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趕超越提質量 協同發展筑豐碑
來源: 陜西省統計局 發布時間: 2021-04-13 14:10
站在“十三五”收官和“十四五”開局的時代交匯點上,回首“十三五”,五年來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帶領下,用辛勤汗水澆筑成陜西發展的豐碑?!笆濉逼陂g,面對國內外錯綜復雜的外部環境和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嚴峻考驗,全省上下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沉著有力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全省經濟總量實現追趕超越,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多元支撐格局逐步形成,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的歷史性成就。
一、經濟實力提升,總體運行平穩
“十三五”以來,陜西經濟實力持續提升。我省緊扣追趕超越目標和“五個扎實”要求,扎實推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全省經濟總量由2015年的17898.80億元,提升到2020年的26181.86億元,突破兩萬億元大關,總量較2015年增加了8283.06億元,在全國的位次由第15位,提升至第14位。2019年陜西省人均GDP66649元,比2015年提高19348元,相當于全國人均GDP的94.4%,這也是2015年以來相對全國的最高水平,比2015年提高0.2個百分點。
全省經濟運行總體平穩,新常態下體現中高速增長的顯著特征。五年間全省GDP年均增長6.3%,超過全國平均增速0.6個百分點,位列全國第13位。經濟增長速度由“十二五”時期10.6%的高速增長,轉向“十三五”時間6.3%的中高速增長,這是“十三五”時期進入新常態以來,陜西經濟發展的顯著特征。逐年來看,2016-2018年前三年陜西經濟增速超過全國,2018年達到峰值8.1%,之后增速逐步回落,2019年陜西經濟增速6.0%與全國持平,2020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全國范圍內各地區經濟增速下滑,陜西經濟增速2.2%,低于全國0.1個百分點。
二、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發展質量穩步提升
陜西省“十三五”規劃指出將以發展的新理念促進轉方式、調結構,五年間全省花大力氣加快結構調整,努力構建具有陜西特色的產業支撐、基礎保障體系,在產業結構優化方面實現顯著突破,不斷推進經濟發展質量變革。
三次產業結構趨優。“十三五”以來,全省三次產業平穩增長,年均增速分別達3.9%、5.6%、7.5%,其中第三產業增長最快,第二產業居中,第一產業增長相對平穩。三次產業結構也由2015年的8.9:48.4:42.7,優化為2020年的8.7:43.4:47.9。2020年全省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47.9%,較2015年提高5.2個百分點,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增加值占比分別下降0.2和5.0個百分點。服務業占比的提升,為增加就業崗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質量、改善生態環境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產業支撐多元化。全省第二產業中建筑業快速增長,“十三五”時期年均增長6.2%,2020年全省建筑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9.9%,比2015年提高0.9個百分點。第三產業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超20%,2020年這兩個行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別較2015年提高了1.5和1.1個百分點。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增加值年均增長超10%。此外行業增加值占比提高較快的還有房地產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金融業,其增加值占比分別提高1.5、0.6、0.5和0.4個百分點。從而,全省行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5%的行業有農業、工業、建筑業、批發和零售業、金融業、房地產業,比重超過4%的行業有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和教育這兩個行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占比超過3%,多元協同支撐經濟增長的產業格局不斷推進。
