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勃發展的陜西教育事業
來源: 統計局 發布時間: 2019-09-05 19:00
——新中國成立70周年陜西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十三
新中國成立70年來,陜西教育事業在不斷改革、不斷提高和創新中求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在全面提高人口素質的同時,為陜西經濟社會建設輸送了大量實用人才,有力地支持了陜西經濟建設、促進了社會進步。2018年,我省各級各類學校及教育機構學生總數達到797.97萬人,占全省人口比例達20.7%,比1949年提高了14.8個百分點,每萬人口中在校大學生306人,是1949年的175倍。
一、基礎教育成效顯著,實現歷史性跨越
新中國成立初期,陜西基礎教育十分薄弱。全省80%以上人口為文盲,學齡兒童入學率僅為38%。1949年全省有普通中小學14461所,專任教師27764人,在校學生76.76萬人,平均每萬人中有中學生33人、小學生553人。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推進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的頒布和實施,基礎教育得到了迅速發展。截至2006年9月,陜西107個縣(市、區)全面實現“兩基”達標的歷史性任務,人口覆蓋率達到100%,提前一年在西北五省區率先完成了“兩基”任務,歷史性地實現了在全省范圍內基本上掃除文盲和基本上實現九年義務教育的目標。同時,陜西還扎實推進國家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工程、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工程、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教育對口支援工程,創建“中小學實驗教學普及縣(區)”,合理調整中小學布局,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明顯改善,師資水平和教學質量有了顯著提高。2018年,全省共有小學4714所,招生人數51.36萬人,在校學生達265.61萬人,小學學齡人口凈入學率為99.97%,比1978年上升了4.3個百分點,平均每萬人口中有小學生690人,比1949年多138人;全省普通中學達到2072所,招生人數60.78萬人,在校學生為180.81萬人,比1949年的3.94萬人增加44.9倍,初中學齡人口凈入學率為99.95%,比1978年提高了26.4個百分點,平均每萬人口中有中學生470人,是1949年的14.2倍。2018年,全省有普通高中471所,在校學生72.27萬人,為1978年的1.4倍。
二、特殊教育和幼兒教育得到穩步發展
新中國成立初期,陜西特殊教育十分落后,全省僅有1所盲聾啞學校,學生13人,1978年發展到5所,在校學生618人,教職工136人(其中專任教師79人)。70年來,在各級黨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關懷下,在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下,陜西特殊教育工作取得了長足發展。截至2018年底,全省共有特殊教育學校65所,在校學生5984人,分別為1949年65倍和460倍,比1978年增加60所,在校學生人數增長8.7倍;專任教師1408人,比1978年增加16.8倍。
新中國成立初期,陜西省共有4所幼兒園,入園幼兒344人,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幼兒教育事業在改革中不斷壯大和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各級政府十分重視幼兒教育。2018年,全省共有幼兒園(含學前班)7963所,在園兒童由1978年的17.54萬人增加到141.3萬人,增長了7倍,教職工人數由1978年的9295人增加到162654人,增長了16.5倍;與1949年相比,幼兒園及入園幼兒數更是大幅度提高。
三、職業教育發展步伐加快,基礎能力建設不斷加強
職業技術教育是現代化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對提高勞動者的文化、技術素質具有重要意義。1949年,陜西只有21所職業學校(含中等師范學校),在校學生4230人,專任教師210人。改革開放初期,中等職業學校達到89所,在校學生2.93萬人,專任教師3297人,與新中國成立初期相比獲得長足發展。
進入90年代以來,隨著陜西經濟建設步伐的加快,對各種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逐漸增大,為此,省政府及時制定了陜西省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計劃和實施方案,加大了培養力度,從而使各類職業教育,尤其是中等職業教育得到了很大發展。2006年,陜西爭取到國家縣級職教中心國債建設項目14個,專項資金4000萬元,全省縣級職教中心的建設總數達到85個,創建省級以上重點中等職業學校10所,建成示范鄉鎮農技校100所,進一步改善了我省農村職業教育的辦學條件,促進了職業教育骨干體系建設,中等職業教育規模持續擴大。
