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民政廳副廳長戈養年發布今冬明春困難群眾生活安排有關情況
來源: 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16-02-05 07:57
2016年2月2日星期二10時省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省民政廳副廳長戈養年發布今冬明春困難群眾生活安排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
歲末年初,我們在這里召開“今冬明春困難群眾生活安排”新聞發布會,我謹代表陜西省民政廳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民政事業發展的各級領導,社會各界和媒體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下面,我向大家簡要介紹冬春和“兩節”期間我省困難群眾生活安排情況。
2015年,我省發生洪澇、干旱、滑坡等6類自然災害311次,災害涉及10個市(區)100個縣(區、市)1001個鄉鎮。災害共造成586.32萬人次受災,103人因災死亡和失蹤,緊急轉移安置9.07萬人次;農作物受災921.96千公頃,絕收147.33千公頃;倒塌和嚴重損壞房屋1萬多間,一般損壞房屋2萬多間;直接經濟損失72.77億元。特別是6月底漢中洪澇和8.12山陽特大山體滑坡等重特大自然災害給災區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嚴重影響。為切實做好冬春期間全省受災群眾和其他特殊困難群眾的生活安排工作,省民政廳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領導的指示精神,提早謀劃,全面部署,切實保障受災群眾和困難群眾愉快過節,溫暖過冬。
一、受災困難群眾生活安排
受災困難群眾生活安排一直備受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和社會各界的關注,也是民政工作的重中之重。截止目前,省民政廳、財政廳已累計下撥救災款3.57億元。
一是加快災后重建進度,確保重建任務完成。全省因災倒損農房主要集中在漢中市。省政府先后緊急啟動自然災害救助應急四級和三級響應,并下撥重建和修繕補助資金3000萬元,幫助受災地區開展災后重建工作。漢中市將災后重建戶全部與陜南移民搬遷和危房改造相結合,提高補助標準,減輕受災農戶重建壓力。
二是排查受災困難群眾生活情況,及時開展冬春救助。省民政廳下發了《關于做好受災群眾今冬明春基本生活救助工作的通知》、《關于做好當前減災救災工作的通知》和《關于開展冬春困難群眾生活安排檢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及早制定本地受災人員冬春救助實施方案和救助標準,縣級民政部門組織鄉鎮和村組人員逐戶統計調查,按照受災人員困難類型、救助需求種類和數量、需救助時段進行分類排隊,做到精準施救。11月27日,省民政廳組成廳領導帶隊的5個工作組,對全省市縣冬春配套資金落實情況、縣級救助標準制訂情況、冬春救助工作開展情況、救災物資儲備情況等進行專項檢查。截止2015年12月1日,省財政廳列支的2000萬元、5萬多床棉被、3萬多套棉衣褲和市、縣本級冬春配套資金,已落實到位,確保受災群眾安全溫暖過冬。
三是修訂完善資金管理辦法,落實管理責任。5月下旬,省民政廳會同省財政廳新出臺《陜西省自然災害生活救助資金管理辦法》。在對救助標準、資金申請和撥付等環節進行進一步規范,對市縣救災資金預算安排、分擔比例和考核進行了明確,規定了應急救助資金市、縣兩級配套標準。通過各級配套的落實,提升受災群眾救助水平,改善受災群眾生活,防止因災致貧和因災返貧。
二、城鄉困難群眾救助工作
今年以來,我省全面貫徹落實《社會救助暫行辦法》和《陜西省社會救助辦法》,著眼于有效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實推進各項社會救助工作開展,有效保障了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為廣大城鄉困難群眾構筑了一道堅實的社會安全網。
一是強化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考評,困難群眾基本生活進一步得到保障。2015年,根據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物價變動情況,兩次提高低保保障標準。省民政廳會同省財政廳制定下發了《陜西省最低生活保障績效評價辦法》,對各地低保工作進行科學考評和摸底排查。在全省組織開展了社會救助專項治理活動,重點督導檢查各項社會救助政策落實和工作機制建設情況,規范了社會救助申請、審批和公示程序,并在全省范圍開通了4008992349社會救助服務熱線,暢通了社會救助求助、投訴、舉報渠道。為維護社會穩定,公平正義和保障低保對象基本生活發揮了積極作用。