三、三駕馬車協同發力,需求結構不斷優化
“十三五”以來,全省著力擴大居民消費和有效投資,不斷釋放消費潛能,優化需求結構,促進消費、投資、出口協同發力。
三駕馬車協同拉動經濟增長,最終消費貢獻率提升。2015年以來,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投資、消費、進出口”,協同拉動全省經濟增長,2016-2019年最終消費、資本形成總額和凈流入對全省經濟的貢獻率分別為43.6%、44.4%和12.0%。比較“十二五”時期,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提高了0.7個百分點,投資貢獻率下降了6.6個百分點,二者貢獻率差距由“十二五”時期的8.1個百分點,下降為“十三五”時期的0.8個百分點。盡管投資仍是拉動全省經濟的主要動力,但消費貢獻率逐漸提升,需求動力不斷平衡。
最終消費增長較快,需求結構不斷優化?!笆濉睍r期消費潛力不斷釋放,傳統商貿和新型消費共同發力,消費在全省經濟中的作用不斷增強。2019年,全省最終消費11565.64億元,較2015年年均增長6.9%,高于資本形成總額年均增速1.5個百分點。最終消費率達44.8%,比資本形成率低14.5個百分點,差距較2015年縮小1.2個百分點。從最終消費的兩個構成項居民消費和政府消費來看,居民消費占最終消費的比重逐年提高,2019年全省居民消費占最終消費的比重為74.4%,比2015年提高1.7個百分點。進一步分城鄉來看,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消費占居民消費的比重分別為79.1%和20.9%,城鎮居民占比較2015年提高2.4個百分點,農村居民消費占比下降相應點數。
居民消費水平提高,城鄉差距逐漸縮小。“十三五”以來,全省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2019年全省居民消費水平為22247.55元,比2015年提高6240.45元,年均增長7.1%。其中城鎮居民消費水平29916.97元,農村居民消費水平11308.40元,城鄉居民消費水平對比2.65,比2015年下降0.14倍。城鎮和農村居民消費水平年均增速分別為5.3%和7.6%,農村增速超過城鎮1.7個百分點,城鄉差距逐漸縮小。
四、區域經濟各領風騷,協同發展不斷推進
“十三五”時期,全省實施關中協同創新、陜北轉型持續、陜南綠色循環的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深化板塊開發、強化區域聯動,著力培育區域新增長點。
區域經濟總量擴大,發展格局基本穩定。“十三五”以來,陜西三大區域經濟總量擴大,2020年關中、陜北、陜南地區生產總值分別為16901.87、5691.15和3421.63億元,較2015年分別增加5719.10、2034.10、1081.71億元,三大區域經濟結構隨之調整,2020年關中地區生產總值占全省比重65.0%,較2015年下降0.1個百分點,六成以上的比重繼續保持全省經濟主體地位;陜北地區生產總值占全省比重21.9%,較2015年提高0.6個百分點,能源產業在2020年疫情之下對陜北及全省經濟發揮重要壓艙石作用;陜南地區生產總值占比13.1%,較2015年下降0.5個百分點。
區域增長各領風騷,關中年均增長最快。五年間,全省三大區域經濟增長在時間軸上各領風騷,2016-2018年陜南地區經濟領銜全省增長,GDP增速連續三年超9%,位列全省之首;2019年陜北地區經濟以增速7.0%領跑市(區);2020年關中地區經濟增速3.4%,位列全省第一。從年均增速來看,關中、陜北、陜南地區分別為6.4%、6.2%和5.6%,關中地區增速相對較快,陜北地區次之,陜南因2020年受疫情影響經濟增長下滑較大,五年年均增速相對較緩。
區域產業增長存在共性又各有亮點。總體來看,五年來,陜西三大區域產業增長的特點是第三產業增長最快、第二產業增速居中,第一產業增長平穩,三大區域產業發展存在共性。進一步,對比三大區域三次產業增加值增速,又各有亮點,第一產業陜南地區增加值年均增長4.1%,分別高于陜北和關中地區0.1和0.2個百分點;第二產業陜北地區增加值年均增長5.6%,高于關中和陜南地區0.2個百分點;第三產業陜北地區增加值年均增長7.7%,分別高于關中和陜南地區0.2和1.2個百分點。
回顧“十三五”的發展歷程,全省人民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講話精神,貫通落實“五項要求”、“五個扎實”,堅定貫徹新發展理念,在不斷努力探索中取得經濟發展、質量提升的豐碩成果。未來,陜西“十四五”規劃已為我們繪制了經濟社會全面進步的美好藍圖,宏偉目標已經確定,追趕超越的光榮使命催人奮進,我們堅信三秦兒女必將在陜西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新的時代用勇立潮頭、爭當時代弄潮兒的志向和氣魄,凝心聚力、銳意進取,只爭朝夕、埋頭苦干,開創不斷內化提升,不斷超越自我的新征程。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