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追趕超越 全面小康如期實現
來源: 陜西省統計局 發布時間: 2021-04-12 09:00
“十三五”以來,面對錯綜復雜的外部環境和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嚴峻挑戰,陜西省委省政府帶領全省人民,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貫通落實“五項要求”、“五個扎實”,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沉著有力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挑戰,追趕超越成效明顯,綜合實力明顯增強,質量效益穩步提升,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的歷史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如期實現,為“十四五”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綜合實力明顯增強 總量實現“追趕超越”
經濟總量在全國位次前移。2016年,我省地區生產總值為19045.75億元,2017年突破兩萬億大關,2020年達到26181.86億元,年均增長6.3%,高于全國平均水平0.6個百分點,在全國的位次由第15位前移至14位。
糧食生產實現“十七連豐”。糧食產能穩定提升,產量連續十七年穩定在千萬噸以上,2020年達到1274.83萬噸,為歷史第二高產年,糧食播種面積達到4501.57萬畝,農業基礎地位更加鞏固。水果產量穩居全國前列,2020年達到1808.03萬噸,較2015年增長20.2%,其中,蘋果產量連續穩定在千萬噸以上,2020年達1185.21萬噸,占世界產量的1/7,洛川蘋果出口遠銷東南亞、歐洲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中國馳名商標;獼猴桃產量達到115.83萬噸,較2015年增長28%。
工業經濟穩定增長。2020年,我省工業增加值達到8860.11億元,為2015年的1.2倍,“十三五”年均增長5.6%。原煤、天然氣產量及發電量分別達到67942.62萬噸、527.38億立方米和2278.30億千瓦時,分別為2015年的1.3倍、1.3倍和1.4倍;汽車產量達62.83萬輛,是2015年的1.8倍,“十三五”年均增長13%。延長石油、陜煤化連續六年進入世界500強。
消費市場繁榮活躍。隨著消費升級行動計劃的深入實施和消費體制機制的完善促進,我省居民消費潛力不斷得到釋放,消費熱點不斷顯現。2020年,我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9605.92億元,為2015年的1.4倍,“十三五”年均增長7%。網絡消費高速增長。2020年,我省限額以上企業(單位)通過公共網絡實現商品銷售705.13億元,較上年增長29.6%,高于限額以上企業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35.5個百分點。2020年,我省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分別達到22866元和11376元,比2015年提高了4402元和3475元。
二、質量效益穩步提升 人均生產總值位次前移
人均生產總值穩步增加。隨著經濟總量的不斷擴大,我省人均生產總值也持續增加,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宏觀經濟基礎。2019年,我省人均GDP達到66649元,比2015年提高19348元,年均增長6.7%,在全國的位次由第14位前移至12位。
勞動生產率快速提升。全員勞動生產率代表就業人員創造社會財富的能力,是反映經濟發展質量、體現經濟效益的重要指標。2019年,我省全員勞動生產率達到124545元/人,比2015年提高了38035元/人,反映出我省勞動者素質不斷提高,科技、裝備、管理水平穩步提升,經濟發展的“含金量”進一步提高。
財政收入結構改善?!笆濉币詠?,我省上下頂格落實減稅降費政策,政策效應不斷顯現,五年累計減稅降費超過1800億元,有力的激發了企業活力。“十三五”末,我省地方財政收入中稅收占比達77.6%,較“十二五”末提高15個百分點,財政收入的質量持續改善。
三、經濟結構持續優化 全面協調發展蹄疾步穩
三次產業結構趨優。近年來,我省下大力氣加快結構調整步伐,經濟結構更趨優化,與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更加緊密銜接。2020年,我省第三產業增加值12551.74億元,比上年增長2.8%,連續六年高于GDP增速,經濟穩定器作用凸顯?!笆濉蹦?,我省三次產業結構比調整為8.7:43.4:47.9。與“十二五”末相比,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占比分別下降0.2個和5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占比提高5.2個百分點。從投資角度看,第三產業投資占比高達68.9%,是投資的最主要方向。
