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數據 > 最新發布

商業經濟跨越發展 消費市場繁榮興旺

來源: 統計局 發布時間: 2019-08-27 19:00

——新中國成立70周年陜西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七

 

  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取得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赝憠验煹钠呤?,陜西經濟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生產力快速提高,綜合實力以史無前例的速度增強,百姓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好處,生活水平極大提高,消費市場發展取得驕人的成就。在中央及地方系列政策引導下,陜西消費市場經過不斷深化流通體制改革,拓寬消費服務領域,規范市場競爭秩序,健全市場營銷體系,全省消費市場營銷網絡日趨完善,消費市場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呈現出商貿流通企業繁榮活躍、商品供應豐富多樣、消費結構持續快速升級、市場總量持續擴大的大好局面。

 

  一、從基礎薄弱到興旺發達,商業經濟不斷增強

 

  新中國成立70年來,陜西城鎮化率不斷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持續提升,商業經濟日益繁榮,對經濟的支撐作用不斷增強。

 

  1、商業經濟發展繁榮,經濟貢獻率不斷提升

 

  新中國成立后,生產資料行業優先發展,服務業發展相對緩慢,陜西商業經濟發展也處于遲緩狀態,1952年全省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僅為6.18億元,1978年為33.37億元。改革開放以后,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商貿流通行業進入發展的快車道,陜西消費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斷提升。2018年,全省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938.27億元,是1952年的1446倍,年均增長11.7%;人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萬元,是1952年的574倍,年均增長10.1%2018年,全省批發和零售業行業增加值達到1916.03億元,是1978年的351倍,年均增長15.8%。

 

  2、居民收入持續增長,消費能力快速提升

 

  新中國成立之初,居民收入水平很低。1957年,全省農民人均可純收入僅為76元,1978年為134元,改革開放以來,全省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建立、覆蓋面持續擴大,新增就業持續增加,貧困人口大幅減少,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的消費能力也水漲船高。2018年,陜西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3319元,是1978年的106.5倍,年均增長12.4%;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11213元,是1978年的83.7倍,年均增長11.7%。收入的不斷增長使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得到改善,人們消費能力快速提高,人們的消費需求也隨之不斷提升,尤其進入新世紀后呈爆發式增長。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總額從1978年的33.37億元,到1997年的552.37億元,2003年達到1010.95億元,6年間突破1000億元,2013年達到5245.04億元,10年間突破5000億元,2018年達到8938.27億元,接近9000億元,消費能力持續快速提升。

 

  3、城鎮化率快速提高,推動消費不斷提升

 

  新中國成立初期,陜西城鎮化水平很低,1952年末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只有10%,1978年末也僅為16.3%。改革開放以來,陜西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2018年城鎮人口比重達到58.1%,比1978年提高41.8個百分點。城市的擴張發展,使得更多居民享受到城鎮不斷繁榮的商品供給,進而推動了消費市場的不斷發展。七十年來,城鎮市場零售額所占比重日益提高,作用更加突顯。2018年,全省城鎮市場實現消費品零售額7866.04億元,占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達88%,1978年以來年均增長17.6%;鄉村市場實現零售額1072.33億元,占比為12%,年均增長10.3%。城鎮市場優勢明顯,帶動作用更加突出。

 

  二、從高度統購統銷到多元化經濟協調發展,商業經濟百花齊放

 

  新中國成立后,陜西以國營商業、供銷合作經濟為主,面對供需不平衡,人民群眾需要的基本生活用品計劃供應,大多商品采取憑票供應。改革開放以后,流通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多元化的市場格局逐漸形成,流通渠道不斷拓寬,各種商貿類型百花齊放,市場經濟繁榮興旺。

 

  1、多元經濟競相發展,市場活力不斷激發

 

