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省政府 > 新聞發布會

陜西舉辦"迎接省第十三次黨代會 奮力'追趕超越'"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四場

來源: 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17-04-25 15:48






4月25日上午10時,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中共陜西省委對外宣傳辦公室,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迎接省第十三次黨代會 奮力'追趕超越'"主題系列發布會第四場,邀請中共渭南市委書記陸治原介紹渭南市轉型升級、追趕超越,努力建設“三地一中心”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問。渭南市委常委、副市長吳蟒成,渭南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楊武民出席發布會。發布會由中共陜西省委對外宣傳辦公室主任常雅玲主持。

中共陜西省委對外宣傳辦公室主任常雅玲: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今天的新聞發布會。今天是省委宣傳部、省委外宣辦、省政府新聞辦組織召開的“迎接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奮力追趕超越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的第四場”,我們非常高興邀請到了中共渭南市委書記陸治原先生,請他向大家介紹渭南追趕超越的新思路、新舉措和新成效,并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應邀出席今天發布會的還有渭南市委常委副市長吳蟒成先生,渭南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楊武民先生。

下面我們首先請陸書記介紹有關情況。

中共渭南市委書記陸治原:

各位媒體朋友們,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謝媒體界的各位朋友們長期以來對渭南工作的關心、關注和支持。

追趕超越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陜西發展階段的科學定位,是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主線。對渭南而言,落實中省要求,奮力追趕超越,既是政治責任,更是加快發展、決勝小康的現實需要。

我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追趕超越的重要論述,堅決貫徹省委、省政府實施追趕超越的部署要求,科學定位、理清思路,在渭南市第五次黨代會上,確定了以追趕超越為主題,以轉型升級為主線,打造新型工業聚集地、現代農業示范地、華夏山水文化旅游目的地、大關中東部及黃河金三角區域中心城市的"三地一中心"的戰略決策。

著力打造新型工業聚集地。渭南的短板在工業,但是希望和潛力也在工業。歷史上,由于受黃河三門峽水庫淹沒區的影響,計劃經濟時期,國家很少在渭南布局大的工業項目,因此工業基礎比較薄弱。原有的工業以煤炭、電力、化工、有色金屬等傳統產業為主,大家知道煤炭電力,包括化工,這些多數為過剩產能。根據這一現實情況,我們堅持破立并舉、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新型工業。一方面,按照中央要求,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三去一降一補",僅去年就關閉渭北地區煤礦18處、退出產能1132萬噸,壓減煉鐵產能60萬噸;另一方面,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加速新舊動能的有序轉換,重點發展新能源新材料、食品工業、精細化工、通用航空、裝備制造5大產業。圍繞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重點建設渭南高新區新能源汽車電池生產基地,沃特瑪、天臣、星美3大新能源電池項目已落地投產,帝亞一維新能源整車制造生產線開工建設。今年底,新能源汽車電池產能將達到30兆瓦以上,可望形成千億元產能,占全國產能的三分之一左右。圍繞食品工業,重點打造渭南經開區"中國酵素城"項目,目前成功簽約落戶企業20多家,已有10多個項目開工建設。這些項目建成后,將形成集研發、生產、中試、檢驗檢測為一體的高端生物發酵產業集群。圍繞精細化工產業,重點依托蒲城煤化工業園,建設精細化工園區,促進煤制烯烴深度轉化,開發生產系列塑料產品,推動能源化工向精細化、中高端發展。圍繞通用航空產業,重點培育發展鹵陽湖航空產業園,現階段主要是推進國家民用飛機試飛基地建設。圍繞裝備制造業,重點培育渭南高新區3D打印產業,推動渭南北人印機、中聯重科的產業升級,使傳統的裝備制造業走向高端化、智能化。去年,我們的傳統能源產能同比下降了30.5%,但戰略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了11.4%;今年一季度,全市非能源工業產值增長19.8%,工業增長的新動能初步顯現。

