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外貿、外資運行情況分析
來源: 省統計局 發布時間: 2023-08-09 08:00
上半年,陜西外貿一方面承受較大壓力,進出口總額持續負增長,外貿發展動力明顯不足,另一方面呈現出貿易結構不斷優化、民營企業外貿占比提高等有利特點。外資方面,陜西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實際利用外資規模不斷提升。
一、外貿發展動力不足,持續負增長趨勢
據西安海關統計,上半年陜西累計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2025.00億元,同比下降14.0%,降幅較1-5月擴大1.7個百分點,增速低于全國16.1個百分點,低于上年同期20個百分點。其中,出口1306.19億元,同比下降9.3%,增速較上年同期下滑38個百分點;進口718.80億元,同比下降21.4%,增速較上年同期下滑4.5個百分點。累計實現貿易順差587.39億元。
(一)一般貿易保持增長,加工貿易大幅回落
今年上半年,一般貿易保持保持增長態勢,實現進出口總額825.98億元,同比增長3.9%,占全省進出口總額的40.8%,占比較上年同期提高7.2個百分點。其中,出口535.32億元,同比增長25.7%,進口290.66億元,同比下降21.2%,累計實現貿易順差244.67億元。
加工貿易實現進出口總額927.35億元,同比下降28.5%,占全省進出口總額的45.8%,占比較上年同期下滑9.1個百分點。其中,出口603.41億元,同比下降29.3%,進口323.95億元,同比下降26.9%,累計實現貿易順差279.46億元。
保稅物流發展勢頭良好,上半年實現進出口總額224.49億元,同比增長8.3%,占全省進出口總額的11.1%,占比較上年同期提高1.9個百分點。其中,出口164.40億元,同比增長4.5%,進口60.09億元,同比增長20.4%,累計實現貿易順差104.31億元。
(二)民營企業持續增長,外資企業下滑明顯
民營企業外貿繼續保持增長態勢,今年上半年累計實現進出口總額855.01億元,同比增長5.9%,占全省進出口總額的42.2%,占比較上年同期提高5.9個百分點。其中,出口621.93億元,同比增長20.6%,進口233.08億元,同比下降20.1%。累計實現貿易順差388.85億元。
外商投資企業仍保持外貿主體地位,但下降幅度較大。今年上半年累計實現進出口總額1007.48億元,同比下降27.2%,占全省進出口總額的49.8%,占比較上年同期下降8.8個百分點。其中,出口618.07億元,同比下降28.1%,進口389.41億元,同比下降25.6%。累計實現貿易順差228.67億元。
國有企業今年上半年累計實現進出口總額155.66億元,同比下降3.0%,占全省進出口總額的7.7%,占比較上年同期提高1個百分點。其中,出口66.10億元,同比增長1.5%,進口89.56億元,同比下降6.0%。累計實現貿易逆差23.46億元。
(三)“一帶一路”、東盟貿易快速增長,俄聯邦躍升第五大貿易伙伴
上半年,陜西前五大貿易伙伴分別是韓國、中國臺灣、馬來西亞、美國、俄羅斯,分別實現進出口350.09億元、218.22億元、155.44億元、133.86億元、125.19億元,占全省進出口總額的17.3%、10.8%、7.7%、6.6%、6.2%。前五大貿易伙伴中,對馬來西亞、俄羅斯進出口分別增長20.6%、140.6%,對韓國、中國臺灣、美國進出口分別下降27.7%、40.1%、28%。與上年同期相比,香港從陜西第三大貿易伙伴退至第七,在陜進出口97.17億元,下降48.3%。對日本進出口106.99億元,下降15.6%,占比保持第六大貿易伙伴。
上半年,陜西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東盟、中亞等地區進出口實現較快增長。其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646.09億元,增長41.0%,占全省進出口總額的31.9%。出口516.9億元,增長60.5%;進口129.19億元,下降5.1%。實現貿易順差331.97億元。
對東盟進出口350.31億元,增長30.9%,占全省進出口總額的17.3%。出口265.44億元,增長40.8%;進口84.87億元,增長7.2%。實現貿易順差180.57億元。
對中亞5國進出口23.82億元,增長1.74倍,其中,出口21.32億元,大幅增長2.57倍。
(四)機電產品占主導,汽車出口增加,農產品進口增加
上半年,陜西出口機電產品1118.40億元,同比下降13.5%,占全省出口總額的85.6%。其中,出口電子元件665.40億元,同比下降17.2%;出口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116.48億元,同比下降59.6%;出口汽車(包括底盤)86.13億元,同比增長185.1%;出口電動載人汽車14.62億元,同比增長57.19倍。出口高新技術產品862.48億元,同比下降25.6%。
全省進口產品仍以機電產品為主,進口額427.28億元,同比下降21.8%,占全省進口總額的59.4%。其他重點商品方面,進口農產品39.14億元,同比增長31.9%;進口煤及褐煤54.76億元,增長99.1%;進口金屬礦及礦砂45.37億元,同比下降27.1%。
二、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外資規模穩步提升
據省商務廳統計,上半年全省新設外商投資企業187家,同比增長36.5%;合同外資16.05億美元,同比增長15.5%;實際外資8.58億美元,同比增長23.3%。
(一)英、法、新外資大幅增長,香港、韓國外資降幅較大
從來源地看,陜西實際利用外資主要來源于我國香港、新加坡、英國、法國、韓國等5個國家或地區。其中,香港外資3.66億美元,下降31.7%;新加坡外資1.94億美元,增長15倍以上;英國外資1.50億美元,增長85倍以上;法國外資0.84億美元,上年同期為零;韓國外資0.37億美元,下降32.6%。
(二)第三產業利用外資快速增長
從產業看,外資主要投向第三產業。上半年第三產業設立企業154家,增長31.6%,占比82.4%;實際使用外資5.39億美元,增長40.9%,占比62.8%。第二產業設立企業29家,增長70.6%,占比15.5%;實際使用外資3.19億美元,增長1.9%,占比37.2%。第一產業設立企業4家,實際使用外資為零。
(三)采礦業、批發和零售業利用外資大幅增長,房地產業利用外資減少
上半年吸引外商直接投資最多的3個行業分別是采礦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房地產業,分別占全省實際利用外資的27.4%、22.7%、17.7%。其中,采礦業利用外資從上年同期的13萬美元增至2.35億美元,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利用外資從上年同期的0.26億美元增至1.94億美元,房地產利用外資1.51億美元,下降51.3%。
批發和零售業利用外資從上年同期的630萬美元增至1.31億美元,占全省實際利用外資的15.2%;制造業利用外資0.89億美元,下降69.5%,占全省實際利用外資的10.4%。
(四)咸陽、漢中利用外資增長明顯,其余地區吸引外資能力減弱
上半年,陜西各地市(區)中吸引外資最多的3個地市是西安、咸陽、寶雞。其中,西安利用外資5.43億美元,下降5.4%,占比63.3%;咸陽利用外資0.38億美元,增長5.8倍,占比4.4%;寶雞利用外資1919萬美元,同比大幅下降,占比2.2%;漢中利用外資1028萬美元,增長2.65倍;其余地區實際利用外資均有不同程度下滑。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