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教育廳副廳長張雄強介紹陜西省教師隊伍建設情況
來源: 省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14-09-04 11:19
2014年9月4日上午,省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陜西省教育廳副廳長張雄強介紹陜西省教師隊伍建設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上午好!
陜西是教育大省,目前正在向建設西部教育強省的目標邁進,全省近60萬教師是我省教育的發展之本。2010年以來,在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我省《實施意見》精神的過程中,全省教師隊伍建設工作在戰略設計、制度建設、機制創新、保障水平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教師隊伍整體面貌得到很大改善,中小學(幼兒園)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顯著提升,特殊教育師資的培養培育力度明顯加強,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的比例迅速提高,高等院?!皟稍骸痹菏?、教學名師、千人計劃、長江學者、三秦學者英才薈萃,全省教師隊伍建設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
一、圍繞建設教育強省的核心目標,完善教師隊伍建設的頂層設計。近年來,根據我省教育發展現狀和目標要求,我們強化了教師隊伍建設的頂層設計,形成了“以德為先,骨干帶動,全員提升”三位一體的戰略思路,確立了“骨干體系建設”和“全員素質提升”兩大教師隊伍建設工程,努力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水平專業化教師隊伍。近年來全省教師隊伍建設工作,就是按照這一戰略要求全面展開的。
二、建立完備的制度體系,為教師隊伍建設提供重要保障。圍繞頂層設計, 針對學前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特殊教育、高等教育等不同層次教師發展規律和要求,省上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系統地從教師資格、培養培訓、管理、評聘、待遇、表彰等方面進行了系統設計,形成了一套完備的“制度群”,基本確立了我省教師隊伍建設的政策體系。其中,有不少創新舉措,走在全國前列。比如:2008年底,在全國率先實施了覆蓋各類教育的教職工績效工資,改善教師待遇;2009年在全國率先進行了中小學教師職稱改革試點,為全國建立新的中小學教師職稱體系提供了經驗,已經推向全國;2010年省政府出臺《關于加強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將教師工作推向了新的更高階段;2011年全面推進校本研修,為全國創新教師發展模式創造了新經驗;2012年開始實行中小學幼兒園新任教師“省考、市選、縣用”的教師準入制度;2013年率先試行學前教育免費師范生制度,等等。這些政策和舉措,為有效補充數量、完善隊伍結構、強化教師管理、激勵更多優秀人才從事教師工作,全面提升教師隊伍整體水平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堅持把師德師風建設作為教師隊伍建設的首要任務。我們一直把立德樹人作為教師隊伍建設的根本立足點。2013年全省教師工作會議出臺的《關于加強中小學師德師風建設工作的意見》(陜教師〔2013〕30號)突出了“三個重點”和“五個著力”?!叭齻€重點”是:一是建立師德約束機制。制定了警示懲戒、查糾處理等制度,劃出“紅線”,嚴防教師違反師德師風。二是規范師德教育。將師德規范作為新教師入職和各類教師培訓的第一課,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重要內容。三是堅持正面教育與懲戒相結合的原則,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制訂加強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的規章制度和獎懲條例,做到獎罰分明?!拔鍌€著力”是指從責任主體、師德教育、典型引領、制度建設、紀律約束等五個方面,完善師德建設工作機制。強化各級教育行政部門、中小學校長的主體責任,為每個教師建立師德檔案。進行年度師德考評、師德宣傳、“一票否決”等活動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師德整體水平顯著提升。2013年,商洛中學劉占良老師獲評“全國教書育人楷?!?,盧慶林、田延被評為“全國師德標兵”。近年來,我們對各地落實師德建設責任制和制度建設情況進行專項督查,在全省開展中小學教師“走進家庭、攜手育人”大家訪活動,密切家校聯系,激發教師師德意識。注重用身邊的人教育身邊的人,樹立了一批師德典型。完善師德考核標準和辦法,公開師德承諾,設立師德師風監督信箱和舉報電話,接受社會監督。
