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省政府 > 新聞發布會

省扶貧辦主任張榮珠發布我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有關情況

來源: 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15-10-19 15:16

2015年10月16日星期五10時省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省扶貧辦主任張榮珠發布我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

今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回陜視察,專門主持召開了陜甘寧革命老區脫貧致富座談會并發表了重要講話,6月又在貴州提出“六個精準”、“四個一批”的具體要求。陜西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視扶貧開發工作,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把扶貧開發作為統籌城鄉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的戰略舉措,納入全省經濟社會改革發展全局,加強領導,高位推進,改革創新,精準扶貧,全省扶貧開發工作進展順利。

一、新階段陜西扶貧開發呈現“六大亮點”

我國大規模的扶貧開發,大致經過三個階段:一是從1994年到2000年的“八七”扶貧攻堅;二是本世紀頭十年扶貧開發;三是本世紀第二個十年新階段扶貧開發。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省委省政府一直把扶貧開發作為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我省扶貧開發特別是新階段以來取得了巨大成就。

一是脫貧步伐明顯加快。從2011年新《綱要》實施以來,4年來,我省國家標準下貧困人口減少406萬人,貧困發生率由27.5%下降到13.4%;省級標準下貧困人口減少380萬人,貧困發生率由30.6%下降到17.7%。特別是隨著精準扶貧不斷深入,貧困人口減貧逐年加快,2011-2014年省級標準下貧困人口分別減少65萬人、86萬人、114萬人和115萬人,貧困人口減貧逐年加快。

二是移民搬遷深入推進。從2011開始啟動實施陜南、陜北避災生態扶貧移民搬遷工程,2013年又把秦嶺北麓和渭北旱塬納入全省移民搬遷大盤子,移民搬遷全面展開。陜南地區實施“交鑰匙工程”、陜北地區提高補助標準、關中地區突出“三無戶”安置,全省“五保戶”實行集中安置供養,特困群眾優先得到安置。4年來,全省累計搬遷38萬戶134.1萬人,其中貧困人口21.9萬戶85萬人,走出了一條城鄉一體抓扶貧、不再簡單復制農村、從根本上挖掉窮根的扶貧開發新路子。

三是專項扶貧更加精準。我省自加壓力在西部省份首個制定了高于國家的新扶貧標準,將扶貧標準從國家的2300元提高到2500元,受益人口擴大了124萬人,并精準識別到村到戶。建立省本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穩定增長機制,4年來,全省共投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103.2億元,扶持200多萬貧困戶發展特色產業,培訓安置20多萬貧困家庭“兩后生”就業,資助貧困家庭大學生6.65萬人,在2070個貧困村實施了整村推進項目,貧困村互助資金組織發展到2006個,專項扶貧精準到村到戶。

四是片區攻堅持續加力。堅持將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作為扶貧開發主戰場,編制了片區攻堅規劃和實施規劃,在全國率先出臺片區支持政策,對片區縣一般轉移支付系數提高10%。大力實施村級道路暢通、安全飲水、農村電力保障等10項行業扶貧項目,截至2014年底,各地各行業部門共啟動實施1500多個重大基礎設施和民生項目,我省三大國家級片區累計完成投資4431.6億元,片區面貌和發展環境正在快速改變。

五是社會扶貧得到加強。4年來,34個中央單位向我省50個重點縣派出掛職扶貧干部80多人次,投入引進資金3.72億元;省級“兩聯一包”扶貧單位直接投入引進資金19.88億元;市縣單位共向貧困地區直接投入資金39.2億元,引進資金26.2億元。千企千村扶助行動組織3000多家企業結對幫扶3328個低收村,累計投入12.43億元,實施幫扶項目7800多個。駐村聯戶扶貧共投入和引進各類幫扶資金20.5億元,實施幫扶項目3.29萬個。

六是工作機制趨于完善。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出臺《關于創新機制扎實推進全省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實施意見》,著力改革六大扶貧機制:創新扶貧開發考核機制,下調了GDP考核分值權重,將貧困人口脫貧數量、避災扶貧移民搬遷等指標納入考核內容。建立精準扶貧工作機制,制定完善貧困人口識別方案和特困人口的兜底脫貧政策。建立干部駐村聯戶扶貧機制,出臺干部駐村聯戶扶貧工作考核辦法,完善了單位包村、工作隊駐村、干部聯戶機制。改革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機制,全面下放項目資金審批權限,中省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直接切塊到縣。完善金融服務機制,改善貧困地區金融服務,探索建立互助資金、財政資金擔保的投融資機制,放大貸款額度。創新社會參與機制,制定出臺了落實《創新扶貧開發社會參與機制實施方案》的意見,完善社會扶貧資源籌集、配置、使用等機制。

二、2015年陜西精準扶貧聚焦“六個精準”

今年以來,我省扶貧開發把握關鍵環節,聚焦“六個精準”,全力實施精準扶貧,預計全年可實現100萬貧困人口脫貧目標。

一是扶持對象精準。進一步核實了貧困人口,更新了扶貧對象建檔立卡信息,精準分類了貧困人口致貧原因,摸清了貧困殘疾人、老年人、大病患者和貧困家庭的高中生、大學生(中職生)等五類特殊貧困人口底數。延安市對建檔立卡中26%的貧困戶進行了核實替換更新。