  新中國成立后,市場經濟體制不斷改變和完善,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所占份額和比例不斷變化,決定了不同時期經濟體制的差異。截至1979年末,全省共有商業網點4.46萬個,其中,國合商業網點4.29萬個,占網點總數的96.2%,非公有制網點0.15萬個,占網點總數的0.06%。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實現的零售額占到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97%,而個體經濟和其他經濟僅占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0.1%2.9%,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明顯受限。

 

  改革開放以后,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確立,消費品流通領域中,國有和集體企業一統天下的局面逐步被打破,商貿流通體制和商貿企業改革不斷深化,市場經營主體快速分化,新的經濟成份大量涌現,國有經濟、集體經濟、民營經濟、港澳臺及外商投資等多種經濟成分共同參與商業經營,在流通領域出現了百業經商,百舸爭流的景象。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以其經營靈活、價格低廉、伸縮性大、適應市場供求形勢等特點,在市場發展中顯現出較強的競爭力,所占市場份額逐年攀升。2018年統計數據顯示,陜西限額以上貿易單位以私營單位比重最大,從各類型單位數量占比情況看,國有控股單位占6.5%,集體控股單位占2.5%,私人控股單位占71.4%,港澳臺商控股單位占0.6%,外商控股單位占0.6%,其他單位占7.2%;從各類型單位實現的零售額占比看,國有控股單位占18.4%%,集體控股單位占2.9%,私人控股單位占52.4%,港澳臺商控股單位占5.5%,外商控股單位占7.0%,其他單位占10.1%

 

  2、商貿企業發展迅速,競爭能力不斷增強

 

  市場的繁榮發展,離不開作為“主體”的企業的快速發展。新中國成立后,國營商業不斷發展壯大,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后,陜西非常重視商貿企業的培育支持,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涌現出民生、金花、開元等一批優秀的本土企業,同時引進華潤萬家、永輝、金鷹、萬達、蘇寧等全國知名企業。2018年,全省共有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5229家,是1998年的26.2倍,年均增長17.7%;全省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實現商品零售額4986.5億元,是1998年的78.3倍,年均增長達到24.4%。

 

  企業數量快速增加的同時,企業的規模、效益都顯著提高,遠遠超出歷史水平。隨著限額以上貿易企業的快速發展,陜西貿易企業競爭力不斷增強,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為陜西經濟增長發揮了積極作用。2018年,全省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2114.4億元,是1998年的36.1倍,年均增長達到19.6%;資產總計達到4635.7億元,是1998年的18.6倍,年均增長達到15.7%;利潤總額年均增長高達45.4%。

 

  3、交易市場厚積薄發,商品流通積極活躍

 

  商品交易市場是商品流通的重要組織形式,是農產品、工業消費品和生產資料流通的重要載體,是人民群眾日用消費品和生產、建設所需物資的重要集散地,在引導生產、擴大消費、促進經濟增長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陜西商品交易市場的發展歷程和全國商品交易市場的發展歷程總體一致。新中國成立后,經濟上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全國物資供銷一直都實行國家統購統銷,商品市場沒有得到充分發展。直到1978年改革開放以后,商品交易市場的發展才走上恢復成長、不斷升級的大發展之路?,F階段已經形成了門類眾多,專業化分工明細,規模不斷擴大的局面。諸如西安雨潤農產品全球采購有限公司、康復路交易廣場、西安北三環大明宮建材家居市場、陜西省生產資料第一交易市場等一些市場已經發展成為輻射西北乃至全國的消費品采購中心。截止2018年,陜西億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場共有55個。交易市場總攤位數41852個,是20031.6倍;營業面積405.01萬平方米,是2003年的3.8倍;成交額為1177.59億元,是2010年的28.7倍,年均增長25.2%,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4、商貿連鎖快速發展,流通效率不斷提高

 

  連鎖經營實行集中統一化管理、標準化商品與服務、專業化分工,以及集中化采購與配送等形式,它有利于提高流通效率、擴大銷售,實現低成本經營,減少經營風險,從而使連鎖企業具有價格優勢、服務優勢和便利優勢的特點。改革開放以來,陜西商貿企業連鎖經營取得快速發展,極大提高了商品流通效率、促進了陜西商貿流通現代化發展。2018年,陜西批發零售業、住宿餐飲業連鎖門店4371個,是2003年的4.7倍,年均增速為10.8%;實現銷售額1070億元,是2003年的57.5倍,年均增速為31%。

