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省政府 > 新聞發布會

陜西舉辦“迎接省第十三次黨代會 奮力‘追趕超越’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十二場

來源: 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17-05-04 20:13






5月4日下午15時,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中共陜西省委對外宣傳辦公室,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迎接省第十三次黨代會 奮力‘追趕超越’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十二場。邀請中共西安市委副書記、西安市市長上官吉慶先生介紹“聚焦‘四個走在前列’ 奮力實現追趕超越”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中共西安市委組織部部務委員、西安市考核辦專職副主任王慶華女士,西安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陳長春先生,西安市統計局黨組書記、局長張民偉先生出席發布會。發布會由中共陜西省委對外宣傳辦公室主任常雅玲主持。

中共陜西省委對外宣傳辦公室主任常雅玲:

女士們、先生們,下午好!歡迎大家出席今天的新聞發布會。

今天,是省委宣傳部、省委外宣辦、省政府新聞辦組織召開的“迎接省第十三次黨代會 奮力‘追趕超越’”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的第十二場,也是我們本次系列發布會的最后一場,我們非常高興地邀請到中共西安市委副書記、西安市市長上官吉慶先生,請他向大家介紹西安市實現追趕超越的新思路、新舉措和新成效,并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應邀出席今天發布會的還有中共西安市委組織部部務委員、西安市考核辦專職副主任王慶華女士,西安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陳長春先生,西安市統計局黨組書記、局長張民偉先生。

下面,首先請上官市長介紹有關情況。

中共西安市委副書記、西安市市長上官吉慶:

各位媒體界的朋友們,大家下午好!非常高興有機會和大家見面,特別要感謝媒體界的朋友們長期以來對西安的關注和支持,下面我就西安的情況向大家作以簡要的介紹。

“追趕超越”是習近平總書記著眼全局,對陜西發展提出的新定位,是全省工作最重要的大局。近年來,西安市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主動對標“追趕超越”定位和“五個扎實”要求,認真貫徹落實中省各項決策部署,搶抓戰略機遇,全力釋放優勢,低調務實苦干,經濟社會發展步入又好又快的上升通道,有效發揮了對全省追趕超越發展的龍頭支撐作用。

具體來講,西安的追趕超越實踐,可以概括為“8個關鍵詞”。

——“奔跑”。過去五年,西安經濟發展實現了“三連跨、九翻番”,生產總值連續跨越4000億、5000億、6000億元大關,2016年全市生產總值達到6257.2億元人民幣,增長8.5%,增速位居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第3。去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金融業增加值、進出口總值等9項重要經濟指標較2011年實現“翻番”。

——“高端”。緊盯“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大力發展以航空航天、電子信息、智能終端、新能源汽車等為代表的高端產業,全市產業轉型發展、提質增效步伐明顯加快,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分別達到24%和35%,服務業占GDP比重較2011年提高6.6個百分點。特別是,一期投資105億美元的全國最大外商投資項目——三星電子閃存芯片項目建成投產,成為我市產業優化升級的標志性工程。

——“創新”。扎實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和高新區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兩項“國字號”工程,共梳理上報國家7條可復制推廣的改革舉措,其中,國家認可2條、省內推廣5條。全市技術成果交易額穩居副省級城市第一,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8.3%,榮獲“全國十大創新型城市”稱號。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分六批取消下放行政事權382項,精簡比例達到64%,將項目審批時限平均壓縮了50%以上,去年全市各類市場主體達到74.7萬戶,是2011年的1.9倍,我市成功獲批“全國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范”。

——“開放”。主動融入“一帶一路”戰略,建成了擁有國內國際雙代碼、中國最大的陸地港口“西安港”;建立了4個綜合保稅區;“長安號”國際貨運班列、貨運航班實現了與歐洲眾多城市的直連直通。在西安設立領事館、簽證中心的國家達到20個,國際友好城市增至29個,西安成為西北首個72小時過境免簽城市,榮登聯合國“全球最具發展潛力新興城市”榜單。過去五年,全市進出口總值達到6541.2億元,是上個五年的3.4倍;今年一季度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31.1%,其中,出口增長51%,增速位居副省級城市第2。特別是前不久,以西安為主體的“陜西自貿區”掛牌成立,標志著西安真正站在了國家對外開放的前沿位置。

