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市場繁榮興盛?市場活力有效激發——新中國成立75周年陜西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八
來源: 省統計局 發布時間: 2024-10-09 17:25
新中國成立75年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陜西社會經濟發展日新月異,尤其是十八大以來,隨著各項擴內需、促消費政策措施不斷出臺落地見效,消費市場成果斐然,市場規模不斷壯大,城鄉結構優化改善,消費熱點層出不窮,市場主體多元化發展,消費提檔升級步伐加快,消費對全省經濟發展的“穩定器”和“壓艙石”作用日益增強。
一、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消費貢獻日益增強
新中國成立75年來,全省經濟不斷發展,居民收入穩步提高,消費品日益豐富,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實現歷史性跨越。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1952年的6.17億元增加至1990年的159.67億元,突破百億元;至2003年的1031.11億元,突破千億元關口;至2019年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達10213.02億元;2023年,陜西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759.01億元,是1952年的1743.8倍,年均增長11.1%;人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2萬元,是1952年的674倍,年均增長9.6%。
改革開放后,陜西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城鎮消費市場迅速發展,2023年,全省城鎮消費品零售額9411.61億元,是1978年的433.3倍,年均增長14.4%;城鎮消費品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由1978年的65.1%提高至2023年的87.5%。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精準扶貧等政策的實施,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制度覆蓋面的擴大,以及農村地區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農村居民消費能力明顯提高,2023年,農村消費品零售額1347.41億元,是1978年的115.7倍,年均增長11.1%。
十八大以來,消費市場快速發展,消費需求增長在經濟增長中的貢獻率穩步提升,尤其是與居民消費緊密相關的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等行業。2012-2023年,陜西省的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由1102.38億元增加到2190.48億元,年均增長5.6%;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由259.28億元增加到468.00億元,年均增長3.6%。?????????????????????????????????????????????????????????????????????????
二、收入水平穩步提高??消費結構持續優化
改革開放前,陜西城鄉居民收入水平一直在溫飽最低線徘徊,1978年,陜西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0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133元。改革開放以后,國民生產得到較快發展,居民收入水平明顯提高。2023年,陜西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713元,是1978年的144.2倍,年均增長6.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92元,是1978年的127.8倍,年均增長6.1%。
經過75年的發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人們消費能力持續增強,從追求溫飽的生存型消費轉向享受型發展型的消費;尤其是近年來,消費升級步伐明顯加快,個性化、品質化的消費模式逐步成為主流。表現明顯的是家庭設備消費的更新換代,由改革開放前的自行車、手表、縫紉機、收音機等老四件升級為彩色電視機、錄音機、洗衣機、電冰箱、電風扇、照相機等新六件,進入二十一世紀后,汽車、電腦、手機銷售額迅速增長;而近年來,新能源汽車成為消費者的新寵,消費熱點和亮點不斷涌現。從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類別統計中反映出消費結構不斷優化,消費升級態勢明顯。
(一)汽車成為消費市場增長的支撐點。隨著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汽車特別是新能源汽車消費空前高漲,成為消費市場新的增長極。2023年,汽車類零售額是2000年的76.9倍,年均增長20.8%。其中新能源汽車熱度一直不減,已成為汽車消費增長的主引擎,2023年,新能源汽車零售額是2019年的14.3倍,占汽車類商品比重為32.6%,占比較2019年提高29.8個百分點。
(二)通訊、家電商品升級換代步伐加快。在新興數字技術加速發展的背景下,以家電、通訊為代表的高技術產業快速發展,產品更新換代步伐加快。2023年,通訊器材類零售額是2000年的38.3倍,年均增長17.2%;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零售額是2000年的8.3倍,年均增長9.7%。?