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構建?!笆濉逼陂g,煤制烯烴、煤油氣綜合利用等一批全球首套裝置先后投運,煤間接液化等一批世界先進技術加快產業化,汽車、航空裝備、電子、高檔數控機床、軌道交通等領域發展優勢不斷鞏固,具有陜西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構建。2020年,我省規模以上工業裝備制造業增長14.7%,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37.4%,汽車制造業增長7.4%,均保持較快增長態勢。
城鄉發展更趨協調。受戶籍制度改革和居住證制度全面推進等多重政策影響,陜西農業人口轉移進程加快,城鎮化持續推進。2019年末,我省常住人口3876萬人,比2015年增加83萬人;城鎮化率59.43%,比2015年提高5.51個百分點,2020年突破60%大關。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縮小。農村居民收入增速已連續11年快于城鎮,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比由2015年的3.04:1下降到2020年的2.84:1,實現“十四連降”。
區域協同發展不斷推進。“十三五”以來,我省著力推進關中協同創新發展、陜北轉型持續發展、陜南綠色循環發展,三大區域各有特色、互為支撐的格局逐步形成。關中地區生產總值占全省六成以上,西安國家中心城市輻射帶動效應進一步顯現;陜北經濟總量占全省比重較2015年提升0.6個百分點;陜南經濟總量是五年前的1.5倍。縣域經濟突破萬億元大關。2020年,我省77個縣(市)實現生產總值10686.58億元,占全省的40.8%,縣均生產總值由2015年的105億元增加到138.79億元,有40個縣(市)生產總值超過百億元。
四、新動能不斷涌現 創新驅動發展步履堅實
多項創新指標居全國前列。2020年,我省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達68.39%,比2015年提高了2.73個百分點,位居全國第9位,其中科技活動產出指數75.97%,位居全國第4位。連續四年作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自主創新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成效明顯的地方”受到國務院表彰獎勵。科技進步貢獻率由2015年的56.8%提升至2019年的59.2%。研發投入穩步增加。2015-2019年,我省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從393.17億元增加到584.58億元,年均增長10.4%;研發經費投入強度由2.18%增長到2.27%,創十年來新高,位列全國第7位。
新興及高技術產業生機顯現。作為培育發展新動能、獲取未來競爭新優勢的關鍵領域,2020年,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11.7%,比2015年提高1.6個百分點,“十三五”年均增長10.2%,為陜西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代表先進生產力的高技術產業持續保持兩位數增長,2020年增長16.1%,高于規模以上工業15.1個百分點,“十三五”年均增長16.4%。產業向中高端、技術型轉化的步伐加快,為優化供給、引領產業結構轉型升級貢獻了關鍵力量。
文化產業活力四射。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發展,在文化產業扶持和文化企業培育方面陸續出臺多項政策,為文化產業的發展壯大保駕護航,文化企業數量營收實現“雙提升”。2019年,我省規上文化企業營業收入首次突破1000億元,2020年達到1033.6億元,是2015年的1.8倍;規上文化企業數量達到1570個,是2015年的2.3倍。
新產品增勢迅猛。具有較高技術含量和較高附加值,反映工業發展新動能的工業新產品產量持續較快增長。2020年,我省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產量3.21萬噸,比上年增長14.6倍,智能電視19.18萬臺,增長10.9倍,智能手機、太陽能電池分別增長48.9%和65.6%。新產品銷售占比提升。2019年,我省規上工業企業新產品銷售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達到9.7%,較2015年提高4.5個百分點。
市場活力不斷釋放。隨著“放管服”改革持續推進和營商環境優化提升,陜西市場活力不斷增強。民間投資占比提升。2020年,我省民間投資增長6.9%,高于全國5.9個百分點;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達48%,比2015年提高2.3個百分點。市場主體實現翻番?!笆濉蹦?,全省實有市場主體442.17萬戶、企業108.11萬戶,較“十二五”末均實現翻番,年均分別增長17.7%和16.0%?!拔迳稀逼髽I穩步發展。“十三五”末,全省“五上”企業數量達到26564戶,是“十二五”末的1.6倍,經濟發展“蓄水池”作用日趨明顯。
五、投資力度不斷加大 發展支撐能力顯著增強
基礎設施體系更加健全?!笆濉币詠?,我省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0.2%,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年均增長17.4%,高于投資7.2個百分點,基礎設施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達到31.7%,較2015年提高4.8個百分點;2020年,全省房地產開發投資4404.39億元,是2015年的1.8倍。引漢濟渭、東莊水利樞紐等一批事關全局、群眾期盼的重大水利工程取得突破進展,三星芯片、中興智能終端、吉利汽車等一批重大項目建成投產,陜西現代基礎設施體系更加健全,發展基礎更加堅實。
