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 繁體版 | En | 無障礙閱讀 長者模式
加大空氣污染的治理的力度建議
已辦結
提問 來信時間: 2023-07-17 14:59:18

陜西省空氣污染改善不明顯,有地理位置原因,但也有一定的內部因素,建議政府加大治理力度,京津冀近幾年關?;虬徇w了所有污染企業,空氣才能持續改善,陜西現階段應該放慢追求GDP,在污染企業關停、搬遷,煤改氣、新能源車補貼力度方面投入資金,并加大督查力度,向先進地區取經,加大考核力度,對排名靠前和靠后的區縣領導制定強有力的獎勵懲罰措施,才能形成各負其責的良好局面,有效治理環保腐敗,縣區街道定期灑水,包括高空噴灑等措施?,F在京津冀地區有輕度污染就會發布環保預警,關停各類污染企業和工地施工并嚴格檢查落實,公交免費出行,而反觀西安,不到重污染幾天基本不會發布預警,公交免費更是很少,所以每次污染持續時間都長。希望政府吸取其他地區經驗,加大空氣污染治理力度。

回答 回復單位: 西安市生態環境局 回復時間: 2023-07-20 17:55:00

您好:關于加大空氣污染治理力度的建議已收悉。現回復如下:?

關于污染企業搬遷關停工作,近年來西安市推動了20余家“兩高”企業改造、搬遷或退出,整治1.2萬余戶“散亂污”企業,推進149家企業實施環??冃缴?,同時全力打造高新技術產業、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實現產業結構的騰籠換鳥。2023年持續開展高排放企業提標改造,加快推進39家重點涉氣企業退城搬遷,有序推進21家磚瓦窯企業全部關停。關于空氣質量預警工作,堅持秋冬季到春季防PM2.5,夏季防臭氧,全年防揚塵,將4千多家工業源、2千多家揚塵源、420余萬輛移動源納入應急減排,根據生產線和產污環節精確制定差異化減排措施,達到削峰值、降污染的目的;為有效應對秋冬季重污染天氣,我市每年修訂“西安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并在預案中設置緊急管控措施相關內容,提前5—7天強化事前管控措施,盡可能降低重霾天氣峰值濃度。建立落實了24小時應急值守、空氣質量會商研判、應急管控信息調度等制度,著力應對重污染天氣。為有效管控臭氧污染,突出日間控制揮發性有機物減排,夜間控制氮氧化物減排,協同發力減少夏季臭氧生成。實施臭氧分級管控,根據污染預測依次啟動常態化、加嚴和應急管控,在生產生活不受較大影響的基礎上,達到削峰降污的目的,全力爭取邊緣天保良、避免重度污染。每五分鐘跟蹤全市國控站點空氣質量數據,每小時研判關中區域氣象條件,每日開展全市空氣質量分析預報,每周開展分析研判和監測會商,實時跟蹤各項污染指標的歷史數據并分析預測,及時對污染高濃度區域發布調度指令。 關于督導考核工作,持續保持大氣污染防治高壓態勢,堅持對全市大氣污染防治措施落實情況開展督導檢查,對發現的問題以移送單、督辦單等形式向各區縣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及相關市級部門進行交辦并督促整改,并實施“一單兩罰”,在移交給執法部門處罰違法企業的同時,由市級財政對相關區縣(開發區)實施財政扣繳處罰,進一步傳導了壓力,夯實了責任。同時,不斷創新大氣污染防治管理機制,在每月考核區縣、開發區和市級相關部門的基礎上,將考核觸角延伸到街鎮一級。對區縣、開發區空氣質量進行考核排名,對排名后三位的區縣、開發區實施財政資金扣繳。對鎮街(片區)空氣質量實施月度考核約談,督促區縣、鎮街切實履行大氣污染防治主體責任。 近年來總體看,西安市環境空氣質量“優增劣減”,呈現穩中向好趨勢,主要指標不斷改善。2020年PM2.5平均濃度51微克每立方米,順利完成“十三五”收官考核指標任務;優良天數達到250天。2021年“十四五”開局之年,西安市環境空氣質量實現歷年最佳,空氣質量綜合指數4.75,PM2.5濃度為41微克每立方米,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減少至8天;優良天數265天,其中優級天數達到62天。但受氣象條件相對不利和污染排放強度較大的雙重壓力,空氣質量改善成效還不穩固。?

下一步,我們將會認真貫徹省市黨委政府決策部署,始終把大氣污染治理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民生工程,持續推動空氣質量改善提升,爭優保良、惠澤于民。持續以《西安市大氣污染治理專項行動方案(2023—2027年)》為總抓手,通過加力推動能源供熱結構調整、加速啟動產業發展結構調整、加快開展交通運輸結構調整、加大工業企業深度治理力度、加強農村清潔取暖及生物質焚燒管控等,著力推動全市環境空氣質量改善。 再次感謝您對我們工作的支持與理解,感謝對西安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關心和關注。我們今后會進一步加強科學研究,提升科技治霾、精準治霾水平,力爭讓西安大氣環境持續轉好、讓全體市民享受綠色環境。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