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2013年全省環境質量狀況及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情況
來源: 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14-03-05 11:17
發布人:陜西省環保廳副廳長 李孝廉
發布內容:
女士們、先生們,新聞界的朋友們:
大家好!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要內容有兩項,一是發布2013年全省環境質量狀況;二是發布環保部對我省2013年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核定結果。
現在發布第一項,2013年全省環境質量狀況。
全省環境質量監測數據顯示:2013年,九市一區(西安除外)按照《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評價,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為309~357天,平均達標率為90.1%。西安市按照《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評價,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為138天,達標率為37.8%。全省六條主要河流中漢江、丹江和嘉陵江水質優,渭河干流出省潼關吊橋斷面化學需氧量濃度同比持平、氨氮濃度同比下降6.08%,無定河和延河輕度污染。25個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99.8%。全省輻射環境質量狀況良好,聲環境質量基本保持穩定。
——城市空氣環境質量
2013年,全省九市一區(西安市采用新標準除外,下同)環境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PM10)平均濃度同比上升2.47%,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平均濃度同比持平,自然降塵量同比下降8.7%。按照《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評價,九市一區環境空氣質量均達到年均值二級標準(居住區標準)。與上年相比,九市一區可吸入顆粒物(PM10)增幅較大的是安康、商洛、延安,降幅較大的是榆林、漢中和渭南;二氧化硫(SO2)增幅較大的是漢中、銅川和渭南,降幅較大的是安康和咸陽;二氧化氮(NO2)增幅較大的是商洛、安康和咸陽,降幅較大的是榆林、銅川和漢中。
按照《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監測、評價,九市一區優良天數為309~357天,平均達標率為90.1%。其中關中地區,寶雞市優良天數314天,與上年持平;咸陽市313天,減少4天;銅川市330天,增加1天;渭南市309天,減少1天;楊凌區316天,增加1天。陜北地區,延安市優良天數327天,增加13天;榆林市322天,減少13天。陜南地區,漢中市優良天數350天,增加10天;安康市357天,減少2天;商洛市351天,與上年持平。
按照《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監測、評價,2013年,西安市環境空氣中除二氧化硫(SO2)全年平均值(0.046 mg/m3)達標外,其余五項指標均不同程度超標,其中:可吸入顆粒物(PM10)全年平均值0.19mg/m3,超標1.7倍;細顆粒物(PM2.5)全年平均值0.105 mg/m3,超標2倍;二氧化氮(NO2)全年平均值0.057 mg/m3,超標0.43倍;一氧化碳(CO)和臭氧(O3)均超標0.1倍。
按照《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監測、評價,2013年,西安市優良天數138天(優9天,良129天),占37.8%;輕度污染106天,占29.0%;中度污染54天,占14.8%;重度污染33天,占9.0%;嚴重污染34天,占9.3%。在全年污染天數227天中,以PM2.5為首要污染物138天,占60.8%;以PM10為首要污染物56天,占24.7%;以O3為首要污染物33天,占14.5%。
2013年,全省十個設區市開展了降塵監測,降塵量年均值范圍為5.78~20.32噸/平方公里·月,平均為11.71噸/平方公里·月,同比下降8.7%。降塵量最高的是銅川,最低的是漢中;同比增幅較大的是安康,降幅較大的是榆林。
2013年,全省十個設區市開展了降水酸度監測,共采集雨樣624個,僅西安市測點檢出酸雨樣品1個。全省降水酸度同比下降0.27%。
——水環境質量
