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 繁體版 | En | 無障礙閱讀 長者模式
分享:

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第8613號建議答復意見的函

首頁>政府信息公開>法定主動公開內容>政策文件>省政府文件>陜政函
[索引號] 116100000160002917/2024-00438 [ 主題分類 ] 農業、畜牧業、漁業
[ 發布機構 ] 省政府辦公廳 [ 成文日期 ] 2024-06-21
[ 效力狀態 ] 有效 [ 文 號 ] 陜政函〔2024〕83號
[ 名 稱 ] 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第8613號建議答復意見的函

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第8613號建議答復意見的函

時間: 2024-06-26 10:02

馬紅麗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支持黃河流域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第8613號)收悉,現答復如下。

我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歷次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立足黃河流域資源稟賦,圍繞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聚焦面源污染治理、秸稈綜合利用、地膜科學使用、農業旱作節水等方面,持續推進黃河流域農業綠色轉型和高質量發展。

一是堅持項目帶動,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扎實推進。聚焦黃河流域農業面源污染防治,以“兩減量四提升”為抓手,緊盯“7項任務7個工程8大目標”,2021-2024年間,每縣(市、區)投資1億元(其中中央財政5000萬元,地方配套5000萬元),用于支持大荔等9個縣(市、區)開展以化肥農藥減量增效、畜禽養殖污染治理、池塘養殖尾水治理、秸稈綜合利用、農膜回收利用、監測評價體系建設等為重點的黃河流域全要素全鏈條綜合防治。在大荔縣集成一批稻漁、魚蓮綜合種養等綠色主推技術,輻射帶動項目周邊2-3個沿黃縣(市、區)產業發展和綠色生態良性循環,同時打造出“秸稈飼料+畜禽糞污+生物有機肥+地力提升”府谷模式和岐山縣“厚地治理”典范,受到農業農村部調研組充分肯定。

二是聚焦資源增效,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有序推進。堅持農用優先、多元利用、效率優先的原則,2022年爭取中央財政資金1000萬元,支持大荔縣實施秸稈綜合利用重點縣建設,建成秸稈粉碎還田、秸稈收儲運等示范基地2個,形成較為完善的縣域內秸稈收儲運市場化長效運轉機制,打造出縣域內秸稈沃土培肥、全量利用與其他廢棄物協同利用的綜合利用模式,大荔縣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5%以上。

三是突出試點示范,農田地膜科學使用有力推進。聚焦糧食主產區、旱作農業區及果業大縣,以玉米、馬鈴薯、瓜果、蔬菜、蘋果等作物為重點,2023年在全省范圍內啟動加厚高強度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科學試點。其中,統籌中央財政資金372萬元,支持大荔縣推廣加厚高強度地膜10萬畝,全生物降解地膜0.6萬畝。目前,全省初步形成了果區以白水縣為重點的“兩膜一袋”回收處理模式,糧食種植區以定邊縣、靖邊縣等為重點的“以舊換新”和回收利用系統4個環節(回收機械、作業過程、人工撿拾、加工利用)的運行模式,研制出適合縣域內膜茬分離回收機械,促進回收再利用工藝提升和產能提質增效,實現了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帶動試點縣地膜回收率達到83%以上。

四是聚力專項行動,農業旱作節水工作全面推進。印發《陜西省“十四五”農業節水行動方案》,聚焦陜北、渭北旱塬和關中灌區三大區域和糧食、設施蔬菜、果業、畜牧漁業四大產業類型,堅持分類施策、整縣推進,集成推廣8種農業高效節水技術模式,建成旱作節水示范面積120萬畝,總結推廣關中大中型灌區末級渠系+田間工程配套發展糧食規?;a經營、渭北臺塬地區玉米生產膜下滴灌、陜北丘陵溝壑區小雜糧生產“四位一體”集雨補灌等高效節水技術模式,畝均實現節水10%、節肥20%、節勞20%左右,糧食單產提高20%左右,達到“三減一提”預期目標。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歷次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繼續支持大荔縣做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工作。

一是依托項目支持綠色轉型發展。按照《農業農村部辦公廳推進生態農場建設的指導意見》,支持大荔縣立足產業發展需求,開展生態農場創建申報,對符合條件和要求的納入省級或國家級生態農場,圍繞種植和養殖環節,不斷推進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農業生產清潔用能技術,形成一批生態循環農業發展技術模式。

二是試點示范推進農業循環發展。支持大荔縣圍繞小麥、玉米、蔬菜、瓜果、紅薯等重點作物,開展高強度加厚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科學使用試點示范,不斷完善地膜使用、回收及加工利用等環節技術路徑,系統解決傳統地膜回收難、替代成本高等問題,全面建立長效穩定運行機制,有效提高地膜科學回收利用水平。

三是聚合資源促進農業節約集約。聚焦小麥、玉米等作物,集成推廣噴灌、微灌等先進農業節水技術,下大力氣解決農業生產“靠天吃飯”難題。不斷完善土壤墑情監測體系,建立土壤墑情預測預警、定期發布制度,指導科學種植、精準灌溉。加強與水利部門協作,將旱作節水與高標準農田建設等結合起來,深度實現“農水結合、跨界融合”。

陜西省人民政府
2024年6月21日

(聯系單位: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電話:02963912204)

附件下載: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