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數據 > 最新發布

2020年陜西非公經濟發展分析

來源: 陜西省統計局 發布時間: 2021-02-18 14:10

2020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沖擊和國內外復雜嚴峻的環境,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狠抓“六穩”“六?!惫ぷ鞑渴?,堅持實施“穩中有為、提質增效”的發展戰略,為全省非公經濟保駕護航發揮了重要作用。我省非公經濟占比先降后升,經濟發展持續恢復。

一、發展情況

2020年,全省非公經濟比重先降后升,發展持續恢復,穩中向好態勢明顯。全年實現非公經濟增加值13389.78億元,占GDP的比重51.1%,較上年下降3.5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非公經濟增加值554.04億元,非公占比24.4%,較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第二產業非公經濟增加值6066.75億元,非公占比53.4%,較上年下降2.6個百分點;第三產業非公經濟增加值6768.99億元,非公占比53.9%,比上年下降4.4個百分點。

分季度看:非公占比逐步回升,經濟恢復明顯。一季度受疫情嚴重影響,非公占比下降最大,較上年同期下降4.9個百分點。進入四月,全省各行各業復工復產逐漸恢復,市場需求開始復蘇,經濟發展的“引擎”逐漸修復,面對經濟下行壓力,省委省政府及時采取一系列減稅降費等措施,采取惠企紓困等有效手段持續促發展,努力擴需求,促進企業復工復產,將疫情影響降到最低,非公經濟占比逐季回升。

二季度非公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50.2%,比一季度提高0.7個百分點。三季度,各級黨委政府出臺的系列政策落地生效,奮力暢通國際國內雙循環,非公企業積極作為、創新自救,相關部門統籌協調、共同發力。前三季度,全省非公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達50.9%,比上半年提高0.7個百分點。發展到年底時全省非公經濟增加值占比重達到51.1%,比三季度提高0.2個百分點,但較上年下降3.5個百分點。

分產業看:

(一)第一產業非公經濟占比小幅提升

受疫情及飼料價格不斷上漲影響,2020年肉禽蛋菜價格一直處在高位運行。截止2020年12月末,全省活豬平均價格34.2元/公斤,同比增長6.1%,豬肉平均價格51.9元/公斤,同比增長4.4%。牛、羊禽肉價格持續攀升。全省第一產業非公經濟增加值554.04億元,占第一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為24.4%,較上年同期提高0.8個百分點。

(二)第二產業非公占比下降

2020年,全省第二產非公經濟增加值6066.75億元,占第二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為53.4%,較上年下降2.6個百分點。

(1)工業非公經濟小幅回落。受疫情影響,內需疲軟,特別是支撐全省非公工業的電子信息和汽車制造業等重點行業影響較大,進入到三季度,隨著全面復工復產的穩步推進,全省工業生產加速發展,形勢不斷改善。全年非公工業增加值為4805.54億元,占全部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54.2%,較上年回落0.7個百分點。

(2)建筑業非公經濟占比回落明顯。2020年以來,在疫情防控期間,全省建筑企業施工延遲、速度減緩,務工人員居家防護隔離和開工量下滑等多重因素影響,全省建筑業非公經濟實現增加值1286.12億元,非公占比為49.5%,較上年同期回落9.5個百分點。

(三)第三產業非公占比下降明顯

2020年,全省第三產業非公經濟增加值6768.99億元,占第三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為53.9%,較上年下降4.4個百分點。

(1)消費市場降幅逐漸收窄。受疫情影響市場消費下降較多,進入6月份,消費降幅逐步收窄,線上消費平穩增長,生活必需品消費剛性增長。全省批發零售業非公增加值1300.67億元,占行業比重為70.9%,較上年下降2.8個百分點;住宿餐飲業受疫情影響較大,雖然三季度后逐步好轉,但上半年受到的損失難以彌補,全年實現非公增加值361.43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50.95億元,占行業比重為96.1%,較上年同期小幅下降0.2個百分點。