(三)金銀珠寶和化妝品類商品持續熱銷。隨著消費者對金銀珠寶、化妝品類商品需求多樣化、購買渠道多元化、訴求個性化的增加,行業快速發展。2023年,金銀珠寶類零售額是2000年的48.5倍,年均增長18.4%;化妝品類零售額是2000年的29.4倍,年均增長15.8%?!?/p>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需求逐步得到滿足,服務型消費需求也大大增加,旅游、文化娛樂等服務型消費快速發展。2023年,全省限額以上住宿業法人企業1345家,四星級以上酒店122家,而1978年僅有4家高檔酒店賓館。2022年,陜西接待國內游客3.46億人次,是1991年的23.1倍,年均增長10.7%;實現國內旅游收入2625億元,是1991年114.1倍,年均增長16.5%。
三、多元化經濟協調發展 商業經濟百花齊放
新中國成立初期的陜西商業市場蕭條,人民生活十分困難,私營商業在整個城市商業中占很大比重,1950年私營商業比重為77.3%,1953年開始對私營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私營商業比重降至39.2%。1956年順利完成社會主義改造,國營商業得到發展壯大,這個時期陜西省國有商業和供銷合作社企業在流通領域占據主導地位,全省僅有個體攤點0.5萬個,人員0.8萬人,比重降至0.9%。
改革開放后,商貿流通體制和商貿企業改革不斷深化,陜西商業進入新的發展時期,國有和集體企業一統天下的局面逐步被打破,市場經營主體快速分化,新的經濟成份大量涌現,國有經濟、集體經濟、民營經濟、港澳臺及外商投資等多種經濟成分共同參與商業經營,多元化的市場格局逐漸形成,尤其是進入二十一世紀,所有制結構呈現多樣化發展趨勢,流通領域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呈現百花齊放、百舸爭流的景象。
2023年,全省限額以上貿易法人企業數達11739家,較2004年年均增長13.5%,其中,國有控股和集體控股企業950家,占全省限額以上貿易法人企業比重為8.1%,其實現的零售額占限上企業零售額的53.7%;私人控股企業10590個,占比90.2%,其實現的零售額占限上企業零售額的40.8%;港澳臺商和外商控股企業156家,占比1.3%,其實現的零售額占限上企業零售額的6.2%。私營單位以其經營靈活、伸縮性大、適應市場供求形勢等特點,成為消費品市場的主要力量。
四、市場體系逐步完善,多種業態蓬勃發展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陜西省確立了鼓勵城鄉集市貿易發展的政策,市場逐步得到發展和恢復,尤其是進入二十一世紀,連鎖經營、特許經營、加盟店、電子商務等商品流通方式和超市、大賣場、便利店、專賣店等經營業態競相發展。此外,城市商業綜合體、特色商業街、連鎖商業紛紛涌現,業態更加豐富、購物更加便利。2023年,全省限上零售企業專業店2217個,品牌專賣店1673個,超市998個,百貨店400個,購物中心97個,無店鋪零售企業539個。商品交易市場的發展,方便了城鄉居民商品買賣,帶動了全省經濟的發展。全省億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場45個,較2003年增加了34個;市場攤位數達4.1萬個,較2003年增加了3.5萬個,年均增長10.1%;年成交額1070.5億元,是2003年的32倍,年均增長18.9%。
近年來,商業經營業態多樣化與消費需求的多元化、個性化,引導了商業地產的升級與變革,聚合了商業零售、餐飲、休閑養生、娛樂文化、教育等多種服務功能的城市商業綜合體快速發展。自2008年萬達進入西安,陜西商業綜合體發展走上快車道,為傳統商業注入了新的活力。2023年,全省93家規模以上商業綜合體實現銷售額564.95億元,入住商戶總數為4606家;可出租(使用)面積達452.02萬平方米,車位數8.66萬個,全年總客流量高達7.99億人次。
陜西連鎖商業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小到大,特別是近幾年,連鎖商業企業發展提檔增效,快速壯大,企業規模不斷擴張、企業發展日趨多元化。2023年,全省共擁有連鎖商業企業178家,連鎖門店9911個,是2003年的10.7倍,年均增長12.6%;營業面積達443.75萬平方米,是2003年的19.2倍,年均增長15.9%;全省連鎖企業共實現銷售額(營業額)1009.16億元,是2003年的54.3倍,年均增長22.1%。連鎖經營極大方便了居民生活,對拉動消費、擴大內需、構筑商品交流方式現代化發揮了重要作用。
回顧陜西消費市場七十五年的發展歷程,全省上下積極謀發展,在努力探索中商貿流通取得豐碩成果。未來我們也必將在陜西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奮楫篤行,銳意進取,不斷開創陜西消費新篇章!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