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省政府 > 新聞發布會

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13年上半年全省環境質量狀況及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結果

來源: 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13-08-20 11:42

發布人:陜西省環保廳副廳長  李孝廉

發布內容:

女士們、先生們,新聞界的朋友們:

上午好!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要內容有三項,一是發布2013年上半年全省環境質量狀況;二是發布環保部對我省2013年上半年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初步核定結果;三是通報我省渭河污染治理三年行動進展情況。

現在發布第一項,2013年上半年全省環境質量狀況。

全省環境質量監測數據顯示:按照《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評價,2013年上半年,除西安市以外的九個設區市和楊凌示范區優良天數為138~180天,平均達標率為86.6%;環境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濃度同比分別上升7.87%、6.25%,二氧化硫(SO2)濃度同比下降2.78%,自然降塵量同比下降8.7%。按照《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評價,西安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為57天,占今年考核任務105天的54.3%。全省六條主要河流中漢江、丹江和嘉陵江水質優,渭河干流出省潼關吊橋斷面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濃度同比下降10%、氨氮濃度同比上升18.7%,無定河和延河水質有所下降,總體處于輕度污染狀態。25個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99.5%。城市各類功能區聲環境質量晝間好于夜間。

——城市空氣環境質量

2013年上半年全省10市1區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結果表明:全省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污染指數平均為2.13,同比上升0.19,環境空氣質量略有下降。上半年除西安市外的九市一區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污染指數平均為1.98,同比上升4.8%。

按照《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評價,上半年,除西安市外的九市一區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平均為86.6%,各市(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在76.2%~99.4%,日空氣質量達到二級以上天數為138~180天。同比,僅銅川市增加10天;其它各市(區)均有不同程度減少,榆林減少天數最多,為20天。具體為:銅川市優良天數156天,同比增加10天;寶雞市156天,減少5天;咸陽市138天,減少16天;渭南市143天,減少1天;延安市156天,減少7天;榆林市138天,減少20天;漢中市177天,減少4天;安康市180天,減少2天;商洛市176天,減少4天;楊凌區147天,減少7天。

2013年上半年,全省除西安市外的九市一區可吸入顆粒物(PM10)濃度范圍為0.039~0.125mg/m3,平均濃度為0.096mg/m3,同比上升7.87%。其中安康市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一級年均值標準(0.04mg/m3);寶雞市、漢中市和商洛市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年均值標準(0.10 mg/m3);其他城市超過國家空氣質量二級年均值標準。

九市一區二氧化硫(SO2)濃度范圍為0.016~0.058mg/m3,平均濃度為0.035mg/m3,同比下降2.78%。其中漢中市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一級年均值標準(0.02mg/m3);其余城市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年均值標準(0.06mg/m3)。

九市一區二氧化氮(NO2)濃度范圍為0.017~0.048mg/m3,平均濃度為0.034mg/m3,同比上升6.25%。其中寶雞市、咸陽市、漢中市、安康市、商洛市和楊凌區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一級年均值標準(0.04mg/m3),其余城市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年均值標準(0.08mg/m3)。

按照《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監測(該標準2016年全面實施),上半年,西安市達標天數57天,達標率31.5%。其中,優5天,良52天,輕度污染45天,中度污染31天,重度污染22天,嚴重污染26天。

西安市的主要污染因子中:

二氧化硫超標7天,上半年平均濃度為0.053mg/m3,未超過二級年均值標準(0.060 mg/m3);

二氧化氮超標35天,上半年平均濃度為0.060 mg/m3,超標0.5倍;

可吸入顆粒物超標79天,上半年平均濃度為0.217 mg/m3,超標2.1倍;

PM2.5超標108天,上半年平均濃度為0.119 mg/m3,超標2.4倍;

一氧化碳超標25天,上半年平均濃度為2.342 mg/m3,未超標;

臭氧上半年日最大8小時滑動平均濃度為0.264 mg/m3,超標0.65倍。

上半年,全省十個設區市開展了降塵監測,降塵平均值范圍為5.87~21.28噸/平方公里·月,全省平均值為12.90噸/平方公里·月,同比下降8.7%。

上半年,全省十個設區市監測降水酸度,共采集雨樣250個。西安市檢出酸雨樣品1個,同比增加1個。

上半年,我省共監測到沙塵天氣50次,其中受沙塵天氣影響13次,浮塵21次,揚沙12次,沙塵暴4次。與上年同期相比,發生沙塵天氣的次數增加32次,其中沙塵暴增加4次,揚沙天氣增加9次,強度大幅上升。

