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工業經濟效益分析
來源: 陜西省統計局 發布時間: 2018-08-07 16:00
工業效益平穩增長結構改革成效明顯
上半年,在全省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決策部署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高質量發展基礎不斷夯實,工業結構繼續優化,呈現出運行平穩、穩中有優的特點。
一、主營業務收入穩步增長
上半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607.0億元,同比增長15.1%,增速與一季度持平,比1-5月提高0.8個百分點。比全國平均增速高5.2個百分點,增速位居全國第5位。
2018年1-6月主營業務收入增速(單位:%)
在全省工業40個大類行業中,39個行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增長,29個行業增速達到兩位數一上。其中9個行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500億,占全部規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的63.5%。
上半年,能源行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517.5億元,同比增長15.6%,比一季度回落0.6個百分點,比1-5月提高2.5個百分點。其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同比增長12.8%,分別比一季度和1-5月提高0.6和0.8個百分點;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增長14%,分別比一季度和1-5月提高4和1.7個百分點;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增長22.9%,比一季度回落8.1個百分點,比1-5月提高5.2個百分點;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3.7%,分別比一季度和1-5月提高0.8和3.7個百分點。
非能源行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089.5億元,同比增長14.9%,比一季度提高0.5個百分點,與1-5月增速持平。其中:農副食品加工業同比增長15.5%,比一季度提高0.6個百分點,比1-5月回落0.3個百分點;食品制造業增長11.3%,分別比一季度和1-5月回落,0.4和0.9個百分點;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增長15.6%,分別比一季度和1-5月提高3.6和0.5個百分點;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12.3%,比一季度回落1.5個百分點,與1-5月增速持平;醫藥制造業增長9.4%,分別比一季度和1-5月回落7.5和3.5個百分點;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增長12.2%,分別比一季度和1-5月提高8.2和2個百分點;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39.3%,分別比一季度和1-5月回落12.6和6.7個百分點;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9.8%,分別比一季度和1-5月提高5.7和1.3個百分點;汽車制造業增長17.4%,比一季度提高0.5個百分點,比1-5月回落1.1個百分點;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長27.5%,分別比一季度和1-5月回落3.2和1個百分點;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2.7%,分別比一季度和1-5月回落7.6和3.2個百分點。
二、企業效益明顯改善
上半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總額1164.9億元,同比增長31%,比一季度回落3.6個百分點,比1-5月提高1個百分點。比全國平均增速高13.8個百分點,增速位居全國第8位。
在全省40個大類行業中,26個行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13個行業增速達到20%以上,11個行業利潤同比下降。
2018年1-6月利潤總額增速(單位:%)
價格波動影響較大,能源行業盈利回落。上半年,能源工業實現利潤總額657.8億元,同比增長35.9%,比一季度回落2.2個百分點,比1-5月提高3.4個百分點;拉動全省利潤總額增長19.5個百分點。其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21.7%,比一季度回落0.3個百分點,比1-5月提高2.5個百分點;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實現利潤增長60.1%,分別比一季度和1-5月提高10和3.3個百分點;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實現利潤增長274%,比一季度回落50.2個百分點,比1-5月提高45.5個百分點;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實現利潤增長33%,比一季度回落24.3個百分點,比1-5月提高6.8個百分點。以上四個行業利潤總額占我省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的56.5%,占比分別比一季度和1-5月下降3.8和0.8個百分點。
非能源工業盈利加快。上半年,非能源工業實現利潤總額507.1億元,同比增長25.2%,分別比一季度和1-5月回落4.4和1.7個百分點;拉動全省利潤總額增長11.5個百分點。其中:農副食品加工業利潤同比增長6.4%,比一季度提高1.9個百分點,比1-5月回落0.8個百分點;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利潤增長18%,比一季度提高1.9個百分點,比1-5月回落0.8個百分點;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利潤增長64%,,比一季度提高25.8個百分點,比1-5月回落1.2個百分點;醫藥制造業利潤同比下降0.7%,分別比一季度和1-5月回落5.4和10.3個百分點;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利潤增長42.5%,分別比一季度和1-5月提高27.9和3個百分點;汽車制造業利潤增長84.2%,分別比一季度和1-5月提高4.5和30.1個百分點;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利潤增長19.1%,分別比一季度和1-5月回落62.4和10.7個百分點。以上七個行業共實現利潤總額295.6億元,同比增長32.8%,拉動全省利潤總額增長8.2個百分點。七個行業利潤總額占我省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的25.4%,占比比一季度提高2個百分點,比1-5月回落0.5個百分點。
