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民政廳副廳長魯鋒發布“今冬明春困難群眾生活安排”有關情況
來源: 省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15-01-15 16:11
2015年1月15日上午,省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陜西省民政廳新聞發言人、副廳長魯鋒發布“今冬明春困難群眾生活安排”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
今天,我們在這里召開“今冬明春困難群眾生活安排”新聞發布會,我謹代表陜西省民政廳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民政事業發展的各級領導,社會各界和媒體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下面,我向大家簡要介紹冬春和“兩節”期間我省困難群眾生活安排情況。
2014年,全省發生洪澇、干旱等9類自然災害375次,災害共造成1177.4萬人次受災,37人死亡,緊急轉移安置23.92萬人次;倒塌和嚴重損壞房屋4.74萬間,輕度損壞房屋8萬間;直接經濟損失93.85億元,給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造成嚴重損失。災害對農業生產和受災群眾生活的影響還將延續,省民政廳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領導的指示精神,提早謀劃,全面部署,切實保障受災群眾和各類困難群眾溫暖過冬。下面我就受災群眾、城鄉困難群眾和特殊困難群眾的冬春生活保障做以介紹。
一、受災困難群眾生活安排
受災困難群眾生活保障一直備受黨委、政府的關心和社會各界的關注,省民政廳在保障受災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救災資金發放使用、災后恢復重建等方面開展了扎實細致的工作。
(一)加快災后重建,確保按計劃完成重建任務。2014年,共向市縣下撥中、省救災資金2.357億元,市、縣積極籌措重建資金4500多萬元。按照《陜西省暴雨洪澇災害群眾救助和災后恢復實施意見》的精神,把災后民房重建與農村危房改造和移民搬遷工作相結合,陜南三市災后重建納入陜南移民搬遷范圍、陜北兩市災后重建納入扶貧搬遷。截至2014年12月底,完成了7400戶農房重建和16129戶農房修繕任務,部分未建成新房將在2015年汛期前完成。
(二)扎實排查摸底,及時開展冬春救助工作。2014年9月22日,省民政廳下發了《關于做好受災群眾今冬明春基本生活救助工作的通知》,11月4日,又下發了《關于開展災后重建和冬春生活救助工作檢查的通知》,要求各市、縣(區)開展自查自糾工作,并將此項工作列為今冬明春的重點工作抓緊抓好。11月中下旬,省民政廳派出3個工作組,通過進村入戶、當面詢問、查看臺賬等形式,采取“揭鍋蓋、查儲糧、翻被褥”的辦法,對全省受災困難群眾的冬春救助和災后重建工作進行了全面檢查。12月初,向各市調撥棉衣、棉褲、棉被各三萬一千九百套(床)。2015年1月5日,省民政廳、財政廳及時下撥第一筆冬春救助資金2.6億元,主要用于解決冬春期間受災困難群眾口糧、衣被、取暖等基本生活困難。
(三)明確政府責任,加大地方財政投入力度。2014年,省民政廳認真貫徹落實《自然災害救助條例》、《陜西省自然災害生活救助資金管理辦法》,高度關注民生,積極做好受災群體基本生活保障,多方籌集救災資金,千方百計改善冬春和“兩節”期間受災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目前,省上已安排配套款1600萬元、市縣計劃安排7853萬元,用于改善“雙節”期間困難受災群眾生活。今年以來,省民政廳共向市縣調撥棉衣被等救災物資8種,共七萬七千九百六十件(套)。
二、城鄉困難群眾救助工作
2014年以來,全省各級民政部門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社會救助暫行辦法》,不斷加強社會救助制度建設,健全完善社會救助工作機制,全年共下撥中省社會救助補助資金65.3億元,有效保障了各項社會救助政策的落實。截至2014年11月底,全省共有城市低保對象29.3萬戶、60.1萬人,農村低保對象84.2萬戶、187.8萬人,農村五保供養對象15.2萬人,有農村敬老院478所。為切實做好困難群眾救助工作,省民政廳認真履行統籌牽頭社會救助的職責,扎實完善規章制度,健全工作機制,取得了顯著成效。
(圖1)全省城鄉低保情況
(圖2)實施醫療救助情況
