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省政府 > 新聞發布會

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共建大西安、圓好咸陽夢有關情況

來源: 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13-10-18 12:53

發布人:咸陽市人民政府市長 衛華

發布內容: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上午好,非常高興與大家在這里見面。今天我市發布會的主要內容是介紹省市共建大西安政策出臺后,咸陽一年來在加快推進創新型區域建設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效。

西安、咸陽城市中心距離是25公里,文脈相通、地緣相近、人緣相親,共同承載了周秦漢唐的輝煌,自古就親如一家。

進入新世紀,兩市在一體化方面的步伐不斷加快。2002年,西安、咸陽簽訂經濟一體化協議;2009年,關中—天水經濟區提出建設國際化大都市,兩市經歷了由交通路網對接向全面一體化發展的轉變。

省委、省政府共建大西安政策出臺后,更將西安、西咸新區和咸陽合作共贏、攜手發展的關系提升到新的層面,也為咸陽的發展樹立了新的標桿。

一年來,我們感到最大的變化是發展理念的提升。共建大西安,讓咸陽從單一的城市發展轉變為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先行區,對我們原有的發展理念、城市定位、工作方式帶來了強力的沖擊。

為適應這種變化,我們召開市委六屆五次全會,從發展思路、目標定位、工作標準與大西安建設進行全方位對接。我們著眼于發揮帶動大關中、引領大西北的作用,確定了建設西部工業強市、西部農業強市、西部科教強市、西部文化強市和群眾生活水平、生態建設水平、城鄉統籌發展水平在西部領先的奮斗方向,

提出到2017年,實現生產總值、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城鎮居民收入、農村居民收入“四個翻一番”的奮斗目標。這些方向和目標,不僅是對大西安任務的具體化,也是490多萬咸陽人民的美好向往,是我們孜孜以求的“咸陽夢”。

同時,我們進一步創新工作方式,運用對標管理的方法,省內與西安、榆林、寶雞進行對標,省外瞄準四川綿陽、德陽和湖南株洲,找差距、學先進,在比學趕超中打開視野、創新舉措、加快發展。

產業是共建大西安的支撐。過去,兩市主要是自我發展,不可避免的產生了一些重復建設和競爭的問題。共建大西安出臺后,我們把“錯位共贏”作為產業發展的基本原則,結合我市正在實施的產業轉型升級計劃和西安的產業定位,按照“陜西制造、咸陽配套”的思路,推進產業錯位發展。

工業產業方面,按照存量調結構騰空間、增量優結構擴空間的要求,編制出臺九大工業產業規劃,推進兩市紡織產業整體列入到國家老工業搬遷試點,通過支持CEC兼并重組彩虹集團,提升高新區依托三星發展電子產業的水平,進一步做大咸陽能化、裝備制造、食品、醫藥產業等優勢產業。

大西安都市農業發展的潛力和空間都在咸陽,我們規劃建設了35個現代農業示范園區,推動傳統農業向優質農業、優質農業向觀光農業轉型,吸引大西安市民賞花、摘果、逛咸陽,努力建設大西安的糧袋子、菜籃子、果園子和休閑避暑的后花園。

旅游業是咸陽大力發展的一個產業,在把我市的漢唐帝陵納入西安文化旅游線路的同時,突出發展鄉村旅游、紅色旅游、生態旅游,今年國慶,我們咸陽禮泉縣的袁家村,平均一天的游客量就達到8萬人。

借助共建大西安的品牌效應,大力實施項目帶動戰略,一套班子外出抓招商、一套班子在家抓落實,投資150億元歡樂東方主題公園、投資110億元的空港泉商國際絲路城、投資103億元的高端動力及儲能鋰離子電池等一批重大項目落地建設,支撐了產業規模的迅速擴張。

在共建大西安《若干意見》中,提出了大西安的范圍相應輻射到咸陽其它縣市區。這對咸陽來講,就是一個全域建設、全域融入的概念。實事求是的講,咸陽的城市建設層次和管理水平與西安有質的差距。