——“品質”。我們堅持系統思維,著力從經濟發展、城市治理、宜居環境、對外開放、人民生活和政府服務等“六個方面”提升西安城市品質,積極營造與國際接軌的發展環境,得到中外投資者的高度認同和廣泛青睞。過去五年,累計完成城建投資1731.7億元,去年達到437.1億元,是2011年的1.8倍,建成區面積從2011年的451.38平方公里擴大到現在的648.69平方公里,城鎮化率由70%提高到73.4%。建成了亞洲最大的高鐵客運站—西安北站。擴建形成了中國北方第二大門戶樞紐機場—西安咸陽國際機場,2016年吞吐量是3700萬人次,在國際樞紐排第八。新建、改建高速公路6條,目前以西安為起點,形成了2—3小時可到達周邊省會城市,5—6小時可到達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的立體交通網絡。特別是去年,我們開展城市治理專項行動,取得了明顯成效,比如鐘鼓樓廣場、南北大街、火車站廣場、大雁塔廣場、繞城高速出入口等重點區域的環境整治和景觀提升工作得到了廣大市民和游客的廣泛贊譽,西安也成功摘得全國文明城市的桂冠。

——“文化”。西安是世界歷史文化名城,建城史有3100多年,建都史有1100多年,周秦漢唐等13個王朝先后在西安建都。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大雁塔、小雁塔、興教寺塔入列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世界文化遺產總數達到6處(加上秦始皇陵兵馬俑)。一個城市里有這么多世界級文化遺產,這在全世界都是屈指可數的。南門城墻等一批歷史文化街區建成開放,成功承辦2016央視春晚(分會場)、中秋晚會,成功舉辦第三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和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西安的影響力和美譽度進一步提升。文化產業蓬勃發展,2016年,全市文化產業增加值達到492億元,占GDP比重8%左右,今年一季度增速達到11.3%。

——“生態”。西安是有山有水的山水城市,南邊是中國南北分界線——秦嶺,北邊是中華母親河——黃河最大的支流渭河。近年來,我們大力實施“秦嶺生態保護”“治污減霾”“八水繞長安”和“美麗西安·綠色家園”行動等重大生態工程,如期實現渭河西安段“三年變清”目標,渭河南岸景觀長廊及124公里堤頂路全線貫通,新增生態水面1.2萬畝、濕地面積2.76萬畝。媒體界的朋友們大家如果有機會的話,我建議到渭河看看,非常漂亮,在那里可以領略大西安地區的自然美景。2016年全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3.15%,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1.87平方米,森林覆蓋率達到48.03%。西安先后被評為“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民生”。過去五年,全市財政民生支出累計達到3252.4億元,是上個五年的3倍。累計城鎮新增就業63.9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61.8萬人次, 50.7萬貧困人口提前實現階段性脫貧。新建、遷建市第三醫院、市中醫醫院等5個市級醫療機構,改造提升8個區縣級醫療機構。建設保障性住房20.77萬套,完成83個城中村整村拆除和42個棚戶區征收搬遷,回遷群眾17.7萬人。新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1101處,率先在全省全面解決農村居民飲水安全問題。2016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5630元和15191元,是2011年的1.6倍和1.7倍;今年一季度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7.5%和8.1%,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0096元,較去年同期增加701元,總量和增量均居全省第一。西安連續6年榮獲“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稱號。

當前,西安正處在多種政策機遇疊加、積蓄優勢加速釋放的發展黃金期,肩負著打造國際化大都市、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和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加快建設自貿區等諸多國家使命。特別是今年年初省委、省政府將西咸新區交由西安代管,使西安真正擁有了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大體量、大格局。下一步,我們將按照市第十三次黨代會繪制的“設計圖”和市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施工圖”,緊盯省委對西安提出的“四個走在前列”要求(在追趕超越發展上走在前列,在優化發展環境上走在前列,在用好難得機遇上走在前列,在建好政治生態上走在前列),跳出“城墻思維”,堅持“問題導向”,聚焦“八大難題”,強化責任擔當,著力彌補短板,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更加扎實的工作作風,擼起袖子加油干,努力為西安拼出一個好將來,切實在全省追趕超越發展的進程中挑大梁、做表率,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勝利召開。

謝謝大家!

中共陜西省委對外宣傳辦公室主任常雅玲:

感謝上官市長的情況介紹。下面進入提問環節。請大家圍繞今天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之前請報一下您所代表的新聞機構。謝謝!

經濟日報記者:

我是經濟日報記者,在剛才主題發布當中上官市長用了八個詞形容西安追趕超越發展的實踐,西安作為省會,也是全市發展的龍頭,西安實現追趕超越發展方面有哪些突出的優勢?