二是項目安排精準。加大移民搬遷、產業扶貧、能力建設等項目力度,探索試點電商扶貧、光伏扶貧、旅游扶貧項目,專項扶貧項目瞄準在冊貧困戶,扶持發展150萬人;教育、醫療、救助等各類社會保障政策努力覆蓋全部符合條件貧困人口,扶助200多萬人;鄉村道路、飲水安全、旅游扶貧等行業扶貧項目向貧困村傾斜,貧困村整村推進項目加快新農村新社區建設,確保了貧困村貧困戶在到村到戶扶持項目中直接受益。

三是資金使用精準。全面下放財政扶貧項目資金審批權限,今年全省切塊下達到縣財政扶貧資金92%以上,資金使用直接惠及扶貧對象。延長、志丹、麟游等縣專門制定了財政扶貧資金支持精準扶貧政策意見。全省47個縣建立了3.32億元風險擔保金,確保貧困戶能貸到款;投放扶貧貸款11.71億元,其中小額到戶扶貧貸款8.84億元;400個互助資金協會開展了融資抵押業務,與有關銀行合作累計發放貸款3.47億元。

四是措施到戶精準。堅持產業發展扶持到村到戶、生產生活條件改善到村到戶、致富能力提升到村到戶。創新產業扶貧模式,加大金融扶貧力度,帶動貧困戶增收。積極協調落實兜底政策,對缺乏發展能力的特殊貧困人口實施精準兜底脫貧。延安市設立了4.5億元扶持農村貧困人口專項資金,對貧困人口每年補助1000元。鎮安縣自籌4000萬元建立扶貧貸款儲備金,今年向貧困戶投放無擔保貼息貸款1.83億元。

五是因村派人精準。省委組織部、省扶貧辦在7162個低收入村開展干部駐村聯戶扶貧,選派駐村干部20524人,組織13.5萬名干部職工結對幫扶23.5萬貧困戶。向6852個建檔立卡貧困村選派?“第一書記”,?進一步加強貧困村基層組織建設。

六是脫貧成效精準。精準認定了2014年度減貧人口,分解落實了2015年國家和省級扶貧標準下的65萬、100萬貧困人口減貧任務。著手制定扶貧對象脫貧認定退出辦法。各級將扶貧開發作為年度目標責任考核的重要內容。延安市將對縣區的扶貧開發考核分值從2分提高到?5分,并實行扶貧工作考核“一票否決制”。

三、下一步精準脫貧著力“五個措施”

下一步,我們將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按照省委5號文件的要求,針對各類貧困人口的不同需求,著力“五個措施”,實現精準脫貧,確保貧困地區貧困群眾不掉隊。

一是實施“造血扶貧”。堅持短平快項目與長效項目相結合,做到貧困地區有主導產業,貧困村貧困戶有增收項目,貧困勞力有就業崗位。對有勞動能力、發展條件和脫貧意愿強烈的貧困戶,通過發放小額貼息貸款、資金直補等方式,扶持發展特色產業增收脫貧。對缺乏經營能力的零就業家庭,通過開發公益性工作崗位和企業愛心崗位,實現就業穩定脫貧。積極開展產業精準扶貧試點,創新產業扶貧模式,鼓勵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與貧困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通過土地入股、土地流轉、共建基地、購銷合同、服務協作等帶動貧困戶脫貧。

二是實施“搬遷扶貧”。對長期居住在偏遠山區、地質災害多發、生存環境惡劣地區的貧困戶,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思路,持續推進大規模移民搬遷。加大搬遷力度,抓好移民安置房建設;落實好特困戶、“三無”戶、五保戶安置政策;按照“?;?、按標準、分階段、抓統籌”的要求,扎實搞好移民安置點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建設;加大產業開發和創業就業扶持力度,確保搬遷群眾就業有崗位、創業有門路、增收有渠道,真正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不反彈”。

三是實施“兜底扶貧”。對貧困老年人,按規定全面發放基本養老金和高齡老人生活補貼;對生活困難的殘疾人全面發放殘疾人專項補貼;對因病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安排專門資金資助其參加新型合作醫療,努力擴大大病醫療救助和臨時救助覆蓋面;對符合條件的貧困群眾全部納入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和“五?!惫B范圍,保障基本生活。

四是實施“教育扶貧”。改革創新“雨露計劃”培訓方式,加大貧困對象培訓力度,提高就業創業技能,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對貧困家庭的在校大學生進行形式多樣的助學行動,對貧困家庭的中高職在校生和高中生進行生活補助,幫助他們完成學業,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實現扶貧對象的技能培訓和教育助學全覆蓋,確保每個貧困孩子都能上得起學、每個貧困家庭至少有一人通過職業培訓實現就業。深入實施“六個一”貧困村致富帶頭人培訓工程,加快貧困村、貧困人口脫貧步伐。

五是實施“責任扶貧”。堅持省負總責、縣抓落實、工作到村、扶貧到戶,強化縣委、縣政府扶貧開發主體責任。嚴格落實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扶貧責任制,將貧困地區黨政領導干部考核與貧困人口脫貧致富實績掛鉤,不斷強化黨委、政府和領導干部的政治責任。實行干部駐村聯戶扶貧責任制,強化駐村幫扶責任,堅持不脫貧不脫鉤。

女士們、先生們,扶貧開發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扶貧開發任務非常艱巨,我們有決心、有信心打好精準扶貧攻堅戰,確保到2020年全面完成新十年扶貧《綱要》確定的目標任務。謝謝!

責任編輯:殷譽瑋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