進行了一些改革,也體現了一些成效,特別是從去年以來,全省各個高校新增符合社會經濟需要的441個專業店,淘汰了280個特色不明顯、就業質量比較低的專業點??傮w來看,各校學科和專業結構與社會需求之間還有一些差距,不相匹配,矛盾還沒有完全解決好。出現了各學科之間在就業上差異比較大。陜西是工科較強,理科次之,文科和藝術類就業情況不理想。就業的過程中工科體現的最好,剛才說的數字也可以看出這些問題。文科和藝術類畢業生就業不太理想,反映出學科專業結構和市場需求不完全配備,結構性矛盾有待于進一步解決。
三是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的政策不夠完善,心理準備也不足。應該說基層空間非常大,就業市場非常大,我們把基層市場做好,確保畢業生得到充分的就業。近年來,國家和省上積極鼓勵推動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基本面很好,但是具體配套政策措施還不夠完善。特別是對解決能下得去,但能不能留得住、用得上、流得動,措施還沒有完全到位,使得畢業生瞻前顧后,選擇上有觀望的態度,喪失了一些機會。
四是陜西籍畢業生出省就業意愿不強。我省是高教大省,對學生吸引力較強,陜西籍畢業生所占比例較大,將近70%的陜西籍畢業生,這些學生出省就業意愿不高,大多傾向在本省就業,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就業難度。在我們工作中體會到這四方面的問題比較突出,我們在開展工作中遇到了困惑和困難,對于這些問題我們還在研究,通過有效的措施解決這些問題。
對明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我們還是充滿信心的。
一是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高校畢業生關乎社會安定穩定,一定要高度重視做好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工作,加強政策支持,強化就業創業服務體系建設,支持幫助學生們邁好走向社會的第一步。國家和省上也出臺了多項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省上出臺關于“十三五”大學生就業創業意見,這在全國是第一份文件,從局部考慮這個工作的省份還是不多的。這些都為我們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創造了條件。
二是隨著供給側結構改革的深入推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大量涌現拓展了就業領域。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經濟提質增效升級引擎也必將有力促進畢業生就業創業。
三是陜西發展面臨新的重大機遇,擴大了就業容量。當前,國家正在統籌推進包括“一帶一路”在內的“三大戰略”和包括西部大開發在內的“四大板塊”發展戰略,多個國家戰略涉及到到陜西。“一帶一路”的深入實施、陜西自貿區建設、“米”字型高速鐵路網的逐步建成、西咸新區加快建設、國家大力支持陜甘寧革命老區建設等重大戰略和重大政策,都會為我省高校畢業生提供更多建功立業的機會。
四是“四個一流”建設可以大大提高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陜西正在推進“四個一流”建設,“一流大學、一流學科、一流學院、一流專業”,是高等教育一項重要的改革?!八膫€一流”從重點講是解決人才培養質量的問題,“四個一流”的實施對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起到非常大的作用。這項工作正在深入的推進,有助于未來畢業大學生能夠得到很好的就業。總體來看,我們對明年就業創業的形勢會越來越好,希望大家繼續關注這方面的工作,教育廳將為大家提供一切幫助。
陜西廣播電視臺記者:
我是陜西廣播電視臺記者,從省教育廳公布的2017年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看,目前,仍有3.65萬離校未就業畢業生,請問王處長,人社部門對做好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就業工作有什么具體安排?