 

  三、從物資單一匱乏到各種商品琳瑯滿目,商品供給水平和品質實現大跨越

 

  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一窮二白”,生產力低下,工業基礎薄弱,供給的商品僅限于簡單的、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從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整整三十年時間里,老百姓家中常見的家電只有手電筒、半導體收音機等寥寥幾件,小屏幕的黑白電視機就已經是“奢侈品”了。改革開放以后,國家實施市場經濟,生產力持續快速提高,加上對外開放的步伐不斷加快,豐富多樣的商品不斷涌入市場,涌入人們的生活。尤其是進入21世紀,以信息技術為引領的各項技術迅猛發展,諸如智能手機、智能家電、新能源汽車等高技術產品不斷推陳出新,讓消費者應接不暇,物質極大豐富,商品供給水平和品質實現大跨越。

 

 ?。ㄒ唬┕┙o水平持續提高,消費結構不斷升級

 

  隨著全省經濟綜合實力日益增強,居民消費能力快速提升,大眾消費已由最初的溫飽型轉向數量型、品質型,尤其近十年來,消費結構升級明顯加快,向質量型、享受型、健康環保型轉變,人們對科技產品需求更為強烈,居民消費呈現個性化、時尚化,消費熱點和亮點不斷涌現。

 

  從限額以上企業(單位)商品類別統計中反映出消費結構不斷升級換代。

 

  1、金銀珠寶和化妝品類商品持續熱銷,尤其是金銀珠寶類商品消費成為居民保值增值的新手段和綜合避險的新產品。2018年,金銀珠寶類零售額是2000年的48.9倍,年均增長24.1%;化妝品類零售額是2000年的33.8倍,年均增長21.6%。

 

  2、汽車成為推動市場消費的主打商品。上世紀7080年代,人們還在被溫飽問題困擾著,從沒想過小轎車會進入尋常百姓家,四十年來,生活的奇跡不斷涌現,汽車已進入中國億萬群眾的家庭。尤其是近2000年以來,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不斷提高,汽車特別是私家車消費發展速度空前高漲,成為消費市場新的支撐點和增長極。2018年,汽車類零售額是200063.7倍,年均增長26%

 

  3、房地產市場的快速增長,促進了建筑及裝潢類、家具類、家用電器的更新換代和升級。2018年,建筑及裝潢類零售額是2000年的44.9倍,年均增長23.5%。家具類零售額是2000年的97.7倍,年均增長29%。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零售額是2000年的11.4倍,年均增長14.5%。智能家用電器商品從無到有,已成為尋常百姓追逐的時尚新品。

 

  4、新型時尚文化消費逐漸引領市場潮流,成為消費市場的又一新亮點。2018年,體育娛樂用品類零售額是2000年的32.3倍,年均增長21.3%;電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類零售額是2000年的16.5倍,年均增長16.9%;書報雜志類零售額是2000年的5.3倍,年均增長9.7%;文化辦公用品類零售額是2000年的38.7倍,年均增長22.5%.

 

  5、通訊器材類商品升級換代較快。改革開放以來,世界計算機及信息技術飛速發展,1983年,上海開通中國第一家尋呼臺,BP機進入中國,90年代手機開始慢慢出現,2000年之后手機在中國越來越普遍。尤其是近幾年隨著智能手機的快速發展,手機的功能得到極大擴展,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通訊工具,逐漸成為時尚、休閑、娛樂、消費支付等多種功能性消費品。特別是蘋果等新型國外手機進入國內市場,同時,以華為、小米為代表的新型國產智能手機迅速崛起,手機的更新換代逐步加快。因此通訊器材類商品銷售實現快速增長。2018年通訊器材類零售額是2000年的64.5倍,年均增長26%。