(2)金融業發展平穩。疫情防控期間,市場終端辦理金融業務主要通過網絡方式,影響相對較小。全省金融業非公增加值為376.93億元,占行業比重為20.7%,與上年基本持平,對全省非公經濟增長做出了積極貢獻。

(3)房地產非公增加值占比略升。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長由負轉正,全年實現恢復性增長,全年房地產業非公經濟增加值實現1401.77億元,占行業比重為91.1%,較上年同期提高0.6個百分點。

(4)交通運輸倉儲和其他服務業受挫嚴重。受疫情影響,全省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非公增加值為538.11億元,較上年減少57.96億元,占行業比重為47.4%,較上年回落8.8個百分點;其他服務業非公增加值2699.99億元,較上年減少162.64億元,占行業比重為47.9%,較上年同期回落6.9個百分點。

(四)民間投資活力顯著增強

隨著疫情防控取得成效,經濟發展逐步好轉,內生動力開始發力。2020年,全省民間投資增長6.9%,同比增長0.9個百分點,高于全國5.9個百分點,已連續六個月正增長。民間投資占全部投資的比重為48%,比上年同期提高1.2個百分點。其中民間投資中增長較快的行業有: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長38.5%;衛生和社會工作增長27.8%;建筑業增長26.2%;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長25.6%。民間投資額三次產業比重為9.4:26.8:63.8,第三產業比去年同期提高3個百分點,表明民間投資向更有發展潛力的第三產業轉移凸顯。民間投資的平穩發展,吸納了大量社會資金和外資,豐富了固定資產投資資金來源,投資結構得到優化,經濟發展后勁得到增強。

二、發展特點

(一)產業結構更趨優化

2020年,第一產業非公經濟增加值是2015年的1.1倍;第二產業非公經濟增加值是2015年的1.2倍;第三產業非公經濟增加值是2015年的1.6倍。非公有制經濟三大產業增加值占非公經濟的比重分別由2015年的5︰51︰44發展為2020年的4.1:45.3:50.6。在非公經濟各產業規模擴大的同時,產業結構也得到不斷調整和優化,積極因素繼續累積,轉型升級態勢明顯,新生動力逐步孕育成長。

(二)對外貿易增勢向好

2020年,在全球疫情加速蔓延的形勢下,全省不斷優化外貿結構,著力穩外貿、保出口,外貿保持平穩向好態勢。全年全省進出口完成總額實現3772.1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3%,較上年同期提升了7.2個百分點。其中,私營企業實現進出口總額1075.41億元,同比增長20.2%,同比提升6.8個百分點,占全省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為28.5%;外資企業實現進出口總額2402.93億元,同比增長4.7%,同比提升9.9個百分點,占全省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為63.7%,是我省最大外貿經營主體,為全省對外貿易做出了積極貢獻。

(三)地區發展不平衡短期難以改變

近幾年,全省各地根據自身實際制定了加快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相關政策,采取了積極有效措施,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各區域資源稟賦、發展條件和經濟基礎各不同,特別是經濟結構的差異,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存在著不平衡性。南高北低、西快東緩的發展格局仍未打破,且短期無法改變。

全省各市(區)非公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前三位的分別是安康59.6%、西安53.1%和商洛53.0%,后三位的分別是延安29.0%、榆林40.9%和渭南47.7%。位次情況與五年前基本相同。

(四)非公企業規模較小

從企業規??矗 拔迳稀狈枪髽I總體小型企業居多,大中型企業較少。截止2020年末,全省聯網直報非公企業23122家(包括純非公企業和混合所有制非公控股企業),其中小微型企業19066家,占總數的82.5%,大中型企業僅占17.5%,“五上”非公企業總體規模偏小。

(五)經營理念和管理水平落后,內生動力不足。非公企業發展初期大多數是借助家族力量,實行傳統的家族式管理,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與之相適應的現代化企業管理體系未能及時建立,管理制度不完善、人才引進缺乏,品牌經營、商業運營滯后,技術創新落后,制約著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