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10.98%,同比提高1.33個百分點,盈利能力明顯增強。6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成品存貨周轉天數為9.4天,同比減少0.6天,產成品存貨周轉速度加快。
三、稅金總額增速回落
上半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稅金總額增長9.5%,比一季度提高1.3個百分點,比1-5月回落1個百分點。其中:應繳增值稅增長0.5%,分別比一季度和1-5月回落2.5和2.7個百分點。增速回落較大的行業有: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增長2%,分別比一季度和1-5月回落7.3和4.9個百分點;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增長12.8%,比一季度提高15個百分點,比1-5月回落6.3個百分點;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69.9%,比一季度提高8.3個百分點,比1-5月回落20.6個百分點;醫藥制造業下降7.7%,分別比一季度和1-5月回落17.3和1.7個百分點;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下降14.9%,分別比一季度和1-5月回落29.7和2個百分點。
四、企業虧損面收窄、虧損額下降
上半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虧損企業1125戶,同比下降0.7%,分別比一季度和1-5月減少273和32戶。虧損面18.1%,分別比一季度和1-5月收窄4.5和0.6個百分點。虧損企業虧損額98.5億元,同比下降6.3%,虧損額比去年同期減少6.6億元,重點行業和大型企業虧損情況較為嚴峻。
從主要行業看,煤炭開采和洗選業虧損9.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8億元;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虧損29.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6.6億元;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虧損額4.6億元,較去年同期減虧9.3億元;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虧損10.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3億元;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虧損10.7億元,較去年同期減虧7.1億元。以上五個行業虧損額合計65.1億元,占全部規上工業虧損額的66.1%。
從重點企業看,上半年,11戶大中型企業虧損超過億元。延長油田股份公司、神華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陜西榆林凱越煤化有限責任公司、陜西正通煤業有限責任公司、陜西銅川鋁業有限公司、蒲白礦務局、陜西興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華能陜西秦嶺發電有限公司、陜西東鑫垣化工有限責任公司、陜西海升果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三星環新(西安)動力電池有限公司11戶企業虧損額合計47.7億元,占全部規上工業虧損額的48.4%。
五、單位成本下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明顯
上半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成本費用合計9139億元,同比增長13.4%,分別比一季度和1-5月增加0.2和0.8個百分點。其中:主營業務成本8273.2億元,同比增長13.9%,比一季度下降0.1個百分點,比1-5月增加0.9個百分點。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合計865.8億元,同比增長8.4%,比一季度增加2.2個百分點,比1-5月下降0.5個百分點。
工業產品價格漲幅增加。上半年,全省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上漲6.8%,漲幅分別比一季度和1-5月份增加2.6和1.8個百分點;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上漲5.1%,漲幅分別比一季度和1-5月份增加2.5和0.8個百分點。
上半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78元,比去年同期減少0.83元;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費用為8.16元,比去年同期減少0.51元,成本繼續下降。工業企業成本費用利潤率12.7%,比去年同期增長1.7個百分點,與1-5月持平。6月末,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4.2%,同比降低0.6個百分點,企業去杠桿成效明顯。
2018年1-6月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及費用(單位:元)
六、產成品存貨增長加快
上半年,全省規上工業存貨2143.1億元,同比增長9.3%,比一季度下降1.2個百分點,比1-5月增加0.2個百分點;產成品865.7億元,增長7.2%,比一季度下降2.4個百分點,比1-5月增加2.3個百分點,產成品增速低于存貨增速。
下半年,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進的大背景下,全省工業經濟運行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有望延續。但我們也應看到,由于國內外政治經濟形勢復雜,宏觀貨幣政策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在全力穩增長促發展、奮力追趕超越的同時,應謹慎樂觀,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可能產生的風險提前預判做足防范工作,準備好應對和化解措施。
一是加大工業投資力度,全力推進項目建設,盡快形成新的產能和增長點;二是加快產業轉型升級,進一步發展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為經濟增長提供新動力;三是加速周期性行業出清,加快過剩產能去化,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四是繼續加大降成本措施和力度,多手段為企業降稅費減負擔,切實有效降低企業運營成本;五是健全金融監管體制,去杠桿和防風險兩手抓,加強風險管控提高處置能力。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