按照《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監測、評價,2013年,全省主要河流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為54.2%,較上年上升0.2%;Ⅳ~Ⅴ類水質斷面比例為31.3%,較上年上升8.3%;劣Ⅴ類水質斷面比例為14.5%,較上年下降8.5%。全省主要河流化學需氧量、氨氮平均濃度分別為19mg/L、1.246mg/L;與2012年相比,化學需氧量下降5%,氨氮下降11.4%;與2011年相比,化學需氧量下降20.8%,氨氮下降34.8%。
渭河干流水質略有好轉。渭河干流寶雞段總體為Ⅲ類水質,水質良好;咸陽段總體為Ⅳ類水質,輕度污染;西安段總體為劣Ⅴ類水質,重度污染;渭南段總體為劣Ⅴ類水質,重度污染。渭河干流Ⅰ~Ⅲ類斷面比例為28.6%,較上年持平;Ⅳ~Ⅴ類斷面比例為35.7%,較上年上升7.2%;劣Ⅴ類斷面比例為35.7%,較上年下降7.2%。
渭河干流化學需氧量、氨氮平均濃度分別為21mg/L、1.770mg/L;與2012年相比,化學需氧量下降8.7%,氨氮下降0.17%;與2011年相比,化學需氧量下降32.3%,氨氮下降43.4%。咸陽興平、南營斷面氨氮濃度同比分別下降38.3%和29.7%,水質均由Ⅴ類改善為Ⅳ類;渭南潼關吊橋斷面氨氮濃度同比下降6.08%,水質由劣Ⅴ類改善為Ⅴ類。
化學需氧量:除西安天江人渡和耿鎮橋斷面為Ⅴ類外,其他斷面化學需氧量均達到Ⅳ類標準(≤30mg/L)。與2012年相比,西安天江人渡和渭南樹園斷面化學需氧量濃度分別上升11.8%和5.26%,寶雞林家村、渭南潼關吊橋斷面持平,其他斷面均有所下降。與2011年相比,所有斷面化學需氧量濃度均下降,其中咸陽鐵橋斷面降幅最大,下降46.8%。
氨氮:寶雞段5個斷面氨氮濃度均達到Ⅲ類標準,咸陽3個斷面達到Ⅳ類標準,西安天江人渡至渭南樹園斷面為劣Ⅴ類,渭南潼關吊橋斷面達到Ⅴ類標準。與2012年相比,寶雞虢鎮橋、咸陽鐵橋、西安天江人渡和西安耿鎮橋斷面氨氮濃度分別上升3.64%、30.1%、45.7%和17.9%,其他斷面氨氮濃度均有所下降,其中咸陽興平斷面降幅最大,下降38.3%。與2011年相比,寶雞林家村和虢鎮橋斷面氨氮濃度分別上升3.24%和5.63%,其他斷面氨氮濃度均有所下降,咸陽鐵橋斷面降幅最大,下降63.4%。
渭河支流水質改善明顯。渭河支流Ⅰ~Ⅲ類、Ⅳ~Ⅴ類、劣Ⅴ類水質斷面比例均為33.3%。
渭河支流化學需氧量、氨氮平均濃度分別為25mg/L、2.694mg/L;與2012年相比,化學需氧量下降19.4%,氨氮下降21.9%;與2011年相比,化學需氧量下降37.5%,氨氮下降35.5%。
渭河支流中,清姜河、金陵河、千河、涇河、黑河(咸陽)水質良好;漆水河(咸陽)、黑河(西安)、灃河和北洛河為輕度污染;灞河和沋河為中度污染;臨河、皂河、澇河、新河和漆水河(銅川)為重度污染。咸陽涇河橋斷面石油類濃度同比下降83.3%,水質由Ⅳ類改善為Ⅲ類;西安灞河三郎村斷面氨氮濃度同比下降70.8%,水質由劣Ⅴ類改善為Ⅴ類;銅川漆水河金鎖斷面氨氮濃度同比下降84.6%,水質由Ⅱ類改善為Ⅰ類;渭南沋河張家莊斷面氨氮濃度同比下降70.3%,水質由劣Ⅴ類改善為Ⅴ類。
無定河水質總體輕度污染。無定河干流化學需氧量、氨氮平均濃度分別為17mg/L、0.785mg/L;與2012年相比,化學需氧量上升30.8%,氨氮下降1.01%;與2011年相比,化學需氧量和氨氮分別上升21.4%和31.1%。綏德辛店斷面氨氮濃度同比上升40.6%,水質由Ⅲ類下降為Ⅳ類。
無定河支流榆溪河化學需氧量、氨氮平均濃度分別為22mg/L、0.772mg/L;與2012年相比,化學需氧量上升37.5%,氨氮下降12.7%;與2011年相比,化學需氧量上升46.7%,氨氮下降31.8%。榆陽紅石峽斷面化學需氧量濃度同比上升39.1%,水質由Ⅱ類下降為Ⅲ類;劉官寨斷面化學需氧量濃度同比上升32.8%,水質由Ⅲ類下降為Ⅳ類。
延河水質輕度污染。延河化學需氧量、氨氮平均濃度分別為21mg/L、0.723mg/L;與2012年相比,化學需氧量下降8.7%,氨氮上升79.9%;與2011年相比,化學需氧量和氨氮分別上升5%、104.8%。
漢江、丹江、嘉陵江水質全部為優。3條河流水質穩定保持Ⅰ~Ⅲ類標準。漢江、丹江、嘉陵江出省斷面均為Ⅱ類水質,水質優。
2013年,25個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共取水62167.03萬噸,達標水量為62028.03萬噸,達標率為99.8%。4月份監測延安市王瑤水庫石油類超標0.16倍。
——輻射環境質量
2013年全省輻射環境質量總體良好。5個輻射環境自動站監測點位連續γ輻射空氣吸收劑量率屬于正常水平。全省環境γ瞬時輻射劑量率,氣溶膠、沉降物放射性核素活度濃度均為正常環境水平。長江、黃河兩大水系流經我省支流的9個斷面水體樣品及5個水庫、水廠的水體樣品中各種放射性核素濃度屬于正常水平。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活度濃度屬于正常水平。核設施、鈾礦冶周圍放射性水平正常。環境電磁輻射水平總體情況良好。
——聲環境質量
2013年,我省西安等十個城市開展了道路交通、區域環境、城市功能區聲環境質量監測。
城市道路交通聲環境:全省道路交通聲環境質量共監測路段總長616.09公里,其中超標路段長99.37公里,占14.6%。商洛道路交通聲環境質量等級為輕度污染,西安為較好,其余8個城市均為“好”。與上年相比,全省城市道路交通聲環境質量基本保持穩定。