截至2018年底,有各類中等職業學校369所,為1978年的4.1倍,比1949年增加16.6倍;在校學生39.97萬人,為1978年的13.65倍,比1949年增長94.2倍;專任教師20928人,為1978年的6.35倍,比1949年增加98.66倍。
四、高校在校生規模繼續擴大,高水平大學建設再上新臺階
新中國成立初期,陜西僅有西北大學、西北工學院、西北農學院等4所高等院校,在校學生2272人,教職工1239人,其中專任教師456人,隨著我國1977年高考制度的恢復,1978年陜西高校迅速發展到30所,在校人數擴展到3.44萬人,教職工2.72萬人,其中專任教師10699人。
進入80年代以后,為了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國家相繼制定了一系列學位管理制度以及重點建設100所左右的高等學校及一批重點學科的“211工程”計劃,陜西省政府十分重視,制定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提高高校教學質量,增強高校的科研能力,目前我省進入國家“211工程”的高校達到8所,進入“985工程”的高校有3所,分別居全國第四位和第二位。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大學等6所“211工程”建設學校共設立45個重點學科建設項目,投入重點學科建設資金7.82億元,順利通過國家“211工程”建設項目驗收,并產生了一批標志性成果。
經過70年的發展,陜西高等教育逐步形成多層次、多形式、學科門類齊全的高等教育體系。
2018年全省共有普通高等學校95所(含12所獨立學院),比1978年增加65所,共招收普通本??茖W生30.35萬人,為1978年的22倍;在校學生105.48萬人,為1978年的30.66倍;專任教師68459人,為1978年的6.4倍。全省共有成人高校14所,民辦高等教育機構18所,還有12所獨立院校,各類高等教育在學人數168.57萬人,平均每萬人口中在校本專科學生274人,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2018年,全省共有研究生培養機構49個,研究生指導教師18694人,在校研究生達12萬人以上,比1978年的280人增加400倍以上,其中,博士研究生19722人、碩士研究生108455人;全省有博士、碩士學位授權單位59個(高校30所),其中,博士授權單位32個,高校19所(含4所軍隊院校)。全省普通高校有博士一、二級學位授權點180個、碩士一、二級學位授權點507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6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86個,涵蓋所有13個學科門類;全年授予研究生學位37899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054人、碩士研究生34845人。
2018年,陜西有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8所,其中入選國家一流大學建設名單的高校3所(全部為部屬高校,其中A類2所,B類1所),入選國家一流學科建設名單的高校5所(其中,部屬高校3所、省屬高校1所、軍隊院校1所),共有17個學科;另外,陜西有國內一流大學建設高校7所、建設學科7個,國內一流學科建設高校13所、建設學科13個。截止2018年9月,陜西高等教育進入ESI全球前1%的學科有46個、前1‰的學科有6個。
五、全省民辦教育從無到有,蓬勃發展
陜西民辦教育起步于上世紀80年代。1984年,西安培華女子大學成立,標志著陜西民辦高等教育的復興,開創了社會力量辦學的先河。進入90年代民辦教育已初具規模。1991年,全省共有民辦教育機構800多所,在校學生達11萬人。隨著民辦教育的迅速發展和擴張,到1999年全省各級各類民辦學校已達2000多所,在校學生達40多萬人。
2000年以后,陜西民辦教育進入穩定、規范發展的新時期。截至2018年底,全省各類民辦學校(含機構、幼兒園)總數達到4668所,在校生118.28萬人,其中幼兒園4136所,入托幼兒34.89萬人;小學228所,在校生21.35萬人;初中90所,在校生14.14萬人;高中87所,在校生7.31萬人;中等職業學校84所,在校生5.93萬人;民辦高校(含機構)31所,在校生27.20萬人。全省民辦學校畢業(結業)49萬人,其中高校畢業生8.40萬人,中職畢業生1.96萬人,高中畢業生2.43萬人,初中畢業生4.04萬人,小學畢業生2.63萬人。
2018年,民辦教育機構教職工15.94萬人,其中專職教師9.5萬人,行政管理人員1.27萬人,外聘兼職教師0.29萬人。
2018年,民辦普通高等學校在校生規模達27.20萬人,其中研究生225人、本科生162762人、高職(??疲┰谛W生109211人;另有公辦高校參與,按民辦機制運行的獨立學院12所,在校學生74635人,民辦高等教育發展步入快車道。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