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空港新城建設西安國家航空城實驗區情況
來源: 省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14-06-10 11:41
發布人:陜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 方瑋峰
發布內容:
女士們、先生們:
上午好!歡迎大家參加今天的新聞發布會。
5月14日,中國民用航空局復函陜西省人民政府,表示支持設立西安航空城實驗區,將積極協助陜西省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航空樞紐和內陸空港城市示范區。這是繼年初西咸新區獲批國家級新區之后,陜西經濟生活中的又一件大事,對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打造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李克強總理年初來陜調研考察時指出,“陜西要在新一輪西部大開發中發揮戰略支撐作用,在西部科學發展中當好新引擎;要加快調整結構,著力提質增效,打造陜西經濟升級版;要利用好區位優勢,形成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為我們加快發展臨空經濟、推動產業結構升級、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不斷擴大對外開放、打造陜西經濟升級版提出了明確要求。在西安建設航空城實驗區,是陜西貫徹落實李克強總理重要批示精神,以全球化視野謀劃發展,以開放包容的氣度融入世界,積極對接國際管理準則,學習借鑒發達地區的開放理念,進一步提升對外開放水平的重大舉措。
發端于西安的古絲綢之路,書寫了東西方文明交流輝煌的歷史,在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今天,陜西實施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的戰略定位和目標任務已經確定,在西安建設航空城實驗區,有利于促進我省與絲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在能源、通信、農業、教育、旅游等領域開展互利合作,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打造絲綢之路經濟新起點。
西部大開發以來,陜西基礎保障能力大幅提升,是中西部地區重要交通物流樞紐、科教文化中心、能源基地和生態屏障,在西安建設航空城實驗區,有利于促進陜西航空制造、航空運輸、航空物流融合發展,打造西部地區客貨并舉、陸空聯運、制造服務于一體的空港經濟聚集區,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發揮陜西在新一輪西部大開發中的戰略支撐作用。
臨空經濟以其快捷性適應了國際貿易距離長、空間范圍廣、時效要求高等需求,越來越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主流業態。陜西是我國重要的航空產業聚集區,已形成集大中型飛機研究、設計、試驗、生產、綜合保障及教學培訓為一體的較為完善的航空科研生產體系,在西安建設航空城實驗區,有利于我國臨空經濟發展布局,同時為全國臨空經濟發展提供示范。
航空城實驗區以西安咸陽機場、西咸新區空港新城為核心區,規劃面積146平方公里。戰略定位是,將航空城建設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對外開放的國際門戶、臨空現代服務業引領區、現代航空高端制造科研聚集區、國際內陸型空港城市示范區。發展目標是,到2020年,航空城實驗區產業體系初步形成,開放門戶地位基本確立,航空旅客和貨郵吞吐量分別達到5300萬人次和45萬噸左右,年均分別增長10.6%和10%。到2025年,發展環境與國際全面接軌的航空城全面建成,形成以航空城為中心,連通國內外160多個城市280條航線網絡,航空旅客和貨郵吞吐量分別達到6700萬人次和70萬噸左右,年均分別增長4.8%和7.6%。與臨空相關聯的高端研發制造、文化、旅游等產業年均增長20%以上。
按照發展規劃,我們將把航空城實驗區作為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建設的重要突破口,作為陜西打造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經濟轉型升級的有力抓手,作為創新體制機制的有效平臺。主要抓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國際開放門戶。完善航線網絡,做強基地航空公司,壯大航空貨運,打造“絲綢之路航空樞紐、內陸開放國際門戶”。二是建設臨空現代服務業引領區。以建設空港國際貿易服務中心四大平臺為著力點,推進面向中西亞、歐洲的自由貿易園區建設。加快推進航空物流、航空維修、通用航空、航空租賃、航空人才培訓、航空會展六大航空服務業發展。三是打造與航空產業相關聯的高端制造業聚集區。大力發展航空制造相關產業,培育航空產業集群,帶動裝備制造業和新技術、新材料的發展。四是打造國際空港城市示范區。構建功能完善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復合智能的綜合服務體系和優美宜居的生態體系,建設“國際化、人文化、生態化、智慧化”的第四代國際空港城市。
建設西安航空城實驗區是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進一步提升對外開放水平的一項綜合性工程,為社會各界帶來了新機遇、搭建了新平臺、描繪了新藍圖,讓我們攜手共進,改革創新,奮發有為,以時不我待、機不可失的勇氣,加快推動西安航空城實驗區建設,為富裕陜西、和諧陜西、美麗陜西作出新的貢獻。
責任編輯:田子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