陜西省人社廳就業促進處處長王武秀:
今年,省教育廳共移交我廳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36549人,其中陜西生源23089人,加上國家人社部移交的未就業畢業生信息,預計陜西生源未就業畢業生將達3萬余人。截止8月18日,全省累計登記2017屆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30376人,通過各級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服務后,已實現就業9142人,升學、出國、入伍等暫緩就業1582人,未就業19652人(包含就業見習、職業培訓、正在求職、自愿暫時不就業、其他等情況)。下一步針對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學生,人社部主要做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以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計劃為抓手,圍繞促進計劃,加強與教育部門的信息銜接和資源共享,對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實施實名制登記,給他們提供精準服務,提供信息、自信幫助,讓他們盡快找到工作,使他們盡快在年底前實現工作或者就業準備活動中。
二是加大創業扶持力度。綜合運用稅收優惠、創業擔保貸款、就業創業服務補貼等創業扶持政策和鼓勵企業招用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扶持政策,發揮創業帶動就業的相應。人社廳對于申請創業幫扶貸款,如果是個人申請10萬元左右,如果是合伙創業貸款50萬元,對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及時授予,盡快辦理,縮短申辦周期,使他們盡快拿到貸款開展工作。
三是扎實開展就業援助或提供就業見習崗位,今年準備出臺陜西省就業見習管理辦法,為了健全完善就業見習制度,提升見習質量,落實兜底安置舉措。每個學生見習6個月,每個月1200元補貼。還可以通過公益崗位對就業困難的大學生進行安置,實行一對一幫扶,及時給他提供各種信息、政策咨詢,讓他了解到崗位的需求,讓他盡快就業。
四是拓寬就業渠道。鼓勵畢業生到城鄉基層、中西部地區、艱苦邊遠地區、中小微企業就業和創業。健全畢業生到基層工作的服務保障機制,對高校畢業生跨地區、跨行業就業的,做好社會保險轉移接續、人事檔案管理服務、職稱評定等工作,暢通畢業生跨區域、跨不同單位主體就業的渠道。
下半年我們還會做一些活動,9月份全月都是大學生就業服務活動,為大學生畢業生提供招聘咨詢。11月中旬,人社部統一組織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就業服務周活動,再次為高校畢業生、離校未就業畢業生提供機會,在招聘會選擇適合自己的崗位,通過這些方式能夠使離校未就業畢業生盡快的找到工作。我們下半年還要組織事業單位招考,設置專項招聘。組織開展宣傳服務活動,人社廳、局長校園行,為大學生講解就業形勢和政策,人力資源機構經理進校園,為他們提供求職技巧和崗位需求,還可以組織創業明星進校園活動,通過這些活動為這些學生提升創業的經驗。發揮人社部門具有的政策優勢為離校未就業畢業生解決好就業問題,使他們能夠盡快的就業,謝謝大家!
三秦都市報記者:
我是三秦都市報記者,今年高校畢業生達到了34萬,有8萬是家庭貧困學生,我們看到建檔立卡學生中就業率達到98%,教育廳在幫助學生就業的同時采取了哪些措施?
陜西省教育廳高校學生工作處處長唐澍:
今年是陜西省脫貧攻堅年,2016年脫貧攻堅任務陜西省落后,處在最后一個方陣。省委、省政府要下大力氣通過一年整改進入第一方陣,要求各地各部門下50%的工作精力抓脫貧攻堅。當然,教育作為八辦兩組之一,教育脫貧是脫貧攻堅的重要任務,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教育廳在脫貧攻堅任務中主要抓的是基礎教育義務教育“控輟保學”,各階段在校學生的“精準資助”和面向貧困地區“貧困專項招生計劃”的完成。但是以王建利為組長的廳黨組,認為三大任務不夠,我們自加壓力、自選動作,提出了在高校大學畢業生,特別是建檔立卡畢業生要求實現100%的工作目標,充分體現了教育廳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的責任擔當,也體現教育廳在教育脫貧工作中的重要抓手,也是教育阻止貧困代際傳遞的最關鍵環節和有效舉措。我們知道,高校大學生特別是家庭建檔立卡畢業生,就業一人就能脫貧一戶,這也是推進教育精準扶貧脫貧的底線要求和剛性任務。按照廳黨組的決策部署,我們把促進建檔立卡戶畢業生100%就業作為17年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突出“五個精準”舉措,綜合施策、抓細抓實,通過我們的努力,大家也聽到廳長剛才的發布,我們的建檔立卡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8.41%,高出全省高校畢業生平均就業率10個百分點。我們在這方面推進高校畢業生建檔立卡就業主要采取以下五個精準措施:
精準指導。在教育廳黨組發出指示以后,學生處制定下發《關于做好2017屆高校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就業幫扶工作的通知》和《2017年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就業幫扶工作實施方案》,從政策制度層面要求各高校提高站位,把建檔立卡畢業生就業作為學校就業工作的硬任務。不僅作為民生工程,更要作為政治工程來抓,要下大力氣上下合力來抓。教育廳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在深入市縣進行督導的同時,七位廳領導帶隊,深入市縣,每一個組要求至少深入一到兩所高校進行檢查督察指導,了解學校工作部署。建檔立卡畢業生的基本情況存在的問題和學校的建議,收回來以后我們進行認真梳理,統一歸納,根據這些情況召開了公辦本科院校、民辦高校和高職高專院校推進高校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座談會,逐校聽取學校存在的問題、意見和建議。再次提出要求,要求各高校必須全面分析問題,對癥下藥。同時夯實責任,把確保建檔立卡家庭畢業生充分就業列入對高校的年度考核體系,作為追趕超越綜合評價的重要指標,組織4個專項督查組,深入一線高校,逐校進行核查,通過對學校的制度建設查閱,資助資金發放有沒有到位的調研,通過和學生老師面對面座談,了解學校工作的需求和存在的問題。
精準識別。2016年國務院對陜西省脫貧攻堅任務反饋的第一條,是陜西省脫貧攻堅底數不清,高校同樣存在這個情況。按照省脫貧辦的預期,清晰數據大概在6月30日出臺,要求高校拋棄等、靠、要思想,主要領導靠前指揮,從學校自身著手,下大力氣進行排查、清洗,通過輔導員班主任、學生甄別,同步和各市縣扶貧辦進行比對,逐一統計落實,做實高校畢業生建檔立卡生的真實情況。大家注意到近期教育廳對高校家庭困難學生的認定出臺了一個政策,近幾天成為媒體熱點聚焦。我們提出對經常出入網吧和使用高檔通訊工具的學生不認定為家庭困難學生。體現了教育廳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特別是建檔立卡學生認定上做了精準界定,我們將把這一政策完整認真的貫徹落實下去。確保我們的建檔立卡身份的精準識別,當然識別以后我們要求各高校對建檔立卡學生建立精細臺帳,對他們家庭狀況、學業情況、就業意愿、就業進展、就業幫扶建立精準臺帳,以備我們在一對一的幫扶上打下基礎。經過我們的努力,最終把2017年高校畢業生建檔立卡學生清洗出來,一共是17691名。
精準發力。針對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就業壓力大、渠道窄、信心不足、信息不暢等特點,要求各高校必須樹立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的工作目標。建立黨政一把手負總責,主要領導牽頭,二級學院黨政領導、教師、班主任、輔導員上下聯動,就業、學生、教務、資助各部門齊抓共管,形成推動高校建檔立卡畢業生就業工作合力,強化責任落實。落實好省教育廳下達的“一生一策、一生一崗、一生一課”等成功經驗。針對不同學生制定有個性化就業幫扶政策,給學生在正常的就業招聘之外,提供一到兩個就業崗位。對特殊群體制定就業指導課。此外,針對困難群體,通過依托西安交通大學、西北政法大學、西安石油大學,對人文、經法、外語、法學和少數民族畢業生,召開三場大型聯盟專場招聘。聯合省人社廳、省國資委把省上國有企業請到招聘會現場,要求他們實實在在的拿出用人崗位進行人才招聘。給新疆教育廳人社廳,西藏教育廳人社廳發邀請,請他們組團參加招聘。據我們統計,新疆教育廳人社廳、人力資源市場組隊34家單位,一天之內簽走了160多人,石油大學少數民族招聘會簽約和達成意向的學生達2200人。在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報道證辦理過程中,要求各高校在報到證辦理之前,以上行文的形式匯報學校整體就業工作情況,特別是建檔立卡畢業生就業工作情況。很多高校下了很大功夫。現場通過電話抽查,建檔立卡學生抽查的比例達到10—15%。延安大學369名建檔立卡畢業生,抽查了48個學生完全落實到位,個別學生對我們說,通過學校的幫助,他們就業崗位高于他們的預期,對學校抱以感激的心情。報到辦理過程中沒有就業的畢業生,要求各高校必須弄清楚這個學生沒有就業真實狀況和原因,以及他們的就業意愿,學校后面的跟蹤服務并建立精準臺帳。通過我們的努力,共有17409人順利實現就業,初次就業率達98.4%。對未能實現就業的建檔立卡學生建立臺賬,跟蹤服務。
精準資助。對大學生的就業幫扶前提是幫扶他脫貧,在精準資助方面,我們會同教育廳資助中心深入高校對高校資助資金的發放進行督導檢查,對建檔立卡生3500、2500資助金的發放進行檢查指導,對沒有發放到位的高校進行通報,要求各高校糾正整改,及時跟蹤發放,做到一個不落。聯合人社廳在四項補貼政策方面進行溝通,我們把王處長一行專門請到教育廳,在會議上進行詳細的磋商,如何更好的把我們政策有效的對接到建檔立卡畢業生,對他們進行實實在在的幫助,在政策制定上,在政策的實施上,都進行了周密的安排。通過我們的努力,政策確實很快落實到位,目前落實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每人每學年6000元的助學金政策,每人1000元的一次性求職補貼政策,提供5000個主要用于建檔立卡畢業生在高校內的見習崗位,共發放見習補貼2200萬元,校園招聘財政補貼975萬元,求職創業補貼2753萬元。這些措施有力的推進建檔立卡畢業生的充分就業。
精準跟進。對少數離校暫未就業的建檔立卡畢業生,會同省人社廳及時做好畢業生離校前后的就業信息銜接工作,做到無縫對接,完整的遞交給人社廳。詳細掌握就業意愿、求職區域、存在困難等信息,完善離校未就業畢業生數據庫,建立專門臺賬,指定專人負責,持續精準跟進,提供“一對一”指導和幫扶。相信今后在就業推進過程中,特別是建檔立卡畢業生就業工作會做的更好,感謝媒體界的各位朋友,繼續關心支持我們的就業工作,謝謝!