中共西安市委副書記、西安市市長上官吉慶:

感謝你提的問題。我們在謀劃西安追趕超越發展過程中,首先要把握好一個問題,就是要深化對市情的認識,只有知道我們擁有什么,才能搞清楚我們能干什么。

作為陜西的省會城市和西北地區的中心城市,同時又是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城市,國家對西安的發展高度重視并寄予厚望,省委、省政府更是對西安工作倍加關心、大力支持,特別是經過這些年全市上下的積極探索和不懈努力,使得西安在追趕超越發展上形成了諸多優勢,概括起來,有“六個方面”的突出優勢:

一是在國家戰略上具有突出優勢。西安是繼北京、上海之后,第三個從國家層面確定為以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為目標的城市,肩負著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自主創新示范、自貿區建設等諸多國家使命,承擔著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新能源汽車、下一代互聯網等20余項“國家級”試點、示范任務,在諸多領域具有先行先試優勢。特別是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克強總理參加陜西團審議,我們提出希望國家支持西安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建議后,總理當場表態,要求國家發改委給以支持。應該說,西安目前在國家戰略格局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二是在地理區位上具有突出優勢。西安地處中國地理版圖的幾何中心和中部、西部兩大經濟區域的結合部,是聯通歐亞、承東啟西、連接南北的重要戰略樞紐,是中國立體交通網的中心點之一。由于有優越的地理區位,所以在對外開放上我們具有獨特的優勢,比方說我們有國內最大的陸港“西安港”,西安咸陽國際機場為全國八大區域性航空樞紐之一,是西北首個72小時過境免簽城市。特別是隨著國家“十三五”交通規劃的加快實施,未來西安將有8條高鐵線路交匯,成為全國高鐵線路最多的城市。同時,由于有地理區位的優勢,不管是全球知名的跨國公司,還是國內知名大企業集團,紛紛選擇在西安建立區域中心。

三是在科創資源上具有突出優勢。西安科教綜合實力和技術創新能力居全國前列,是“全國十大創新型城市”之一。全市擁有普通高校63所,在校大學生120萬,每年畢業大學生超過30萬人;擁有各類科研機構460多個,省部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9家,兩院院士60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46萬人,2016年科技成果交易額達到711億元,位居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第一。據一些知名的企業老總講,西安的人力資源不但總量大,而且結構非常優,個體質量在全國是一流的。企業需要哪方面的人才在西安都可以找到,而且西安人才的優點是忠誠度極高,一旦入職以后輕易不“跳槽”,為企業的穩定發展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

四是在產業和軍民融合發展上具有突出優勢。西安是全國重要的航空航天產業、電子信息和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以比亞迪、法士特、陜重汽為核心的汽車產業,以西電、陜鼓為核心的裝備制造業,以西飛為核心的航空產業等在國內占有重要市場份額。特別是在電子信息產業方面,成功引進了三星、美光、因特爾等一批國際領軍企業,以及華為、中興等眾多國內著名企業,聚集了大批產業鏈配套企業,為西安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的半導體產業基地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在軍民融合發展上,西安擁有全國第二的軍工資源實力(僅次于北京),聚集了國內航天三分之一以上、航空近四分之一的科研、生產力量,具有發展軍民融合產業的先天優勢。

五是在文化旅游資源上具有突出優勢。西安是世界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擁有秦始皇陵兵馬俑、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大雁塔、小雁塔、興教寺塔等6處世界文化遺產,現有文物點3246個,各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92處,各類博物館121座,被譽為中國的“天然歷史博物館”。同時,西安還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發源地,儒家文化的源頭就在西安,中國佛教八大宗派的祖庭有六處在西安。西安是世界文化格局中的重要節點城市,在講述華夏故事、弘揚中華文明方面,具有突出的代表性。

六是在政策服務保障體系上具有突出優勢。近年來,我們圍繞建設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化大都市的目標定位,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功能,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積極營造與國際接軌的發展環境,城市的綜合承載力、對外形象顯著提升,聯合國城市發展報告將西安評為“全球最具發展潛力新興城市”。截止目前,全市外資企業3331家,境外世界500強企業有174家在西安設立了分公司或者是分支機構。這些都充分說明:西安良好的投資環境和政府服務,已經得到中外投資者的高度認同和廣泛青睞。

這位記者提的問題我就簡要介紹這些。

陜西廣播電視臺記者:

我是陜西廣播電視臺記者,今年西安市在考核指標上如何發揮考核指揮棒的作用,引領追趕超越發展的導向。

中共西安市委組織部部務委員、西安市考核辦專職副主任王慶華:

