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國土資源廳陜南移民搬遷工作辦公室主任李永平發布陜南移民搬遷相關情況
來源: 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15-12-30 07:51
2015年12月24日星期四10時省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省國土資源廳陜南移民搬遷工作辦公室主任李永平發布陜南移民搬遷相關情況 ,并回答記者提問。
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下午好!
陜南移民搬遷工作實施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和強力推動下,整個工作穩步有序向前推進。下面我就“十二五”期間的陜南地區避災扶貧生態移民搬遷工作進展、成效及“十三五”工作打算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長期以來,災害與貧困是陜西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防災減災與扶貧開發歷來是陜西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別是陜南地區的漢中、安康、商洛三市,是我國自然災害多發區,又處于秦巴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腹地,災害與貧困問題更為突出,防災減貧任務尤為艱巨。為從根本上解決陜南地區災害與貧困問題,補上陜南經濟社會發展的短板,促進陜南三市28個縣(區)與全省同步夠格進入全面小康,2011年5月,省委、省政府決定啟動陜南移民搬遷工程,計劃用10年時間,把居住在中高山地、地質和洪澇災害易發區,離鄉村公路五公里以上交通不便、貧困且缺乏發展潛力,以及為改善生態環境,建設重大工程需搬遷的60萬戶、240萬群眾,轉移到安全、宜居、宜業的淺丘或川道地帶。工程實施近五年來,在省委、省政府堅強有力領導下,在陜南三市各級黨委、政府的艱苦努力下,在廣大搬遷群眾積極參與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重大進展和階段性成效。
二、“十二五”工作進展及成效
截至目前,“十二五”期間共投入資金595億元,其中各級財政投入258.6億元。完成搬遷32.4萬戶、111.89萬人,建設30戶以上集中安置點2252個,集中安置29.3萬戶、102.5萬人,集中安置率達90.4%,實現了時間過半、任務過半。
陜南移民搬遷工程的決策和實施,體現了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夯實了執政基礎;探索形成了協調推進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的新路徑,成為解決陜南地區“三農”問題、統籌城鄉一體發展的“總抓手”;同時,對國家解決同類集中連片貧困地區民生和發展問題,實施國家易地扶貧搬遷戰略也有一定借鑒意義。
一是實現了減災安居。移民搬遷避開山梁陡坡、險灘溝壑,選擇安全地帶建設安置點,通過將“兩災戶”、“危困戶”以及特困戶作為優先搬遷對象,對“隔山為鄰、十里同村”的偏遠山區群眾進行集中安置,使群眾徹底遠離了“災害源”。搬遷前的土墻房、石墻房、木頭房變成磚混結構的樓房,抗災能力大幅提升,移民搬遷新址近五年來沒有一戶因災受損。打破了陜南山區“受災—重建—再受災”的惡性循環,使搬遷群眾徹底告別了地質洪澇災害威脅,傷亡率分別下降80%和70%。
二是做到了精準扶貧。陜南移民搬遷把貧困戶、特困戶搬遷作為重點,優先實施搬遷。近五年來,累計搬遷貧困戶14.48萬戶、50.64萬人,特困戶3.2萬戶8.25萬人。通過“一點一策、一戶一法”逐戶規劃致富產業,落實增收措施,配套社會保障,促進貧困群眾脫貧致富,使廣大貧困群眾吃上了“挪窮窩、移窮業、斷窮根”的“扶貧套餐”。搬遷群眾人均收入由2011年4151元上升到2014年7478元,三市減少貧困人口50余萬人。在集約、節約投資的情況下,加快了區域性整體脫貧步伐。
三是促進了經濟發展。近五年來,直接為陜南注入資金595億元,帶動了建材、建筑、物流、勞務中介、餐飲服務、家居裝修等產業發展,催生了現代工農業園區、家庭農場、產業大戶等適度規模經營行業的蓬勃興起,推動了現代農業、新型工業、生態旅游業加快發展,拉動社會消費大幅擴張,促進了陜南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背景下,陜南地區經濟增速連續五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鄉居民收入水平與全省差距進一步縮小。