一年來,我們突出“全域咸陽”的概念,先后啟動了中心城市改造提升工程、縣城建設三年大提升工程,加快重點鎮建設步伐,咸陽城市建設進入到一個快速發展期。對中心城市的建設,重點加快了城市北部、咸興區域和渭河兩岸中央商務區的建設步伐,未來咸陽中心城市在大西安建設中的框架已經基本形成。

堅持以文為脈、以水為魂、以綠為韻,扎實開展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國家園林城市活動,著力打造宜居宜業的城市特色。

支持興平、涇陽建設大都市組團城市;推動乾縣、禮泉、三原建設衛星城市;鼓勵彬縣、長武建設市域副中心城市。深化鄉鎮體制改革,集中抓好14個省市重點鎮以及旅游名鎮、沿渭河重點鎮,著力打造一批商貿重鎮、工業強鎮、文化名鎮,扎實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西安、咸陽、西咸新區是共建大西安的三駕馬車。特別是西咸新區與咸陽是骨肉相連。我們堅持“服務西咸新區就是服務自己,支持西咸新區就是支持咸陽”和“有舍才有得”的理念,組建成立西咸新區協調服務辦公室,建立了聯席會議溝通協商、重大事項對接協調等工作機制,并將西咸新區50個重大項目列入全市重點建設項目計劃予以支持,累計為西咸新區提供建設用地近7萬畝,全力支持西咸新區發展。

強化基礎設施對接聯通,西咸北環線開工建設,地鐵一號線咸陽延伸段、西安北客站至機場軌道交通等項目前期準備工作順利推進。尤其是在西安地鐵一號線試運營當天,就及時跟進調整4條公交線路100余輛公交車,實現無縫對接,兩市同城化的概念更加深入人心。

如果說黑河水庫、石頭河等秦嶺水源為大西安提供了生活用水,那么,咸陽的一系列水利工程將為大西安提供生產用水。目前,涇河東莊水利樞紐工程建設全面啟動,亭口水庫大壩工程、柏嶺寺水庫正在加快建設,這些項目建成后,將極大增強大西安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著力優化大西安生態環境,開展治污降霾保衛藍天碧水行動計劃,扎實推進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工作,1—9月份,咸陽市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230天。渭河咸陽段綜合整治工作進展順利,已完成總投資的60%。

大西安實施一年來,群眾都很關心,在時時刻刻關注自己身邊的每一個變化。我們積極吸引西安優質教育、衛生資源在咸陽發展,西工大啟迪中學、第四軍醫大學醫教研綜合園區等知名機構落戶開花。堅持民生投入“兩個80%”的制度,安排實施了總投資85億元、十大領域70類民生項目。

把促進增收放在重要位置,制定群眾增收計劃,逐縣區落實增收任務,爭取國家債券資金10億元用于旱腰帶地區移民搬遷。預計三季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增長10.5%、13.5%。

努力促進公共服務及社會事業均衡發展,率先在基層醫院推行群眾住院“先看病、后付費”診療服務模式試點,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均補助標準提高到300元,保障性住房累計入住群眾超過3萬戶。

上半年,咸陽實現生產總值737.9億元,增長13.7%,超出共建大西安目標0.7個百分點。1—8月份完成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50億元,增長20.6%,增速超出共建大西安目標0.6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157.7億元,增長27.6%,總量居全省第2位,對全省經濟增長發揮了“正能量”。

同時,我們也清醒的看到,咸陽在經濟總量、產業結構、城鎮化水平等方面與共建大西安建設的要求還存在不少差距。

下一步,我們將搶抓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歷史機遇,圍繞省市共建大西安,進一步做大經濟規模,著力構建多元化、集群化、創新型、可持續的現代產業體系,全面提升城市建設管理水平,不斷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切實抓好生態環境建設,全力提升群眾幸福指數,為建設富裕陜西、和諧陜西、美麗陜西做出積極貢獻。

最后,我在這里誠摯邀請大家,有機會到咸陽看看,零距離感受490萬人民的熱情和咸陽的新變化、新形象,并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多關注、多支持咸陽發展,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殷譽瑋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