非常感謝這位媒體朋友對西安追趕超越和考核工作的關注,下面我來作一個簡要的介紹。

為深入貫徹落實“追趕超越”和“五個扎實”要求,加快實現“聚焦‘三六九’,振興大西安”奮斗目標,今年西安市制定形成了以區縣、西咸新區和開發區為主體的“五張報表”目標責任考核指標體系。

該考核指標體系以“發展報表、生態報表、民生報表、平安報表、黨建報表”為框架,全面承接省上“五個扎實”考核指標,重點考核內容為提高經濟增速和質量、推進“四治一增”和綠水青山行動、提升城市品質和破解民生難題、法治西安和平安西安建設、落實全面從嚴治黨等市委、市政府追趕超越系列決策部署,具體設置了“五資招商”“三個革命”“鐵腕治霾”“河長制”“路長制”“親商助企”“脫貧攻堅”“鐵軍建設”“十個一工程”“民生重點提升工程”“支持西咸新區加快發展”“最多跑一次事項”等相關指標,力促全市經濟實力、人民生活、“三個環境”和黨的建設全面提升。

與往年相比,“五張報表”考核指標體系的導向更加明確、目標更加艱巨、責任更加清晰。凡納入“五張報表”考核的指標,均按照定性、定量、定標準、定責任單位、定時限、定責任人的“六定”原則細化分解,對每項指標均確定了考核方式,確保責任層層落實,便于追責問責。在指標分解過程中,凡是市上的任務與省上考核要求不一致,職能部門的分解和區縣人代會確定的目標以及擂臺賽發言不一致,統一按“就高不就低”原則下達,保證追趕超越。凡屬于全市中心工作的,既下達相關部門又下達區縣(開發區),雙向分解任務,實行“捆綁”考核,對區縣(開發區)主要經濟指標(不含GDP)實行量速同下,確保指標全面加壓、富有挑戰、彰顯追趕超越。同時,在各區縣和開發區“五張報表”設置上,堅持分類考核做法,結合區域發展狀況、功能定位和資源稟賦,分類設置指標,取消了3個生態發展縣GDP考核,體現了差異化的考核導向。

指標設置好,關鍵的任務就是要抓好落實,除了設置指標以外,今年我們還通過季度追趕超越點評會、月度擂臺賽等方式,倒逼指標和任務落實,助推大西安的追趕超越。

鳳凰網陜西頻道記者:

我是鳳凰網陜西頻道記者,我們知道,大西安戰略是省委、省政府實現追趕超越目標的重大戰略,西安在推進大西安建設方面,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將如何開展工作?

中共西安市委副書記、西安市市長上官吉慶:

推進大西安建設,是省委、省政府實現追趕超越發展的重大戰略舉措。今年年初,省委、省政府決定將西咸新區交由西安代管,使西安市的總面積達到了1075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達到950萬,真正擁有了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大體量和大格局。

在推進大西安建設過程中,我們具體做了這么幾個方面的工作:

首先,加快大西安規劃的制定。我們干任何工作,都需要有一個科學、系統、周密的規劃,這樣才能引領科學發展。目前,在省級有關部門的具體指導下,大西安發展規劃正在緊鑼密鼓的繪制,總的原則是:多軸線、多中心、多組團。

第二,統籌考慮西安七個開發區和西咸新區七個新城的產業定位及功能布局。明確了三大走廊:一個是以高新區為引領、“高新區+航天基地+灃東新城+大學城+科研院所”等區域為依托的科創大走廊。一個是以經開區為引領、“經開區+高陵組團+臨潼組團+航空基地+富閻板塊”等區域為依托的工業大走廊。再一個是以曲江新區為引領、“曲江新區+樓觀道文化展示區+白鹿原+臨潼景區”等區域為依托的文化產業大走廊。著力打造高新技術產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等三個萬億級產業。

第三,加快西咸基礎設施一體化步伐。不管是以地鐵為核心的軌道交通,還是市政道路、綜合管廊、海綿城市建設等,西安和西咸正在積極對接,加快實施,實現無縫化銜接。

第四,在社會事業和民生保障方面加快推進一體化。主要包括西咸新區范圍內戶籍、醫保與西安同城,機動車牌與西安同號,公交同乘、廣電信號全覆蓋,等等。

下一步,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部署,我們將會全面推進大西安建設各項工作扎扎實實穩步推進。

中國新聞社記者:

我是中國新聞社記者,當前全國處于新舊動能轉化期,西安是否也同樣?您認為西安經濟增長的新動能培育得如何?

