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13上半年全省就業與社會保障進展情況
來源: 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13-07-25 11:26
發布人:陜西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新聞發言人、副巡視員 南宗亮
發布內容:
女士們、先生們:
今年以來,全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系統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按照省十二次黨代會總體部署,穩中求進,扎實工作,各項工作有序推進,特別是在促進就業、加強勞動者權益保護和提升社會保障水平等方面取得一些新進展。
一、就業與再就業工作
主要工作情況:一是就業局勢總體穩定。1-6月,全省城鎮新增就業21.92萬人,完成全年35萬目標任務的62.6%;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647萬人,完成全年650萬目標任務的99.5%;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16%,低于控制目標1.34個百分點;二是重點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3-4月份在全省高校調研召開座談會50多次,發放回收調查問卷2200多份,全面掌握就業形勢動態;6月印發了《關于開展2013年全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專項督查的通知》和《做好2013屆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實名登記工作的通知》,開發部署了相應軟件系統。與省教育廳、省財政廳聯合印發了《關于設立和發放高校畢業生一次性求職補貼的通知》,明確了補貼標準及辦理程序;7月上旬,制定了《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做好當前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調整完善了相關政策措施。三是鼓勵創業帶動就業。1-6月,全省新增貸款45.89億元,完成全年65億目標任務的70.6%。其中,失業人員新增貸款9.27億元,農村富余勞動力新增貸款18.46億元,直接扶持4.27萬人成功創業,帶動13.24萬人實現就業。四是大力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春節前后,開展了以“搭建供需平臺,促進轉移就業”為主題的“春風行動”,組織專場招聘洽談會546場次;1-6月全省共有259萬人轉移就業前接受了培訓,占全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人數的40%,其中接受職業技能培訓人數為115萬人,占全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人數的17.8%。五是扎實做好基礎性工作,努力開展公共就業服務。統籌制定全省就業專項服務計劃,扎實做好就業失業實名登記,加快就業信息化建設工作推進步伐,初步建立了統計數據分析工作機制。目前,全省累計登記就業失業人員215萬人,發證179萬人。1-6月,全省預計支出就業專項資金10.62億元,直接享受各項補貼人數48.3萬人,均高于去年同期。
下一步工作:一是加快落實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召開全省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座談會,指導各地認真開展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計劃;組織省級就業聯席會議主要成員單位開展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專項督查;全面落實積極就業政策,加大對各類群體的就業扶持,切實促進和擴大就業。二是大力提升公共就業人才服務質量。貫徹《陜西省就業信息化建設實施意見》,加快全省就業信息應用系統的開發;以就業失業登記為基礎,推進就業臺賬管理,加強縣(區)和基層公共就業服務。三是進一步規范就業專項資金的使用管理。積極落實新增就業補貼項目,加強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資金扶持;建立享受公益性崗位補貼人員的省級實名備案制度,嚴格執行崗位補貼的享受時限規定,控制人員和資金支出總量,更好發揮資金促進就業的作用。四是積極推動促進就業專項工作的落實。積極配合各有關單位開展小額擔保貸款、創業型城市建設、農民工創業示范縣建設、創業孵化基地建設等專項工作和公共就業專項服務活動。
二、勞動關系協調和權益保障工作