 

 ?。ǘ┳∷薏惋嬍袌龇睒s興旺,生活品質不斷提升

 

  新中國成立后,國家生產力水平低下,人們的生活還處于解決溫飽問題階段,改革開放以后,隨著收入的不斷增加,百姓的生活不斷向高品質發展,外出就餐、娛樂、旅游等成為人民生活最常見的休閑方式。特別是進入21世紀,隨著人們生活、工作等出行的不斷增多,以及餐飲文化的興起,陜西住宿和餐飲業發展迅速,經營規模迅速擴大。2018年,全省限額以上住宿企業達到926家,四星級以上酒店74家,與之標準相當的酒店、商務酒店、快捷酒店等發展迅速,形成滿足不同檔次需求的酒店市場,而1978年僅有4家高檔酒店賓館。2018年,全省實現餐飲收入947.03億元,是1978年的717倍,年均增長17.9%。經營主體多元化,民營投資成為住宿餐飲業發展的生力軍。2018年,全省限額以上餐飲企業私人控股企業占比高達87.8%;經營模式和手段不斷創新發展,從單一的門店營銷,菜單點菜現金結賬,到如今的外賣、團購平臺盛行,甚至已經出現無人智能餐廳,在線支付成為主要支付手段,信息技術在餐飲的食材采購、系統管理、營銷交易、支付點評等方面全面滲透和深度擴展;人們的餐飲消費理念不斷升級,從最初的“吃飯難”到“吃特色”,今天,餐飲業已經成為人們交際休閑的一種方式,消費者更加的重視就餐體驗,食材及烹飪是否健康,菜肴和環境是否蘊含文化,互聯網上的口碑如何等。在商務、休閑、旅游方式不斷升級變換中,住宿餐飲消費實現跨越式發展,規模不斷擴大、形式不斷創新、內涵不斷豐富。

 

  四、從傳統零售到互聯網+,商貿新經濟發展迅速

 

  新中國成立后,國營商業一統天下,談不上商業模式,就是簡單的計劃供銷。改革開放以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得到初步發揮,陜西現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業態發展較快,形成了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特許經營、電子商務等新型流通方式和超市、大賣場、便利店、購物中心等新型業態。尤其是近幾年來網絡市場和商業綜合體成為消費的新商業模式。

 

  “網購”由于它的便利性及價格上的優勢,越來越受到消費者尤其是年輕人的追捧,已成為新興購物方式,因此發展迅猛。2014年之前,陜西無店鋪零售以郵購和電視、電話零售為主,網絡零售呈現小、散、弱的發展狀態,2014年隨著京東等大型網上零售商在陜西落戶,使陜西互聯網零售開始呈現較快發展的態勢。近幾年來電商企業迅猛發展,京東、唯品等大牌電商進駐陜西,同時,西安創客、美農科技、哎呦喂等本土電商企業快速崛起。其中以電商為主導的無店鋪零售企業270家,占限上零售業企業的7.2%。據統計,2018年,按買家所在地分陜西實現網上零售額達到2042.9億元。

 

  城市商業綜合體是以區域為中心、以購物中心為主導,融合了商業零售、餐飲、休閑養生、娛樂、文化、教育等多項城市主要功能活動,面向各類消費人群提供綜合性服務的大型商貿服務綜合體。城市商業綜合體的涌現為傳統商業注入了新的活力。2008年萬達進入西安,從此,陜西商業綜合體發展走上快車道。2017年,全省規模以上商業綜合體已經達到38家,入住商戶總數為4606家;全年總客流量高達2.26億人次,同比增長11.4%;實現銷售額136.45億元,同比增長18.5%。

 

  回顧過去,七十年銳意進取,成就不凡偉業。展望未來,黨的十九大為我們描繪了宏偉藍圖,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推動下,經濟社會將更加繁榮昌盛,消費市場更加興旺發達,人民生活更加富足美好。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