中新社記者:
我是中國新聞社記者,在推動大學生就業創業過程中,自主創業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請問鄭校長,西安交通大學作為一所地處陜西的部屬重點高校,在促進就業,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在鼓勵和引導大學生自主創業方面有哪些好的經驗和做法可供其他高校學習和借鑒的?
西安交通大學副校長鄭慶華:
謝謝這位記者,也感謝新聞媒體的朋友們長期以來對西安交通大學關注關心和支持。大家知道西安交通大學已經有121年歷史,前60年在上海,在陜西已經有61年歷史。我們辦學定位是扎根西部、服務國家、世界一流,交通大學是中國的交通大學,是世界的交通大學,但我想首先是陜西的交通大學。所以,為陜西的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一流的創新人才是西安交通大學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擔當。
我想用數據來反映我們為陜西經濟發展培養人才的情況。西安交通大學培養24萬名人才,在陜工作的接近5萬,尤其是近五年來畢業生有8500多名在陜西就業創業,這個比例占到整個畢業生人數的1/3。在這些畢業生當中,研究生成為畢業的主力軍,剛才講到8500名畢業生當中40%是研究生和博士生,占比相當大,在十三屆省委委員中,23位是交通大學校友。今年畢業生當中,有1217名畢業生在陜西,占交通大學畢業人生的35%,其中有400多位畢業生到陜西世界500強國內大型企業就業。這些數字應該充分的說明交大和陜西經濟社會發展直接的人才培養關系。特別是2015年,交大和全省12個市區建立了全面合作關系,陜西12個地市為交大畢業生和在讀學生搭建了非常好的創新創業以及社會實踐平臺和基地。同時,我們積極響應陜西省西安市提出的“百萬大學生留西安”行動計劃,我們認為交大的學生更應該為陜西和西安“追趕超越”、經濟轉型升級提供人才短板支持。剛才記者提到創新創業方面的做法和經驗,西安交通大學在堅持“起點高、基礎厚、要求嚴、重實踐”的辦學特色同時,積極落實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戰略部署,將做好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作為服務國家戰略的重要舉措,引領創新創業工作全面深入開展,成效顯著。2017年入選全國畢業生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50強,充分表明西安交通大學人才培養質量,迎接本科畢業生有2/3考取國內外研究生。從創新創業來說,我們有四個方面的經驗。
1. 重視創新創業力量整合,成立了創新創業學院,將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與實踐貫通于人才培養與就業全過程,作為新的歷史時期改進完善,以及與總書記提出的三個面向深入結合人才培養體系的創新和完善。
2. 從創新創業政策方面,實施彈性學制,給學生創新創業提供政策的方便。我們為學生創新創業提供了學分置換方式,比如說學生到企業多社會創新創業,可以置換實踐教育學分以及課內學分。還為學生提供創新創業的經費。
3. 與陜西省12個地市進行深入合作,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資源和平臺,每年派遣600多位在讀學生到12個地市做實習和見習,每年要派出2000多名學生到全國各地以及校友的各類企業做創新創業實踐。同時,校內創辦的像創客匯,以及跟西安高新區、渭南高新區,以及碑林、高陵、國際港務區等國家級平臺進行創新創業對接,向西安高新區為交大學生提供了1億元科技成果轉化的基金,為交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了非常好的資源和平臺。為學生創新創業提供了條件保障和機制體制整套服務體系,加強了成果轉化的投融資平臺對接銜接,與陜西省科技廳、人社、西安市科技局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前面幾位領導也介紹了。這些都是政府、企業、社會資源為大學人才培養、創新創業人才落地提供了非常好的政策制度資源平臺的保障。這兩年我們成果比較豐碩,畢業生已經創辦了40多家企業,在全國互聯網+大賽、創青春國家級比賽當中,西安交大學子獲得了5金13銀的優異成績,特別是畢業生王志鵬今年入選全國大學生創業十強,應該說一批優秀的交大自主創業學生在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新華網作為典型案例報道。交大正在努力創建世界一流大學,也正在全面貫徹落實總書記為第三屆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青年紅色筑夢之旅”大學生的回信的重要精神的學習落地活動。
西安交通大學將在省委、省政府,教育部、中央的大力引導和積極鼓勵下,努力把交通大學早日建成世界一流大學,為陜西夢、中國夢的建設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謝謝大家。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安廣文: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光臨。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