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省政府>公示公告 > 政府公告

關于報送2017年度陜西省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問題整改情況的報告

來源: 陜西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 發布時間: 2019-08-02 16:05

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

貴單位《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對陜西省人民政府2017年履行教育職責評價意見的函》(國教督導函〔2019〕13號,以下簡稱《評價意見》)收悉。陜西省政府高度重視,針對通報反饋問題,省政府已相繼出臺文件采取解決措施,同時組織省級相關部門和問題突出的市、縣認真分析梳理,研究制定進一步整改方案,狠抓落實?,F將整改情況報來。

一、關于中小學教師待遇較低問題整改情況

(一)整改措施。

1. 印發了《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實施意見》(陜發〔2019〕5號)《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調整優化結構,提高教育經費使用效益的實施意見》(陜政辦發〔2019〕11號)《關于落實義務教育教師工資待遇有關問題的通知》(陜人社函〔2019〕75號)等文件,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認真落實中小學教師工資待遇政策,健全中小學教師工資與公務員工資增長長效聯動機制,核定績效工資總量時,統籌考慮當地公務員實際收入水平,確保到2020年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

2. 下發了《關于切實維護中小學教師隊伍穩定的通知》(陜教人辦〔2019〕7號),要求各地按照中省有關政策全面落實教師工資待遇,尤其是理清教師與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比較口徑。不能因教師與公務員考評機制、工資體系、工資收入項目不同,造成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低于當地公務員。同時,要求各地要調整優化財政教育支出結構,確保教師與當地公務員工資收入按規定口徑同步發放。

3. 加強督促檢查力度,在“對市督導”“對縣督導”等綜合督政中,將中小學校教師待遇列為重中之重,強化主體責任,健全問責機制,確保教師收入待遇政策落實到位。

(二)整改成效。

根據2018年省人社廳工資統計數據,我省2017年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比公務員低10549元;2019年初步統計,全省2018年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比公務員高1111元,達到國家要求。但有部分縣(區)由于財力薄弱對公務員發放的獎勵性津貼未給教師發放,導致部分縣(區)教師與公務員工資仍有一定差距。

(三)下步整改要求。

2020年前確保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

二、城鎮初中、高中大班額較為突出的問題整改情況

(一)整改措施。

1. 印發《陜西省實施消除義務教育大班額計劃工作方案》《陜西省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2017—2020年)實施方案》,確定“大班額”消除總體目標,明確到2018年底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額,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額的目標。

2. 組織各級教育部門對56人以上的班級進行摸底調查,制定消除大班額工作方案,建立工作臺賬,實行銷號管理,加強學籍管理,加強普通高中新生學籍審核,確保招生計劃、錄取名單、學籍注冊相一致。

3. 嚴格控制存在大班額、大校額學校的招生計劃,合理調控、分流招生人數。2018年招生入學文件規定,七年級原則上不得設置56人以上的大班額。普通高中從2018年起不得新增56人以上大班額, 2019年招生入學文件規定,普通高中起始年級的班額應控制在50人,同時加快消除現有大班額,為推進選課走班教學和新課程改革做好準備。

4. 加大縣城以上城區新區、開發區、新建居民小區和老城區中小學建設力度,分期分批安排建設項目,要求新建小區按照標準規劃建設小學或者繳納城市新建小區教育設施配套建設費用。

5. 加強目標考核,2018年省委省政府將消除大班額工作納入對市、縣(目標區)政府的目標考核和督導工作范圍,將“基礎教育新增學位數”列為2019年對西安市的考核指標。成立義務教育消除大班額工作專項組,深入各地督促檢查工作落實,明確責任,督促落實。

(二)整改成效。

通過以上措施,現我省初中階段大班額已從2017年的14.76%下降為2018年的9.98%,高中階段大班額已從2017年的31.52%下降到2018年的24.38%。

(三)下步整改要求。

2020年前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額。

三、部分地區優質教育教學資源不能滿足實際需要問題整改情況

(一)整改措施。

1. 通過立法和文件形式來確定建設任務。編制《陜西省中小學幼兒園規劃建設管理辦法》,出臺《陜西省教育廳等七部門關于印發〈陜西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7—2020年)〉實施方案》(陜教規范〔2017〕17號),強調指出“人口滿30萬的縣(區)應規劃配建一所公辦特殊教育學校,人口未滿30萬的縣(區)可根據實際情況設置特殊教育學校或開設特教班?!?/p>

2. 把特殊教育學校新建、改擴建納入中省財政補助義務教育學校建設項目,支持30萬人以上的縣(區)新建特殊教育學校。2018年、2019年累計下達特殊教育專項補助資金2700萬元,用于支持各地特殊教育學校改善辦學條件及特殊教育資源中心、資源教室建設。

3. 2018年,根據人口變化趨勢,及時調整規劃,依據教育部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項目庫補助資金,參照往年規模,對規劃進行了調整,將特殊教育資源教室建設數量調整為223個。

(二)整改成效。

通過整改,人口滿30萬未建立特殊教育學校的縣從2017年的10個減少至2018年的7個,即寶雞市扶風縣,咸陽市武功縣,榆林子洲縣,漢中西鄉縣,安康紫陽縣,商洛丹鳳縣、鎮安縣。