西安市統計局黨組書記、局長張民偉:

我市與全國一樣,近幾年來呈現新動能加快成長的態勢,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

一是新活力持續增強。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積極效應不斷釋放,“放管服”改革助推市場主體快速增多,經濟活力增強。一季度,我市新增企業18432家,比去年同期增長65.9%,日均新增205家,同比多增83家;新增個體工商戶39821家,同比增長1.8倍,日均新增442家,同比多增285家。眾創空間達到157個,建筑面積達到427.60萬平方米。

二是新產業茁壯成長。工業產業結構加快轉型升級,先進制造業、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新引擎不斷壯大。一季度,先進制造業增長9.2%,高于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3.2個百分點;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7.1%,高于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11.1個百分點;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10.1%,高于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4.1個百分點。

三是新產品較快增長。近年來,新興產品逐漸增多,產量實現零的突破,保持較快增長。一季度,單晶硅增長62.7%,鋰離子電池增長1.1倍,集成電路圓片增長30.0%,SUV(運動型多用途乘用車)增長1.1倍,光纖增長10.7%,智能手機增長46.4%,后4種均為2012年以來新增產品。

四是新業態快速發展。新興消費模式不斷涌現,網絡購物漸成主流。2014年以來,我市網上零售額持續保持高速增長。一季度,限額以上網上零售額增長高達50.3%,高于全市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42.6個百分點;2016年占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的比重為6.3%,比2015年提高2.3個百分點。新業態的發展還帶動了快遞等行業的發展,吸納了大量就業。

五是新服務層出不窮。近幾年,文化、體育、健康、養老等新服務產業快速發展,分享經濟廣泛滲透,跨境電商、共享單車、智能家庭、在線醫療等新服務模式方興未艾。一季度,我市規模以上體育產業、文化產業、健康服務業、科技服務業營業收入分別增長40.5%、16.2%、16.0%和24.1%,均高于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收入15.6%的增速。

盡管新產業、新業態、新服務在規模上尚難以和傳統產業等量齊觀,但其快速增長的勢頭表明,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雙創”的引領下,經濟新動能正在迅速積聚,并成為經濟增長和提質增效的重要力量。

所以,我堅信,新動能的加快成長與舊動能的改造提升共同發力,將促進我市經濟繼續保持穩中向好的發展趨勢。

陜西報社記者:

我是陜西報社記者,國家確定西安市為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以來,西安市在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方面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西安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陳長春:

2016年6月,國務院批復同意《西安市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方案》以來,我市重點推進了三個層面的改革試驗。第一個層面,完善機制和政策體系,制定了系列文件,確定了兩大領域10個方面的工作;第二個層面,積極開展軍民融合改革試驗。具體抓了軍民融合承載區建設、軍工單位改革試驗試點、申報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開展國防專利解密交易、推動軍民融合產業標準化、探索加快四證聯合審查辦理方式等工作;第三個層面,深入開展統籌科技資源改革試驗。具體抓了拓展西安科技大市場功能與機制創新、推廣 “一院一所”模式、開展5院5所創新利益保障、成果轉化利益分配等改革試驗、積極推進投貸聯動試點。

2016年,通過我們各部門的共同努力和試點單位積極探索,共形成了7條較為成熟的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舉措。其中,國家認可2條(經營性科研院所股權和分紅激勵制度改革;軍工科研生產設備設施開放共享),省內推廣5條(科研院所自主評定工程類高級職稱和技能等級改革;經營性科研院所試行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導向的考核激勵機制;經營性科研院所試點引進高端創新創業人才破格使用;省屬高校院所大型科學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及經營)

今年是全面創新改革的攻堅之年,我們將聚焦重點,加大工作力度,確保完成國家賦予的各項全面創新改革試驗任務。一是加強與國家部委的協調對接,爭取軍民融合示范區早日獲批;二是加快推進軍工單位分類改革,開展軍工科研院所事轉企改革、軍工企業股份制改造和混合所有制改革、資源共享和成果轉化等試點;三是有序推進軍民融合標準化改革試點及建設軍民融合服務平臺,建立軍民儀器設備、數據信息、基礎資源共享機制;四是深入推進高校創新改革試驗,探索總結各有側重、各具特色的創新發展路徑;五是深化“一院一所”模式,探索“硬科技+專業化”的創新產業發展、管理人員和科技人員可通過科技成果轉化,持有下屬公司的股份改革模式。

中共陜西省委對外宣傳辦公室主任常雅玲:

再次感謝上官市長、王主任、陳主任和張局長的情況介紹。也感謝各位記者朋友對系列發布會的大力支持和積極參與。

此次系列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