主要工作情況:一是加快落實新修訂《勞動合同法》。與省工商局聯合開展了規范勞務派遣專項檢查行動,根據人社部《勞務派遣行政許可實施辦法》制定了我省《勞務派遣行政許可實施細則》;印發了《勞動關系和諧企業評價標準》,對全省第三批66戶企業和3個工業園區進行了表彰;加強勞動合同制度實施檢查,重點提升了建筑、煤礦、餐飲服務業的農民工勞動合同簽訂率,到6月底,全省勞動合同簽訂率已達到93.2%;二是合理調節企業工資收入分配。經省政府批準,發布了2013年企業工資指導線—貨幣平均工資增長基準線為13%,上線和下線分別是19%和6%;調整提高了最低工資標準,四類地區今年元月分別由每月1000元、910元、850元、790元提高至1150元、1050元、950元、870元,平均漲幅13.2%;加強對企業工資總額管理的指導監督,開展了國有企業工資內外收入監督檢查工作,審核了省屬154戶國有企業,對9戶重點檢查對象進行了行政抽查,對5戶企業進行了審計。三是積極完善勞動標準體系建設。對符合實施特殊工時制度的企業加強指導,審批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和不定時工作制企業46戶;認真推進女職工和未成年工保護規定,使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的基本權益得到切實保障。四是加大對勞動者權益的保護力度。1-6月,全省各級勞動監察機構共檢查用人單位1.5萬戶,處理突發事件270余起,查結案件2800多件,為3.6萬勞動者追討工資等待遇2.3億元,督促用人單位為2.7萬多人補繳400多萬社會保險費。
下一步工作:一是做好新修訂《勞動合同法》的貫徹落實工作。做好新修訂的《勞動合同法》、《勞務派遣規定》等法律法規的學習宣傳和貫徹實施工作,做好我省勞務派遣行政許可工作。二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制定出臺提升批發零售、水利等低收入行業職工工資水平的意見;完善企業薪酬調查制度,整理發布部分市勞動力市場工資指導價位信息,適時適度提出我省2014年最低工資標準調整方案。三是大力推進集體合同制度。推進非公有制企業和中小企業普遍建立集體協商機制,推動集體協商向新興產業、向輔助產業拓展。突出維護一線職工、農民工和勞務派遣工的勞動權益,保證集體合同簽訂率保持在80%以上。四是繼續開展勞動關系和諧企業創建活動。到年末,全省中型以上企業和市級以上開發區(工業園區)普遍開展勞動關系和諧企業創建活動,符合勞動關系和諧標準的企業數要占已建工會企業數的30%以上。五是加大勞動監察執法力度。三季度,開展對用人單位遵守勞動用工和社會保險法律法規情況專項檢查工作,重點規范勞務派遣行為。力爭出臺對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犯罪行為案件的移送銜接辦法,加大對惡意欠薪行為的刑事處罰力度。
三、社會保障工作
主要工作情況:一是各項社會保險待遇按時足額支付。完成了養老金調整工作,涉及企業退休(職)人員165.46萬人,月人均增加188.45元,調整后的基本養老金水平達到了1929.24元。上半年,全省實發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保險待遇206.62億元,連續13年按時足額發放;到6月底,全省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領取人數達到384萬人,領取率達到100%。基礎養老金標準最低55元,最高的可達到每人每月120元;全省失業保險金領取人數4.63萬人,失業保險基金支出2.21億元;職工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障水平(住院,政策內)分別穩定在81%以上和70.1%左右,工傷保險輔助器具配置項目擴大到86種且最高支付限額增幅21.6%,生育保險待遇做到按規定支付,全省共支付三項社會保險待遇101.19億元,保險待遇支付水平穩步提高。二是積極推進社會保險擴面征繳工作。6月底,全省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數598萬人,比去年增加15.18萬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1689萬人,平均參保率98.8%,超年度目標0.8個百分點;失業保險全省參保339.78萬人,完成全年任務的100.23%;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240.76萬人,超年度目標121.76萬人,參保率在98%以上;全省工傷保險參保人數370.8萬人,較上年凈增20.4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98.1%;生育保險參保人數235.66萬人,完成全年目標102.45%。三是積極發揮社會保險的“穩定器”作用。針對大學生就業難現狀,我們制定了“各類企業吸納就業困難高校畢業生就業的,給予最長3年社保補貼”政策。針對“企業退休抗美援朝志愿軍老戰士”等困難群體,我們按照10%的漲幅對其生活補貼進行了調整。我們還徹底解決了曾在我省機關、事業單位及國有、集體企業工作過三年以上的城鎮戶籍人員的參保問題。
下一步工作:一是積極做好社會保險體系機制建設。城鄉養老保險制度銜接和城鄉醫療保險整合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國家今年將出臺方案,我們將及時跟進,及時研究制定落實方案。二是大力解決一些突出問題。研究企業參保人員死亡后撫恤金發放等相關問題;抓緊落實環衛工人、出租車司機、律師等群體參加社會保險工作;加快全省醫療保險網絡建設,力爭年內實現全省范圍內異地就醫即時結算;三是逐步提高各項社會保險待遇水平。在西安、寶雞、延安、漢中四市開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試點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試點范圍,做好重特大疾病的保障工作;研究提出全省職工工傷保險待遇調整意見。四是加強基金收支和管理。加強分類指導,確保在基金收支平衡的前提下,減輕企業負擔。做到社會保障基金應收盡收,探索社?;鸨V翟鲋捣椒?,深入開展基金專項治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保障社?;鸢踩?。
責任編輯:殷譽瑋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