截止到2019年6月份,全省各地共建成特殊教育資源教室157個,其余66個特殊教育資源教室將在2020年前完成建設任務。

(三)下步整改要求。

2020年前,督導有關縣建成特殊教育學校,完成特殊資源教室的規劃建設目標。

四、教育督導體制不健全問題整改情況

(一)整改措施。

1. 加強高等教育的督導。2019年教育督導委員會聘任72名高等教育專家為省督學,督導部門逐步參與了2018年54所本科院校的2016—2017學年本科教學質量評估,組織了高等院校落實“一章八制”建設情況的專項督導檢查。

2. 進一步加強專職督導力量。此次機構改革中,教育廳在其它處室人員編制收縮的情況下,為教育督導室(省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分配8名編制,目前為省教育廳編制最多的處室。

3. 強化制度建設。省司法廳將《陜西省教育督導規定》列為2019年重點立法計劃,計劃2019年底前出臺;將教育督導信息化建設納入2019年教育信息化建設要點和《教育信息化2.0行動》,2019年前完成教育督導綜合管理系統搭建。

4. 加強教育督導結果運用。印發了《關于加強市縣黨政領導履行教育工作主體責任督導考核的意見》(陜政督團〔2017〕2號),2018年,省市2級累計督導考核31個縣(區)的黨政領導干部履行教育工作主體責任情況,占全省縣(區)的28.9%。并將結果報送省委組織部,作為干部選撥使用的重要依據。依《教育督導條例》對履行教育職責不力的縣(區)領導和教育部門負責人進行了約談。

(二)整改成效。

已實現對高等教育的綜合督導,《陜西省教育督導規定》已完成草案修訂,進入立法調研階段,督導信息化建設規劃已報審批,教育督導結果運用初見成效。

(三)下步整改要求。

2019年前出臺《教育督導規定》并完成教育督導信息化一期建設任務;繼續開展對本科院校教學質量評估及高等院校章程建設的督導檢查;進一步完善對設區市人民政府和相關省級部門履行教育職責評價規程和評價指標體系,督促市級人民政府制定對縣級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辦法,2020年全面展開對市、縣兩級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

五、對學校規范辦學的監管不到位問題整改情況

(一)整改措施。

1. 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并調整陜西省學校食品安全與傳染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完善教育、市場監管和衛健三部門定期會商和研判機制,先后召開6次全省教育系統學校食品安全與傳染病防控工作視頻專題會議,定期召開學校食品安全與傳染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季度例會,定期發布《陜西省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警》,下發《關于進一步做好學校傳染病防控與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各市、縣(區)、各有關部門和學校深刻汲取教訓,切實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全面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切實保障校園食品衛生安全。

2. 強化督查落實。在春秋季開學季,成立聯合督查組,特別是2018年,分8個輪次的督查,分赴全省15個市(區、縣),對50項具體內容進行詳細檢查,全面督促各地各校抓好整改落實。2019年春季開學,組成12個專項執法督查組,采取“四不兩直”方式(即不發通知、不打招呼、不聽匯報、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層、直插現場),在全省組織開展了為期3個星期的各級各類學校春季開學校園安全執法專項督查工作,通過實地查看、交流詢問、查閱資料和現場組織反饋、下發督辦單限期整改、開展“回頭看”督導等方式,共暗訪督查了31個縣(市、區)的149所各級各類學校(其中高校31所、中學45所、小學37所、幼兒園36所),共發現各類問題234個(其中長期整改6個,下發督辦單21份,限期整改問題88個,立行立改問題140個),有效遏制了開學季食品安全和傳染病群體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以及其他校園安全事件多發易發的態勢。

3. 嚴厲追責問責。針對發生的校園食品安全事件,及時約談有關市教育局分管食品安全和傳染病防控工作負責人,通報發生事件,明確整改要求,以執紀問責倒逼責任和工作落實;對2018年春季開學以來發生校園食品公共事件的部分市、縣,根據責任認定嚴肅責任追究,共解聘小學校長和幼兒園園長職務7人,警告中小學校長和幼兒園園長4人(含負有管理責任的中心校校長),其余相關人員也相應作出了取消評優資格、通報批評、書面檢查等處理。促使各地各校吸取教訓,引以為戒,堅決遏制校園食品安全與傳染病事件多發態勢。

4. 加強培訓宣傳。舉辦陜西省“師生健康、中國健康”主題教育活動啟動儀式,舉辦3期市縣教育行政部門和高校食品安全培訓班(培訓300余人次)、起草制定《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標準(試行)》、開展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健康學校示范建設、“健康第一,建功有我”主題征文等,嚴防嚴管嚴控學校食品安全。開展了全省中學生健康素養知識競賽活動,創新普及健康教育知識方式,各市(區)對學校校長、園長、食堂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舉辦多層次、多場次的食品安全專題培訓和主題宣傳活動。

(二)整改成效。

2018年以來,全省學校食品安全、傳染病事故大幅度減少。

(三)下步整改要求。

有效遏制食品安全和傳染病群體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確保不發生重大食品安全和傳染病事故。

六、落實對市、縣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工作情況

2017年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對設區市人民政府和相關省級部門履行教育職責評價實施方案的通知》(陜政辦發〔2017〕112號),11個市(區)中已有7個市依據《實施方案》制定了對縣(市、區)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實施辦法。此次,根據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修訂的2019年對省級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方案和評價指標體系,我省已開始修訂對設區市級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指標體系,并督促未制定對縣(市、區)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實施辦法的市盡快出臺相關文件,2020年全面展開對市、縣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工作。

我們將按照評價工作建議,進一步完善制度,持續推進整改任務落實,切實督促各級政府和各相關部門履行好教育職責。


                                  陜西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
                                  2019年8月2日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