城市區域環境聲環境:寶雞、渭南、安康、商洛等4個城市區域聲環境質量較好,其他6個城市一般。與上年相比,全省城市區域聲環境質量等級由良好下降為一般。
城市功能區聲環境:西安、延安、榆林、漢中和商洛各功能區聲環境質量有不同程度的超標,其他5個城市各功能區晝間和夜間聲環境質量均達標。
下面發布第二項,國家環保部對我省2013年度全省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核定結果。
環境保護部初步核定我省2013年化學需氧量比上年下降3.1%(目標2%),氨氮比上年下降3.8%(目標2%),二氧化硫比上年下降4.4%(目標3%),氮氧化物比上年下降6.1%(目標4%)。分別完成省委、省政府下達目標任務的155%、190%、147%和153%。繼去年二氧化硫提前完成“十二五”減排任務后,化學需氧量提前兩年完成“十二五”任務,氨氮完成“十二五”任務的77%。特別是氮氧化物較“十一五”首次出現拐點,而且幅度較大。環保部分管副部長翟青在全國減排視頻會議上對我省污染減排管理工作給予高度肯定。
同時,省上對各市減排情況也進行了核定,各市區均完成或超額完成四項主要污染物減排目標。其中西安市化學需氧量削減比例最高,同比下降5.59%;咸陽市氨氮削減比例最高,同比下降6.24%;韓城二氧化硫削減比例最高,同比下降7.38%;銅川氮氧化物削減比例最高,同比下降14.31%。
2013年,我省在保持經濟較快發展的同時,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下降,環境質量不斷改善,主要得益于減排措施的扎實開展。
一是在資金投入上全力保障。共爭取中、省環保資金16.4億元,其中,中央資金6.95億元,省級資金9.45億元。用于火電、水泥脫硝建設及鍋爐拆改等補貼4.04億;脫硝電價補貼0.24億;“黃標車”淘汰補貼1.1億;渭河流域治理2.5億;陜南污水管網建設1億;農村環保4.7億;減排監測能力建設1.67億;生態保護1.15億。
二是在減排能力建設上務實創新。全年新建污水處理廠11座,新增污水處理能力35.2萬噸/日,新改造污水處理廠30座,能力達到193.6萬噸/日;新建成191家規模化養殖場(小區)廢棄物處理處置設施;完成7臺390萬千瓦火電機組脫硫改造;75平米以上燒結機共1270平米已全部實施脫硫;全省32臺1521萬千瓦機組完成脫硝改造,脫硝機組占火電機組比例達到61%,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1%;全省新型干法水泥100%脫硝,高出全國平均水平40%,走在全國前列;各有關部門聯合建立了陜西省淘汰注冊運營“黃標車”信息管理系統,全年淘汰“黃標車”6.2萬輛。這些減排工程和政策措施,有力支撐了四項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的完成。
三是在環境執法中敢于揭丑,堅持鐵腕執法,鐵面問責,嚴肅查處環境違法案件,向社會公布查處情況,接受輿論監督。掛牌督辦突出環境問題40起,向媒體公布了全省105座城鎮污水處理廠檢查結果,央視《焦點訪談》等欄目還對一些個案進行了深度報道,有力推動這些問題的整改,得到環保部的肯定。
四是在生態文明制度建設中勇于改革。在創新制度建設上抓落實、動真格、求實效,取得了較大進展??偭抗芾碇贫冉ㄔO在環境立法上取得重大突破,總量控制、排污許可、排污權交易等制度被納入《陜西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經濟政策方面大膽創新,我廳同興業銀行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排污權質押融資成為合作的主要方向,今年單筆融資總額1億元的排污權質押項目創造了全國之最。以榆林為試點啟動市級排污權交易,并開展了首次市級交易競拍,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取得又一次突破。
2013年,我省污染減排各項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下一步將重點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毫不放松抓好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始終堅持“目標不變、要求不降、力度不減”的原則,強化減排目標責任制,制定2014年度減排方案,下達減排任務,分解落實“六廠(場)一車”重點工程措施,確保納入國家減排目標責任書的項目全部建成。二是突出抓好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的污染減排,改進總量減排工作方式和方法,以大氣治理、流域治理、農村面源治理為工作重心,確保各項減排措施落實到位。三是進一步提高“六廠(場)一車”等重點行業管理水平,著力推進綠色電力調度計劃,保障已完成脫硝改造的燃煤電廠發電負荷,確?;痣娦袠I脫硝機組明年充分發揮減排效益。
責任編輯:田子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