著力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地。渭南是農業大市,傳統農業占比較大,農業大而不強。我們的思路是:以工業化的理念發展農業,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規?;藴驶?、品牌化、產業化為抓手,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規?;洜I方面,首先從土地流轉入手,發展適度規模經營,讓農村土地有序流動起來,向農業園區、向產業大戶、向龍頭企業聚集。標準化生產方面,重點抓好市域內蘋果、花椒、冬棗等主導產業生產標準、產品標準、安全標準的制定和推廣,進一步掌握市場"話語權"。同時,以牧原、正大、石羊等知名企業在建項目為龍頭,引領全市畜牧業的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營銷方面,發揮白水蘋果、大荔冬棗、蒲城酥梨、臨渭葡萄、合陽紅提的區域公用品牌效應,利用現代媒體和網絡平臺,加大宣傳營銷力度,支持更多的農特產品進入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地理標志行列。產業化發展方面,我們要抓好340多個農業園區的鞏固和提升,培育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利用“互聯網+農業”這樣一個平臺,推進農村電商的發展,因地制宜發展生態休閑、旅游觀光農業,促進農業全產業鏈增收。

著力打造華夏山水文化旅游目的地。渭南旅游資源豐富,旅游產業潛力很大。我們的思路是:樹立全域旅游理念,推動旅游產業的全面提升。突出抓好4個方面:自然景區要做優,就是彰顯渭南的山、水、林、田、湖特色,加快大華山景區的提升改造,修復黃渭洛三河濕地生態景觀,創建洽川、少華山等一批新的5A級景區,深度開發大荔沙苑景區,打造內陸"沙灘水景"旅游區。歷史景觀要做活,就是促進旅游與文化的深度融合,進一步挖掘倉頡廟、渭北唐陵、澄城堯頭窯的人文內涵,加快建設潼關東山景區、蒲城槐衙里、韓城古城等文化旅游新景區。紅色旅游要做精,就是依托渭化起義紀念地、富平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挖掘精神內涵、豐富教育形式,傳承紅色基因,講好紅色故事。鄉村旅游要做靚,就是全域建設美麗鄉村,大力發展鄉村休閑旅游產業,建設好大荔、臨渭等一批全國鄉村旅游目的地。通過努力,在全市形成山水觀光、人文尋古、鄉村休閑、紅色旅游等多元化的大旅游格局。

著力打造大關中東部及黃河金三角區域中心城市。渭南是陜西的"東大門",區位優勢明顯。我們把中心城市建設,作為打造區域性城市的龍頭來抓,總體思路是"拉大城市框架、補齊城市短板、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建設宜居城市"。拉大城市框架,就是實施"東擴、北跨、西融、南優"戰略。當下的主要任務是,開發建設渭東新城,啟動連接城市內外環線,加快建設渭華大道,華州與中心城區要連為一體。補齊城市短板,2015年、2016年兩年,我們相繼打通"斷頭路"30條,市委市政府決定今明兩年,要全部打通所剩的25條“斷頭路”,徹底解決"腸梗阻"問題;同時,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主城區人口聚集越來越多,“上學難”的問題尤為突出,我們經過調研,確定要新建改建中小學12所,7所已建成開學,5所今年秋季招生,從根本上解決主城區"上學難"“大班額”問題。完善城市功能,重點抓好供水體制改革,年內將黃河水引入主城區,有效地解決渭南主城區工業用水和生活用水的水源問題。提升城市品位,主要是建設西海、東湖、南湖等中心城區水系,讓市民能夠親水、活水、親近自然,目前西海已經開挖,南湖已經開始建設,東湖也開始建設,這些項目建成以后,在渭南的主城區要形成5000畝左右的水面,將大大地改善渭南的生態環境,讓市民能夠清水、活水,親近自然。同時,實施城市道路提升改造,目前中心城區正在如火如荼進行城區改造。全市11個縣區都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城市的提升改造和城區補短板等工作。建設宜居城市,就是要通過上述工作,將中心城區打造成一座宜居、宜業、宜游的現代化的區域中心城市。

