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省政府 > 新聞發布會

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張文波發布陜西省失信聯合懲戒制度建設有關情況

來源: 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16-07-05 09:18

2016年6月30日星期四10時省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張文波發布陜西省失信聯合懲戒制度建設有關情況。

女士們、先生們,各位記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興有機會向大家介紹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方面的有關情況,衷心感謝各位媒體朋友長期以來對信用建設所給予的關心、關注和大力支持。

《陜西省違法失信“黑名單”信息共享和聯合懲戒辦法》即將于今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這是我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方面的一項重要制度,在此我向大家作一個簡要介紹。

第一,建立健全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快推進社會誠信建設的重要舉措。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將社會誠信建設擺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強調要用改革創新的辦法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健全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全方位提高失信成本,讓守信者處處受益、失信者寸步難行。前不久,經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國務院正式印發了《關于建立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加快推進社會誠信建設的指導意見》,進一步強化了信用在市場監管和社會治理中的核心作用。

我省制定出臺《辦法》的主要目的,就是將黨和國家關于加快建設社會信用體系的一系列基本原則和政策措施細化到具體操作層面,首先加強和規范對違法失信行為的聯合懲戒,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失信問題進行有效治理,隨后還將出臺守信聯合激勵方面的政策措施,形成引導社會成員誠實守信的正確導向,促進“誠信陜西”建設。

第二,對違法失信實行“黑名單”管理,突出了失信懲戒的重點。近年來,一些行業領域違法失信問題屢禁不止,社會影響惡劣,人民群眾強烈不滿。《辦法》重點針對以下嚴重違法失信行為實施“黑名單”管理,加大整治力度:

一是嚴重損害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行為,主要包括食品安全、藥品安全、生產安全、消防安全、產品質量、工程質量、生態環境等領域的違法失信行為。

二是嚴重破壞市場公平競爭和社會正常秩序的行為,主要包括賄賂、欠薪、傳銷、制假售假、非法集資、合同欺詐、預收資金逃逸、無證照經營、違約侵權、壟斷經營、圍標串標、拖欠債務、發布虛假廣告、非法泄露信息、破壞網絡空間傳播秩序、聚眾擾亂社會秩序、重大交通違法等行為。

三是拒不履行法定義務的行為,主要包括不依法納稅、不執行法院判決、逾期不履行行政處罰決定等行為。

第三,對違法失信主體實施聯合懲戒,體現了“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原則。從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信用信息共享和應用的范圍越廣,對失信者的懲罰越嚴厲,信用體系發揮的作用就越大。聯合懲戒的核心在“聯合”二字,沒有協同聯動,僅在某一個方面受到限制,失信者付出的代價就不夠大,就不能產生足夠的約束作用。因此,《辦法》一方面要求各級行政、司法部門建立“黑名單”管理制度,另一方面鼓勵各類社會組織、金融機構、公共服務機構以及其他企事業單位等積極參與,通過“黑名單”信息的共享和公開,將原來由一個部門在一個領域對失信主體實施懲戒,變為由多個部門、多個單位在多個領域對失信主體共同實施懲戒,全方位提高違法失信成本。

在具體操作中,由省信用管理辦公室依托陜西省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建立全省統一的違法失信“黑名單”信息系統,各行業、各領域的“黑名單”信息一旦形成,就要在15個工作日內向“黑名單”系統匯集,并通過“信用陜西”網站向社會公布。同時,只要是列入“黑名單”的失信主體,無論該信息是哪一個部門或單位提供的,所有行政、司法部門都要按規定實施懲戒。

第四,懲戒措施詳實具體,懲戒對象既有法人也包括自然人?!掇k法》不僅規定了各級行政機關對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組織失信主體采取的聯合懲戒措施,同時也對其他社會協同機構依法參與聯合懲戒做出了制度安排。這些措施總體上可以分為四類:

一是行政性懲戒措施,主要是指各級行政機關在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中,加強對失信主體的日常監管,提高監督檢查頻次,同時在評優評先、政策扶持、資金補助、項目審批、用地審批、礦業權審批、上市融資、發行債券、受讓收費公路權益、項目招投標、政府采購、出入境、擔任企業法定代表人、錄用公職人員等方面實施限制或禁止。

二是市場性懲戒措施,包括在信貸、擔保、信用卡等金融服務及相關信用消費方面實施限制,對不履行法定義務的失信主體在乘坐高等級交通工具等高消費方面實施限制,在企業間建立合作關系方面實施限制等。

三是行業性懲戒措施,主要是指行業協會、商會對失信主體實施懲戒,比如限制吸收為會員單位等。

四是社會性懲戒措施,就是通過公開曝光,讓社會公眾廣泛參與監督和懲戒。

第五、在強化失信懲戒的同時,也充分體現了對市場主體的權益保護。保護措施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設立事前告知和異議處理條款,避免信息失實和“誤傷”等情況發生,一旦因錯誤損害有關主體合法權益的,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積極采取措施恢復其信譽、消除不良影響;二是對失信主體留有信用修復的機會和空間,對已履行法定義務的失信主體,設定信息披露和聯合懲戒期限,到期后移出“黑名單”系統,對有悔改意愿和實際表現的失信主體,可以根據情況縮短聯合懲戒的期限。

目前,我省實施《辦法》的條件已經基本具備,全省統一的違法失信“黑名單”信息系統已由省信用辦建成,各行業“黑名單”管理制度陸續出臺,司法、稅務、工商、安全生產等領域的失信“黑名單”已經建立,省法院按照《辦法》規定,率先將失信被執行人信息推送至信用平臺,成為全省第一家“黑名單”信息共享單位。

近年來,省法院采取對失信被執行人全方位查控、限制其高消費、會同有關部門和單位實施聯合懲戒等一系列措施,在解決執行難問題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與省信用辦建立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共享機制,每天實時向省公共信用信息平臺推送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累計已達到2.81萬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二是制定下發《陜西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公布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的實施細則(試行)》,規范全省法院失信被執行人納入條件、程序、曝光、懲戒等內容;三是加大懲戒力度,要求全省法院對違反限高令的被執行人,經查證屬實的,依法予以拘留、罰款,直至追究其刑事責任。截止6月20日,全省法院共對違反限高令的1671名被執行人采取拘留措施、62人采取罰款措施,以拒執罪移送追究刑事責任140人,已判處8人;四是擴大對被執行人的曝光途徑,給其形成巨大社會輿論壓力,壓縮其生存空間,促其自覺履行法定義務。截止6月20日,全省共有2615人主動到法院履行了法定義務。

信用體系建設是全社會的共同事業,懲戒只是手段,其目的是提升每個社會主體的誠信意識和信用水平,營造誠實、自律、守信、互信的氛圍和環境,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輕松美好,讓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富有生機和活力。今后,信用將成為每一個社會主體最寶貴的財富,“守信用”這三個字的分量將越來越重,越來越有價值。

責任編輯:殷譽瑋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