二是農村五保供養政策全面落實,機構服務管理水平逐步提升。全省現有農村五保供養對象15.2萬人,集中供養最低限定標準每人每年6000元,分散供養最低限定標準每人每年5500元;省級全年下撥農村五保供養補助資金3.5億元,機構建設及設備配套資金8375萬元,服務機構聘用人員薪酬待遇和運轉維護資金8852萬元,取暖補助3034萬元,合計5.5億元。批準新建農村五保供養機構25個,目前,全省運行農村特困人員供養機構480所,集中供養5萬余人。
三是拓展醫療救助“一站式”服務范圍,困難群眾醫療負擔進一步減輕。全年共實施醫療救助112萬人次,支出資金12.6億元,其中,住院救助和門診救助49.5萬人次,支出資金12.1億元,每人次均救助2444元,最低生活保障對象等重點救助對象政策范圍內個人住院自負醫療費用救助比例達到了70%;省級全年共下撥醫療救助資金9.8億元?!耙徽臼健狈辗秶鷶U大到了市級醫院,全年實施“一站式”服務26.8萬人次;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試點工作取得突破,將在全省開展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
四是扎實推進臨時救助,救急難作用進一步顯現。截止目前,全省共實施臨時救助33.9萬戶次,支出資金4.37億元,戶均救助1287元;省級全年下撥臨時救助資金約4.5億元。今年,省政府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完善臨時救助制度的通知》規范完善了臨時救助對象范圍、救助標準和申請、審核、審批程序,為各地開展此項工作提供了遵循。西安市碑林區等13個單位被民政部、財政部確定為全國“救急難”綜合試點單位。
三、特殊困難群體救助保障工作
2015年,省民政廳積極作為、主動救助,持續推進未成年人社會保護試點工作,進一步做好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不斷加強孤兒保障和城市三無人員保障工作,較好的完成了年度各項工作任務。
一是未成年人社會保護試點工作持續推進。省民政廳下發了《陜西省民政廳關于貫徹落實<依法處理監護人侵害未成年人權益行為若干問題的意見>的通知》,各地結合工作實際,進一步細化了工作內容落實職責任務,加強了與法院、檢察院、公安、教育行政等部門的銜接合作,加快了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建設,優化了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工作隊伍結構,各項工作有序開展。截止2015年底,全省已有7個國家級未成年人社會保護試點地區,12個省級未成年人社會保護試點地區,未成年人社會保護工作正在加快推進。
二是極端天氣下救助管理工作不斷完善。省民政廳根據季節特點先后下發了《陜西省民政廳辦公室關于做好炎熱天氣救助管理工作的通知》,《陜西省民政廳關于做好今冬明春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的通知》,全省民政部門和救助管理機構全面貫徹落實“托底線、救急難”的工作要求,開設臨時避寒、避暑或庇護場所,切實做到了發現一人救助一人,沒有出現餓死、熱死、凍死流浪乞討人員情況,最大限度保護了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的生命安全。
三是救助補助資金及時到位。2015年,省民政廳積極協調省財政廳及時下撥中央財政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救助補助資金6844萬元、安排中央及省級福彩公益金563萬元、省級跨省救助補助經費300萬元、救助管理機構基礎設施建設經費1500萬元,所有救助管理補助資金按時、足額下撥到位。
四是孤殘兒童和困境兒童保障工作精益求精。為進一步提高我省兒童福利水平,我廳在興平市繼續開展困境兒童分類保障制度試點,并下發了《關于開展困境兒童分類保障制度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指導興平市制定了實施方案,并確定了補助標準,惠及1110名0-18周歲的事實孤兒、困境兒童、困境家庭兒童。截止2015年底,全省有各類兒童福利機構16家,福利機構養育2247名,最低養育標準為每人每月1000元,社會散居孤殘兒童10766名最低養育標準為每人每月800元,高于全國為600元的平均標準,全年下撥補助資金1.03億元。
五是城市“三無”人員供養標準不斷提升。目前,全省共有城市“三無”人員11341人,其中集中供養3942人,散居7401人。2011年省民政廳、省財政廳下發了《關于提高全省城市“三無”人員生活補助費標準的通知》,集中供養由每人每月45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800元,散居每人每月500元,全年累計下撥補助資金3050萬元。
下面,我和廳相關處室負責同志一起回答大家的提問。
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殷譽瑋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