實現追趕超越,關鍵在黨、關鍵在人,關鍵是鼓足干勁、加壓奮進的精氣神。我們著力強化4項措施:一是堅持黨建引領。深入開展"創新增活力、創優增魅力、創業增實力"主題活動,建強班子、抓實支部、提升能力,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把全市黨員干部的心思和精力凝聚到追趕超越上來,要在全市上下形成一種你追我趕,爭先恐后的干事創業的氛圍。二是深化"三項機制"。在項目建設、脫貧攻堅、治污降霾等硬仗中,用好用足省委的"三項機制",樹立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鮮明導向,激勵廣大干部投身到追趕超越的實踐中去。三是創優發展環境。全面公開權力清單,公開辦事程序,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辦不成書面說明制",實施科級干部輪崗交流,開展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和強買強賣、強攬工程、阻工擋工專項整治,以優質的服務、一流的環境助推追趕超越。四是持續轉變作風。堅持問題導向,深入推進"作風建設年"活動,組織開展五查、四整、三提升,倡導實干、苦干、扎實干,以永不懈怠的干勁保障全市追趕超越。

建設"三地一中心",加速轉型升級、奮力追趕超越,是歷史交給我們的接力棒。我們將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帶領全市干部群眾,低調務實、埋頭苦干,譜寫好追趕超越的渭南篇章,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和省十三次黨代會勝利召開!謝謝大家!

中共陜西省委對外宣傳辦公室主任常雅玲:

感謝陸書記的介紹,下面我們進入提問環節,請大家圍繞今天發布的主題提問,提問的時候按照慣例介紹一下自己所代表的新聞機構的名稱。

陜西廣播電視臺記者:

有一個問題請問吳市長,在渭南市第五次黨代會報告中提出,要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柔性治水、建設關中水系方略,率先建成“秦東水鄉”。那么請問,渭南水系建設具體規劃是什么?實施了哪些重點項目?目前進展成效如何?謝謝!

渭南市委常委、副市長吳蟒成:

為了加快我們市上水生態文明建設,我們在前期調研的基礎上,追尋我們市黨代會提出來的率先建成秦東水鄉的基本思路,我們編制了渭南的水系規劃,明確了渭南水系建設的總體思路、建設重點、保障措施和愿景目標。

總體來說渭南水系規劃是在渭南的自然地理條件和水利工程現狀,充分挖掘與水相關的人文資源基礎上編寫的,我們編制這個規劃的總體思路是:

一是依托我們境內天然河道水系發達,排灌渠道縱橫交錯的優勢打造四橫五縱的生態水系,黃河、渭河、洛河在渭南交匯,然后洛河和渭河在渭南流入黃河,由黃河進入到河南境內。同時我們擁有陜西的八大灌區,我們有五大傳統灌區,我們有一黃,二黃等等,然后我們形成一個打造四橫五縱的生態水系。

第二我們利用豐富的科學資源流住用水,建設渭南主城區和10個縣城城區的水網,以及水面整合工程。

第三我們利用渭北低洼有利地形,著眼農村排澇,建設湖泊、塘霸,恢復資源,通過這三點考慮,我們規劃實施最后形成一個一新軸,四橫五縱,湖池鑲嵌的水生態格局,形成水美秦東、水親秦東的愿景。這個規劃我們已經經過認證和討論,當然現在還在不斷審核和完善過程中間,我們近期將組織有關層面的專家和領導進行最后審定。但是在我們提出規劃的同時,近年來我們已經實施了一批重點水利工程,主要有以下四大水利工程。