四是改善了生態環境。通過移民搬遷、人退林進,實現了陡坡地退耕還林、還草,緩解了人口與資源的矛盾,有效減少對自然環境的人為侵擾。對生活垃圾和污水進行集中處理,改變了農村面源污染不易控制的局面,為天然林保護、山區生態功能恢復奠定了基礎。近五年來,累計騰退宅基地4.03萬畝(復墾2.47萬畝,還林1.56萬畝),陜南年均治理水土流失2400平方公里、植樹造林126.7萬畝,保護了陜南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主體功能。漢江出境水質保持在二類以上,保障了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安全。
五是推進了城鄉發展一體化。通過堅持集中安置為主,逐步把集中安置率以市為單位提高到90%以上;通過堅持靠城、靠鎮、靠園區,合理確定安置規模;通過強化建房項目管理,實行“一個安置社區、一個項目主體、一個項目法人”的管理模式和工程質量責任追究“終身制”,保證建設質量;通過強化集中安置點基礎和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對規模為30-100戶的集中安置點,按照村民小組標準,完善生產生活基本所需的水、電、路等設施;對規模為100-500戶的集中安置點,按照新建行政村標準,在?;镜幕A上,完善相關服務設施,增加有關服務功能;對規模為500戶以上的集中安置點,按照鄉鎮標準,配齊醫療、教育、文化、衛生等基本公共服務設施,服務功能實現全覆蓋。近五年來,50%以上的集中安置點進入了城鎮規劃區,75.2萬搬遷群眾進城入鎮,三市城鎮化率提高8.02個百分點,城鎮化水平進一步提升。
三、“十三五”工作打算
“十三五”期間,陜南移民搬遷工作將以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中央扶貧工作會議精神為指導,按照省委、省政府“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總體要求和“堅持、規范、完善、提升”的工作思路,以全面落實“十三五”陜南移民搬遷專項規劃為重點,以精準脫貧和促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目標,以全面開展易地扶貧搬遷為契機,以更高的標準、更嚴的要求、更好的成效持續開展移民搬遷工作,圓滿完成十年搬遷總目標。
(一)以提高三率為重點抓推進,全面完成搬遷任務?!笆濉逼陂g,我們將緊緊抓住開工率、建成率、入住率三個關鍵環節,以避災、脫貧為主攻方向,緊緊抓住區域性整體脫貧這個根本和避災安全這個重點,周密安排,精心部署,在2016年年底前完成4.6萬戶兩災戶搬遷,2019年年底前完成20.48萬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搬遷,確保全面完成35.36萬戶的移民搬遷任務。
(二)以規劃銜接為重點抓統籌,不斷完善基礎配套。為提高陜南移民搬遷工作水平,今年以來按照系統謀劃、統籌推進的要求,專題制訂“十三五”陜南移民搬遷工作專項規劃,用科學的規劃統領工作。特別是指導市縣(區)政府把移民搬遷規劃與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產業布局規劃、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村鎮綜合改革方案等無縫對接、有機結合,產業布局和基礎設施優先向移民安置點集中,進一步凝聚合力,整合資源,統籌推進。
(三)以項目資金為重點抓規范,切實提高監管水平。不斷創新,用政府購買服務的模式及代建制解決政府主體責任落實與規范管理問題。同時,要進一步健全工作機制,全程強化工程項目監管,落實五制,著力解決存在問題。完善近年來形成的專戶存儲、專帳核算、??顚S玫淖龇ǎ粩鄰娀瘜徲?,確保資金安全高效運行。
(四)以精準施策為重點抓完善,確保搬遷工作質量。按照陜南移民搬遷安置工作實施辦法規定的五種類型六個方面,嚴格界定搬遷范圍,嚴格審定搬遷對象,嚴格審核補助建房面積和用地標準,堅決杜絕惡意分戶套取補助資金等問題。逐級制定搬遷安置計劃,逐戶簽訂搬遷協議,明確搬遷時間、安置地點、房屋面積、補助標準、舊宅基地騰退時限等內容,確保政策執行不走樣。
(五)以社區管理為重點抓提升,增強搬遷群眾滿意度。重點推動落實新建集中安置點的社區服務組織、管理服務人員和必要工作經費,積極探索農村新型社區的社會治理模式,真正使群眾達到文化融合、經濟立足、身份認同和社會接納,切實提高搬遷群眾的幸福指數,使這項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成為陜西發展史上的里程碑。
責任編輯:殷譽瑋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