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經濟運行分析
來源: 統計局 發布時間: 2019-03-05 19:00
調結構工業平穩向好 穩增長助力追趕超越
2018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國內形勢,全省上下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國務院各項戰略部署,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面推進“五新”戰略任務,踐行“五個扎實”要求,有效落實工業穩增長促投資14條措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明顯成效,鋼鐵、煤炭去產能取得階段性進展,大宗商品價格明顯回升,供需矛盾明顯改善,企業效益明顯好轉,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速穩中有進,工業運行動能增強,效益質量不斷提升,實現較高水平的穩定增長。
一、工業經濟穩中向好
2018年以來,全省規模以上工業運行平穩,總體好于去年,年初實現兩位數良好開局并維持全年9%以上的增速。2018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426戶,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4%;實現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長9.2%,較上年加快1個百分點,位列全國第五,是近四年以來最好水平。
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速(%)

1、多數行業保持平穩增長
2018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總體保持平穩向好的增長態勢,40個大類行業中有37個行業增加值同比保持增長,增長面為92.5%,較上年提高7.5個百分點,其中17個行業增速較上年加快。從三大門類看,采礦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5%,較上年加快7.2個百分點;制造業增長8.5%,回落2個百分點;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供應業增長1.7%,回落6.3個百分點。
2、能源工業平穩較快增長
2018年以來,受產能釋放、需求加大的帶動,能源工業運行總體好于去年,全年保持平穩較快增長。2018年,全省能源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4%,增速較上年加快4.9個百分點。分行業看,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3%,較上年加快11.7個百分點;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增長11.9%,加快2.1個百分點;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增長9.1%,加快0.8個百分點;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2%,回落8.1個百分點。
全省能源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速對比(%)

3、非能源工業增速放緩
2018年以來,非能源工業總體呈現前高后低的走勢。2018年,全省非能源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1%,增速較上年回落2.1個百分點?;芈漭^快的行業中,汽車制造業增長9.5%,回落36.1個百分點;專用設備制造業下降3.6%,回落17.3個百分點;醫藥制造業增長7.5%,回落6.2個百分點;有色金屬礦采選業下降4.8%,回落3.4個百分點;農副食品加工業增長10.6%,回落2.9個百分點;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增長2.2%,回落2.2個百分點。增速加快的行業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10.8%,較上年加快20.2個百分點;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20.2%,加快6.6個百分點。
全省非能源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速對比(%)

4、中央及省屬大中型企業穩中趨緩
2018年,全省大中型工業總產值累計增長11.7%,增速較上年回落6.7個百分點,低于全省產值增速2.3個百分點,總體呈現穩中趨緩的態勢。從隸屬關系看,中央及省屬企業產值回落較快,中央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8.3%,較上年回落6.1個百分點;省屬企業增長16.4%,回落14.1個百分點。其中,中國神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東分公司、陜西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陜煤化集團所屬幾大煤礦等產值排名靠前的企業增速回落較快,對規模以上工業經濟產生較大影響。
5、重點產品產量增長穩定
2018年,在重點監測的64種工業產品中,有36種產品產量同比增長,占比達到56.3%,有26種產品增速較上年加快,占比超過四成。能源產品增長加快,其中,原煤增長13.4%,增速較上年加快2.8個百分點;天然原油增長0.9%,加快1.3個百分點;天然氣增長6%,加快4.2個百分點;原油加工量增長1.6%,加快1.3個百分點;發電量下降0.6%,焦炭下降0.8%。非能源產品出現快速回落態勢,其中,白酒增長1.3%,增速較上年回落13.5個百分點;粗鋼增長10.7%,回落17.4個百分點;十種有色金屬下降9.8%,回落11.2個百分點;汽車增長1.1%,回落45.3個百分點;化肥下降13.1%,降幅擴大13.4個百分點;硫酸下降18.9%,降幅擴大14.5個百分點;化學藥品原藥下降5.7%,降幅擴大8.4個百分點;卷煙下降3.1%。
二、工業運行動能增強
1、高技術行業持續發力
2018年以來,受楊森制藥搬遷、中興通訊停產的影響,高技術行業呈現先抑后揚的V字型增長,進入下半年,隨著停產企業復工,高技術產業持續發力。2018年,高技術行業增加值增長14.2%,較上年加快0.3個百分點,高于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5個百分點。高技術行業增加值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不斷提高,2018年占比為9.7%,較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增長20.4%,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增長22.2%,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增長24.7%,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增長20.3%,均高于全省高技術行業增加值增速。
高技術行業增加值累計增速對比(%)