第一個是大家密切關注地鹵陽湖生態水系修復工程,因為它長期以來屬陽,根據史料記載,在清代以前鹵陽湖還是一個美麗的大湖,水草豐美,碧波蕩漾,民間早就有鹵陽湖岸口寬的美麗傳說,實際上這句話也道破了鹵陽湖的昔日勝景。正是基于這個原因,我們市委市政府按照渭南水系規劃,按照省委省政府陜西水系規劃,提出了建設鹵陽湖生態水系修復工程,當然這個工程也成為關中水系的關鍵節點,也是全省確定的重點水系項目之一。去年8月以來,我們按照省委婁勤儉書記視察鹵陽湖時提出的“超前謀劃,做大水系規?!钡囊?,進行了規劃修編,加快了施工進度,目前,1500畝水面的東湖一期工程已經建成,二期工程已完成80%,6月底可再形成2100畝湖面。今年,整個東西兩湖將貫通蓄水,屆時將形成包括2.3萬畝水面、1.8萬畝濕地保護區和3萬畝生態建設區,東西貫通寬約1.5公里,長約30公里的生態水系長廊,再現“接天碧水笠翁笑,百里禾苗魚米香”的美麗風光,讓鹵陽湖成為渭南強勁有力的“水心臟”和為改善陜西生態環境做出貢獻的“關中之腎”。

二是二華蓄洪區建設工程。這是前幾年渭河綜合整治中的一項重點工程,主要目的是在南山支流和渭河洪水發生頂托,以及支流發生超標洪水時確保防洪安全。目前,華陰市的羅敷河、柳葉河、長澗河3個蓄洪區已經形成6319畝水面,并于2015年全面發揮工程效益。華州區的羅紋河蓄滯洪區已于2014年9月建成2400畝水面,石堤河蓄滯洪區將于9月份形成2100畝水面。這5個湖區,與我們正在實施的二華干溝排水工程相關連通,真正成為汛時蓄洪滯洪,平時涵養水源的生態水系。渭河和南山在這之間形成一個加槽地帶,我們以山而居、以河而居。

三是渭河城區段生態水面工程。該工程處于渭南中心城區腹地,以自然化、生態化的理念規劃設計,以修復性、景觀性的原則施工,形成了東西長7.5公里,南北寬500—1000米,水面1000余畝,容濕地泡、觀賞蓮、蘆葦蕩、野花組合、體育健身、水文化展示為一體的生態公園,成為渭南市民休閑健身的最佳場所。

四是中心城市與縣城引水興湖。我們渭南已經在歷屆市委市政府,特別是這一屆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渭南城區已經一改過去土包子這么一種形象,我們渭南城區的功能正在完善,層次正在提高,框架正在拉大,水系正在建設。

縣城引水興湖建設如火如荼,大荔同州湖、富平石川河城區段、白水林皋湖、韓城國家文史公園水景觀南湖全面建成,大荔太乙湖、朝邑湖,韓城北湖、中湖,華陰寶蓮湖全面建設,合陽太姒湖、合陽湖、蒲城環城水系年內開工建設。同時,去年全面啟動農村澇池水生態修復與整治工作,新建恢復塘壩澇池2000多座。這些湖池鑲嵌、山水輝映的水系工程將實現水資源的交匯融通和充分利用。

五是黃河西岸渭南段土地生態環境恢復整治工程。去年12月1日,我市與省地建集團簽訂了黃河西岸渭南段綜合整治工程框架合作協議。這個工程涉及韓城、合陽、大荔、潼關4縣市,計劃總投資380億元,包含防汛滯洪工程、濕地公園工程、旅游開發工程、體育賽道工程、現代農業觀光工程、特色小鎮建設工程等14個分項工程,所有工程項目計劃在“十三五”期間基本建成。屆時,黃河渭南段132公里,將重現水草豐美、碧波蕩漾、良田連片的綠意與生機。目前,該工程韓城下峪口試驗段已建成高標準水田1.2萬畝,水稻平均畝產800斤,濕地70萬平方米,蓄滯水面66萬平方米,呈現出“魚米之鄉”的江南風光。

另外,我們在推進全市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間,既有全市建設標準的制定者大荔模式,美麗鄉村大的大荔模式是在全省各個縣推廣的,我們也有分布在田野鄉村的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示范村、示范園。未來幾年的渭南,將真正呈現出習總書記要求的那樣,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畫卷,誠懇邀請媒體記者多到渭南走一走,看一看,特別是渭南的水系水生態會給你留下美好的印象!