交通網絡日趨完善?!笆濉逼陂g,陜西公路總里程突破18萬公里,5年累計建成高速公路1077公里,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突破6100公里,實現了縣縣通高速的重大突破。鐵路營業里程達到5958公里,先后建成投運寶蘭、西成、西銀3條高速鐵路;首條城際鐵路西安北至西安咸陽國際機場開通運營。2019年,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居全國第7位,貨郵吞吐量增速居全國十大機場之首。以西安為中心的陸上“米”字型和空中放射狀交通網絡正在加速形成,陜西向西開放、向東集散、輻射全國的能力不斷增強。
六、綠色集約發展持續加碼 “美麗陜西”建設邁出新步伐
能源利用效率不斷提升。在保持經濟較快發展的同時,我省堅持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大力發展低能耗、高價值的工業行業,加快重點節能技改工程建設,綠色發展、集約發展方式正在逐步形成,為改善環境質量、提升承載能力奠定了良好基礎。2020年,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達25.8%,比2015年降低0.9個百分點。2016-2019年,全省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累計下降13.58%。
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笆濉币詠?,我省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階段性成效,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鐵腕治霾取得實效。2020年,全省10個國考城市PM2.5平均濃度41.27微克/立方米,完成較2015年下降15%的目標;平均優良天數295.3天,創近年最好水平;重污染天數6.1天,較2015年下降48%,人民群眾擁有更多“藍天”。水環境不斷改善。50個地表水國考斷面優良比例達92%,全面消除劣V類水體,27個地級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全部達到國家標準,水生態環境質量達到有監測紀錄以來的歷史最好水平。
造林綠化步伐加快。“十三五”以來,全省大力推進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工作,累計營造林面積突破1800千公頃;截至2019年末,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8039.84千公頃,比2015年增長10.3%。截至“十三五”末,全省10個設區城市、楊凌示范區及韓城市已全部創建成為省級以上園林城市,覆蓋率達100%,陜西的綠色版圖正在由“淺綠”向“深綠”漸進。
七、積極融入“一帶一路” 對外開放發展活力顯現
進出口總額實現翻番。“十三五”以來,陜西著力提升對外開放水平,開放的深度和廣度進一步拓展,開放型經濟活力日趨增強。2020年,我省實現進出口總額3772.1億元,較2015年實現翻番,“十三五”年均增長14.8%,其中,進口年均增長16%;外貿依存度達到14.4%,五年累計提高3.8個百分點。2020年,全省實際利用外資84.43億美元,是2015年的1.8倍。
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我省充分發揮科教、人文與區位優勢,積極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高標準建設自貿試驗區,正在成為向西開放、向東集散、輻射“一帶一路”經濟和文化的門戶。進出口增勢喜人。2020年,我省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進出口630.4億元,同比增長26.7%,高于全國增速25.7個百分點。自貿試驗區表現亮眼。我省自貿試驗區貨物進出口總額占全省的七成以上,已成為陜西對外開放的新亮點和增長極?!伴L安號”三項指標全國居首。中歐班列“長安號”年開行數達到3720列,“十三五”期間累計開行數量較“十二五”期間增長約52倍,運輸貨物總量增長約29倍,開行量、重載率和貨運量等核心指標均居全國第一,集結效應日益凸顯。
八、成果共享發展提質擴面 群眾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就業物價穩中向好?!笆濉逼陂g,省委省政府始終把穩定就業放在民生保障和社會穩定工作的突出位置,就業優先政策全面發力,城鎮新增就業人數累計突破220萬人,2016-2019年,城鎮登記失業率持續控制在3.3%左右,2020年為3.63%,始終保持低位運行。物價漲勢溫和。2015-2017年,我省物價漲幅均保持在2%以下,2018年上漲2.1%,2019-2020年繼續保持在3%以內的溫和可控區間,為經濟健康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觀環境。
