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省政府 > 新聞發布會

省民政廳副廳長曾明介紹今冬明春困難群眾生活安排有關情況

來源: 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17-01-09 10:32

  12月29日下午15時,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今冬明春困難群眾生活安排”新聞發布會,邀請陜西省民政廳新聞發言人、副廳長曾明、陜西省減災委員會辦公室主任董亞明出席并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安廣文主持。

 

  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年末歲尾,我們在這里召開“今冬明春困難群眾生活安排”新聞發布會,我謹代表陜西省民政廳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民政事業發展的社會各界和媒體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下面,我向大家簡要介紹今冬明春和“雙節”期間我省困難群眾生活安排情況。

  一、城鄉困難群眾救助工作情況

  根據最新統計數據,全省共有城市低保對象22萬戶、44.3 萬人;農村低保對象60.2萬戶、136.8萬人。今年以來,省級共下撥各類社會救助資金78.5億元,其中最低生活保障資金53.7億元,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資金9.3億元,醫療救助資金10.8億元,臨時救助資金4.7億元。

  一是加強低保規范化管理。在全省開展了農村低保暗訪明查工作,重點對低保對象認定的準確性、審核審批程序、動態管理等方面進行全面訪查,有力促進了低保工作的公平公正和陽光運行。經省政府同意,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省扶貧辦聯合下發《關于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標準 加強農村低保與扶貧開發政策銜接的通知》,從2016年10月1日起,農村低保最低限定保障標準從2500元/人年提高到3015元/人年,達到扶貧標準。城市低保最低限定保障標準提高不低于25元/人月,平均保障標準達到487元/人月。

  二是加強農村低保與扶貧開發政策的有效銜接。省民政廳會同省財政廳、省扶貧辦等部門制定出臺了《社會救助兜底扶貧方案》,在制度統籌、政策措施、對象認定、標準制定、動態管理等方面,著力加強農村低保與扶貧開發的有效銜接。同時,明確對喪失勞動能力、無法通過生產扶持、就業發展等措施脫貧,且收入和財產符合規定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按程序審核審批后納入農村低保,給予兜底保障,切實做到“應保盡保、按標施保”。

  三是加強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工作。全省現有農村特困供養人員15.2萬人,集中供養最低限定標準每人每年6000元,分散供養最低限定標準每人每年5500元;有農村特困人員供養機構453所,集中供養5萬人;有城市特困供養人員9444人,集中供養3438人,散居6006人,集中供養標準每人每月800元,散居每人每月500元,城鄉特困供養人員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今年,省級投入資金3375萬元,安排農村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建設項目12個,省民政廳、財政廳下撥資金1.5億元,對農村特困人員供養機構取暖和護理設施改造給予補助,從根本上提升了特困人員供養機構服務保障能力。 

  四是健全醫療救助制度。省政府辦公廳轉發了省民政廳、財政廳、人社廳、衛生計生委、陜西保監局《關于進一步完善醫療救助制度全面開展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工作的實施意見》,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醫療救助方式、內容,明確了救助對象認定條件和資金籌集等方面的要求,確定在全省全面開展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工作。今年以來,共實施醫療救助56.9萬人次,其中,重特大疾病4004人次,人均救助11573元,有效緩解了困難群眾的醫療負擔。

  五是加大臨時救助力度。省民政廳、省財政廳制定出臺《陜西省臨時救助工作規程》,進一步明確了救助對象、救助標準、救助程序,以及先行救助,分級審批等要求。截止目前,共實施臨時救助20.62萬戶次,支出資金3.06億元,戶均救助1485元,為遭遇突發性、緊迫性、臨時性困難的群眾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

  二、受災困難群眾生活安排

  1.全年災情統計情況。2016年,我省發生洪澇、干旱、風雹等8類自然災害428次,災害涉及10個市102個縣(市、區) 1028個鄉鎮,造成559.89萬人次受災,24人因災死亡,緊急轉移安置5.77萬人次;農作物受災659.23千公頃,絕收80.95千公頃;倒塌和嚴重損壞房屋9399間,一般損壞房屋3.35萬間;直接經濟損失79.51億元,給災區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造成較重影響。

  2.工作部署情況。入冬前,省民政廳下發了《關于做好受災群眾今冬明春基本生活救助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及早制定冬春救助實施方案和分類救助標準,逐戶摸底調查,按照受災人員困難類型、救助需求種類和數量、需救助時段進行分類排隊,確保做到精準施救。

  3.資金下撥情況。截止目前,省民政廳、財政廳下撥冬春救助資金2.66億元,調撥棉衣褲、棉被各3.7萬套(床),并要求各地按照《陜西省自然災害生活救助資金管理辦法》有關規定,足額安排本級配套資金,及時發放到困難受災群眾手中。

  三、特殊困難群體救助保障工作

  1.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扎實推進。一是建立健全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機制。省政府印發了《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建立了省級聯席會議制度,召開了兩次全體會議,為強化部門間協作配合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加強農村留守兒童摸底排查。省民政廳聯合省教育廳、公安廳對全省農村留守兒童進行了為期四個多月的摸底排查,省民政廳對各地上報的農村留守兒童排查基本情況進行了匯總、分析、整理,據統計,全省現有不滿16周歲農村留守兒童248417人。三是實施精準幫扶。省民政廳聯合省教育廳、省公安廳下發《關于做好農村留守兒童相關幫扶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對本地區輟學、未登記戶籍、無人監護、父或母無監護能力、殘疾、患病的農村留守兒童進行梳理,切實做好重點對象的干預幫扶工作。截止目前,全省已勸返復學94人;登記戶口1241人;為5534名無人監護和父或母無監護能力的農村留守兒童,聯系其家長或委托其他親屬監護照料;對殘疾、患病的689名農村留守兒童,對其家庭做進一步核查,符合社會救助條件、社會福利政策的及時納入了保障范圍。

  2.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不斷規范。一是各級民政部門和救助管理機構按照工作要求,積極開展接待、在站、離站等服務,截止目前,共救助求助人員4.68萬人次。二是為確保在寒冷天氣下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等街頭困難群眾能夠及時得到有效救助服務,省民政廳下發了《關于做好“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工作的通知》,進行周密部署,實施民政、公安、城管等部門聯動,進行全天候、拉網式排查,避免凍死傷事件的發生。三是開展“互聯網+尋親”活動,積極推動求助人員尋親服務工作。省民政廳借助網絡媒體力量在“全國救助尋親網”、“今日頭條”等媒體上開展尋親活動,各救助管理機構通過與公安機關的協作查詢、DNA信息比對,在媒體上刊登“尋親公告”,發布尋人信息,成功幫助17名受助人員回家。

  下面,我和省減災委辦公室主任董亞明同志一起回答大家的提問。

  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殷譽瑋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