(圖3)農村敬老院五保對象集中供養率
(一)規范救助管理,在制度上取得新突破。省政府以174號令的形式頒布實施了《陜西省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管理辦法》,省民政廳單家或聯合相關部門下發了《關于貫徹落實〈社會救助暫行辦法〉的意見》、《陜西省最低生活保障備案管理辦法》、《陜西省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暫行辦法》等一系列規范性文件,社會救助政策體系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按照民政部統一部署和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整改工作要求,結合省直機關工委“抓、建、促”主題活動,從2014年7月初開始,以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人情?!?、“錯保”問題為重點,我們在全省組織開展了“社會救助專項整治,提高為民服務水平”活動。
(二)整合“碎片化”救助,在機制上取得新突破。一是建立了社會救助統籌協調機制。省政府批準建立了省社會救助聯席會議制度,由省民政廳牽頭,27個部門和單位參加,重點圍繞統籌社會救助體系建設,解決社會救助“碎片化”問題開展工作。二是建立了“一門受理、協同辦理”機制。以鄉鎮(街辦)現有政府辦事大廳、綜合性服務窗口為依托,全面設立了社會救助統一受理窗口,其中,有1298個鄉鎮和街道辦事處制定了社會救助申請受理、分辦、轉辦流程和職責,明確了辦理時限,困難群眾求助更加方便,救助更加及時、有效。
(三)敢于先行先試,在救急難上取得新突破。在國務院《社會救助暫行辦法》出臺前,省民政廳就在全省基礎條件較好的地市開展了臨時救助試點工作,并以臨時救助為突破口全面開展救急難、兜底線、保民生工作。對遭遇突發事件、意外傷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導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會救助制度暫時無法覆蓋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仍有嚴重困難的家庭或個人給予的應急性、過渡性的救助。
(四)提升保障效率,確保城鄉困難群眾溫暖過冬。為做好困難群眾的冬季取暖工作,確保城鄉困難群眾溫暖過冬,省財政下撥資金2.7億元,為城鄉低保戶和農村五保供養對象發放冬季取暖補助。城市低保戶每戶每采暖季補助600元,農村低保戶和農村五保供養對象每戶(人)每個采暖季補助200元。目前,取暖費已陸續發放到困難群眾手中。
三、特殊困難群體救助保障工作
(一)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2014年,省民政廳積極開展未成年人社會保護試點,推進救助管理機構標準化建設,基本完成了年度各項工作任務,取得顯著成果。2014年,安排新建縣級救助管理站建設項目5個,共750萬元,積極協調財政廳及時下撥中央財政流浪乞討人員救助資金6414萬元、安排中央及省級福彩公益金574萬元、省級救助補助經費300萬元、縣級救助管理機構建設經費1500萬元,救助管理資金全額到位。
(圖4)流浪救助情況
(二)城市“三無”人員生活保障工作。全省共有城市“三無”人員12284人,其中集中供養4152人,散居8132人。集中供養補助標準每人每月800元,散居每人每月500元。2014年度城市“三無”人員省級生活補助資金共計3311.52萬元,其中集中供養871.92萬元,散居2439.6萬元。
(三)孤兒養育工作。截至2014年底,全省孤兒共計13473名,福利機構孤兒最低養育標準為每人每月1000元,社會散居孤兒最低養育標準為每人每月800元。2014年下達中央、省級補助資金1億多元,其中中央補助資金6479萬元,省級補助資金4023萬元,目前,資金已全部下撥到位。根據省委、省政府要求和《民政部關于進一步開展適度普惠型兒童福利制度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精神,省民政廳在興平市開展了困境兒童分類保障制度建設試點工作。探索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與兒童發展需要相匹配、與社會福利制度相銜接的兒童福利制度。
下面,我和廳相關處室負責同志一起回答大家的提問。
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田子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