四、通過深化改革不斷提高教師工作管理效能。一是改革教師入職管理機制。規范和改進教師資格考試,提高準入門檻,加強過程管理,確保教師入口關質量。二是推進教師管理制度改革,盤活全省教師資源,努力促進教育均衡發展。今年3月,省教育、組織、編制、財政和人社等五個部門聯合出臺了《關于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教師校長交流輪崗工作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陜教規范〔2014〕5號),要求從今年9月啟動實施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制,各縣區每學年教師交流比例一般不低于符合交流條件教師總數的10%,其中名師(特級教師、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和教學名師等)、高級教師和一級教師不低于交流總數的30%。力爭實現3年內教師由“學校人”變成“系統人”,縣域內教師、校長資源的均衡配置。三是全面深化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在全國率先改革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價機制,為中小學幼兒園教師設立正高級職稱,貫通了教師職業發展通道,拓寬了教師專業成長空間。全省首批遴選出106名正高級教師已獲教育部、人社部批準。四是下放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權。向民辦院校和高職院校全面下放講師評審權,對有條件的院校下放教授、副教授評審權,激勵高校自主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改革中專教師系列評審程序,重點考查申報人教育教學能力;改進職稱評審工作程序,最大限度發揮學科專家評審作用,減少行政裁量權的使用。
五、完善和創新教師隊伍建設工作機制。一是創新骨干體系建設。近年來,我們高度重視骨干教師隊伍建設,省教育廳和人社廳《關于加強中小學教師隊伍骨干體系建設的意見》(陜教師〔2013〕28號)確立了具有我省特色的“三級三類”基礎教育骨干體系建設總目標和要求,通過層層選拔、分類培養和團隊建設,激活了“骨干帶動-全員提升”的教師自我發展模式,涌現出了一大批優秀教師。累計評選出“陜西省教學能手”3000余名,首批建立省級“優秀教學能手工作站”152個,遴選培養陜西省第九批特級教師145名,發揮了帶動、引領和示范的作用。今年4月又啟動了省學科帶頭人培養計劃,遴選了首批培養對象212名。二是建立和完善教師培訓體系。我們積極開展省級教師培訓基地建設,加強和完善組織架構和管理體系,成立了全省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發展中心、校園長培訓中心和全省教師教育指導中心,依托師范院校,建立省級培訓基地40多個。各市、縣也分別建立了教師培訓基地。指導高師院校與縣、校對口結對,培育典型和骨干。在全省高等院校推進教師發展中心建設,年內實現全覆蓋、實體化運作。三是建立教師培訓質量保障機制。我省從2009年開始實施新一輪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全員培訓,迄今累計投入培訓經費5億多元,培訓人次超過40萬,全面完成了每位教師每5年一輪的目標任務。為了強化培訓工作,省教育廳、財政廳、人社廳出臺了《關于加強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的實施意見》(陜教師〔2013〕31號),要求教師培訓要面向全員、突出骨干、傾斜農村、關注薄弱;優化培訓內容,以提高師德素養和業務能力為核心,堅持“以德為先、能力為重、按需施訓”的原則;建立培訓項目招投標制,面向省內外公開招標。省內培訓項目要求域外專家不少于1/3。創新培訓管理,省、市、縣三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培訓機構分工負責;完善評價機制,開展培訓質量匿名評估,將教師培訓列入中小學辦學水平評估和校長考評的指標體系。目前,正在籌建陜西省中小學教師培訓評估中心。四是創新培訓形式。積極探索“大規劃、低成本、高水平”的教師培訓新途徑,通過集中培訓、送培下鄉、遠程培訓、校本研修等多種途徑,確保每位教師每五年完成不少于360學時的培訓任務;圍繞課程改革,以問題為導向,采取交互式、探究式培訓;積極開展域外和海外高端培訓。深化實施“名師大篷車”、“浸入式培訓”、“校本研修”等品牌項目,計劃每年通過“國培計劃”和“省培計劃”培訓中小學、幼兒園教師10萬人次。
教育優先發展是國家的戰略需要,提升教師素質是教育的關鍵所在。我們將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以更加務實的作風,更加扎實的舉措,做好全省教師隊伍建設工作,為“教育強省”建設做出貢獻。
責任編輯:田子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