陜西日報社記者:

陸書記,請您介紹一下渭南追趕超越的目標是什么,實現這些目標有哪些具體舉措?

中共渭南市委書記陸治原:

我們渭南市第五次黨代會確定,我們渭南追趕超越的目標就是通過“十三五”的努力,讓渭南經濟社會發展的整體水平要進入全省的第一方陣。大家知道,我們陜西有10個市,總共12個考核單位,至少前4名是第一方陣。2016年渭南的經濟總量在全省排名第五,離第四名差了400多億,今年一季度我們的經濟總量實現生產總值和增速都在第五位。所以我們下一步就是要想方設法通過我們的苦干實干加油干,進入全省第一方陣,就是要進入前四名。具體講,就是按照渭南市第五次黨代會提出的建設“三地一中心”目標,把渭南打造成新興工業的聚集地,打造成現代農業的示范地,打造成華夏山水文化旅游的目的地,打造成大關中東部及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的中心城市。

具體來說工業主要靠轉型,因為我們過去的工業,比如,像煤電、鋼鐵、有色,都是一些傳統產能,現在的主要任務是要下大氣力培養接續產業和新興產業,接續產業就是新能源、新材料,食品工業、精細化工、通用航空、裝備制造這五大產業。農業靠升級,我們要充分發揮渭南農業的傳統優勢,大力發展現代農業,走規?;?、品牌化、標準化路子,大力調整農業的產業結構,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旅游主要靠提升,我們要重點提升改造像華山景區、韓城的司馬遷祠景區、白水的倉頡廟景區這樣的一些老景區,然后再打造一批新的5A級景區。中心城市發展,主要是靠補短板、補齊民生短板、補齊城市功能的短板,要下大氣力解決城市的交通擁堵、環境污染、上學難、看病貴的問題,我們要通過拉大城市框架,補齊城市短板,不斷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的品位,把渭南建設成為宜居、宜業、宜游的區域性中心城市,謝謝大家!

中國報道社記者:

我們知道,脫貧攻堅是當前的頭等大事,“八個一批”是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而產業精準扶貧又是貧困群眾挖窮根脫貧致富的關鍵。請問,渭南在產業精準扶貧方面都建立了哪些機制、創新了哪些模式、取得的效果如何?

渭南市委常委、副市長吳蟒成:

首先感謝您對渭南脫貧攻堅工作的關心關注。

去年以來,我們堅持“政府主導、社會聯動、市場運作、因地制宜、一戶一策、精準發力”的基本原則,大力推進產業扶貧,著力加快貧困群眾的脫貧步伐。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首先,明確基本思路。中央發出脫貧攻堅的號令伊始,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我們的市委書記陸治原同志就提出要“把產業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切實做到摸清底子、找準根子、開好方子,在精準施策上出實招、在精準推進上下實功、在精準落地上見實效。”一年多來,全市各級正是按照這個思路和要求,步步為營,穩扎穩抓,持續推進。

二是堅持因戶施策。大家知道,貧困戶的情況各不相同,致貧原因千差萬別,因此,產業扶貧決不能大水漫灌,而要一戶一策、量體裁衣。在這方面,我們動員市縣鎮3萬多名干部包聯幫扶貧困戶,對有產業發展意愿和能力的貧困戶,根據不同情況,制定產業發展計劃,實施小額信貸、互助資金、養殖種植等到戶項目,夯實貧困群眾增收基礎。