——水環境質量

2013年上半年,全省六條主要河流(渭河、延河、無定河、漢江、丹江、嘉陵江)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為46.6%,Ⅳ~Ⅴ類水質斷面比例為32.7%,劣Ⅴ類水質斷面比例為20.7%。六條主要河流化學需氧量、氨氮平均濃度分別為20mg/L、1.806mg/L;與2012年同期相比,化學需氧量平均濃度持平,氨氮平均濃度上升13.4%;與2011年同期相比,化學需氧量平均濃度下降25.9%,氨氮平均濃度下降26.5%。

渭河干流水質總體基本穩定。渭河干流寶雞段總體為Ⅲ類水質,水質良好;咸陽段總體為Ⅳ類水質,輕度污染;西安段總體為劣Ⅴ類水質,重度污染;渭南段總體為劣Ⅴ類水質,重度污染。渭河干流Ⅰ~Ⅲ類斷面比例為28.6%,Ⅳ~Ⅴ類斷面比例為28.6%,劣Ⅴ類斷面比例為42.8%。

渭河干流化學需氧量、氨氮平均濃度分別為24mg/L、2.579mg/L;與2012年同期相比,化學需氧量平均濃度下降4%,氨氮平均濃度上升27.6%;與2011年同期相比,化學需氧量平均濃度下降35.1%,氨氮平均濃度下降46.9%。咸陽興平和南營斷面石油類濃度分別比上年同期下降82.7%和83.7%,水質由上年同期的Ⅴ類改善為Ⅳ類;咸陽鐵橋斷面氨氮濃度比上年同期上升31.4%,水質由上年同期的Ⅳ類下降為Ⅴ類。

與2012年同期相比,咸陽鐵橋、西安天江人渡、耿鎮橋和新豐鎮大橋斷面化學需氧量濃度分別上升19.2%、14.3%、5.56%和3.13%,寶雞常興橋斷面持平,其他斷面均有所下降。與2011年同期相比,除寶雞常興橋斷面化學需氧量濃度上升5.88%外,其他斷面均有所下降,其中咸陽鐵橋斷面下降47.5%,降幅最大。與2011年同期相比,寶雞段氨氮濃度變化不大,咸陽興平至渭南潼關吊橋斷面均有所下降。其中,咸陽鐵橋斷面下降71.6%,降幅最大。

渭河支流水質有所改善。渭河11條支流的14個斷面中,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為14.4%,Ⅳ~Ⅴ類水質斷面比例為42.8%,劣Ⅴ類水質斷面比例為42.8%。渭河支流化學需氧量、氨氮平均濃度分別29 mg/L、3.614mg/L;與2012年同期相比,化學需氧量平均濃度下降9.4%,氨氮平均濃度下降9.5%;與2011年同期相比,化學需氧量平均濃度下降37.0%,氨氮平均濃度下降23.8%。

渭河11條支流中,金陵河水質良好;涇河、黑河、灃河、沋河和北洛河輕度污染;灞河中度污染;臨河、皂河、澇河和漆水河(銅川境內)重度污染。

無定河水質有所下降,總體為輕度污染。無定河干流米脂和綏德辛店2個斷面均為Ⅳ類水質。同比米脂斷面因氨氮濃度上升,水質由上年同期的Ⅲ類下降為Ⅳ類。

延河水質有所下降,總體為輕度污染。監測的五個斷面均為Ⅳ、Ⅴ類水質,主要污染物為氨氮、石油類和生化需氧量。同比楊家灣斷面因氨氮、石油類濃度上升,水質由Ⅲ類下降為Ⅳ類;柳樹店斷面因氨氮、化學需氧量濃度上升,水質由Ⅳ類下降為Ⅴ類;四聯隊斷面因氨氮濃度上升,水質由Ⅳ類下降為Ⅴ類。

漢江水質優。監測的9個斷面均為Ⅰ~Ⅲ類水質。與上年同期相比水質無明顯變化。

丹江水質優。監測的5個斷面均為Ⅱ~Ⅲ類水質。與上年同期相比水質無明顯變化。

嘉陵江水質優。監測的6個斷面均為Ⅱ類水質。與上年同期相比水質無明顯變化。

2013年上半年,渭南西廠水源地停止運營取水,其他25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共取水29978.59萬噸,達標水量29839.59萬噸,達標率為99.5%。除4月份延安市王瑤水庫石油類超標0.16倍外,1~6月份,24個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全部達標。