2、新產品潛力釋放
2018年以來,反映創新驅動新成果、工業發展新動能的新產品產量增長潛力不斷釋放。2018年,工業機器人產量同比增長36.9%,較上年加快15.9個百分點;3D打印設備增長17.9%,加快9.9個百分點;新能源汽車增長70%,加快2.3個百分點。此外,光纖、光纜、太陽能電池和智能電視等產品也保持較高增長勢頭,均維持兩位數增速。
三、效益質量不斷提升
1、收入增長保持平穩
2018,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繼續保持平穩增長,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2%,增速較上年回落5.4個百分點,高于全國3.5個百分點。在40個大類行業中,有36個行業實現增長,4個行業下降。其中,能源工業同比增長15.3%,較上年回落7.5個百分點;非能源工業增長10.4%,回落4.5個百分點。
2、企業盈利增速回落
2018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7.1%,較上年回落32.2個百分點,增速高于全國6.8個百分點。在40個大類行業中,有27個行業實現增長,12個行業下降,1個持平。其中,能源工業同比增長26.3%,較上年回落76個百分點;非能源工業增長7.5%,回落10.5個百分點。
3、企業成本繼續減少
2018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78.65元,較上年同期增加0.11元。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三項費用為8.2元,較上年同期減少0.56元。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10.56%,較上年同期提高0.45個百分點。工業企業成本費用利潤率13.2%,較上年同期提高1.1個百分點。
4、企業虧損面收窄
2018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426戶,虧損企業810戶,較上年減少26戶,虧損面12.6%,減少1.4個百分點。虧損企業虧損額190.2億元,同比增長0.5%,較上年回落30.9個百分點。
四、工業結構仍需優化
1、對能源工業依賴度增加
2018年,能源工業拉動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4.9個百分點,對工業穩增長起到重要作用。能源工業增加值增長10.4%,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48.2%,均連續三年提高,反映我省仍依賴能源工業對規模以上工業的拉動。然而,從主要能源產品生產看,煤炭全年產量成為歷史高點,石油、天然氣及成品油生產計劃較為穩定,在此基礎上,能源工業后期增長空間十分有限。
2、制造業帶動作用有所減弱
2018年,制造業仍是帶動我省工業增長的支柱行業,但拉動作用較上年有所減弱。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5%,增速較上年回落2個百分點,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長4.7個百分點,下降1.5個百分點。其中,裝備制造業、消費品制造業和三類以外其他制造業增加值增速分別較上年回落7.2、1.9和6.1個百分點,拉動率分別下降1.2、0.6和0.2個百分點;原材料制造業增速較上年加快2.3個百分點,拉動率提高0.5個百分點。
3、高耗能行業低位反彈
近年來,隨著環保力度的不斷加大和行業轉型升級要求的不斷提升,高耗能行業低位運行。隨著全球經濟復蘇和產能過剩問題得到緩解,成品油及鋼鐵市場供需關系改善,產品價格回歸合理區間,高耗能行業出現小幅反彈,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及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成為主要推手。2018年,高耗能行業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26.5%,較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同比增長4.7%,加快0.2個百分點。
五、工業穩增長壓力凸顯
1、停產、半停產及減產企業占比較高
2018年,全省停產、半停產及減產企業共計1117戶,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的17.3%,合計下拉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5.6個百分點。其中,停產企業221戶,占比為3.4%,下拉1.2個百分點;半停產企業350戶,占比5.4%,下拉2.3個百分點;減產企業546戶,占比8.5%,下拉2.1個百分點。這些企業主要集中在煤炭開采和洗選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農副食品加工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食品制造業、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及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等大類行業。
2、新建企業帶動作用有限
2018年,全省工業固定投資增長5.3%,增速較上年加快3.5個百分點,總體維持低位運行。受近幾年投資增長低迷影響,規模以上工業新建企業數目偏少。2018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新進入庫243戶企業,較上年同期減少55戶,合計完成工業總產值237.03億元,戶均0.99億元,合計拉動工業總產值增長1.2個百分點。從行業看,能源工業17戶,非能源工業223戶。新建企業規模偏小,對規模以上工業增長帶動有限。
3、工業用電量增長放緩
2018年,工業經濟運行先行指標之一的工業用電量增長放緩,全省工業用電量同比增長3.9%,增速較上年回落6.3個百分點。從主要行業用電量看,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下降16.9%,降幅較上年擴大34.5個百分點;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增長1.7%,回落9.6個百分點;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13.8%,回落8.1個百分點。此外,發電量下降0.6%,降幅較上年擴大5.9個百分點,反映出用電需求的低迷。
六、推動實現工業高質量發展建議
2019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全省上下要繼續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著力培育新動能,持續優化工業結構,推動工業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應著眼于以下幾方面:
1、抓好停產企業復工生產
2018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停產、半停產及減產企業數量較多、總量較大,對規模以上工業經濟增長影響較大。針對這一不利局面,應盡快摸清停產企業停產原因,半停產及減產企業生產經營中存在的問題,因企施策,消除不利因素,幫助企業盡早復工生產,創造良好生產環境。
2、繼續加大工業結構優化力度
要立足創新驅動,貫徹新發展理念,不斷加大工業轉型升級力度,全面優化工業結構,繼續發揮農副食品加工業、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汽車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及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等優勢行業的帶頭作用。
3、積極培育創新性企業
持續加強工業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政策咨詢服務,優化營商環境,立足長遠,積極培育創新能力強、成長性好、科技含量高、市場活力足的中小企業、高技術企業和瞪羚企業,鼓勵更多優秀企業落戶陜西。
4、全面推動支柱產業高質量發展
繼續加大“散亂污”企業治理力度,淘汰落后產能,倒逼企業技術升級。積極深入支柱行業的重點企業,深挖生產經營中的問題,解決企業實際困難,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提高生產經營質量和效益水平,全面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總的來看,2018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但同時也要看到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變中有憂的不確定因素增多,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經濟面臨下行的壓力增大,必須有針對性地解決前進中遇到的問題。2019年,要深入貫徹十九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各項決策部署,緊扣追趕超越和“五個扎實”要求,加快實施“五新”戰略任務,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良好開局。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保持工業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以優異的成績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