居民收入位次前移。省委省政府堅持把經濟增長建立在收入同步增長的基礎上,居民收入在全國位次不斷前移,與全國平均水平差距持續縮小。2020年,我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26元,居全國第19位,比2015年前移2位,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7868元,較“十二五”末增加了11448元,相當于全國平均水平的86.4%,五年提高了1.7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16元,較“十二五”末增加了4627元,相當于全國平均水平的77.7%,提高1.6個百分點。收入占GDP比重不斷提升。2020年,我省居民收入占GDP比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人均生產總值之比)達到39.6%,比2015年提高2.8個百分點,反映出收入分配結構進一步改善,人民群眾在經濟發展中獲得更多成果。
消費水平提檔升級。隨著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全省城鄉居民消費觀念發生轉變,消費層次逐步提升,更加注重發展型、享受型消費。2020年,我省城鄉居民醫療保健支出占人均生活消費支出的比重分別達11.4%和13.1%,比2015年分別提高1.7個和1個百分點。2019年,全省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戶年末擁有汽車28.8輛,比2015年增加了13輛。
住房條件持續改善。隨著生活水平和質量不斷提高,陜西居民更注重居住環境品質,改善性購房需求持續增加。2019年,我省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40.3平方米,較2015年增加了3.3平方米。其中,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達到38.8平方米,增加7.5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達到41.8平方米。
九、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脫貧攻堅目標如期完成
民生投入力度加大。省委省政府積極回應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努力補齊基本民生保障的短板,民生領域的公共財政投入規模不減,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笆濉蹦?,與民生相關的教育、社會保障和就業、城鄉社區、衛生健康、住房保障、節能環保、文化旅游體育與傳媒等重點領域財政支出合計達3329.13億元,較“十二五”末增長24.8%。
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省委省政府舉全省之力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強化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扶志扶智,鞏固脫貧成果,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歷史性解決。全省288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56個貧困縣全部摘帽,24.93萬戶貧困群眾搬入新居,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全省農村居民收入的比重由88.5%提高到93.8%,貧困群眾收入水平顯著提升。
教育醫療等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笆濉币詠?,我省不斷加大教育、醫療等社會事業領域建設力度,著力增強人民科學文化和健康水平,讓人民群眾共享高質量發展成果。各級各類教育普及程度明顯提高。全省普惠性幼兒園占比超過80%,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通過國家評估認定,“雙一流”建設高校數量位列全國第4。醫療服務能力穩步提升。公立醫院改革走在全國前列,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全面實現,“十三五”末,全省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達27.25萬張,比“十二五”末增加了6.06萬張;衛生技術人員36.36萬人,增加9.82萬人;2019年末每萬人擁有醫生人數28人,增加7人。
回顧“十三五”,全面小康如期實現,豐碩成果令人鼓舞;展望“十四五”,美好藍圖催人奮進,追趕超越仍在路上?!笆奈濉睍r期,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也是陜西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奮力譜寫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的關鍵五年。站在新的歷史交匯點上,我們堅信,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陜西人民定將在奮力譜寫陜西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的征程上,在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昂首向前,再創輝煌!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