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財政廳副廳長夏曉中發布2015年上半年陜西財政預算執行和深化改革有關情況
來源: 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15-08-06 09:12
2015年7月28日星期二10時省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省財政廳副廳長夏曉中發布2015年上半年陜西財政預算執行和深化改革有關情況 ,并回答記者提問。
女士們、先生們,新聞界的朋友們:
大家好!歡迎各位參加今天的發布會。在此,我首先代表陜西省財政廳,對大家長期以來給予陜西財政事業的關注、支持和宣傳,表示誠摯的謝意!下面,我就今年上半年陜西財政預算執行和深化改革有關情況向大家作以介紹。
一、財政收支實現“雙過半”
從收入看,今年以來,工業、投資等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回落,煤炭、石油等重點稅源產品需求不振、價格下跌,加之落實結構性減稅政策又直接減少了收入,組織收入工作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面對困難,全省各級財稅部門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的各項決策部署,加強分析預判,堅持依法征管,在重點行業、重點地區、重點稅源以及薄弱環節上下功夫,努力做到應收盡收。經過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上半年全省地方財政收入完成1034.6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2.1%,占年度收入預算的50.35%,實現了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的目標。組織收入最突出的特點是:財政收入每個月都保持了10%以上的增幅,實現了收入的均衡入庫、平穩增長。
從支出看,今年以來,省財政狠抓支出管理,把保障重點支出、提高支出進度,作為支持“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的重要抓手,通過定期對市縣和省級部門支出進度進行通報、盤活存量資金、預撥資金、加快項目庫審核等方式,促使資金盡早發揮效益,確保了省委省政府各項重大決策部署及時落實到位。上半年,全省財政支出完成2062.85億元,占支出調整預算的50.26%,增長8.54%,各項重點支出得到較好保障。財政支出有兩個突出特點:一是支出進度快。上半年,我省財政綜合支出進度全國排名第一,消化存量資金進度全國第二,到6月底,全省財政存量資金較2014年底同口徑下降了62%,其中省本級下降了73%。二是支出結構進一步優化。從支出增幅看,教育、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節能環保、城鄉社區、農林水利、住房保障等重點支出保持10%以上增長,其中節能環保支出增幅最高(增長42.84%)。從支出結構看,社會保障支出占比最大(達到337.11億元,比重為16.34%),教育支出占比第二(達到333.24億元,占比16.15%)。同時,一般公務支出持續下降。年初省級“三公”經費預算較上年同期下降10.6%。1-6月份全省“三公”經費支出84391萬元,下降17.04%;會議費支出23811萬元,下降20.67%,其中省本級“三公”經費支出3526萬元,下降11.36%;會議費支出1801萬元,下降24.42%。
二、財政投入重點用于穩增長、惠民生
(一)打好“組合拳”,支持穩增長。一是支持擴投資。在繼續加大對重點項目、重點領域投入的同時,又通過整合資金、盤活存量等方式,籌集了100億元,重點用于支持工業穩增長,以及保障性安居工程、普通公路、城鎮基礎設施、教育、水利等重大公益性項目,直接拉動了投資,發揮了穩增長的作用。二是切實減輕企業稅費負擔。大力推進簡政放權,認真貫徹落實國家西部大開發、高新技術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小微企業和重點群體創業就業等稅收優惠政策,充分發揮結構性減稅政策在減輕企業稅負、促進經濟發展等方面的積極作用。上半年,全省共減免稅90多億元。同時,對涉煤收費基金實行清單制管理,深入開展了煤炭、原油、天然氣收費清單制落實情況的專項檢查。三是創新財政資金投入方式。在新常態下,我們更加注重采取股權投入、資本金注入、設立基金等方式,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作用,帶動社會資本投資。今年,省財政籌集10億元,支持設立規模為50億元的醫藥產業發展基金。目前,我省共有循環經濟、現代能源、航空、生物醫藥、高端裝備、節能環保、新材料、高技術服務、3D打印、新能源汽車等10支創投基金在運作,對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具有重要作用。同時,安排財政風險補償金10億元,吸引銀行加大對重點項目的貸款力度。四是積極爭取中央政策和資金支持。目前,我省西咸新區被國家列入海綿城市(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下雨時吸水、蓄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試點范圍,銅川市董家河循環經濟產業示范園列入國家2015年園區循環化改造試點范圍,禮泉縣西張堡鎮陜西再生資源產業園列入國家“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延安、榆林15個縣列入國家電子商務進陜北革命老區項目等,以上幾項,預計當年可爭取中央資金7.7億元。
(二)落實“兩個80%”,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今年以來,盡管財政收入增速放緩,但我們不斷優化支出結構,用于民生的投入力度絲毫未減,百姓獲得更多實惠。年初省級新增安排121.3億元,用于各項民生支出,占全部新增安排資金的80.2%;上半年全省民生支出完成1685.1億元,占到全部財政支出的81.69%,比上年同期增長10.6%,保障了教育、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等各項民生支出需要。
三、財稅體制改革取得新進展
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是打牢這個基礎的根本途徑,也是推進解決“花好錢、辦好事”問題,解決政府“越位、缺位”、政府間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不清晰等一系列問題的重要舉措。今年以來,我們重點抓了兩方面工作:
一是抓制度頂層設計。以省政府名義印發了《關于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從完善政府預算體系、推進預決算公開、實行中期財政規劃管理、規范地方政府債務管理等方面,提出了16項任務,各級政府和部門正在加快推進相關工作。
二是抓重點改革。全面啟動了政府債務管理改革。以省政府名義印發了《陜西省政府性債務管理辦法》,對全省政府性債務管理做了全新的規定,對我省防范政府債務風險,降低融資成本,穩增長、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完善稅收制度。擴大“營改增”試點范圍,在交通運輸業、部分現代服務業、郵政業和電信業開展了“營改增”試點。推進資源稅改革, 從2014年12月1日起,我省全面實施了煤炭資源稅從價計征改革。規范預決算公開。全省縣級以上全部按規定公開了2015年政府預算、部門預算和“三公”經費預算。省級除公開了2015年政府預算、部門預算和“三公”經費預算外,各部門2014年部門決算和“三公”經費實際支出數將在8月中旬向社會公開。下半年,我們還將積極推進專項資金預算和分配結果公開,在省級先行開展行政事業單位資產占有情況、政府采購情況公開試點,并逐步將預算公開范圍拓展到財政政策、規章制度、政府債務等領域。
上半年,財政運行總體平穩,但完成全年工作任務,也面臨著許多困難,主要是在經濟下行壓力大的情況下,煤炭、石油等重點稅源行業稅收收入出現短收。同時,財政既要支持穩增長、調結構,又要保障各項民生支出,還要償還到期地方政府債務等,各方面對財政支出需求很大,財政收支平衡壓力加大。下半年,我們將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堅定信心,迎難而上,認真貫徹落實促投資、穩增長的政策措施,全力以赴促進我省經濟發展。繼續狠抓收支管理,全面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努力完成全年各項財政工作任務,為加快建設“三個陜西”、實現追趕超越做出更大貢獻!
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殷譽瑋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