三是注重模式推廣。各縣市區在脫貧攻堅的實踐中,探索出了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和合作社為龍頭,帶動貧困戶產業發展,利益聯結的許多產業扶貧模式。比如,蒲城縣“鎮政府+產業園區+新型經濟組織+貧困戶”的“蘇坊模式”,潼關縣“鄉村旅游建設(旅游景區)+農家樂+貧困戶”秦王寨模式,合陽縣 “園區+農戶”、“園區+個人”、“園區+訂單”的“豐阜模式”。這些模式,既有與市場相適應的旺盛活力,又使貧困戶和經濟合作組織形成利益聯結體,更能調動起貧困群眾個人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顯示出了蓬勃的生命力。我們因勢利導,放大效應,把全市探索形成的6大類70多種產業扶貧模式進行了總結提煉,梳理歸納出20多種發展模式,在全市予以推廣應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天我也把《精準施策模式匯編》帶來了,總之希望各位記者能夠把我們的模式在更大范圍內予以推廣介紹,這些模式也確確實實、實實在在幫助貧苦戶脫貧致富。

四是強化合力攻堅。我們還實施了金融扶貧、光伏扶貧、電商扶貧、旅游扶貧等七大工程,培育一批能夠帶動貧困戶長期穩定增收的優勢產業,建設一批貧困人口參與度高的現代產業園區,打造一批具有鮮明特色的脫貧致富產業體系,以期實現貧困村、扶貧戶產業扶貧兩個全覆蓋。同時,采取政府購買公益性崗位,企業用工政府補助等方式,加大就業扶貧力度,到2019年底,爭取全市有勞動力的農村貧困戶一家至少一人穩定就業,力爭實現“就業一人,脫貧一戶,小康一家”的愿景。

我們將繼續按照貧困群眾的愿望和實際,在精準施策、精準脫貧上下足功夫,把精準和脫貧攻堅戰做得更好,努力實現全市如期脫貧的目標。謝謝大家!

香港經濟日報陜西站記者:

據了解,渭南抓項目建設的力度較大,請問渭南的項目建設目前在全省居于什么位置,如何以項目建設助推追趕超越?

渭南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楊武民:

項目建設是發改委的主業,主要是形成一些機制,通過機制提出項目建設,從而助推追趕超越。我們在實踐工作中主要探索形成了項目建設的六個推進機制。

第一個我們是項目落實和考核機制。第二個是項目協調推進機制,我們堅持一周一次,一月一督查,一個季度一次開工。第三個是市縣領導包抓項目包圓機制,我們市委市政府每個領導都包抓一個項目,人大政協領導都是項目包抓領導,而且我們根據市委的安排,我們把這些包抓領導的責任清單全部在渭南媒體上進行了公示。第四個是項目策劃提升機制,我們要求每一個縣市,每一個部門,每年要策劃一批項目,把今年的策劃項目作為明年的項目建設的主體,同時我們每年拿出來一批資金,對這些項目策劃進行以獎代補。大家知道搞項目需要錢,錢怎么來?我們主要是探索,一個是中省的項目補助資金,二是我們創造性的籌劃設立了22支政府的投資基金,通過基金撬動社會資本參與項目建設。同時我們還策劃了一大批的PPP項目,吸引社會資本投入到項目建設中來,今天我也帶來了我們渭南市策劃的271個重大的PPP項目。第六個就是項目的稽查和信息交流反饋機制,項目建到什么程度,怎樣去稽查,定期的交流反饋,特別是把省政府胡省長報告涉及到我們渭南的重大項目,我們渭南市今年篩選的330個市級重大項目,定期稽查、定期通報。通過這六大項目機制,努力推動項目建設,從而實施追趕超越。

中共陜西省委對外宣傳辦公室主任常雅玲:

再次感謝陸書記,感謝各位領導,也感謝各位記者朋友們,謝謝!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