——聲環境質量

2013年上半年,我省十個設區市開展了功能區噪聲監測,監測結果顯示:各城市晝間功能區聲環境質量明顯好于夜間。

各城市間比較,銅川市、寶雞市、咸陽市、渭南市和安康市各功能區晝間和夜間等效聲級全部達標。其他城市均有不同程度超標現象。

——輻射環境質量

我省輻射環境質量監測結果表明:2013年上半年,我省輻射環境質量狀況良好。

陜西環保大廈等5個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2個重點監管的核與輻射設施周圍輻射環境質量自動監測站連續γ輻射空氣吸收劑量率均屬于正常水平;西安市沙坡等23個陸地輻射監測點γ輻射空氣吸收劑量率、γ輻射累積劑量監測結果正常;長江、黃河經我省支流的16個水體樣品中各種放射性活度濃度屬于正常水平,無異常情況;西安市廣播電視塔等52個電磁輻射監測點綜合電場強度監測結果正常;西北核技術研究所等3個國家重點監管的核與輻射設施周圍輻射環境質量狀況良好。

現在發布第二項,國家環保部對我省2013年上半年全省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初步核定結果。

環境保護部對我省2013年上半年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初步核定結果顯示:我省上半年化學需氧量同比削減2.84%,二氧化硫削減4.14%、氮氧化物削減4.64%,均分別超額完成同比削減2%、3%和4%的目標任務;氨氮削減1.39%,未完成同比削減2.9%的目標任務。環保部核查認為,我省在總量減排方面采取了以下有力措施并收到實實在在的效果。

在政策措施方面,出臺了污染減排、大氣污染和渭河污染治理行動方案,省級財政安排年度環保資金8.67億元,比上年增加近1億元,全面推進減排工程建設及監測能力建設。對重點減排工程采取“一月一報告、一周一督辦”形式,對納入國考項目的重點減排企業要求每周報送項目進度表并按月公示完成情況,通過下達目標任務、完善政策措施、約談企業法人、實施減排預警、行業和區域限批、召開減排工程推進會等措施強力推進,效果顯著。環保部就我省對污水處理廠運行情況進行全面檢查并對存在的問題向社會公告的做法予以充分肯定。

在污染治理工程方面,全省上半年共新建城鎮污水處理廠8座,總數達113座,其中35座實施了提標改造,全省污水處理能力達344萬噸/日,新增污水管網108公里;7家造紙企業完成污水深度治理;新建成72個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污染治理設施;新建火電機組脫硝設施7臺,已建成火電脫硝機組達到20臺1002萬千瓦,占應實施脫硝機組的51.3%;完成27條水泥生產線脫硝改造,占應改造數量的64.3%;淘汰“黃標車”1.4萬輛。脫硝工程和機動車減排的效果已開始顯現。

通過采取以上措施,雖然我省上半年各項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續下降,但是污染減排仍面臨較大壓力,形勢不容樂觀。經初步分析認為,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雖超額完成減排目標,但一個重要因素是上半年發電量下降緩解了新增減排量的壓力,氮氧化物雖有較大幅度下降,但排放量仍高于2010年同期排放水平,下半年隨著經濟的向好,減排壓力將隨之增加。

下半年我省將圍繞“六廠(場)一車”加快重點工程建設,突出大氣和重點流域污染治理,積極落實產業結構調整政策,健全完善污染減排長效機制,加大環境監管和環境安全工作力度,全方位推進減排各項措施的落實。

有關上半年減排工作的詳細情況,背景材料一有專門介紹。

下面發布第三項,我省開展渭河污染治理三年行動工作進展情況。

去年我省全面啟動渭河污染治理三年行動后,沿渭各級政府積極實施《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三年行動方案(2012-2014年)》,全力推進各項水污染防治工作,通過完善措施機制、抓好重點治污項目實施、強化監管、加大執法力度等手段,使渭河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良好的進展。

截至2013年6月,列入三年行動方案的225個各類污染治理項目(不含31個監測能力建設項目)進展良好,累計實施176個,完成116個(含調試和已驗收項目),治理項目實施率78%,完成率52%。各市(區)環保部門結合現有畜禽規模養殖現狀,積極推進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目前已累計實施自定治污項目93個。

監測數據顯示,渭河干流楊凌以上斷面穩定在Ⅲ類水質,水質良好;楊凌以下斷面水質類別雖無明顯變化,但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濃度下降幅度達5 %以上。潼關入黃斷面化學需氧量穩定達到Ⅳ類以內,氨氮達到Ⅴ類標準。主要支流中,新河和尤河的化學需氧量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幅度分別達到18%以上,尤河和皂河的氨氮濃度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幅度達到14%以上。

盡管渭河污染治理工作成效明顯,但是還存在不少問題,突出表現在:一是城鎮生活污水得不到有效處理,是制約渭河水質改善的主要因素;二是氨氮成為影響渭河水質的主要污染因子;三是生態水的嚴重缺乏是影響渭河水質達標的主要障礙;四是超標排污等環境違法問題依然存在。

今年是實施渭河污染治理三年行動的第二年,下一步我們將繼續通過全力推進污水處理廠建設、抓好重點支流治理、完善應急預案及監測體系等措施,推動渭河治污三年行動取得實效。

責任編輯:田子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