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省政府 > 新聞發布會

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我省第二次土地調查成果及國土資源管理工作有關情況

來源: 省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14-06-24 15:13

發布人:陜西省國土資源廳副廳長 燕崇樓

發布內容:

女士們、先生們:

近年來,陜西經濟社會發展穩步邁入上升通道,建設用地需求日益旺盛,耕地保護壓力日益加大,礦業經濟主導地位日益突出,在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省國土資源廳主動作為,積極履責,創新性地做了大量促當期、打基礎、利長遠的工作,為全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強力保障。

一、第二次全省土地調查主要成果

按照國家統一部署,我省從2007年7月開始,根據統一的土地利用分類國家標準(GB/T210102007),采用覆蓋全國遙感影像的調查底圖,對全省土地資源狀況進行了全面、真實、準確調查,于2009年底全面完成工作任務,上報了調查數據。今年1月份,全國第二次土地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下達了我省的分省數據。

以2009年12月31日為標準時點,全省耕地面積3997569.3公頃,其中水田165143.93公頃,水澆地1072163.22公頃,旱地2760262.15公頃;園地面積850108.66公頃;林地面積11231759.29公頃;草地面積2888322.46公頃;城鎮村及工礦用地面積717660.35公頃;交通運輸用地面積234247.19公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面積309816.34公頃;其他土地(主要為設施農用地、田坎等)面積332904.66公頃(詳見《公報》)。

與1996年的公布的第一次調查成果比較,全省建設用地從1139萬畝增加到1253萬畝,增加114萬畝;林地從14098萬畝到16848萬畝,增加2750萬畝;園地從719萬畝到1275萬畝,增加556萬畝,耕地從7710萬畝減少到5996萬畝,主要地類的數據變化,反映出我省退耕還林成效顯著,生態環境明顯改善,農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經濟社會發展步入上升通道的階段性特征非常明顯。但耕地持續減少,質量總體不高,耕地保護形勢依然非常嚴峻。

二、國土資源工作主要情況

一是建設用地供應逐年增加,2013年提供建設用地創歷史新高。積極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步入上升通道要求,按照爭取增量、盤活存量、統籌使用的思路,千方百計解決建設用地供需矛盾,多元化用地保障格局基本形成。2013年,全年實際提供建設用地達40萬畝,盤活存量土地12萬畝,成為近年來保障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用地最有力、最充分的一年,確保了一批重大民生工程、基礎設施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順利實施。

二是連續十四年實現耕地占補平衡,全面完成耕地保有量和基本農田保護任務。不斷完善管控性、建設性和激勵性相結合的耕地保護機制,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中,實現了“耕地數量不減少、質量有提高”的戰略目標。2013年,全年完成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任務250.49萬畝,完成延安治溝造地施工22.8萬畝。全面加強土地執法監察,實現土地違法比例低于15%和省級“零約談、零問責”目標。

三是加大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力度,礦業經濟的支柱作用進一步凸顯。近年來,礦業及相關加工制造業完成產值和利稅實現了年均近30%的高速增長,分別占到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65%和利稅總額的80%。2013年,全面啟動了新一輪地質找礦工作,響應中央重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號召,率先啟動了與中、西亞國家的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合作,全年完成找礦投入14億元,新增資源潛在經濟價值5000億元以上,實現資源非稅收入153億元。

四是扎實開展地災防治,群眾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全力做好陜南避災扶貧生態移民搬遷工程,從根本上解決地質災害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威脅,截至目前,共完成投資359億元,搬遷群眾20.0723萬戶、75萬人。加大工程防治力度,2013年完成地質災害防治投資1.9億元,實施防治項目90個。研究制定的《地質災害預報技術規程》成為全國第一個地方標準,《陜西省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演練指南》和《陜西省地質災害隱患點避險應急演練指南》被國土資源部轉發全國學習借鑒。

三、新時期國土資源工作定位

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以來,中央領導多次集中系統地對土地和資源保護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更高要求。按照中央領導的指示精神,結合國資源部的工作定位,跟進省委、省政府戰略決策,我們對國土資源工作在我省全局中的定位做了進一步調整。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國土資源工作定位是:“盡職盡責保護國土資源,主動有效保障科學發展,節約集約利用國土資源,盡心盡力維護群眾權益”。

一是盡職盡責保護國土資源。始終把資源保護作為基本職責,把從嚴監管作為工作總基調。嚴格落實“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嚴格落實地方政府耕地保護主體責任;嚴格落實規劃和用途管制,嚴控制非農建設占用用耕地規模;嚴格實行以補定占、先補后占、占優補優的耕地占補平衡制度,確保我省耕地數量基本穩定,堅決守住耕地保護紅線和糧食安全底線。

二是主動有效保障科學發展。始終把服務發展作為首要任務,自覺站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積極跟進省委、省政府的戰略決策,主動作為,為全省科學發展提供有力的土地和礦產資源支撐。實行差別化供地政策,發揮土地供給在促進經濟轉型中的閘門作用,對事關全省發展大局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重大民生工程的用地需求做到應保盡保,對“三高一資”、工藝落后、產能過剩項目堅決不予供應。以整裝勘查區為重點,全力推進新一輪地質找礦工作,為礦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經濟轉型升級提供強有力的資源保障。

三是節約集約利用國土資源。始終把節約集約作為緩解建設用地和礦產資源供需矛盾的根本出路。從理念樹立、制度建設和推動實踐三個層面,把節約集約基本國策落到實處。在理念上,廣泛開展國土資源國情宣傳,教育、引導全社會樹立節約集約利用意識,把節約集約上升為全民行動。在制度建設上,制定節約集約利用土地,以及以 “三率”為重點提高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水平的實施意見,修訂《建設用地定額標準》和《節約集約用地考核辦法》等,構建節約集約用地、用礦制度體系。在實踐中,從用地預審、審批、供地等各個環節入手,從用礦申請、資格審查、開發利用方案審定和執行等各方面進行完善,全面體現和落實節約集約要求。

四是盡心盡力維護群眾權益。始終把維護和保障群眾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維護群眾權益落實到行動上,落實到深化改革、政策制定、征地拆遷、保障房供地、土地整治、礦產開發、地災防治、執法監察等各個方面,體現在國土資源決策、執行、監督的各個環節。分類有序地推進農村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保障群眾合法土地權益;積極探索對被征地農民合理、規范、多元的保障機制,提升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水平;及時制定符合我省實際的兼顧國家、集體、個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辦法,探索“留地”、“留物業”、“入股”等多種安置方式,確保被征地農民長期受益,共享資源開發成果。

今年,國土資源管理改革也是大家非常關注的問題。我們將按照中央統一部署,結合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實際,遵循問題導向,守住“不能把土地公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糧食產量改下去了、不能把農民利益損害了”的底線,分類推進,穩妥改革,不斷提高國土資源管理能力和水平。

謝謝!

責任編輯:殷譽瑋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